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刘占锋:书法易误汉字280组——规范字繁体字异体字关联字辨析

  • 古籍
  • 2022年8月12日12时

废、發、廢、癈


废fèi,⑴废弃;废除;停止:废寝忘食;半途而废。⑵没有用或失去原有用处的:废话;废品;废物利用;失去原有效用的东西:变废为宝;修旧利废。⑶败坏;变坏。⑷倾圮;坍塌;荒芜:这里已成一片废墟。⑸通“癈”。长期不愈的病。残疾;残废。⑹沮丧:颓废。⑺破灭;覆灭。⑺掩伏;慑伏。⑻坠落;跌下。⑼停止;中止。⑽断绝。⑾贻误。⑿懈怠;旷废。⒀杀害;丧失。⒁不和顺。⒂卖出。⒃放置。⒄无足的(器物)。⒅犹“退”。⒆替。⒇大。21、用同“费”。
“發(fā)”与“廢”古字相通。
“廢”是“废”的繁体字,同音同义。
“癈”是“废”义项⑴⑸的异体字。
汉·刘向《说苑·谈丛》:“才贤任轻则有名,不肖任大身死名废。”句中的“废”为义项⑺,指破灭;汉·桓宽《盐铁论·遵道》:“小人智浅而谋大,羸弱而任重,故中道而废。”句中的“废”为义项⑼,指停止,中止,二句中的“废”都可作“廢”,而不可作“癈”。《孟子·尽心上》:“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宋·王安国《上参政侍郎启》:“病骨未逢于起废,朽株尚冀于嘘枯。”二句中的“废”均为义项⑴,指废弃;清·黄燮清《秋日田家杂咏》:“安坐废手足,嗜欲毒其肠。”句中的“废”为义项⑸,通“癈”。指残疾,残废,三句中的“废”皆可作“廢”、“癈”。
丰、豐
丰fēng,⑴多:丰富;丰盛;丰衣足食;丰富多彩。⑵体态胖但匀称好看:丰腴;丰满;丰盈;丰韵。⑶高大;伟大:丰功伟绩。⑷容貌、风度、风姿美好:丰采、丰姿。⑸茂密;茂盛。⑹豆器所盛丰满。⑺满;满足。⑻增大;扩大。⑼厚;丰厚;使丰厚。⑽富饶。⑾丰收。⑿兴盛;昌盛。⒀古代礼器。⒁六十四卦之一。⒂莞草。⒃传说中的古侯国名。⒄地名。⒅姓。
“豐”是“丰”义项⑴-⑶⑸-⒅的繁体字。
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二:“君俭则国丰,国丰则民富而寿。”句中的“丰”为义项⑴,指丰盛,丰裕;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处高位而妨贤,享厚禄以丰己。”句中的“丰”为义项⑼,指丰厚;二句中的“丰”皆可作“豐”。
“丰”“豐”都可用于形容人的形态,但二字的区别在于,“豐”侧重于形而下,形容人的“胖”之美;而“丰”则侧重于形而上,多指风度、风采、风姿。如,清·袁树《水仙花》诗:“步怜洛女神无影,休笑杨妃体太丰。”句中的“丰”为义项⑵,指体态胖但匀称好看,亦可作“豐”。而唐·元稹《莺莺传》:“余所善张君,性温茂,美丰仪。”宋·韩玉《水调歌头·上辛幼安生日》词:“丰神英毅,端是天上谪仙人。”二句中的“丰”皆为义项⑷,指容貌、风度、风姿美好,则不能作“豐”。
桴、枹
桴fú,⑴小筏子。⑵房屋大梁上的小梁,也叫桴子,也泛指房栋。⑶通“枹”。鼓槌:桴鼓相应(比喻相互应和,配合紧密)。⑷通“孵”。孵伏,孵化。
“枹”为多音字,读“fú”时,是“桴”⑶义项的异体字,这个条件下二字相通。
又读“bāo”, 枹树,一种落叶乔木。
《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句中的“桴”为义项⑴,指小筏子,不可作“枹”。《韩非子·功名》:“至治之国,君若桴,臣若鼓。”句中的“桴”为义项⑶,指鼓槌,与“枹”通用。宋·苏轼《石钟山记》:“枹止响腾,余韵徐歇。”句中的“枹”读“fú”,是“桴”⑶义项的异体字,可作“桴”。
复、復、複、覆、腹、愎
复fù,⑴行故道。⑵通“愎”。刚愎自用。⑶“復”的简化字。⑷“複”的简化字。
