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浙江省收藏协会玉器委员会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带钩,是我国古代人民用来扣接束腰革带的挂钩,它一头有钩,一头有钮,用于连接腰带的两端。多为上层官僚贵族及文人武士所用。
明代《无款夫妇容像》中的带钩细部
古文献关于带钩的记述颇多,如史书记载,春秋时,齐国发生内乱,为扶持公子纠当上齐国国君,谋臣管仲箭射公子小白,正好射中小白的带钩,公子小白装死躲过了这场灾难。后公子小白成为齐国国君齐桓公。在鲍叔牙的推荐之下,齐桓公不记前仇,重用管仲,终于完成霸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带钩之约。
玉带钩 春秋晚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
长2.1cm,宽1.7cm,厚1.3cm
最早的带钩应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现于杭州市良渚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带钩,但其形制和后来传统意义上的带钩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良渚文化 玉带钩
一般意义上的玉带钩起源于西周末年,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当时制作工艺的提高和金、银、铁等金属的广泛使用,开始出现一些利用镶嵌工艺制成的带钩,这种带钩一般都是在银、铜、铁上鎏金(或错金错银)嵌玉。
而“包金镶玉银带钩”正是这一时期利于鎏金工艺和镶嵌工艺制成的一件做工精细、华丽的典型带钩。这件“包金镶玉银带钩”1951年11月出土于河南省辉县固围村的5号战国墓,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全体长18.4cm,宽4.9cm,中腹有一圆孔,直径1.1cm。
包金镶玉银带钩 战国 国家博物馆
该带钩整体用白银铸造,通体鎏金,钩身铸出浮雕式的兽首和长尾鸟,兽首分列于钩身前后两端,作相背的对称排列,形似牛首,而双耳作扁环状,长尾鸟居钩身左右两侧亦作对称安排,体修长呈S形,盘曲透逸回旋,尾部作歧出的分尾形,并以爪、尾反复虬结,点缀鸟体,使装饰效果突出。
除了钩首用白玉雕出之外,钩身的脊部也镶了三枚白玉玦,三玦均排列在同一中轴线上,自前而后大小依次递增。玦面琢谷粒纹饰。玉玦是古代圆形系列玉器中的一种,近似玉环,但有一缺口。
《国语·晋语》中有“玦如环而缺”的解释。考古发现的玉玦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片状玦,一种是柱状玦,而“包金嵌玉银带钩”钩身所嵌玉块即为片状玦。此三玦之上都饰以谷纹,而这也是战国时期主要的玉器纹饰之一。
在玉玦中心各雕一粒半球形琉璃彩珠,钩身前端又镶入用白玉琢制成鸿雁首形的弯钩作为钩首,其上用阳线雕出鸿雁的口、眼等细部,从侧面看似一曲颈昂首的鸿雁。钩身局部还凿饰有小点,以黑漆勾线、点睛、突出轮廓。从这件带钩中,我们完全可以一窥我国战国时期带钩的制作工艺与水平。
根据《辉县发掘报告》中的记录来看,在出土“包金嵌玉银带钩”前,放置该带钩的墓室已被盗过,并遭破坏。因此此件制作精美的战国带钩能够有幸保存下来,为我们欣赏和研究,确实意义非凡。
通过独具匠心的设计,这件带钩完美的将金、银、玉三种在当时最为贵重的材质结合在一起,并以带钩的形式表现了出来,让我们看到了袁胜文先生所说的“战国玉带钩艺术成就极高,此时的玉带钩不仅做工讲究,纹饰精美,而且还常常与金、银等贵重金属结合使用,显得富丽堂皇,雍容高贵。”可见“包金嵌玉银带钩”可以说是我国战国时期带钩制作工艺中的典范之作。2021年2月6日在国博北18展厅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先秦服饰板块中也有一嵌玉带钩。
嵌金玉龙纹铁带钩战国国家博物馆
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带钩中间镶嵌4片金片、3块玉片。金玉相互错开、一玉片缺失。带钩整体为铁质,钩首有错金工艺,较为华丽。
错金嵌玉铁带钩 战国中期 国家博物馆
长21.5cm,身宽2.4cm
鎏金嵌玉铜带钩 战国中期 山东省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长11cm
海外博物馆也藏有战国时期嵌玉金带钩,所嵌之玉有玉龙、玉贝、玉璜、玉环。这类镶嵌玉石带钩在铸造时即需预留位置,在放入吻合之玉器,再对制作痕迹进行修整以使其光滑亮泽。
更多专业知识请回复99查询
最近精彩回顾请回复ls查询
各类文玩的知识和鉴别方法
(输入数字直接查询)
例如输入“1”,查询“天珠知识”
1,天珠 13,碧玺
2,蜜蜡 14,崖柏
3,琥珀 15,核桃
4,金刚 16,砗磲
5,星月 17,水晶
6,凤眼 18,青金石
7,玛瑙 19,战国红
8,南红 20,金丝楠
9,绿松 21,小叶紫檀
10,沉香 22,木质手串
11,翡翠 23,绳结
12,和田玉 24,证书
古玩那点事儿客服,期待与您相遇~
文章转发自古玩那点事儿,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