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赏玩古玉是一场风花雪月的梦!

  • 古玉君
  • 2022年10月05日06时

古玉的春秋历经几千年,古代玉器雕琢是中国文化史的一场别具风格的大戏,历朝历代都有可圈可点的佳品涌现出来。广泛的私人收藏是我们这个地球人类共有的喜好和特色,因此民间市场交易的蓬勃带给大家鉴赏古代玉器的良机。我们应记住,玉器是极具历史时代风格的产物,但是这个收藏市场的货品又历来良莠不一,吞噬了无数的人生财富,慎重的态度是多在这里看,细端真伪。下列藏品源于“古天一”玉器专场。


西周玉鹿高4.4cm161,000 RMB

黄褐色玉鹿,为西周时期的典型器,具有鲜明的西周风格。玉鹿为扁体片状雕刻,局部有沁色,呈站立状。树形长角粗壮,臣字形大眼,大耳,短尾,体态丰润,蹄趾明显。体肌以两道圆弧线表现,简练明快。玉鹿早在商代就已出现,主要有鹿头形玉饰和鹿形玉佩两种。到了西周时期,新出现了鹿角高大的玉鹿造型,这件玉鹿即为此时期的典型作品。此玉鹿光素无纹,仅以几条简洁的轮廓线,区分开躯体和四肢,造型气宇轩昂,姿态优美,具有蓄势待发的动感。玉鹿嘴部有穿孔,此玉鹿时代特征明显。


西周青黄玉兽面纹璜长14cm782,000 RMB

青黄玉质,作神兽纹璜,雕工有明显的“一面坡”特征,为西周琢玉风格。此璜的雕琢特点是其纹饰先琢一垂直的细阴线,再在此阴线的外侧隔开一条阴线的宽度斜琢一宽线;宽线深的一面出垂直陡棱,它与细阴线间的空隙遂成为一条阳文线;宽线浅的一面与器表面相交处出硬棱;宽线与细阴线的沟底都磨光。这种雕法利用平面、斜面、阳线、阴线在把玩时反光面交替变化闪动造成丰富的装饰效果,是西周中期新出现的特点。此玉璜的厚度均匀,边棱陡直,表面及线的底部都磨得很光平,表现出很高的雕琢技术水平。


汉青白玉小翁仲高3.3cm115,000 RMB

玉翁仲是汉代辟邪三宝之一,其他为:玉刚卯严卯、玉司南佩,是汉代玉文化的典型代表。玉翁仲刀工简练,尺寸较小,体扁长,为半圆雕。翁仲造型简单,用了了几刀就表现出了冠、头、胡须、双臂和上下身;以阴刻线饰双目和口;腰间以两道粗横弦纹,表示拱手;着长袍,直立正视。其包浆滋润,玉光内蕴,刀法婉转流畅,工艺精湛,于玉翁仲腰间横打穿孔,实属汉代人物玉雕的珍品。


青白玉蝉高6.6cm69,000 RMB


汉白玉蟠螭纹剑璏长6.8cm

玉剑璏具有汉代风格。璏面浮雕蟠螭纹,身形矫健,蟠螭的头部伸出璏面,类似“出廓”效果。螭龙纹是汉代玉剑璏上经典纹饰,有高浮雕、浅刻、透雕之分,这类出廓螭龙纹玉剑璏形制亦属于汉代玉剑璏的典型样式。


战国玉刀璏长5.2cm46,000 RMB

玉刀璏,形制特殊,中间扁口阔大,主体錾刻三条平行的直线凹槽,分成等长等宽的四列。每列均处理成齿轮状,类似出戟效果,形成四路四戟造型,寓意特殊。整器主题纹饰分布均匀,排列整齐,相互对称,形制工艺具有战国风格。存世刀饰剑饰以玉剑饰居多,且制作精美,刀璏却极为少见。此件刀璏相较于剑璏,风格古拙,形体更加厚实,中间扁口尺寸更大,纹饰粗犷,反映出古代刀饰的风格特点。

秦玉蝉长4.5cm138,000 RMB

玉蝉满红沁,形近椭圆形。玉蝉双眼细长,近边缘呈凸起状,刻工以细细的阴刻线刻画羽翼,颈部以几何纹装饰,具有“秦式玉器”特征。玉蝉中间脊背凸起,两侧则呈斜坡状下滑。蝉头顶端至尾尖有穿心孔,可作佩戴,应为当时组佩其中之一。整器沁色优美,纹饰特殊。玉蝉以汉代居多,汉以前玉蝉较为少见。


秦式龙纹玉觿长8cm138,000 RMB

此玉觿形制、雕工、纹饰具有典型的“秦式玉器”特征。玉觿为龙头造型,半月形器身上施以方折回转的细阴线,组成几何形状的各式纹饰,整体纹饰较为抽象。细阴线折角方硬,近九十度。这种几何形状的方折纹饰及抽象龙头的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是秦式玉器独一无二的纹饰特征。工艺方面,秦式玉器流行较浅细的阴线刻及透雕,没有浮雕,圆雕求形而不求工细。同时,秦式玉器在镂空、钻孔、切边、开口、研磨、镶嵌等工艺方面也有自身特色,镂空多见方折硬角的几何形状,例如此玉觿龙头部分的镂空形状。


