茧山龙泉堂藏瓷、诺奖提名者秘藏上拍,日本中部国际一周年庆典拍卖精彩登场
↖点击关注“联拍在线”
艺术品多业态交易与服务平台
10月21日至22日,日本中部国际『壹週年慶典紀念拍賣會』将在名古屋隆重举行,倾情呈现「名古屋 胜沼精藏先生秘藏文房」、「杂项萃珍」、「书经有道」、「窑火千年老窑」和「明清集韵·瓷器」五大专场,730余件珍品上拍,精彩可期。作为周年庆典大拍,中部国际将带来茧山龙泉堂、胜沼精藏等系列知名东瀛藏家旧藏。胜沼精藏是日本知名医学博士,尤其擅长血液学和神经病学,曾获得1953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提名。胜沼精藏先生一生热爱中国古美术,与中国艺术家交往密切,曾与傅抱石先生结下很深的友谊。此次拍卖呈献了他的27件挚爱旧藏,宋代端溪兰亭砚、傅抱石印章等文房清玩佳作尤为亮眼。此外,「书经有道」专场也带来了岐阜县著名书道先生旧藏的吴昌硕书法以及吴昌硕“美意延年”书法匾额,更有一件长近一米,写于天平宝字三年、至今已有1262年历史的天平时代 中阿含长寿王品古写経现身。小编从五大专场中挑选出了22件值得关注的精品进行详细介绍,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浏览完整图录、参与竞拍。本次拍卖联拍在线将全程直播,并提供实时同步竞拍技术和服务支持。尺寸:H 10.5cm,L 30.5cm,W 19.5cm此件作品采用优质上乘端溪宋坑砚石制作,石质细腻光洁,入手厚重,造型稳重端庄,质朴典雅。砚呈长方形,砚堂浅平,砚池深挖,以兰亭雅集为故事背景,在外沿及四侧边墙运用浅浮雕技法刻划《兰亭序》中的曲水流觞场景。履手深凹,底刻兰亭序全文,运笔强劲有力,行文庄严浑厚,书法自然流畅,有着鲜明的宋代书法特征。此砚六面雕工,雕刻工艺繁琐,精美绝伦。另附有收藏资料及砚台拓片。
尺寸:H 0.5cm,L 3.5cm,W 1.5cm正面:阴刻《楚襄王问于宋玉》全文,后记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新喻傅抱石记。傅抱石不仅在绘画领域有着非凡的造诣,在书法篆刻上亦有深入的修为。其篆刻初取汉印的长处,对明清以来皖派、浙派的技法均加以融会贯通,晚年则进一步打破了浙、皖、金文、汉印的界限,自创宗风。故此,傅抱石的篆刻作品雄秀古雅又真率自然,在篆刻艺术中创造出自成一体的精神风貌和风格特色。
此洗为树叶状,叶边卷起,宛如一片飘浮在风中的树叶,动感极强。通体满施仿宋代哥窑釉色,釉面有不规则的纹片。底有支钉痕,并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本品造型匠心独具,将仿生造型与宋哥窑瓷器的特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釉面肥润,釉色青中闪灰,通体开较大的纹片,纹理灰黑,和谐自然,给人一种妙趣天成的美感享受。
款识:己未四月夏,篆于海上禅甓轩,吴昌硕,时年七十有六。
Lot 3025 天平时代 中阿含长寿王品 古写経
日本奈良时代盛行抄写经文,从圣武天皇统治时代佛教文化兴盛,所以在这个时代写经被称为”天平写经”,本经的严谨画风完美展现出天平写经的独特,纤细柔和的文字是以中国初唐书法风格为基准所抄写。本经书采用封皮纸,长900cm,宽27.5cm,写于天平宝字三年,至今已有1262年历史,书写工整,无错字,无修改,保存完整。