復,⑴返回;还。⑵恢复;还原。⑶报复。⑷报答。⑸告诉;答复。⑹补偿。⑺实践;履行。⑻事毕。⑼遏止。⑽免除(徭役赋税)。⑾宽宥;关心;关怀;优待。⑿安宁;安抚。⒀招魂。⒁六十四卦之以。⒂副词。①表示重复或继续,犹“再”。②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③表示频度,犹“又”、“也”。⒃连词。表示并列关系,犹“又”、“与”。⒄助词。用以补充或调节音节。⒅通“複”。①双重;夹层。②重复;因袭;照旧。⒆通“覆”。①覆盖。②倾覆。③考求。⒇通“腹”。①肚腹。②厚盛。
複,⑴夹层的;双层的;夹衣。⑵丝绵衣。⑶双手使弄的兵器。⑷古时平地垒土做成的窟。⑸重复。⑹复杂。⑺厚。
覆,⑴翻转。⑵颠覆;灭亡。⑶覆盖;掩藏;遍及。⑷伏击;埋伏;伏兵。⑸审察;审问。⑹重复。⑺船的上板。⑻回;回复;也作“復”。⑼反;反而。⑽通“愎”。固执;乖戾。
腹,⑴厚。⑵肚腹。⑶内心。⑷中心部位。⑸前面。与“背”相对。⑹怀抱。⑺容纳。⑻生。⑼属。⑽姓。
愎bì,固执;乖戾。
这几个字关系比较复杂,其用法相互关联,但又有区别,没有任何两个字可以完全替代的。
以“復”为例。《易·泰》:“无往不復。”句中的“復”指返回、还;《史记·平原君列传》:“三去相,三復位。”句中的“復”指恢复;《周礼·秋官·大司寇》:“凡远近惸独老幼之欲有復于上,而其长弗达者,立于肺石。”句中的“復”指报告;《论语·学而》:“信近于义,言可復也。”句中的“復”指实践,上述句子中的“復”皆可以“复”、而不可以“複”、“覆”、“腹”、“愎”相替代。三国·吴·杨泉《蚕赋》:“贻五色之玄黄,作四时之单復。”句中的“復”指双重、夹层;《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復也。”句中的“復”指重复,这两句中的“復”则可以“复”、“複”,而不可以“覆”、“腹”、“愎”相替代。《荀子·臣道》:“以德覆君而化之,大忠也。”句中的“覆”指覆盖;《易·泰》:“城復于隍,勿用师。”句中的“復”指倾覆;《墨子·尚同中》:“方今之时,復古之民始生,未有正长之时。”句中的“復”指考求,这些句子中的“復”可以“覆”,而不可以“复”、“複”、“腹”、“愎”相替代。《汉书·叙卷上》:“復心弘道,惟圣贤兮。”句中的“復”指肚腹,可以“腹”、“複”,而不可以“复”、“覆”、“愎”相替代。
再看“複”。《颜氏家训·序致》:“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複。”句中的“複”字指重复,可以“复”、“復”,而不可以“覆”、“腹”、“愎”相替代。
再看“覆”。《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句中的“覆”指颠覆;《新唐书·李光弼传》:“光弼用兵,谋定而后战,能以少覆众。”句中的“覆”指战胜;《孟子·离娄上》:“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句中的“覆”指遍及,这些句中的“覆”可以“復”,而不可以“複”、“腹”、“愎”相替代。
再看“腹”。《晏子春秋·问上九》:“不诛之则为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句中的“腹”指厚,可以“復”,而不可以“複”、“覆”、“愎”相替代。《诗·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顾我復我,出入腹我。”句中的“復”指关怀,“腹”则指怀抱;唐·孟郊《赵纪室俶在职无事》:“大道母群物,达人腹众才。”句中的“腹”指容纳,二句中的“腹”皆不可与“复”、“復”、“覆”、“複”、“愎”相替代。