春秋弦纹玉玦长3cm253,000 RMB

玦是我国最古老的玉制装饰品,为环形形状,有一缺口。在古代主要是被用作耳饰和佩饰。这件玉玦形制非常特殊,尺寸较高,近似圆柱形,中间打孔圆润,周身通过打凹形成十余道弦纹,彼此距离一致,分布均匀。两面均浅刻蟠螭纹饰,为斜刀雕刻,形成一定的弧面及坡面,有西周遗风,应为春秋早期琢玉风格。玉玦周身布满红沁,古韵十足。

明代 青黄玉素琮高6.3cm69,000 RMB


汉白玉勾连云纹环直径8.3cm

白玉质地,质洁白温润,沁色略及。规则的圆形,通体纹饰,工艺精巧,打磨圆滑,尽显古朴浑厚。对于玉璧与玉环的区别,现在一般将那些孔较小的玉器,称为玉璧,孔部明显大于体部者称为玉环。此玉环造型规矩,具有汉代的工艺特征;精美得当,其精巧之雕刻,优质之良材,整体舒展流畅,稳重大方;其造型对称,简约精致,如行云流水般,一气而成,显示出时代的审美匠心与制作工艺的完美结合。


良渚玉勒子长3.8cm;长3.1cm 299,000 RMB


战国龙纹玉勒高3cm149,500 RMB

玉勒精致小巧,局部布满游丝状红沁,中间微微束腰,呈喇叭形。玉勒中部饰两道弦纹,分成上下两组主体纹饰,满雕变体蟠螭纹,雕工细致,螭龙纹有规则的分布排列,看似杂乱,实则有序,具有战国时期琢玉风格。

元代 玉雕双穿耳螭龙杯高5.5cm;长16cm

黑沁灰玉种,极尽工艺之能事,此器造型精细,规矩有度,一丝不苟。其雕刻华美,既有着原始的朴实,又是高超的雕刻,让人感觉气势之磅礴。质地别致,施刻螭龙造型,精巧又不失大气;器形精巧,整体工艺精妙古朴,是一件难得佳品器物。杯身侧镂雕两螭龙。螭龙伏于杯沿,头抵杯口,做窥望状,螭龙身体弯成弓形,四肢紧扣杯壁,琢磨细腻考究,制作精湛。螭龙矫健,双目圆瞪,炯炯有神,劲力十足,动态传神,雕工十分高明,不失为一件写意十足的大气作品。


西周青黄玉琮式勒子高3cm57,500 RMB

汉玉剑珌长4.8cm57,500 RMB


明代 黄玉鹅长3.5cm218,500 RMB

黄玉雕刻,红沁依附,黄玉鹅,圆雕施就,栖息卧状。鹅颈部弯曲,头与背相连,形态温顺恬静。雕刻工艺与玉质完美结合,更有美沁遍布,观之现出迷人的视觉感与艺术感。比例得当,大小适宜佩戴。中国古人对洁身自好、风度翩翩的鹅颇是喜爱,古代以鹅为题材的工艺品为数甚多。此物作品,出色的工艺,令鹅之造型恰到好处的得到呈现。其玉质紧致,沁色动人。鹅之曲颈而栖,优美自然,双目炯炯,鹅体态盈润丰满,十分灵动。整体造型优美生动,线条流畅,丰感柔美,寓意高洁。


汉青黄玉谷纹璜长15.5cm

青黄玉质,间有褐色沁斑,呈弧形扁平体,器型较大,制作规整。双面雕,两侧边缘线凸起,两端有对称的脊牙,中部近外缘处琢有对穿小孔。玉璜两面均满饰凸起的谷纹,排列紧密有序,颗粒饱满,大小统一,地子碾琢平整。此玉璜谷纹以去地浮雕法琢成,具有汉代玉器谷纹特征。玉璜在中国古代与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玉琥等,被《周礼》一书称为是“六器礼天地四方”的玉礼器,后期也用于组佩的主要构建之一。

汉白玉云矩纹剑珌长5.8cm

汉代风格玉剑珌。剑珌是剑鞘端的制品,流行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剑珌一般为直身、体圆、较厚,早期光素无纹,至后来逐渐出现了有兽面纹和卷云纹等饰之剑珌。本件剑珌,玉质绝佳,光美润丽,长方形对半中脊隆起,横截面呈菱形。玉色透美,有洒金沁,束腰有孔,饰以汉代典型的云矩纹,雕刻之纹予人活泼灵动感,工艺富时代性,整体显现汉代特征。整器雕工精湛,线条流畅,富立体感,抛光完美,体现出优美工艺。



秦青黄玉龙纹觽长8cm

此件玉觿具足“秦式”特征,其首如龙而尾尖,其似象牙玉璧之造型。玉质莹润,色泽厚实;线条优美,光丽动人;雕工精细,风格规整;其古雅温润,动人心弦。整体沉稳端庄,雕刻明快,时代气息突显,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精品玉件。觽,古代佩饰之一。《说文解字》:“觿,佩角,锐端可以解结。”早期觿为一种工具,后来以玉制觿,逐渐失去其原始功能,成为象征的佩饰件。《说苑·修文篇》曰:“能治烦决乱者佩觿。”可见觿在古人眼里,有治烦决乱之意。


良渚 琮式小玉勒长4.5cm

良渚文化风格玉勒,琮式,分为五节,上下凸起圆形口,通体沁色包裹,形制小巧规矩。良渚玉琮为良渚文化的典型器,深受收藏界追捧。这件琮式小玉勒,尺寸虽小,但形制、纹饰完全来自于大玉琮,同样是代表良渚文化典型风格的重要实物。