Lot 4008 西夏 灵武窑 黑釉刻牡丹纹 梅瓶
灵武窑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灵武县,始于西夏,经金代而终于元代。所烧器物品种丰富,有白瓷、青瓷、褐釉瓷、黑瓷和少量紫色釉器物。烧制技法和中原技法大致相同。器物主要以日用器皿为主,还有西夏所特有的扁壶、瓷铃、钩等,反映了党项族的游牧民族特点。刻釉、剔刻釉是灵武窑瓷器装饰技法的一大特点,有强烈的艺术装饰效果。本器小口圆唇,溜肩,腹下渐收。通体采用剔刻工艺,先施以光亮的酱釉,再剔刻出牡丹花卉纹饰,线条流畅,工艺精美。
提梁壶又称卣,是中国先秦时期酒器,常见于商朝和西周时期。器形多为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通常商朝的卣多椭圆形,西周则多圆形,其中最有特色的是鸟兽形卣。此件卣整体呈椭圆,直口,溜肩、垂腹、高圈足,上带盖,顶部作棱形抓钮,四周出扉棱,与腹部弧度一致,连为一体。两边安有提梁,两端浮雕兽首。卣身以云雷纹为地,上浮雕饕餮纹。造型古拙浑厚,端庄大方。
茶叶末釉最早出现于唐代耀州窑,其特征是在青褐釉面上散布有黄色斑点或丝纹,釉层失透无光,釉色典雅高贵。到了明清时期,茶叶末釉因其雅致的釉色而受到文人士大夫的喜爱,文献赞其“妖娆而不俗,艳于花,美如玉”。此瓶直颈扁腹,圈足外撇,因形似荸荠,故而得名。瓶内外通体遍施茶叶末釉,釉层细腻肥厚。底心暗刻“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Lot 2153 清乾隆 官造 六品佛楼 金刚佛母像
六品佛楼是清宫重要的一组佛堂建筑,它的正式名称是妙吉祥大宝楼,原有8座,但只有北京故宫梵华楼中的佛堂佛像完整保存至今。它是乾隆宫廷按照藏传佛教格鲁派仪轨建造的佛堂,按照不同的修行程度和内容,分别供奉相应佛像、法器及佛塔的建筑,是乾隆时期对密教四部神系完整和系统化的建构,也是极为珍贵的藏传佛教图像学宝库。佛母金刚,在藏传佛教也称作为孔雀大明王,汉译有摩诃摩瑜利罗阎、佛母大孔雀明王等名。此尊相传为毗卢遮那佛或释迦牟尼佛的等流化身。密号为佛母金刚、护世金刚,为密教四大法之一。本尊佛像以纯铜鎏金铸造,佛母结跏趺坐于覆瓣莲花座上,身体丰满,肌肤圆润,开相清秀,身姿优美。头梳高发髻,戴五叶花冠,发涂蓝,佩耳珰,袒上身,着裤裙,身披绶带,胸饰璎珞,手臂戴钏,两手反掌合于胸前。雕工精致,颈项及五官用描金著彩法描绘,使佛像更显庄严。莲座正面署“大清乾隆年敬造”七字横排楷书铸款,另阴刻“金刚尖佛母”五字横排楷书款,背面阴刻“德行根本”四字款。保存完好,时代明确,包浆淳厚古雅,体现了清宫内务府造办处造像的基本特色。
Lot 5046 明嘉靖 青花 五彩 八宝缠枝 花卉纹罐
参阅:《明瓷名品图录一成化窑,弘治窑,正德窑》,台北故宫博物院,1977年,图43.本件拍品尺寸较小,器形浑圆饱满。外壁以青花五彩为饰,口沿、肩部及胫部分别饰卷草纹、变形莲瓣纹、山字形纹一周,腹部绘缠枝莲花、芙蓉等四季花卉,花朵盛开,枝荣叶茂。平顶圆盖上饰卷草纹和折枝芙蓉花,与罐身纹饰相呼应。五彩用色搭配和谐,红、绿、青、黄诸色鲜艳亮丽,其中孔雀蓝釉为嘉靖时期五彩的特点,时代特征明显。嘉靖五彩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名品,色彩绚烂,并以红浓绿艳取胜,历来受人推崇。