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陶瓷分会成立
2022年8月7日上午,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学术报告厅内气氛热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陶瓷分会正式宣布成立,全国各地陶瓷领域的非遗人欢聚一堂,共话陶瓷非遗保护,共商陶瓷传承发展。
成立仪式前,大会按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章程的规定,景德镇陶瓷大学作为陶瓷分会的发起单位并依法提前举办了会员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陶瓷分会理事138人。
陶瓷分会的成立,将继承弘扬中国非遗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陶瓷保护和传播,促进中国非遗陶瓷产业的建设和加快中国非遗陶瓷文化发展,进一步提升中国非遗的传播力、吸引力、影响力。
2、《陶瓷产品设计师》《陶瓷工艺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初审会暨《陶瓷成型施釉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定启动会召开
2022年8月5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轻工业职业能力评价中心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办,山西省朔州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和怀仁市委人才服务中心承办的“《陶瓷产品设计师》《陶瓷工艺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初审会暨《陶瓷成型施釉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定启动会”胜利召开。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吴越申、副秘书长樊瑞新,朔州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黄显华、朔州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向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标准处二级调研员张灵芝、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轻工烟草工作部部长杨栋国、怀仁市委人才服务中心主任李斌出席标准制定启动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轻工业职业能力评价中心评价处副处长张天芬主持会议。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依据,技能人才队伍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使标准更具代表性、有效性和适宜性,需要根据行业新技术、新发展、新变化修订国家职业标准。
3、2022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开幕
8月8日晚,2022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正式开幕。此次文化节的主题是“游运河,行大运”,文化节提炼大运河北京段多样态文化特色,整合沿线文化、旅游、体育等各类资源,立足全球视野,围绕“千年运河”“缤纷运河”“活力运河”三大板块,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办“3+3+2”系列重点活动。
今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再获佳绩,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又上新阶。开幕式上,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发布大运河文化带文博领域建设成果。
首先是考古方面。2021年以来,北京市文物局组织在大运河沿线七区共开展考古发掘项目102项,发掘面积约10万平方米,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汉代路县故城遗址及其周边的考古新发现。
其次是文物保护方面。近一年来,大运河沿线七区共实施各类文物保护工程126项。万寿寺东路考古新发现建筑遗存,进行了保护和环境整治。
第三是博物馆建设。截至2022年7月底,大运河沿线七区共有备案博物馆165家,2021年以来新增备案博物馆10家。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正式定名并实现外立面亮相,预计2022年底工程竣工,2023年底向公众开放。
文章转发自北京陶瓷艺术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