汉谷纹玉环直径6cm

汉代风格玉环,形制规矩,内外圈边缘均凸起,双面施工,满饰谷纹,颗粒密实饱满,局部可见明显的褐红沁。由于经过长时间盘玩,加之自然氧化,玉环皮壳早已温润油亮,沁色丰富古雅。

古白玉琮高4.6cm;6.3×6.3cm


石家河文化黄玉玦高3.7cm;长3.9cm

此黄玉玦形制特殊,呈椭圆扁平状,器身琢有两道弦纹。玦的缺口狭小,且边缘线条锋利,区别于常见的玉玦造型,具有石家河文化特征。石家河文化是在屈家岭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当于中原龙山文化的晚期阶段至夏代统治的前期,曾一度称为“青龙泉三期文化”,因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更具这种文化的代表性,故考古界统称之为石家河文化。分布地域较广,遍布湖北全境,延续时间也较长。石家河文化时期琢玉工艺崛起,特色鲜明,玉器有人面雕像、兽面雕像、玉蝉、玉鸟、玦、璜形器等,都属于小型玉器,雕刻精细,工艺水平相当高。

春秋青白玉蟠螭纹扁勒长12.2cm


西周凤羽纹玉璜长6.2cm46,000 RMB

玉璜呈腰圆状,两端处理成椭圆形,且有打孔,器身阴刻凤羽纹饰,具有西周玉雕风格。西周凤纹是最为经典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传统纹饰。这件玉璜的凤羽纹在同时期的凤纹小玉璧上可见,但仅以凤的单支羽毛作为主体纹饰的却极为少见。此玉璜主体纹饰即为单支凤羽,确属独特少有。玉璜形制亦十分特殊,两端为椭圆形,不同于西周时期常见的玉璜制式,显示出一种原始古朴的美感。根据形制及纹饰判断,此类凤羽纹玉璜或为当时贵族女性佩戴。


汉白玉螭龙纹韘形珮长8.5cm

白玉质,镂雕螭龙纹佩,局部有红沁。佩呈扁平长方形,有两处镂空,一侧高浮雕螭龙纹,螭龙形态扭转,身体从中间孔洞中穿过,缠绕在方形玉佩上。螭龙四肢细节以短小的阴线刻画,整体雕琢精细入微,具有东汉时期玉雕风格。玉佩的方形边缘凸起一周弦纹,弦纹内表面满饰勾云纹,组组相连不留地,同类纹饰在汉代玉璧上多见。此汉代风格的玉佩,选材优良,白玉质地润泽均匀,形制更是稀见。汉代螭龙纹玉佩一般以韘形佩,俗称鸡心佩居多,但这件玉佩形制极其特殊,虽然螭龙纹也如常规韘形佩一样安排在一侧边缘,但玉佩主体为方形,且有两处镂空,这样的设计在汉代玉佩中并不多见。整器选材、雕工均堪上乘,造型别致独特,为汉代少有的螭龙题材玉佩。

西周玉琮高4.3cm322,000 RMB

此玉琮为单节,切割规整,中孔较大,琮体较新石器时略薄,选材较文化期更加优秀,且相对素雅洁净。商周时期玉琮数量不多,从出土的实物看,这一时期琮的形体普遍较矮小,多光素无纹。综观此件玉琮,形制、做工、风格均较为符合西周时期玉琮特征,且沁色浓重自然,一面完全满沁,揭示着悠久的历史感。配木质底座。《说文解字》里载:琮,瑞玉。《白虎通·文质篇》里说:圆中牙身外方曰琮。玉琮一直都是玉器文化里最重要的形制之一。特别是作为礼器而言,有“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的说法。


东周蝌蚪纹玉璧直径4.8cm

玉质青黄,包浆厚重。内外各阴刻弦纹一周,勾勒出边缘,内部雕刻舒朗有致的浮雕谷纹。造型严谨规矩,富有春秋特征。谷纹形如倒写的e字母,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的玉器中,到战国时期发展为逗号字样,如同圈着尾巴的蝌蚪,因此俗称蝌蚪纹。谷纹是谷物发芽叶的样子,是汉族农耕文明发展的产物,它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有关,象征着万物苏醒,生机勃勃的景象和人们对农业丰收的盼望。《周礼·典瑞》的有“子执谷壁,男执蒲璧”说法。


良渚素玉勒子长2.4cm40,250 RMB

玉勒以良渚文化时期最具特色,深受历代收藏家的喜爱。这件良渚风格玉勒受沁明显,呈古雅的黑、灰褐色,形制短小圆润,高古气息浓厚。此类沁色即是传说中的老土大红,为二次受沁,深受资深藏家的追捧。

金代 玉雕男相飞天3.2×2.8cm207,000 RMB

飞天是佛教艺术中佛陀的八部侍从中的两类,即佛经中的干闼婆和紧那罗。玉飞天自唐代多见。这件玉飞天全红沁,透雕而成,侧身飞舞呈片状形,为男性形象。形制高宽,区别于唐代玉飞天的扁长形,尺寸亦小于唐代常见的玉飞天,人物线条粗犷,雕琢工艺简明,具有辽代玉飞天特征。飞天双肩上的飘带飞扬,身下镂雕云纹陪衬,明显是受到唐代佛教壁画中飞天形象的影响。