再看“愎”。《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五年》:“(袁绍)性矜愎自高,短于从善,故至于败。”句中的“愎”指固执、;乖戾,可以“复”、“覆”,而不可以“複”、“腹”相替代。
概、[“既”下加“木”]
概为多音字。读“gài”时,⑴大概:梗概;概况;概要。⑵一律;全;都。⑶气度;节操;神情。⑷景象;状况。⑸系念;关切。⑹相摩;连接。⑺量;限量。⑻古时量谷物时刮平斗斛的器具;刮平。⑼古代漆饰的酒具。⑽用同“盖”。压倒;胜过。
又读“guì”,杖。
又读“jié”,同“楬”,小木桩。
“[“既”下加“木”]”是“概”的异体字。另作:①通“慨”。感慨。②通“溉”。洗涤。③姓。
二字关系较为清晰。凡“概”之所用皆可以“[“既”下加“木”]”相替代;但反之则不同。“[“既”下加“木”]”除了作“概”的异体字外另有别解。《后汉书·刘淑等传论》:“是天下之士,奋迅感[“既”下加“木”],波荡而从之。”句中的“[“既”下加“木”]” 通“慨”,指感慨;《文选·枚乘〈七发〉》:“澡胸中,洒练五藏。”句中的“[“既”下加“木”]” 通“溉”,指洗涤,二句中的“[“既”下加“木”]”皆不可以“概”相替代。“[“既”下加“木”]”用作姓时,亦与“[“既”下加“木”]”无关。
干、乾、乹、亁、幹、榦
“干”为多音字。读“gān”时,⑴盾,古代用于防身的武器:干戚,大动干戈。⑵触犯;冒犯:干扰,干犯。⑶牵连;关涉:不相干,这件事与你无干。⑷追求;求取:干进、干禄、干仕。⑸干预;干涉。⑹河岸;水边:江干、河干。⑺江南对山垅之间地段的称谓。⑻量词:个、伙、帮。⑼天干的简称:干支,即天干和地支的合称。⑽古国名。⑾姓。⑿通“乾”、“乹”、“亁”。①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干旱、干燥、干脆(比喻爽快、简洁);不用水的:干洗、干馏法。②使之干及其食品:风干、萝卜干。③拜认的亲戚关系:干亲;干儿子。④枯竭;净尽;干涸:干杯、外强中干。⑤怠慢;表示冷淡;使对方难堪:让他干等着。⑥声音干涩嘶哑。⑦虚假的;表面的;只具形式的:干哭;干嚎。⑧空;徒然;白白地:干瞪眼;干打雷,不下雨。⒀通“涧”。山间涧水。⒁通“矸”。沙石。
又读“gàn”,⑴捍卫。⑵立;建立。⑶干部:干群关系。⑷同音“幹”的简化字。1.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躯体、主体、干流、干线、树干、骨干。2.强。3.做:埋头苦干。4.能力:才干。5.有能力的:干练、精干。6.担任;从事:他干过企业。7.志节;器量。8.事情:有何贵干?9.谋求。10.古代官吏雇用的奴仆。11.筑墙板。12.用。13.助。
又读“àn”。通“豻”。胡地野狗。
这六字的关系,总的说并不复杂。除了自身若干读音具有特有义项外,“干”主要充当了“乾、乹、亁”与“幹、榦”两组字的同音简化字与规范字。
“干”读“gān”时,除了它自身的11个义项外,有8个义项与同音“乾、乹、亁”相通。而其读“gàn”时,除了它自身的3个义项外,又有13个义项与同音“幹、榦”相通。
需要注意的是,“乾”、“乹”、“亁”、“幹”、“榦”五字也各有各自的具体情况。
“乾”亦为多音字,读“gān”时,是同音“干”的繁体字。而“乹”、“亁”则是“干”的异体字。又读“qián”,⑴冒出。⑵八卦之一。⑶指天。⑷指君主。⑸代表西北方。⑹代表男性。
“幹”亦为多音字。读“gàn”时,是同音“干”的繁体字。而“榦”则是同音“干”的异体字。
“幹”又读“gān”。⑴正。⑵安。⑶通“干”,天干的省称。⑷死;完了。⑸用同“擀”。又读“hán”。井上垣栏。又读“guǎn”。通“管”。主管。
