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博物馆与城市的关系是怎样的?建馆20周年之际,杭州博物馆『粮道山18号』-计划或许可以提供一种解答。这个以150余件藏品策划的原创展览,将串联起“杭州人的第一课”教育活动、“看不见的翘翘板”公共艺术项目等内容,向社会公众展现杭州博物馆20年来的成长。
动态海报
项目长图
(左右滑动查看)
展览时间:2021.11.13- 2022.2.13
展览地点:杭州博物馆/南馆/二楼、三楼/临展厅
展品看点
77件馆藏文物首次亮相,省内罕见宋画限时展出
本次展览共计展出馆藏精品158件,展品的时代分布广泛,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到21世纪,绝大多数都与杭州这座城市有着密切的联系,呈现了不同时期杭州的历史、文化、物质生活等人情风貌,包含书画善本类、陶瓷类、玉石印类、金属类、钱币类和民俗类等多种质地的文物,其中77件为首次展出。
从珍贵程度看,以宋无款竹丛翠鸟图团扇页、明文徵明寒柯图轴、西晋越窑青釉兽形灯座、元景德镇青花山形笔架为代表的一级文物多达29件,另有二级文物27件,三级文物18件。其中,宋无款竹丛翠鸟图团扇页为省内罕见的精品,仅在11月13日至11月19日、2月8日至2月13日两个时间段限时展出,想来打卡“明星展品”的观众可要把握好时间。
重点藏品介绍
陈列展示
“一个超现实主义的现实世界”
本次展览,我们尝试用“反叙事”的方式来呈现,也即不赋予展品任何主观的叙事解读或组合,不定义任何展品间的关系或逻辑,让这些代表杭州博物馆收藏史的展品,以独立、碎片化、解构的方式,客观呈现在展厅空间中。
文物只是历史碎片,是历史废墟中的个别遗留,它们本身无法代表历史的全貌,尤其进入博物馆后,其原始“功能”已然消失,博物馆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思维逻辑,对展品进行组合,对展品关系进行定义并呈现给观众,但除去这些知识和逻辑,观众在展品背后看到的,又会是什么?
“碎片化”“解构”“废墟”“仓库”“孤独的狂欢”,我们尝试把这样的理念和疑问融入到展览空间设计中,希望通过展品的无序组合、寓意分享的广场空间、粗糙肌理的搭建材质让观众获得一种新的观展体验。空间设计理念也与展览海报中象征碎片的像素风格不谋而合。
设计构思与理念
空间效果图
虽然不对展品组合关系进行定义,但我们对单件展品信息进行了细致解读,还配合多媒体形式,让部分很难通过展品直观看到的内容,如文物功能、内部结构、不易看清的纹饰等信息,得以动态呈现。
北宋石经幢
五供
江南织造香色团寿暗花缎匹料
在观展过程中,可以听到新媒体艺术家周林玮为本次展览特别创作的音效。声音以展览主视觉设计中的像素风格为创作灵感,以8-Bit音乐(像素风游戏衍生的配乐形式)形式表现虚渺的宇宙时空,和线下展览空间中的真实感形成有趣的反差和矛盾。
观展彩蛋
Get 线上、线下的 “仪式感”
手环
展品介绍
扫码参与
『粮道山18号』@“人人都是策展人”
公教活动
总有一款适合你
在展览的尾厅的黑板上,我们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问题:“一座博物馆?一座城”,希望引发观众对于城市博物馆和城市关系的思考,更希望每一个看过展览的观众可以留下你“脑洞打开”的答案。
另外,最受欢迎的集章打卡又来了!我们定制了16款精品馆藏的迷你印章,满足广大集章爱好者的需求,作为手账装饰,或记录你也对于粮道山18号的独特记忆。
还有拍洋片儿、扔沙包、打玻璃弹珠、绑绑线这些老底子的游戏,与你一起重温儿时的快乐。当然,想来长知识的观众可以关注我们展期内推出的专题讲座和“杭州历史”工作坊,让我们对自己生活的城市了解得再多一些。喜欢手工的观众则可现场体验“钱塘古物拼拼看”,并参与“金银珠翠插满头”古人发饰制作活动。
敲黑板!11月12日晚18:30将举行展览开幕活动,届时,将在博物馆头条平台同步直播,小板凳可以提前搬好了!