良渚玉勒子长2.6cm;长2.8cm

两枚玉勒子形制相同,均为对穿打孔,呈现出原始琢玉特征。玉勒周身受沁,呈色深沉而富有变化,古雅内敛,整体制式及工艺特征具有良渚文化期玉勒风格。


西周素玉环直径11.2cm74,750 RMB

玉环呈扁平状,周身布满红沁,表面可见明显的早期切割痕迹,局部厚薄不均,是为当时制器工具所限,具有西周玉器制作特征。


西周玉琮高2.3cm;4.5×4.3cm 184,000 RMB

玉琮,古代礼器,《周礼》中记其为六种“瑞玉”之一。玉琮在新石器时代,已是一种典型器物,意义有多种解释。后世有“苍璧礼天,黄琮礼地”之说,认为璧和琮象征着天圆地方,是十分重要的祭祀礼仪用器。本件玉琮,周身有红沁,器型规整,厚薄均匀,端正有致,轮廓分明,沁色柔美,具有西周风格特征。其比例得当,虽小却见大,显示出庄严的一面,为玉琮之佳品。

红山文化黄玉龙胎直径3.1cm138,000 RMB

黄玉质,质地致密有润,色泽纯净。雕作幼龙,又称为龙胎,体蜷曲,呈C字形,吻部下垂,双眼微微突起。龙背有穿孔,可用于穿系佩戴。玉龙以一整块玉料圆雕而成,细部运用阴刻、浅浮雕手法,通体琢磨,碾磨细腻,自穿孔往下较为光洁,具有红山文化玉龙胎特征。

对于玉器的评价,今人引用最多的便是明代学者高濂的《遵生八笺》,其中《燕闲清赏笺上论古玉器》中评价“玉以甘黄为上,羊脂次之;以黄为中色,且不易得,以白为偏色,时亦有之故耳。今人贱黄而贵白,以见少也……”

高濂为明末人,其《遵生八笺》中的《燕闲清赏笺》对后世影响深远,特别是文人雅士,普遍认同高濂对文人生活状态的描述,以及对古代文人精神的提炼。其对古玉器的优劣排序,应可视为一个中肯的评价。高濂认为黄色为中色,那什么是中色呢?中为四方的中心,也就是位于中,以中为黄。黄色在中央,是大地之色。所以中色为黄,品味高贵。

至民国,根据钱启同《玉说荟刊燕闲清赏笺》中描述“盖黄玉不易得,故为正色”,可见黄玉因其材料极为难得,它的颜色被认为是玉中之贵者。


红山玉玦直径4cm

玉玦,环形而有缺口之玉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古代配玦,有很多含义,如表示有能力决断事情、表示决心等。早期玉玦一般无纹饰,形体较小。玉玦不仅有装饰作用,而且具有强大的礼仪功能,古人认为可以通过玦来听从上天或神的指示。本件玉玦,青黄玉种,光素无纹,应为红山文化风格。其玉质优良,意态古朴,将古人具象与抽象的艺术形象呈现得淋漓尽致。

良渚红沁玉手镯直径7.3cm230,000 RMB

良渚文化风格玉手镯,为宽扁圆环形,较厚实,截面、外壁平直,内壁微弧凸,边棱规正。玉手镯整体素面,不琢纹饰,磨制精细、光滑。玉镯周身有游丝红沁包裹,呈色古雅,拙而大气。


良渚玉圭 玉勒长17.8cm345,000 RMB

玉圭,是古代十分重要的玉制礼器。为瑞信之物。通过呈长条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周礼春官典瑞》有大圭、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四圭、裸圭之别。早斯玉圭是一种礼器,后便形成种身份的象征,一种高等级的器物。本件玉圭,表面光滑,抛光精亮;造型硬朗,质地上佳,显出庄严与王者之气。并有良渚风格玉勒之饰。玉勒材质温厚,与玉圭一同,各得其妙。

战国红沁谷纹玉勒子长11.2cm575,000 RMB

玉质白中泛黄,满沁色,呈扁长条形,两侧出戟,双面皆浅浮雕谷纹,纹饰排列有序,疏密有致。包浆色泽浓而不艳,古意盎然。工艺精美,上下通心穿可供系佩。勒子,又称“蜡子”,是挂于胸前或腰间的佩饰,有圆勒子和方勒子两种,可单独佩挂,也可与其它玉饰组合佩挂。玉勒历史悠久,在史前时期已普遍出现。本品战国时期玉雕的特征明显,且尺寸尤为偏大,确实为难得。


西周早期素玉环直径10.2cm

西周风格玉环,光素无纹,全器布满沁色。中间圆环制作规整,边缘有薄厚之分,为西周早期玉环典型特征。

良渚素玉环直径7.2cm

良渚风格素玉环,外圆不规则,厚薄不均,符合文化期琢玉特征。从存世及馆藏可见,良渚文化时期玉璧、玉环、玉镯类器物较多,且形制各不相同,有束腰形、圆形等等,这类玉器边缘的琢磨厚度多不统一,有“塌边”现象,因为此时玉器的制作均是因材而作,不刻意规避玉材的瑕疵,完全体现了文化期良渚玉环特性。


元代 白玉飞天童子长7.4cm

白玉童子,飞天意态。作品为玉童子的飞天形象,五官表现简致,以少量的短弧线表示衣饰纹路。玉件刀工刻画流利,风格质朴。在整体刻画上,纹饰优美,人物表情生动。童子眉清目秀,憨稚纯朴,中古的时代感十足。飞天的艺术形象,凭借飘逸的衣物或飞舞彩带,凌空翱翔。此玉其衣带当风,特征明显,是飞天形象刻画的杰作。