三国·魏·王粲《从军行》:“身服干戈事,岂得念所私?”句中的“干”指盾牌;《国语·周语上》:“王事唯农是务,无有求利于其官以干农功。”句中的“干”指干扰、扰乱;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匡谬》:“则下以是干,上亦以是取矣。求取者多,则矜谤起而饰伪之风亦开。”句中的“干”指求取;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句中的“干”指关涉,上述句子中的“干”皆为其读“gān”时本身所具义项,与“乾”、“乹”、“亁”、“幹”、“榦”五字没有关系,不可任意取代。
明·袁宏道《行素园存稿引》:“夫质者,道之幹也,载于言则为文。”句中的“幹”指道的主体;《淮南子·兵略》:“势力不能诱,死亡不能动,此善为充幹者也。”句中的“幹”指强,这两句中的“幹”可以“干”、“榦”,而不可以“乾”、“乹”、“亁”相替代。
唐·温庭筠《宿云际寺》:“红叶声乾鹿在林。”元·李致远《水仙子·春暮》:“杜宇声乾满树红。”二句中的“乾”都读“gān”,指声音干涩嘶哑,与同音“干”相通,可以“干”、“乹”、“亁”,而不可以“幹”、“榦”相替代。
当然,这六字读音不同时更不能相互替代。作姓氏用字时亦不能替代。
鲠、鯁、骾
鲠gěng,⑴鱼刺;鱼骨头:如鲠在喉,不吐不快。⑵异物卡在喉咙里:喉咙被鱼刺鲠住了。⑶正直:鲠直。⑷阻塞。⑸害;祸害。⑹直;正直。⑺阻挠。⑻通“哽”。哽咽。
“骾”是“鲠”⑵⑶义项的异体字,指骨头卡在喉咙里,引申为耿直。其他义项二者不可以相替代。
《汉书·杜周传》:“王氏世权日久,朝无骨骾之臣。”句中的“骾”指耿直;《隋书·阴寿传附骨仪》:“(骨仪)性刚鲠,又不可夺之志。”句中的“鲠”亦指耿直,二字可以相互替代。
《国语·晋语六》:“今治政而内乱,不可谓德;除鲠而避强,不可谓刑。”句中的“鲠”指害;《文选·刘孝标〈辨命论〉》:“楚师屠汉卒,睢河鲠其流。”句中的“鲠”指阻塞;《新唐书·刘弘基传》:“王威等鲠大事,弘基与长孙顺德伏閤后,麾左右执之。”句中的“鲠”指阻挠;《后汉书·何皇后纪》:“扶弘农王下殿,北面称臣。太后鲠涕,群臣含悲,莫敢言。”句中的“鲠”通“哽”,指哽咽,这四句中的“鲠”都不可以“骾”相互替代。
“骾”与“鲠”容易混淆的“鲠”的⑴义项,“鲠”指鱼刺、鱼骨头,而“骾”则无此义项。唐·杜牧《感怀》:“茹鲠喉尚隘,负重力未壮。”清·黄遵宪《赤穗四十七义士歌》:“我君怒如鲠在喉,拔剑一发不復收。”二句中的“鲠”均指骨头,都不可以“骾”相替代。
“鯁”是“鲠”的繁体字,同音同义。
苟、芶
苟gǒu,⑴随便;马虎;不审慎:一丝不苟;一笔不苟。⑵苟且;姑且;暂且;勉强。⑶苟延。⑷贪求。⑸卑下。⑹表示推测或希望。⑺假如;如果;只要:苟无民,何以有君。⑻菜名。⑼草名。⑽姓。
“芶”是“苟”⑵⑻义项的异体字,另作:姓。
汉·应劭《风俗通·正失·彭城相袁元服》:“然文帝本修黄老之言,不甚好儒术,其治尚清静无为,以故礼乐庠序未修,民俗未能大化,苟温饱完给,所谓治安之国也。”句中的“苟”表示暂且、勉强,义项与“芶”相通,二者可以想替代。
唐·柳宗元《覃季子墓铭》:“覃季子,其人生爱书,贫甚,尤介特,不苟受施。”句中的“苟”表示随便;汉·陆贾《新语·慎微》:“不贪于财,不苟于利。”句中的“苟”指贪求;汉·荀悦《汉纪·惠帝纪》:“若位苟禄薄,外而不充,忧匮是卹,所求不赡,则私利之智萌矣。”句中的“苟”表示卑下;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句中的“苟”表示假如、如果,这些句中的“苟”都不可以“芶”相替代。
二字都是姓氏用字,但并不相通。
构、構、搆
“构”为多音字。读“gōu”时,⑴构树。一种也称楮的落叶乔木。⑵构词用字。构肆:宋元时期各种艺人表演场所。构阑:也作构栏,栏杆。宋元时期曲艺、杂剧、杂技等演出场所。
又读“gòu”,原本为“構”的俗字,今为其简化字。
