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古代瓷器的装烧工艺:叠烧、仰烧和覆烧

  • 南越王宫博物馆
  • 2022年9月15日04时
发现定窑

2022年6月21日,“发现定窑”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开幕,该展览展出了来自河北多家文博单位和我院院藏的各时期瓷器、窑具、标本294件/套,其中一级文物22件/套。该展览将于2022年9月20日闭展,有兴趣的观众不妨抓紧时间前来欣赏定窑之美。
瓷器烧造是制瓷工艺中的重要环节,由于瓷窑空间有限,瓷坯在窑炉中有不同的摆放方式,这就是所谓的装烧工艺。装烧工艺的发展对瓷器的烧成效果和生产效率有着直接影响,主要经历了叠烧法——仰烧法——覆烧法三个发展阶段,这也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的制瓷工艺水平。各种装烧方法往往长期并存使用,各有优劣。


叠烧法

在匣钵出现之前,叠烧法是瓷器主要的装烧工艺,主要流行于五代时期,我国南北方很多瓷窑均有发现这一工艺的使用,且不同时代往往采用不同的垫具间隔瓷坯进行明火叠烧,可见该技法也随着时代不断发展。
叠烧法的具体烧制过程为:装烧时在窑内底部铺一层窑沙,将支烧具插入窑沙内,在窑底用垫圈垫平以保证稳定性。而后将坯件放置平稳,在其内腹放置垫烧具,再在其上搁置另一坯件,如此一坯一垫间隔着叠烧。河北曲阳定窑窑址出土的青黄釉碗足底有支烧痕迹,内底粘支烧痕,应采用三叶形支钉叠烧法(也称支烧法)烧造而成。
叠烧法的优点是采用明火烧制,可减少热量损失,升温较快,能较快烧制出成品。坯件的叠放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瓷器产出量,而且垫烧器具较为简单,这在当时是经济高效的装烧方式。不过也正因明火烧制,容易导致坯体受热不均或有烟熏痕迹;坯件垒叠的方式也容易引发倒塌,从而影响烧制的效率。


三叉形支钉 晚唐五代 中国河北曲阳定窑窑址出土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青黄釉碗 唐代 河北曲阳定窑窑址出土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仰烧法

北宋早期的烧制工艺主要是仰烧,烧制时先去掉底足的一圈釉形成毛底,将一个泥制的垫饼放入已烧过的匣钵内,再把碗坯放入匣内,碗的圈足套在垫饼上,使碗口与匣钵之间保持几厘米的空隙,最后把装有碗坯的匣钵逐件套装后送进窑室焙烧。
对比叠烧法,仰烧法具有以下优点:使用匣钵装烧可使坯体烧热均匀,避免明显的烟熏痕迹;匣钵形状较为规整,可充分利用窑炉内的空间进行坯体的堆叠,一次性烧制的坯体数量大大增加;采用形状小巧的泥饼支垫,保证了瓷器外观的光滑和完整。其缺点则体现在:装烧工艺复杂,一匣一器的方式需要制作大量耐火的匣钵,成本较高,这也制约了仰烧法的大规模使用。


漏斗形匣钵 五代 中国河北曲阳定窑窑址出土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覆烧法

为了适应大量生产、节约燃料、降低成本,北宋定窑工匠发明了先进的支圈窑具“覆烧”工艺。所谓的覆烧法,是将碗、盘等器物倒置,口部朝下放在内壁呈锯齿状的耐火匣钵中,层层叠高,再进行烧制。
相较于一器放入一匣装烧仰烧法,覆烧法可以充分节省窑内有限的空间。采用支圈覆烧的直接好处是产能成倍增长,同时还能充分利用燃料、节约成本。此外,覆烧法还能保证烧制过程中瓷器收缩均匀、不易变形。覆烧法也导致了一些缺点,比如说定窑特有的“芒口”,这是因为烧制时,器物口部紧贴垫圈,为防止粘连,口部不能留釉,烧制前须刮掉一圈釉,露出胎骨,这就形成了所谓的“芒口”。
最开始,北宋中期流行垫钵覆烧法,由于垫钵的限制,只能装烧由小而大、规格不一的产品。到了北宋后期,陶工们又发明了一种“支圈覆烧法”,其装烧过程采用大而厚的泥饼为底,把一个用瓷泥做成的圈圈放在泥饼上,再将数十个碗与圈一圈一碗地依次覆盖,把圈心下凹的泥饼翻转过来覆盖在最后一个圈上,即组成一个上下直径一致的“圆柱体”。这种支圈覆烧法既可以装烧同一规格的产品,也极大地提高了瓷窑烧制瓷器的产能。


环形支圈金代 河北曲阳定窑窑址出土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碗形支圈 北宋 河北曲阳定窑窑址出土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撰稿、编辑:黄巧好

校对:陈苑萱

审校:吴丹微

审定:王维一

南越王宫博物馆文章

陶瓷瓷器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