东周螭龙纹玉剑首直径3.5cm138,000 RMB

白玉红沁,剑首中央饰以螭龙纹,螭龙刻画简练不失威武霸气,边饰用简练线条雕琢出螭龙盘旋的身体,整体不事精雕细琢,却彰显大气,雄武而有王者之风,打磨精细,实为难得一见的剑饰作品。


东周绿松石勾云纹璜长5cm11,500 RMB

石家河文化玉雕神人兽面珮长7cm92,000 RMB

青玉,红沁。此玉器为扁平状。背面刻槽,正面为神人兽面形象。头戴三叶形冠,浅刻圆形大眼,蒜头状鼻,长方形口,钻有圆孔可佩带。此玉佩应为石家河文化玉器。石家河文化玉神灵头像糅合了神人与猛兽的双重特征,面部装饰精致细腻的减地阳文,在展现出神入化琢玉技艺的同时,也处处散发着威严与神秘的氤氲。


古玉方形 三角形玉勒高4.3cm;高4.8cm 25,300 RMB


古博古纹玉勒 玉觿长5cm;长5cm;长3.2cm 71,300 RMB



古素玉勒子高2cm23,000 RMB


古玉锥形器长4.2cm;长3.5cm;长3.2cm;长3.2cm


古素玉勒子长6.8cm36,800 RMB

素面玉勒,形态饱满,圆柱形,通天孔贯穿,孔径较大,玉料致密莹润,质地细腻,表面布有天然灰黄沁色,古朴雅致,古韵悠然。

红山文化青黄玉勾形器长10cm82,800 RMB

青黄玉质,局部有灰沁,为长条状勾形器。上端有凸节,顶端勾弯,末端有穿孔。此类长条状勾形器在红山文化时期多见,形制非常特殊,意义神秘,有学者认为是鹰杖或属象征身份的权杖。红山文化的居民信奉天上的猛禽是协助氏族祖先降生的玄鸟,所以红山玉鸟多长着厚实的弯喙。他们喜爱将玉石雕琢的鹰头安置在木杆的上端,它可能是插在祭坛上用来依附鹰神之灵的祭器,也可能是巫师手持的权杖。



古汉 玉蝉长6.5cm230,000 RMB


商白玉蝉纹柄形器长10.8cm172,500 RMB

来源:1970年代香港收藏家旧藏,纽约佳士得拍卖

白玉质,局部有沁色,扁平状,上端两侧边缘打凹处理,周身阴刻四组双弦纹,其余部位不琢纹饰。此类边缘打凹的扁平状玉器,业内称之为柄形器,是商代经典玉器之一。此柄形器雕琢工艺古朴,皮色温润,应是在清代出土,后被把玩收藏。另外上下两端有后期打眼,方便穿系,应是在当时出土后被改做配饰使用。柄形饰为夏代新创玉器,除了浮雕似花瓣形的个体外,还见双阴线刻兽面纹和表面光素的长方柄形。据考古资料,殷墟出土的商代柄形器上有朱书祖庚、祖甲、祖辛等字,故被认为是商人为了纪念逝去祖先亡灵而制作的祭祀礼仪用器,也有学者认为是佩饰。


旧古玉 白玉雕饕餮纹琮高3.5cm;直径5.5cm

白玉质,裁切呈圆桶形玉琮,局部留有浆皮,内壁光素无纹,外壁通体浮雕饕餮纹,上下口沿饰有弦纹。饕餮纹饰线条流畅,具有威严之感,符合宋代博古纹特征。此器配有清代木盒,应是老出土后,至清代某任收藏家配之。精巧之处在于,木盒外壁所饰纹饰与玉琮外壁纹饰一致,均为饕餮纹,内外呼应。一件宋代风格古玉,一件清代木盒,彼此相得益彰。


红山文化玉鹰珮饰长2.2cm;长4.8cm 92,000 RMB

玉鹰两件,扁平状,鹰的翅膀展开,似飞翔状,雕工简练却细致。这两件玉鹰的造型及工艺具有典型的红山文化特征。红山文化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在其遗址中发现了较多的玉器,其中有一定数量的玉鸟,多为鹰、鸮类 。玉鹰为红山文化时期的经典器形之一。

金代 玉雕秋山虎纹珮高4.2cm;长5.5cm 161,000 RMB

玉佩镂空巧作而成,刻画了一派秋林景象,利用天然皮色巧作山石、老虎、柞树枝叶,为典型的辽金秋山玉题材。山石镂空处理,犹如灵璧石,为秋山玉典型的雕琢技法。秋山玉是装饰玉的一种,描绘辽、金、元皇帝和贵族秋天与山林围猎的场景。一般以虎、鹿为主要表现内容,付琢以山石、林木。或单面雕,或双面雕,虎多作蹲状,鹿多作奔驰状。树木中多以东北多见的柞树作为表现题材。


良渚 玉手镯直径7cm


汉 白玉螭龙剑璲长9.5cm92,000 RMB

白色玉质,微受沁。剑璲正面琢一穿云螭龙,与一侧幼螭两两相对,四目相望。螭龙双肩高耸,肥臀细腰,尾部分叉、卷曲,呈球状,身体从云中穿过,攀岩曲折,形象生动。幼螭一侧,扭身而卧,回首仰望,眼大,略呈方形,头部横宽,发尖呈卷曲状。玉璲镶嵌在剑鞘之上,俗称“玉文代”,与剑首、剑格、剑珌组成玉剑饰。玉璲在战、汉时期非常多见。本件玉璲造型优美,质地上乘,工艺精细,堪称同时期之精品佳作。



