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家立业,是古今人所共同追求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俗语是多少世代里中国人们的任务与追求——不结婚生子,就是“断了香火”,就是不孝。
古人寿命不长,往往早婚,先成家,再立业。古代女子无业可立,唯有将一生的时光与精力奉献给家族,相夫教子,以求丈夫或孩子得到功名后,自己也能得到封荫。
如今的女性也有了自己的事业追求,很多人便选择“先搞事业”,希望能让家人有更优裕的生活。
不过,这种“先搞事业”的传统,古人也早已有之了。提出著名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便是西汉名将霍去病。
仕: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如果这句话放在近现代背景下,约等于“日本鬼子还在侵略我中华大地,暂时不急着结婚”。这样就比较容易理解当时的情境了。
匈奴之患是古代中国秦汉时期的梦魇。
汉 金怪兽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推测为匈奴族首领帽上的冠饰
自西周起,戎族开始威胁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犬戎部落攻陷镐京,迫使平王东迁。
战国时林胡、楼烦多次侵扰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驱逐林胡、楼烦,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等县,筑赵长城。林胡、楼烦北迁融入新崛起的匈奴。
战国末期,赵国大将李牧曾大败匈奴。公元前215年,匈奴被秦将蒙恬赶出河套地区。
秦末汉初,匈奴强大起来,屡次进犯,对西汉政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并控制西域。
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舅甥可谓是匈奴的克星。
霍去病少年得志,十八岁为剽姚校尉(“剽姚”意为勇猛劲疾),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封冠军侯。
电视剧《霍去病》剧照
十九岁时升任骠骑将军,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万人,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
这是华夏政权第一次占领河西走廊,从此丝绸之路得以开辟。
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与卫青率军深入漠北,于漠北之战中消灭匈奴左贤王部主力七万余人,追击匈奴军直至狼居胥山与姑衍山,积土为坛,分祭天地,以告成功,临瀚海而还。
此役使封狼居胥从此成为成语,比喻建立显赫功绩,历代文人多以此歌颂武功。
宋代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有“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之句,以霍去病的此次壮举讽刺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此战后,匈奴大受打击,浑邪王投降汉朝,从此匈奴分为南北两支,再也没有能力对汉朝进行大规模的侵略,北部边境几十年没有发生战争。
霍去病加拜大司马骠骑将军,与其舅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同掌军政。汉武帝为他建造房舍,霍去病坚辞不就,曰“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武帝大为感动。
可惜霍去病英年早逝,病逝时年仅二十四岁。他的单身或许是宿命,若天假以年,应该会娶名门淑女,延续将门雄风。然而命运无常,英雄也逃不脱,这句豪迈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倒是从此流传了下来,激励着古往今来的人们,没有大家之安定,何来小家之美满?
汉 马踏匈奴 霍去病墓前石雕
如果家国覆灭,无力回天,许多人便也提不起谈情说爱的兴致了。
正如《桃花扇》最后张瑶星道士喝斥国破家亡后的侯方域和李香君说:“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它不断么?”
隐: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
李白写道,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认为此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那么,离诗人辞世,已经不足两年。已是53岁老人的李白,在登高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他的高远旷逸千古皆知,像一匹野马般狂放不羁,既不能为世俗所缚,更难与俗人朝夕相处。
十一年前的秋天,42岁的李白突然接到了唐玄宗邀他入京的诏书,大喜之余,李白写下了著名的“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据说李白当时的妻子刘氏看不起李白的落魄,所以李白引用汉武帝时朱买臣的典故讽刺刘氏。
李白并没有得意多久,44岁那年三月,便被玄宗“赐金放还”。此后,漫游、卧病……名利仕途,随着年龄增长,希望在破灭。至于何时与刘氏分的手,也已无法具体考证,只知道他与这位刘氏感情实在不睦。
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风风雨雨后,李白在发出这句“相看两不厌”的感慨时,除了对世俗不能赏识其才华的愤慨外,对身边家人不能理解自己甚至轻贱自己,会表示更大的愤怒吧。
电影《妖猫传》剧照
向来才高孤傲之人,往往更难得佳偶。何况在那个普通女性无法受教育,只能被迫相夫教子的年代呢。
