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镌古今,一币话千年。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文物推荐官,今天我们来聊聊见证了明朝灭亡的钱币——崇祯通宝。”
永银钱币博物馆馆藏——崇祯通宝
戳下图查看详情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军在与农民起义军和清军的两线战斗中,屡战屡败,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在一片连天烽火中,却寻不到崇祯皇帝半点踪迹。
煤山上,朱由检远望着城外和彰义门一带的连天烽火,哀声长叹,凝噎无语,最终以一根绳子终结了自己,也终结了大明。
随着最后一口气尽,一纸凄零飘落,笔墨淡写,那是帝王最后的尊严:任贼寇分裂朕尸,勿伤吾民一人。
编辑丨桃子
海报设计丨郭倩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君王死社稷
天启七年八月十一日甲辰(1627年9月19日),明熹宗崩,由于没有子嗣,朱由检受遗命于同月廿四日丁巳(1627年10月2日)继承皇位,改年号“崇祯”,时年十七岁。
崇祯帝即位后,勤于政务,同时大力清除阉党。他抓准时机铲除了魏忠贤的羽翼,使魏忠贤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崇祯皇帝像
他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然而他的努力终究无法挽大明于微澜。
崇祯帝即位时,大明王朝已经是穷途末路,内忧外患。
《汉南续郡志》载:
“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
▲明朝行军图
天灾人祸、社会矛盾让其处在了十分脆弱的状态,盗匪与流民并起,各地民变不断爆发。
崇祯十六年正月,李自成部克襄阳、荆州、德安、承天等府,张献忠部陷蕲州,明将左良玉逃至安徽池州。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一日,大同失陷,北京危急,初四日,朱由检任吴三桂为平西伯,飞檄三桂入卫京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
▲吴三桂
六日,李自成陷宣府,太监杜勋投降,十五日,大学士李建泰投降,李自成部开始包围北京,明王朝面临灭顶之灾。
三月十七日,李自成攻破京城,烽火之中,大厦将倾,崇祯皇帝颓然走向了煤山。
天子守国门,君王守社稷。仿佛是大明皇帝的宿命。
跑马崇祯
大明王朝覆灭,崇祯皇帝已为历史烟云,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崇祯皇帝铸行的崇祯通宝上,窥见一二。
崇祯通宝是明朝最后一种年号钱,以版别复杂著称。
▲崇祯通宝
正面皆刊崇祯通宝四字,只是背面千变万化,有纪年、纪重、纪铸局、吉语等,花样百出,名目繁多。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背面穿孔之下,铸有一匹奔跑的马图案,所以人们又称其为“跑马崇祯”。
▲跑马崇祯
至于为何会有一匹马,也是众说纷纭。有人云崇祯皇帝属马,有人认为那是明朝灭亡的一种预兆。
正如东汉末年灵帝铸造的四出五铢钱一般,人们将东汉政权的覆灭归根于钱币上出现的变化,认为四出文是分崩离析的凶兆。
传说此钱一出,财富必将循四道而流布于四海,天下亦必将大乱。
▲崇祯通宝
而崇祯年间,本来就已兵荒马乱,危机重重,钱币背后突然出现马的图案,人们就认为此兆不祥,并暗示明朝的灭亡必定与“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民间有人说“一马乱天下”。
据历史记载,李自成起义后,号称“闯王”,并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一时间,民心所向,民间也广泛流传着“迎闯王,不纳粮”的民谣。
▲闯王李自成
这种背景下,对明朝腐败统治极度失望的铸钱工匠,就在钱的背面添铸一个跑马图案,寓意“一马入门”,意指“闯”字,充分表达了民众希望闯王进军北京,推翻腐败的明朝,救万民于水火。
▲明朝版图
只可惜,这匹马虽然踏破了明朝的百年政权,却仍然没能给老百姓带来安居乐业的生活,人们梦寐以求的“均田免赋”终究是大梦一场。
顺治元年(1644年),吴三桂联手清军击溃李自成,李自成火烧紫禁城后,败归西安,最终被杀于湖北通城。
参考资料:
《从“消弭天变”到“悼明”:崇祯朝琴事政治象征的历史变迁》,柯雯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2、文章部分内容引用自书籍、论文等,如原作者或编辑认为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联系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本文章若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或个人隐私,敬请联系小编,我们将立即予以删除。
END
更多钱币知识
敬请关注永银钱币博物馆
周一闭馆(节假日根据公告)
正常营业时间9:00-18:00(17:30停止入场)
文章转发自永银钱币博物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