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王光乐
午后
水磨石
N罐丙烯
巴奈特·纽曼 黑色火焰I 1961年作
布面油彩 289.5×213.3 cm
巴奈特·纽曼 合一 VI 1953年作
布面油彩 259.1×304.8 cm
寿漆
《寿漆》展览现场 2007.11.30 – 2008.01.30
2006年开始,王光乐开始创作《寿漆》系列,这是王光乐创作的第二次飞跃。批评家何桂彦曾评论说:“如果说《水磨石》还保留了与表象世界的关系,那么《寿漆》的形式表达则完全是观念化的。“
无题
《双色》展览现场 2019.01.11-2019.02.09
大型作品《无题》如同《寿漆》系列的扩展,但是每层颜料是从画布远处的边界朝向中心涂上,从而做成一种似是而非的深度,而较淡色调则用作为框架。三原色加上三间色,并以三对补色关系并置在展厅中。对王光乐而言,以尽可能减少社会性的方式,来看待具体的颜色、媒材、尺寸等纯形式。
如同《寿漆》系列,每张画作都有数字标题表示完成时的年、月、日。涂上颜料的每一笔都表示着一个时刻、手势的合并,完成此作便成为一种对时间性的沉思及对具体物的回归。通过这个方法,王光乐唤起了有关中国文化身份以及观念艺术实践关系的强烈隐喻。
波浪 & 褪色
《波浪》展览现场2021.04.08-2021.05.22
《波浪》是一个没有“代表作”的展览,展出的20余件作品并非近两年的新作,而是艺术家从2004到2021年间各个时期创作的探索。王光乐以柔和的乳白色为主色调,象征着理智、冷静与中立。而对于画廊界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展览,新在它是一个没有代表作的回顾展,也不属于某个特定的系列。主题“波浪”并非指代汹涌澎湃的蔚蓝色大海,而是王光乐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时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如同波浪存在于大海又消失于大海,一直萦绕在我们的生活中,却从未有人触手可及过。
而在今年展出的《褪色》中,其中一组作品延续了艺术家在2019年纽约个展“双色”中对颜色在象征意义上的运用。正如他此前在颜料中处理时间与死亡等议题一样,王光乐在此选取了几组彼此对立的颜色,通过均匀的叠加手法令二者逐渐地融为一体,在画布上创造出一个冲突与和谐感并置的、饱含张力的视觉场域。而在新作《220123》中,颜料在画布上呈水平方向叠涂,最终形成幻觉般的神秘氛围,唤起人们对某些特定时空的体验:因雾霭而失焦的视线,或是黄昏降临的时刻。在创作这组作品时,艺术家将颜料从画布两侧向中心收窄,强调出颜料的边缘肌理,并着重显现出色彩褪去的趋向。
云征集联系方式
文章转发自北京保利拍卖,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