商白玉鸟形珮高2.8cm

白玉质地,玉质润泽莹亮。器身圆雕凤鸟造型,凤身随形琢阴线凤鸟纹,中间有孔可佩带。龙与鸟都是古人信仰中的神灵动物。由神话资料可知,东夷族群相信,上帝派遣神玄之鸟,来到世界降生了他们氏族的始祖。所以东夷族群的玉雕上,常有各种玄鸟─凤、鹰、枭、燕的花纹。商王朝的统治者,本属东夷族群。这件玉鸟形佩,可能是商代贵族所用的玉饰。它既可点缀华丽,烘托富贵,又象征贵族们具有神灵动物的禀赋。


汉饕餮纹玉剑格长5cm55,200 RMB

玉剑格,即剑琫,是指剑柄与剑身的饰玉。一般的剑琫为金属,玉制的则是佩剑所用,通常则是权贵人物所有。本件以美玉为材,部分受沁;品相完美,饰纹阴刻饕餮纹,为汉代典型的纹饰。其制汉代风格明显,珍稀无比。


汉兽面纹谷纹玉剑璏长12cm161,000 RMB

玉剑璏,标准制式,周身布满红沁。边缘起棱线,边角线条硬朗,两端有弧面,表面凸起谷纹,颗粒饱满,抚摸有微微扎手之感,一端浮雕兽面纹。此剑璏制式、纹饰具有汉代玉剑饰的典型特征,制作考究,典雅古朴。玉具剑由春秋战国兴起,至汉代达到极盛。汉代剑饰大量流行,承袭前代而来,使用和制作更为普遍,在造型纹饰上也较前代有极大变化。玉剑饰分为四种,镶在剑柄顶端的称为剑首,穿在剑柄与剑身交界处的叫剑格,嵌于剑鞘外供穿带悬挂的玉件称剑璏,镶在剑鞘下端的叫剑珌。


明代 黄玉雕湖石芭蕉纹花插高17cm977,500 RMB

此黄玉花插体积硕大,呈色明黄鲜艳,油脂感强,局部留有灰皮,为难得的黄玉良材。整体以芭蕉湖石为造型进行雕琢创作。一棵芭蕉树从中截断,开口中空形成花插的空间。外部硕大的芭蕉叶翻转下垂,叶片上的纹理刻画得极为形象。芭蕉树旁边雕刻有嶙峋的湖石,层叠剜镂,湖石形态契合文人心目中山石的意象。黄玉使用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期就已被应用于器物制作上。红山文化中就可以见到使用黄玉制成的器物。由于非常稀少,色泽纯正的黄玉一直以来都是玉材中最名贵的一个品种,其价值不低于甚至高于羊脂白玉。


西周龙纹玉勒子长4cm

勒子,又称“勒子”,有圆柱形,扁圆柱形,束腰形,橄榄形等,是挂于胸前或腰间的玉饰。该件玉勒子以白玉雕刻,上刻有流动感很强的云龙纹,与圆柱状整体完全组合,互相映衬,美感外溢。勒子呈空心状,两头以圆珠封口,系绳以供佩戴。整体工艺精包浆好,优美中透有古朴、稚拙、典雅之气息,从工艺来看,应是西周之物。

西周双龙纹小玉璧直径5.5cm57,500 RMB

来源:安思远旧藏

玉璧双面施工,满雕双龙纹,龙纹处理得较为写意,身形以长长的弧线表现,且线条十分流畅。整器扁平小巧,局部有微红沁,选材亦属上乘,纹饰、雕工具有西周玉雕风格。


战国谷纹玉环直径6.4cm

玉环周身大部分受红沁,呈褐黄色。制作规矩,两面纹饰相同,内外边缘均为凸起状,中间满饰勾云纹,排列密实,整体制作风格具有战国玉饰特征。


战国白玉谷纹壁直径12.5cm

白玉,带黄、红色沁,沁色入里,玉璧整体规整大方,器形较大,内外沿均用立边为廓,满布谷纹,规整细致,在玉璧中,急就的随葬璧往往较大,但是纹饰不精,纹饰精美细致而于生活中佩戴者往往器形较小,而此件是良玉精工的完美结合,整体散发出一种奔放、无拘无束而又不失威严的气息。此件玉璧规整大气,粗中有巧,巧中带细,为同类中可遇不可求之作,具有典型的战国特征,是一件难得的古玉精品。

西周双鸟纹玉珮长3.5cm92,000 RMB

来源:美国J.J.Lally 旧藏器

玉质呈青色,间有黑色沁斑。整器为梯形,上刻凤鸟。凤鸟圆眼、钩喙,长尾随器 势而向上卷曲、垂落,恰到自然。整器线条疏密得当,显示了制作者的匠心独具。图纹刻划流畅,线条刚劲有力。在雕琢中,“勾”、“彻”并用,即采用细阴线与斜坡式粗阴线相结合的技法以刻 画同一主题,造成强烈的感光反差,愈显主题花纹轮廓清晰,突出了西周时期的雕刻特色。


古白玉谷纹璜长10.8cm

白玉质,润泽凝秀,带有赭色及墨色斑。器扁体扇形状,长弧形,两端平齐稍宽,中腰钻圆孔,可供系佩。本器外缘细阴线刻弦纹边栏,线条粗犷,范围内满饰谷纹,排列规整,雕工精巧,别具风格。