扫码进入直播界面
图录&文创
只能剧透到这里了
图 录
《钱唐古物志》一书,为粮道山18号计划的出版项目之一,其内容包括图志、文论、附录三大部分,其中图志为共分为书画善本类、陶瓷类、玉石印类、金属钱币类、砚砖石类和其他类共计158件展品,从藏品的客观现状到其所包含的历史、文化、艺术民俗价值,进行较为深入和详实的解读。本书还特邀杭州地区五位资深的考古文博专家撰写文论,专家们以自己的专业学科出发,从杭州城市地理、历史、艺术与科学等角度,撰写了五篇精彩纷呈的文论,阐释了杭州这座城市的历史与人文风貌。本书的最后特别增加附录,分为藏品索引和出土地索引两部分。这里卖个关子,想要全面了解的观众可至杭州博物馆文创空间(南馆一楼、北馆三楼)购买。12月中旬还将推出更大众化的《钱唐古物一百问》,通过一问一答,通俗易懂地介绍文物的起源发展、特色亮点、背后故事以及一些新奇的冷知识,敬请期待!
文创产品
本次特展推出瑞兽有灵系列文创,以杭州博物馆藏动物造型玉器饰品摆件为灵感,将动物形状排列组合,以呈现动物的圆润线条与萌趣动态;色调上采用清新的绿色,既象征生机盎然,也与杭州博物馆坐落于西湖之畔暗合;载体上以钥匙扣、帆布包、晴雨伞、丝巾等为主,精致实用,融入生活。
更多精彩
影像“@TA说”、艺术装置
# 影像“@TA说”
『粮道山18号』-计划@TA说 特别邀请了10位杭州博物馆的“建设者”“支持者”“参与者”,有杭州博物馆首任馆长、镇馆之宝“战国水晶杯”的发掘者、梅王阁主高野侯后人、著名文史学者、95后等,以各自亲身经历的第一视角,讲述与博物馆和这座城市之间最真挚、最动人的故事。
11月2日,我们推出了第一集:关于一位考古工作者的故事。开展当天我们将推出第二集:梅王阁主高野侯后人的讲述,敬请锁定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 公共艺术项目
『粮道山18号』-计划@“看不见”的跷跷板是杭州博物馆建馆20周年特别策划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艺术家沈烈毅从2012年就开始的一个一直延续到今天的系列。
作为杭州博物馆建馆20周年特别策划项目的一部分,跷跷板系列的创作理念得到延续的同时,沈烈毅老师特别添加了与历史对话、与乡俗对话的新元素:鸡啄米、塔、货郎担和铃铛。
10月1日,我们特别推出了鸡啄米和铃铛跷跷板,前来体验者络绎不绝。11月和12月,我们将继续上新货郎担和塔跷跷板,欢迎前来玩耍。
货郎担的想法源于南宋画家李嵩的《货郎图》,沈老师希望将这幅画的描绘带到现实社会中,让来杭州博物馆参观的人们感受到南宋时期钱塘一带的风土人情。
塔是位于上城区凤凰山麓的梵天寺经幢等比缩小的模型,当游戏的双方玩起跷跷板,塔就会向一方倾斜,摇而不倒,增加乐趣,就像历经千年的经幢一样。
公众服务
你需要的观展指南
考虑到疫情常态化,本次展览我们特别推出线上导览,届时会形成系列推文,让观众足不出户“云观展”,同时,除了常规普通话讲解以外,录制杭州话特色导览,让老杭州人找到“亲切感”。
扫码查看关于
“『粮道山18号』-计划”的一切
长按关注了解更多
杭州博物馆 杭小博
点个在看,不要错过我们的推送▼
文章转发自杭州博物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