“構”,⑴架木造屋。⑵房屋;屋宇。⑶基业;业绩。⑷缔造;造成;建立。⑸交合;连结。⑹拟定;构思;创作。⑺指文学艺术作品。⑻图谋。⑼诬陷;陷害。⑽挑拨离间。⑾通“购”。悬赏。⑿通“篝”。構火,同“篝火”:置火于笼中。⒀通“遘”。相遇。⒁通“穀”。牛羊乳汁。
“搆”是“构”的异体字。读“gòu”时,与“構”⑴⑷-⑹⑼⑽⒀⒁义项相通外,另指:⑴和解。⑵通“购”。购买。又读“gōu”,⑴牵引。⑵通“篝”。搆火:聚起木柴生火。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若不达政体,而舞笔弄文,支离构辞,穿凿会巧,空骋其华,固为事实所摈。”句中的“构”指构思;《新唐书·朱敬则传》:“国家自文明以来,天地草昧,内则流言,外则构难。”句中的“构”指结成;《隶释·汉太尉杨震碑》:“而青蝇嫉正丑直,实繁,横共构谮,慷慨暴薨。”句中的“构”指进谗言陷害人;《三国志·魏书·王粲传》:“(粲)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句中的“构”指拟定。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得失不能疑其志,谗构不能离其交。”句中的“构”指挑拨离间,这些句中的“构”字皆可以“構”、“搆”相替代。而清·方薰《山静居画论》上:“画家一丘一壑,一花一草,使望者息心,揽者动色,乃为极构。”句中的“构”指艺术作品,可以“構”相替代,而“搆”无此义项,就不可以其相替代。
反之亦然。明·沈颢《画麈·命题》:“故伸毫搆景,无非拈出自家面目。”句中的“搆”指构思、创作;唐·白居易《读史》诗之四:“巧言搆认罪,至死人不疑。”句中的“搆”指诬陷;明·李梦阳《玄明宫行》:“搆结拟绝天下巧,搜剔遂尽输倕工。”句中的“搆”指营造结构,三句中的“搆”皆可以“构”、“構”相替代。而《韩非子·说林下》:“二国不得兵,怒而反,已乃知文侯已搆于己,乃皆朝魏。”句中的“搆”指和解,“构”、“構”皆无此义项,亦不能相替代。
谷、穀
“谷”为多音字。读“gǔ”时,⑴山间的水流。⑵两山之间的流水通道。⑶两山之间狭长而有出口的地带。⑷水流汇聚的地方。⑸井中容水之处。⑹中医学名词。⑺比喻困境:进退维谷。⑻谷神:古时道家用语。⑼通“谷”。①粮食的总称。②籽实脱壳后为小米的粮食作物:谷子。③稻或稻的籽实:稻谷;糯稻。④生长。⑤保养。⑽姓。⑾“穀”的简化字。
“谷”又读“lù”,谷蠡王:匈奴官名。又读“yù”,吐谷浑:我国古代少数民族。
“穀”亦为多音字。读“gǔ”时,⑴庄稼和粮食的总称。⑵俸禄。⑶进食。⑷养育;喂养。⑸生;生长。⑹善;美。⑺未受精的禽卵。⑻春秋国名。⑼古地名。⑽水名。⑾姓。⑿通“告”。卟告。⒀通“慤”。诚敬。
“穀”又读“gòu”,⑴小孩;幼儿。⑵哺乳。
这两字的关系是,“谷”作为“穀”读“gǔ”时的简化字,这个条件下它们的音义是相通的。但除此之外的其他音义则是不能相通的。唐·颜仁郁《农家》:“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穀自生。”句中的“穀”字泛指农作物;三国·魏·曹植《赏罚令》:“穀千驽马,不如养一骥。”句中的“穀”指喂养;《诗·王风·大车》:“穀则异室,死则同穴。”句中的“穀”指生的时候,这些“穀”皆可以“谷”相替代。而其他义项则不然。《淮南子·说山》:“江河所以长百谷者,能下之也。”句中的“谷”指两山中间的水流;唐·韩愈《赠唐衢》:“奈何君独抱奇材,手把锄犁饿空谷。”句中的“谷”字指两山之间狭长而有出口的地带,这两句的“谷”字皆为其本身具有的义项,与它作为简化字所对应的“穀”字义项无关,二者不可相互替代。
其他情况,诸如,用作姓氏用字、不同读音等情况二者皆不相通。
来源:中国封面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