良渚蝉纹玉勒子高9cm

玉勒子周身受沁明显,呈鸡骨白色。形制特殊,犹如缩小版的玉琮。通体分为六组纹饰,为良渚风格蝉纹。此器刻工精细,一方小小玉勒,足见几千年前玉雕工艺之精美。


清宫旧藏古白玉琮高7.3cm;7.5×7.5cm 322,000 RMB

宫廷旧藏

此器内圆外方,形状不甚规整,射孔内壁略呈拱形,外壁磨制不圆正,部分孔壁与方形外壁相重合,器表无装 饰纹。良渚文化的琮上多有构图复杂的神人兽面形象,一节至多节不等。商代玉琮较为简练,妇好墓出土有弦 纹和蝉纹琮。周代玉琮多为一节式,节较长,多光素无纹,少量饰有凤纹、兽面纹等雕刻纹样,但图案均较简化。此件玉琮早期出土,经清宫收藏改造,加内胆,用作香器或花器,供奉于内廷。


汉玉握猪长11cm

玉呈黄白色,有沁。玉质温润晶莹,长方柱体,平卧状,以阴线刻出三角形双眼,以斜刀刻出玉猪的四肢和双耳,小腿压于腹下,颈部上端向下斜,拱鼻翘起,尾部及头下各有一细小横穿圆孔。此玉猪通体光滑洁凈完整无缺,为典型的汉八刀作品。


汉玉雕蝉长6.5cm69,000 RMB

玉质青黄,年代久远玉色富有变化,布满灰沁。整器造型为圆雕,双眼向外突出,背部、腹部、翅膀等皆以流畅的阴线雕刻细节。锋毕显露,古朴典雅,写实性佳,立体感强,干净光滑的线条精准勾勒出蝉的特点,简洁而生动,显工艺之精妙。


良渚灰皮玉手镯直径7.2cm48,300 RMB


古勾云玉觿 长12cm



良渚玉锥形器长12cm29,900 RMB

这件玉锥形器与馆藏良渚文化时期锥形器特征完全吻合,呈逐渐收缩的圆锥形,柄端上部有短榫头,榫头上的小孔可见明显的对穿痕迹。器呈白色,磨制精细。目前所见大部分良渚锥形器为细长形,但此锥形器尺寸粗大,尤为独特。


商玉戈长30cm

青白玉所雕,器面平素无纹,打磨细致,局部可见沁蚀痕迹。器身中央凸起成脊,柄端有一孔,前端锋部成不对等三角形,双边成刃。整体工法简洁利落,棱角分明,抛光讲究,应是贵族阶层拥有之物。玉戈文化是承继夏商而来,也是上古礼仪用器最后的辉煌年代。早期的玉戈较多地体现礼仪用器的特质,形体较大,援刃锋利。而自西周中期后,玉戈器形变小,为统治者携带的象征物,其后也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玉圭的原型。


良渚玉勒子挂件667,000 RMB

71件此挂件由玉管、玉勒、玉锥形器、小玉璧组成,所有玉饰光素无纹,大部分组件均有明显的沁色,红灰相间,如丝如雾。综合形制,工艺等各方面特征,本组挂件中的小玉饰应为良渚文化风格。后世收藏家将它们收集穿配在一起,让观者对良渚玉器有了直观的印象,从中可一窥良渚玉器古朴素雅的特质。


卷云纹古玉环直径2.8cm161,000 RMB

白玉环,精致小巧,经过早期收藏家的把玩,器身大部有红沁,如游丝云烟,美轮美奂。整器制作细致,器身雕琢卷云纹,线条圆润。含原装象牙盒。此器为上海著名庞氏收藏,其收藏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即每件收藏品均配以精致的包装,且采用名贵材质制作,每件收藏品无不体现着收藏家的爱惜之情。这件本就小巧的玉环,再配上光润的牙盒,极为雅致,体现出曾经收藏者的审美情趣。


新石器时期青黄玉素环直径9.5cm94,300 RMB


青黄古玉素环直径11cm253,000 RMB


唐代白玉透雕行龙佩长7.2cm322,000 RMB

白玉质,选材温润细腻,透雕走龙。龙张嘴,身体细长,四肢着地,呈行走之势。此器注重对走龙形体的塑造,具有动感,不失威猛。内边及内角不加打磨,显得生涩毛糙,具有典型唐代琢玉特征


新石器时期玉组佩直径2.7cm;直径2.5cm92,000 RMB


汉螭龙纹玉剑首3.3×2.1cm57,500 RMB

此剑首形制小巧,周身受沁,整体呈红褐色,高浮雕螭龙纹,螭龙蜷缩一团,骨骼健硕,头部刻画生动,开有小口,足部有数条阴刻线表现。螭龙的形体塑造及雕琢手法具有汉代甚至更早的风格特点。剑首中间掏空长方形孔洞,以便插嵌。

新石器时期青黄玉素环直径9.3cm46,000 RMB


谷纹小玉璧直径6.2cm172,500 RMB


良渚文化灰皮玉手镯直径7.2cm57,500 RMB


汉玉蝉长5.8cm103,500 RMB


东周勾云纹玉勒子高2cm69,000 RMB

此玉勒受深沁,呈黑褐色。周身浮雕勾云纹,底面有清晰的切割痕迹,中间打孔,内壁薄厚不均,为典型的原始琢玉工艺。老配牙座,镂空呈交错的麻绳状,造型设计极为精巧。


几何龙纹玉勒高7.7cm138,000 RMB


新石器时期红沁素勒子长7.4cm48,300 RMB


唐代白玉飞天长6.5cm563,500 RMB

玉质白色,有少许黄色沁。片状雕刻,透雕工艺,飞天头盘发髻,脚掌大而外翻,身披彩带,呈飞舞状。身下有朵朵祥云衬托。整器线条流畅,姿态优美。器形、题材及雕工具有明显的唐代玉飞天特征。