耿宝昌著《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认为,制作之精者,“可与杰出的永乐、宣德青花颉颃”,其珍贵可知。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盛行开凿石窟,形体大的佛像多为石雕。到宋代,随着石窟的衰微,大型石雕佛像的数目大减,木雕佛像开始流行。宋代的木雕佛像,以观音像最为常见。此件木雕观音面形丰满圆润,丰颊广颐,眉目疏朗,嘴角带一丝笑意,神秘端庄,似俯视尘世芸芸众生。身形端庄,体态优雅,衣褶流畅优美,具有立体感。刀纹轮廓清晰,线条简洁古朴。此像加彩绘,由于年代久远,彩绘剥落,色彩斑驳,反而增添了一种古拙之美。此种彩绘木制品,保存难度较大,能存世完好的实属不易,极为珍贵。
青铜器时代,鸟兽的形象经常被借鉴以制造形态各异的器物,称为“形尊”,通常作为饮酒之用。这种以鸟兽等动物形象为用的青铜礼器,称为肖形器。这件西周青铜兔尊高12厘米,长20厘米。兔作爬伏状,双目前视,两耳向后并拢,四腿蜷曲,生动地表现了兔子胆怯而又机警的特点。兔腹中空,背上开有圆角长方形口,并覆以与兔身浑然一体的盖,盖上有扁圆形钮。兔身两侧饰圆形的火纹、四目相间的雷纹和勾连雷纹。此件兔尊造型生动,形象逼真,器表的斑驳锈色,绿褐相间,更见岁月沧桑。以兔作为尊的器形,在青铜器中非常罕见。西周时期,青铜器总体风格雄浑庄严,后期其神秘色彩开始淡化,纹样趋于抒情,呈现出朴实自然的新风格。本件兔尊便呈现出这种革新解放的新风格,体现了西周青铜器工艺美术划时代的进步。同款可参考山西省博物院所藏,1992年在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8号墓出土的兔尊。
虎符为古代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所用的凭证,多作成动物形,尤其常作成虎形,故称“虎符”。虎符内部中空,一剖为二,右半(虎头方向朝前)由中央保存,左半则发给统兵将领或地方长官。若派人前往调动军队,就需带上右符,持符验合,军将才能听命而动。现存最早的符是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仍多沿用虎符的形式。符除用铜制外,也有用金、玉、竹、木制成的。虎符的剖面有齿相嵌合,背上大多有文字,文字分书在两边,内容相同或不同。也有将文字对剖的。这些文字大多以错金银书,即便历经千年,也依然熠熠生辉。本器以精铜为材,致密厚重。分左右两半,有子母口可以相合。虎伏地而栖,昂首挺胸,臣字圆眼,四肢强健有力。铜质精华,线条圆润,无棱无角,手感舒适,品相佳美,敦厚贵重。虎背左右两侧各以银丝嵌篆文一行。虎背错银铭文“与上郡为虎符第一”,两侧铭文分别为上郡左三和上郡右二。
本碗侈口,腹壁微弧,圈足。通体施青釉,足沿一周无釉,胎体均匀,胎质细坚,釉色青绿泛黄,釉层光亮,滋润匀净。内壁以釉下刻花装饰有牡丹花纹,花瓣、叶脉纹路清晰,刀法灵活,构图饱满,图案层次分明,线条流畅而奔放,整体繁而不乱,立体感强,有浅浮雕的装饰效果。
Lot 4051 宋代 吉州窑 玳玻 贴花 天目茶盏日本天目茶碗中,宋代吉州窑的茶盏是一大宗,主要有玳玻、木叶、玳瑁三类,其中以玳玻最为名贵,又称作“剪纸贴花”。“剪纸贴花”有三种形式,分别是剪纸剔花,剪纸漏花和剪纸贴花。剪纸贴花常见于茶盏中,日本所称的玳玻天目多指该种形式。本品敞口,斜弧腹,圈足。内碗壁贴三片花纹,装饰纹样整齐疏朗,稳定均衡,形象概括生动。