李白还是幸运的,结发妻子许氏为唐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第二任妻子宗氏为唐高宗时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携宗氏南下。后李白因李璘案下狱时,宗氏曾奔走营救。都是高门之后,与李白琴瑟和谐,肝胆相照,让李白在满布荆棘的人生路上,感到爱情的美满与亲情的温暖。或许正是珠玉在前,这位势利的刘氏,才更让李白觉得不堪吧。
从此世间相看不厌之物,只有这座敬亭山了。
李白倒没有打光棍,在东鲁时,还与当地一妇人同居,生下了李颇黎。
但在李白辞世两百余年后的宋代,一位叫作林逋的人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林逋少孤力学,好古,通经史百家。书载其性孤高自好,喜恬淡,自甘贫困,不趋荣利。
及长,漫游江淮,40余岁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以湖山为伴,《宋史》载其“二十年足不及城市”,以布衣终身。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
大中祥符五年(1012),真宗闻其名,赐粟帛,并诏告府县存恤之。林逋虽感激,但不以此骄人。人多劝其出仕,均被婉言谢绝同,自谓:“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
清光绪《奉化县志》记载,林逋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有人问:“何不录以示后世?”答曰:“我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
有心人窃记之,得300余首传世。其《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写梅花风姿与月色相映,意境混融,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
林逋的书法亦是一绝,陆游谓其书法高绝胜人。苏轼高度赞扬林逋之诗、书及人品,并诗跋其书:“诗如东野(孟郊)不言寒,书似留台(李建中)差少肉。”明沈周诗云:“我爱翁书得瘦硬,云腴濯尽西湖绿。西台少肉是真评,数行清莹含冰玉。宛然风节溢其间,此字此翁俱绝俗。”
宋·林逋《自书诗》 故宫博物院藏
以诗书见人格,林逋的孤傲高洁可见一斑。高绝尘世之人,心中自有无瑕山水。他的眼里不能揉沙,更无法与俗人分享他心中的出尘境界,于是只能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营造心中的冰雪世界,不染俗世尘埃。
无奈: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
无论古今,那种“墙头马上遥相望,一见知君即断肠”的爱情,总是美好到耀眼,让人终身不忘。只是“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爱上渣男,结局总是令人神伤。
古代女子不得为官,除了妇好、梁红玉等仅有的几个女将,以及武则天时期的上官婉儿等女官,女性几乎不能在社会上发挥自己的才学。然而,有一位“女校书”,虽未任职,校书之名却从此流传青史。她就是发明了薛涛笺的唐代女诗人薛涛。
薛涛姿容秀美,工诗书,成为当时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身边的红人。韦皋欣赏她的美貌,更欣赏她的才华,会让她参与一些案牍工作。薛涛的才气以及细致让他赞叹不已,于是向朝廷打报告,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
校书郎的主要工作是公文撰写和典校藏书,虽然官阶仅为从九品,但这项工作的门槛却很高,按规定,只有进士出身的人才有资格担当此职,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个女子担任过校书郎。虽囿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还是把薛涛称为“女校书”。
才貌双全但身为乐籍的薛涛,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不知不觉,把自己熬成了那个时代的“大龄剩女”。
然而,元和四年(809年)三月,在她42岁时,比她小11岁的诗人元稹慕名来见,他俩很快陷入热恋。她写下“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的诗句,爱情中的甜蜜让她成为一个小女孩。
可是元稹是谁啊,他是唐传奇《莺莺传》的作者,也被古今学者考证,认为他是以自己的一次艳遇作为基础来创作这篇传奇的。《莺莺传》即后世广为流传的《西厢记》,只是结局悲惨,张生无情抛弃了崔莺莺后,还要说“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
清·佚名《西厢记》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元稹的品行,可见一斑。才名再高,容貌再美,爱情再甜,他又怎么能娶这个乐籍女子,从而影响自己的仕途呢?
这年七月,元稹调离川地,任职洛阳,从此劳燕分飞。细算起来,他们在一起的日子不过3个月而已。
薛涛脱下红裙,换上一袭灰色道袍,青灯黄卷,了此残生。
或许这三个月烟花般绚丽的爱情,也曾照亮过她的生命吧。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诗或许是古往今来许多遇到过爱情又失去的人心境的最好写照。
讽刺的是,这句著名的《离思》是元稹写给亡妻韦丛的。史载他俩两情甚笃,韦丛去世后,元稹悲痛难禁,写下了许多深情款款的诗来悼念她。
韦丛逝于元和四年七月九日,也是元稹遇见并离开薛涛的那年。
纸上深情十二分,心中真正有几分呢?对韦丛如此,对薛涛呢?
诚然,我们无法用现代的价值观来评判古人,只是所爱非人,徒惹伤心,古今皆如此。
有的人会像莺莺那样,还是结婚生子,过着平常的日子。但有的人,此生再也无法爱别人。宁可孤独终老,也不愿将就。
不管世俗如何看待,这一生,就自己一个人过了。
多棱镜游学:长按识别左图二维码关注,收获最全面的文化游学信息与最有趣的历史、文化知识
(扫码即可加入交流群,打广告勿入)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文章转发自博物馆丨看展览,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