东周勾云纹玉璜长9cm172,500 RMB

此玉璜玉质青白,另一面有红褐色沁,以战汉时期流行的勾云纹作为装饰主题。两面均去地浮雕对称的勾云纹,纹饰凸起,立体感强。不同于传统玉璜造型的是,此玉璜边缘并非弧线,而是由多组勾云纹组成的起伏锯齿状。玉璜中间有穿孔,局部饰有阴刻线。此件玉璜两面虽刻同样纹饰,但却是不同时代的刻玉工法,一面具有春秋晚期特征,另一面却是战国早期特征。


良渚青黄玉勒高4.2cm55,200 RMB


新石器时期红沁素玉环直径9.8cm57,500 RMB


东周谷纹小玉勒长3.6cm138,000 RMB

玉质青黄色,局部有红沁,质地润泽。玉勒周身凸起谷纹,密实饱满。中间有明显对穿孔,为早期琢玉打孔特征。整器小巧古朴。


战国扭丝纹玉环直径5.6cm92,000 RMB

玉环为圆体环状,周身饰以阴刻线,其线条规整,抛光精致,一股一股循环往复,如绞拧的绳索,俗称扭丝纹,具有战国玉雕风格。此玉环受沁明显,为业内藏家所钟爱的金红沁。


良渚红沁灰皮玉素环直径9.5cm57,500 RMB


青黄玉玉镯直径8cm414,000 RMB


战国谷纹玉璜长22.5cm322,000 RMB


良渚玉锥形器长12cm32,200 RMB

所谓锥形器,指的是一种器身修长,横断面呈方或圆形;其柄端上部多收缩成一短榫头状,顶端以对钻小孔者居多,也有的无钻孔;器身下部则逐渐收敛成尖锥形的玉器。这种玉锥形器目前以良渚文化最为常见。这件玉锥形器与馆藏良渚文化锥形器特征完全吻合,呈逐渐收缩的圆锥形,顶部小孔可见明显的对穿痕迹。器呈白色,磨制精细。目前所见大部分良渚锥形器为细长形,但此锥形器尺寸粗大,尤为独特。


汉玉蝉高5.8cm46,000 RMB


新石器时期玉玦直径2.6cm


战国玉剑璲长8.5cm115,000 RMB


汉乾隆御题兽面纹玉璧直径23.3cm690,000 RMB

玉兽面纹璧 文/张荣故宫博物院 《说文》称:“璧圆象天”,《周礼》则有“以苍璧礼天”之说。这说明璧之圆形是仿“天圆”而作。其功能主要用于祭天的礼器,另外也有辟邪或是等级与财富的象征。

此璧玉料深绿色,褐绿色杂有大片的褐红斑,半透明。圆整,平廓;中孔、外缘齐整,花纹分内外两部分,内区饰以蒲涡纹,外区饰以双身兽面纹,两部分纹饰中间以绞丝纹作界栏。绞丝纹以捎带弧形的平行斜线纹排列而成;蒲纹低平,涡纹不圆滑,双身兽面纹仍先打轮廓凹槽,圆角方形眼,有圆眼珠,额上装饰有简单的菱格纹,两组兽纹间有花纹作界。这种花纹也见于南越王墓所出土同类玉璧上。整体雕琢及纹饰特征具有典型的战国至西汉特征。

玉璧外边缘刻有清乾隆皇帝篆书御题诗《汉玉璧》一首:“本来犹是昆岗岩,一片红云变英白。入土出土千年易,形如满月迁逾尺。天然岂有刚刻迹,为毂为蒲不可识。.采内藏土华蚀,庇荫嘉谷此其德。特远□贞寿而泽,宜登宣室之笋席。”此诗记载于乾隆御制诗集·集部·别集类·初集卷四十。战国玉璧除蒲纹外,还有毂纹、乳丁纹和兽面纹。蒲纹璧盛行于战国晚期到西汉时,做工粗犷。

从乾隆御制诗文判断,该玉璧应在清代既已出土,曾在清宫收藏,被乾隆皇帝把玩,并命令造办处工匠,将其诗作刻于玉璧之上。从清宫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看,乾隆皇帝弘历嗜玉成癖,尤其喜爱早期玉器,不仅赋诗,而且仿制,并命工匠将其诗文刻在玉璧之上。清代官造器物中,除瓷器外,制作数量最多的就是玉器。在乾隆皇帝洋洋洒洒五万余首御制诗中,吟咏玉器的有千余首,可见其喜爱之程度。



往期推荐

古玉行情:嘉德2021古玉器成交排行榜!


古玉行情:保利2021古玉器成交排行榜!


古玉行情:佳士得2021古玉器成交排行榜!


古玉行情:苏富比2021古玉器成交排行榜!


2500万!一个玉带钩能换上海一套房,古人的“皮带扣”真奢华!


声明:以促进弘扬传播古玉为宗旨,古玉君传播需要您的力量,欢迎分享转发,发布的内容仅作为研讨、参考之用。

图文来自网络,十分感谢小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之删除。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