Lot 4060 南宋 龙泉窑 黑胎 官式 花口鬲式炉
1.中国嘉德香港2014秋季拍卖会 lot 1172 南宋 龙泉窑花口鬲式炉;2.伦敦苏富比2012年秋季拍卖会第1220号佳士得香港2012年秋季拍卖会第2273号《中国古陶瓷图典》,文物出版社,2006年,第173页香炉为古代焚香或祭祀的器具,《中国古陶瓷图典》鬲式炉条说:鬲式炉,炉式之一,流行于宋至明。为仿照商周时期青铜礼器而作,以龙泉窑、景德镇窑烧制较多。龙泉窑所烧制的基本样式为敞口,束颈,圆腹,三足微外撇。是宋代较为常见的仿古器形,其中以龙泉窑梅子青制品最佳。黑胎青瓷是龙泉青瓷产品中最为独特的品种。此形式为南宋宫廷御供之物,胎色灰黑,薄胎厚釉,紫口铁足,釉色呈青灰,釉中气泡小,如粉末状,釉层有开片,片纹多蟹爪断纹,釉汁厚润,犹如堆胀,细腻平滑,幽雅凝重,令人赏心悦目。此炉仿古代青铜鬲器形并加以变化,口沿外折作板沿,呈菱花口,直颈收束,腹部圆鼓,颈腹均呈瓜棱状凸起,与花口相呼应,底部微凸,下承三锥形足,俯视呈三角形分布,器身敦实稳定。通体施龙泉窑典型的青绿乳浊釉,釉面光润,玻璃质感强,凸棱处釉层较薄微泛青白,凹陷处积釉如湖水般青翠沉静,釉色滋润,色泽典雅,釉面开片,大小错落,色泽莹润,为南宋龙泉官窑之精美佳作。其上配有红木镂空雕灵芝纹天地盖,更加显得精美华贵。
元朝的龙泉青瓷在继承宋朝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出现了多种新的瓷器样式。本盘侈口,平沿,弧腹,卧足。除足缘一周不施釉外,其余部分均满施青绿釉。盘外壁模印成菊瓣纹,菊瓣中心隐约出筋。盘内壁装饰云纹,刻划流畅,内底模印单龙戏珠。龙纹矫健有力,神气十足。此盘胎体厚重,从纹饰的刻划、器型以及胎釉特征来看,为典型元龙泉器。
Lot 5015 明成化/弘治 珐华彩 牡丹纹 三足香炉
珐华彩,也称“法花彩”、“珐花彩”,其特点是工艺精细,色彩鲜明,纹饰凸出瓷胎表面,立体感强,装饰效果强烈。本炉器形为鬲式炉,直口,扁圆腹,底部三足有兽面装饰。色彩艳丽,线条生动,形象简练,具有独特风格和特殊的装饰效果。
参阅:《明代初年瓷器》,台北故宫,1982年,页57,图42。Lot13 明永乐 青花折枝花卉纹菱口盘。盘形、纹饰、尺寸皆和台北故宫藏品相似。此盘菱花口,折沿,弧腹,浅圈足。浅弧壁和宽板沿被模压成相等的八菱形,盘口起唇,胎体细密而坚硬,轻重适度,胎壁较薄,釉面肥厚莹润。通体内外绘青花纹饰,盘内分四层装饰,折沿处绘折枝花卉纹装饰。盘壁成莲瓣状,内外壁绘有折枝牡丹、牵牛花、菊花等花卉,盘心绘六朵缠枝莲花簇拥着一折枝桃纹。全器施釉肥腴,釉光莹润,青花发色艳丽,绘画灵动精妙,层次清晰,格调高雅,制作工艺极其精湛考究。
此件凤纹罐直口溜肩,腹部向下渐收,器形俊挺。通体以青花为饰,肩部绘涡纹一周,腹部绘双凤展翅飞翔,隙地间以壬字形云纹,胫部绘海水纹一周。纹饰仿永宣时期绘画风格,青花发色沉稳,局部加笔点染,颇富韵味。拍品为清代官窑仿明早期风格之作,存世极为少见。品种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相同,相同器形亦可见雍正时期黄釉品种。
图录浏览及参拍指引
通过联拍在线官网
(www.51bidlive.com)
联拍在线微信端、APP端
均可浏览电子图录,参与竞拍
服务热线
400-608-1178
文章转发自联拍在线,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