台北故宮典藏歷代古玉13,478件,除了清宮舊藏之外,藏家的捐贈與撥款購買,拓展了館藏的深度與廣度。展品的年代上限,達到距今8200多年,內容涵蓋史前文明與唐宋元明清。台北故宮的策展人,將8200多年來的玉器,分為四個單元,分別是靈、德、華、巧。本次故宮講故事,聊聊玉器文物的故事。
單元一:玉之靈
在遙遠的洪荒時代,人們艱辛地與大自然搏鬥,領受過風雨水火的摧殘,更體會了光芒四射的太陽掌控宇宙的一切生機;因為太陽的運行推動了晝夜的輪替、寒暑的更迭,更決定了植物的榮枯,以及人類的溫飽存活。維繫生命旺盛不衰的,是宇宙中生生不息的「元氣」,或稱為「精氣」。因此,原始人相信天、地、日、月、山、川、草、木等萬物,風、雨、雷、電等現象,都有靈魂,都是神靈。
先民隨手撿拾竹木石骨製作工具,發現少數既堅韌不朽,又溫潤瑩秀的美石,用它製作的工具,總如「神物」般地幫人們度過許多難關,美石散發的光澤很像催動大地生機的春陽,這樣的美石或許也蘊含著可催化生機的「精氣」吧!人們就給它起了個漂亮的名字—玉。
先民相信美玉蘊含的「精氣」已能溝通人神。若依照宇宙運行的模式,或氏族祖先的形貌來雕琢,更提昇感應的法力。歲月不停地前進,在這段新石器時代中、晚期,也就是約西元前6000至2000年(距今8000至4000年)的階段,從散居的村落發展到村群聯盟,更逐漸朝向國家發展。社會分化,階級形成,聰敏又能通神的一群巫覡管理起眾人的事,王者為群巫之長,他們透過通靈的美玉汲取神明的智慧,與天地交流對話。
興隆洼文化 耳飾玦
龍山-齊家系 玉璧
良渚文化晚期 玉琮
單元二:玉之德
西元前2000至西元581年,也就是距今約四千年至一千四百多年前,共計約二千五百餘年。漫長的歲月歷經了:夏、商、周、秦、漢、魏晉南北朝,共六個階段。若不計國祚甚短的秦,與基本上呈現分裂的魏晉南北朝,主要的四個朝代:夏、商、周、漢,王室輪流來自華西與華東。雙方勢力輪替消長,文化漸進融合,到漢代時已大致融為一體,開啟統一的新局面。在此過程裡,遠古先民迷信美玉具有特殊「靈性」的思維,隨著社會進步,人文主義抬頭,儒家學說興起而逐漸被道德化。
「德性」一詞最初的含意是指「天生秉賦」,無關乎善惡與道德。在遠古時,人們相信上帝(周代開始稱為「天」)派遣神靈動物將生命力賜予氏族的始祖。因此配戴各式動物主題的玉雕,除可結合美玉的「精氣」與動物的「法力」來溝通人神外, 更能彰顯自身承襲的神靈秉賦, 也就是「德性」;但是到了東周時,人們已淡忘戴玉飾的最初意義,儒家則以比較理性的態度,解釋美玉具有各種特性,正象徵「君子」具有仁、義、智、勇、絜等美德。「君子」一詞的原意本指「統治者」,東周時也在儒家的理論體系中轉化為「品德高尚的知識份子」。
在此悠久的歲月裡,周人所施行的「圭璧組配」成為日後中國玉禮制的核心;漢朝皇室來自沛縣,江南古越俗的「玉殮葬」更發展達於極致。源自域外的辟邪角杯傳到中土後,不但用美玉雕琢,更增添華夏的神秘元素。
西周 帶璜組玉佩
戰國中期 玉龍佩
关注公众号:老货圈
西漢晚期至東漢 玉神獸
單元三:玉之巧
中國玉器發展的脈動,在魏、晉、南北朝時曾一度低緩無力。反觀同時間的中亞一帶,玉石工藝的發展相對顯得活絡,且一直延續到後來的隋、唐時期。其玉器或以國禮貢品、或以貿易商品的形式,進入中土,為中國玉器注入新血。此後,漢人與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長期對峙,亦相互接觸。透過異文化的衝擊、影響,甚至是交融,隋、唐、五代以至宋、遼、金、元的八百年,玉器發展遂出現重大轉折。這股劇烈的變化,讓玉文化廣納更繽紛的內容,猶如養份充足而含苞待放的花朵,可謂「玉之華」。
本單元分四項子題。首先揭櫫此時期最明顯的變化與特質,出現大量以自然界之花葉、鳥獸、人物為主題的寫實象生之作。再則呈現此時期承接傳統文化中,以玉為溝通人神之媒介;為表彰道統之象徵的觀念,展品為北宋真宗禪地祇玉冊。也就在延續道統的企圖下,宋代復古之風興起。連帶的引發仿古與偽古等,對後來元、明、清玉器影響甚大的議題。雖然有關此議題,目前可確定年代的文物數量不多,但其文化的重要性不容忽略,因此仍單獨闢立一單元陳述。最後,羅列各色呈現契丹、女真、蒙古等草原民族特質的玉器,其活潑、不受拘束,甚至帶著奢華的質感,相信將吸引大家對其生活、文化進行更進一步的瞭解,並產生不同以往的認知。
宋 真宗 祥符元年 禪地玉冊
宋至元 玉鴨
單元四:玉之華
明朝可謂是歷史上最複雜的時代,一方是極端保守的極權政治,一方是因商品經濟萌芽而鬆動的社會階級,反映於文化藝術上,則是異常多變,甚至矛盾對立的風格並存,玉器文化發展出人文與世俗化的新風貌。在「技也,而能近乎道矣」的觀念下,工匠受文人的掖助,而有類似現在「自創品牌」的情形出現,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
中國玉器發展至清,由於高宗乾隆皇帝愛玉,又在二十五年(西元1760年)征服回疆後,和闐美玉大量而穩定的輸入中原,主客觀因素的圓滿配合,玉器製作遂達到空前繁榮的景況。然而亦在此時,出現市場時尚與帝王品味背馳的情況,雅與俗、復古與時新的衝突,反而造成時代風格更形豐富、有趣。
玉器工藝在乾隆朝攀越巔峰後,逐漸進入平緩中醞釀變化的時代。最大的轉折在於,中國七千年來對玉質的認定產生改變,翡翠以其光灩四射,有別於閃玉溫潤內斂的美感,取代了閃玉,成為近、現代人們珍愛的玉種。
「玉之巧」單元分為四項子題。首先是檢討「粗大明」的觀念,以進一步瞭解明代玉雕風格的多樣性。再則羅列出有「御製」、「御用」款或御製詩的玉器,讓作品自身呈現清朝皇室用玉的磅礡氣勢,並觀察最愛玉的皇帝,清高宗與當時玉器風格形成的關係。最後,從最接近現代的清晚期至民國初年玉器,去理解現今一般大眾對玉器喜愛的類型與特色。
清 乾隆 碧玉古稀天子之寶璽
清 乾隆 碧玉八徵耄念之寶璽
清 乾隆 碧玉古稀天子與八徵耄念之寶璽(紫檀木盒、北京故宮)
民國 碧玉屏風
关注公众号:老货圈
关注老货圈
认识更多玩老货的朋友
文章转发自老货圈,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