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09年秋季,一幅名为《局事帖》的宋人书札被拍卖出了1.08亿元的高价,这样的拍卖成绩震惊了整个文博圈。然而,更轰动性的消息还在后面,7年后《局事帖》又以2.07亿元的高价被资本大鳄王中军买走。
两次成交价均过亿,且也是书法界少有的过亿元的拍卖作品,展现了收藏界对这一文物的重视。很多人好奇,为何这样一幅看似平常的作品,能拍卖出如此天价?其实它的作者并不普通,只是低调罢了。其作者曾巩正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只不过他并没有传世作品,不像欧阳修、柳宗元、韩愈、王安石、“三苏”有那么广的传播度和知名度。但正是曾巩的传世作品不多,才让这幅《局事帖》受到了收藏爱好者的疯狂追捧。45 times appreciation in 20 years《局事帖》的初出茅庐还要提到1996年的纽约佳士得拍卖会,当时上海籍富豪张文魁将自己的一件藏品出售,而它正是《局事帖》,这也是它第一次公开展现在大众面前。而后,比利时收藏爱好者以50.85万美元的高价将其买下,折合人民币451.91万元,因拍卖价高,这幅作品吸引了业内的关注和研究,众多学者也研究其价值。
因《局事帖》是曾巩仅存于世间的佳作,没有直接的参照物,只能从用纸、笔墨、风格、收藏著录等方面进行研究。然而,正因没有其他作品参考,结果对写信时间、收信人等信息,每个专家都有不一样的观点,业内的争议比较大。不过很快,一个名为尹光华的书画鉴定专家给出了有代表性的观点,他在《曾巩<局事帖>初考》中指出,根据这封书信的内容来看,这封信应该是在元丰三年9月27日撰写的。此外,根据《局事帖》上的印章来看,可看出这封信经历了多个收藏大家流传。在2009年前,国内从来没有一件书法作品拍卖过上亿元,然而《局事帖》打破了记录,这一年的北京保利秋拍卖会上,《局事帖》再次现身,并引来了众人瞩目。当时拍卖会方预估它能拍卖出一千两百万到一千八百万元,但最后成交价直接翻涨近十倍,以1.09亿元的天价被上海一收藏者买走,打破了书法作品的拍卖纪录。然而,这还不算啥,很多人以为那个低调的收藏者脑袋有点问题,至于拿出这么高的价格拍卖吗?然而,谁曾想七年之后的中国嘉德拍卖会“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上,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以两点零七亿元高价购买《局事帖》。在拍卖会上,《局事帖》以1.3亿元起拍,最后以1.8亿元成交,加上佣金2.07亿元,比起7年前价格几乎翻了一倍,而比起20年前价格更是翻了四十五倍,它也被认为是文物界的“捡漏”神话,7年时间赚了近一亿元。很多人不能理解,一件书法作品,竟然能卖出如此天价,其实它之所以能拍卖出如此高的价格,还因除了是曾巩这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孤品外,也和墨宝上有着名人的鉴藏印章,也让《局事帖》传世之路十分清晰,其价值更是弥足珍贵。首先是何良俊(1506-1573年),根据《局事帖》上所盖的“清森阁书画印”可判断出来。何良俊读书十分刻苦认真,从闭门学习二十年之久,和弟弟并称为“二陆”,嘉靖时担任翰林院孔目,但仕途上不是太顺利,后隐居著作,如《何氏语林》《四友斋丛说》等。何良俊还有一爱好就是偏爱藏名家书画,并建一个藏书楼,碰到异作,即便饿着肚子也要购买,相继购买4万卷书、百余幅画,直至今天,很多博物馆都有他的收藏书札。而后,《局事帖》又被项元汴(1525-1590年)收藏,此人是明朝收藏家、鉴赏家,少年时风流倜傥,学识丰富,和风雅之士颇有深交。万历皇帝听闻其名,特意邀请他当官,但他任性拒绝。项元汴喜欢收藏字画、金石遗文,且本人绘画、书法兼备,他的藏品有1000多件,且多为名作,对宋元作品比较重视,也善于辨别字画真伪。当然,他能有这么多藏品,也因是一个富二代。然而清兵进攻嘉兴时,他的藏品被抢夺一空,存世作品多藏于故宫。《局事帖》上印有项元汴的“7印”如“项元汴印”、“退密”等,可见他对这幅作品有多么喜欢。早清时期,《局事帖》又流入到收藏、鉴赏家安岐(1683-1742年)手里,此人也是一代商人,曾经营 盐业,赚取了不菲的钱财,声名显赫一时,当然他的业余爱好就是收藏古籍、书画,也酷爱鉴赏文物。安岐为了收藏书画,可谓是呕心沥血,收藏的作品从三国时期到明朝末期,跨越时间之广,数量丰富,且不乏很多精品,他也是公认的清朝2大鉴藏家之一,《局事帖》上就有他的“仪周鉴赏”、“无恙”鹤形印。之后《局事帖》又流传到了王芑孙(1755-1817年)手里,此人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先是进入仕途,后辞官专心做学问,其文章名震一时,且擅长写诗,其书法清秀俊逸,被称300年不遇之才。王芑孙也喜欢收藏书籍,其藏书有万卷之多,而在《局事帖》上印有“王孙”两字。而后,《局事帖》又被曾燠(1759-1830年)所收藏,此人自幼就被称为神童,少年时跟着父亲去往京城游玩,因其诗文秀美,得到了文学家曹宿的称赞。曾燠的仕途之路比较顺畅,曾担任钦差大臣、两淮盐运使、广东布政使、贵州巡抚。不仅仕途上顺利,也有清代八大骈文大家之称,他也酷爱藏书,《局事帖》上就有“盱江曾氏珍藏书画印”。后来,《局事帖》又被收藏于费念慈(1855-1905年),此人于1889年高中进士, 后担任翰林院编修,不过因妄议朝政被撤职,回到家乡后以写诗作画、藏书为业,也是晚清出色的金石学家,擅长鉴赏,《局事帖》上就盖有他的“西蠡审定”!民国时,《局事帖》被许姬传、许源来的“天泉阁”收藏。许姬传是海宁人,长期出任梅兰芳剧团秘书,还喜欢文物的鉴赏以及收藏工作,和吴湖帆、张珩等收藏家交情颇深。《局事帖》上印有“源来”、“天泉阁”等印章,可见这两兄弟对这幅作品的喜爱程度。而后,《局事帖》又被友人张珩收藏,此人是鉴赏奇才,其家族祖辈均为收藏名家,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张珩少年时就对古代书画作品有所了解,在鉴赏方面也有着颇高的造诣,且有着非常丰富的鉴赏经验,还曾是故宫博物院鉴定委员,曾挽救了十万多件流传于民间的书画作品。在《局事帖》上,张珩印有“张珩私印”,不过新中国前,因其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贫困潦倒,只好将收藏的书画作品全部变卖,因此《局事帖》就被上海富商张文魁所获得。此人不仅是经商器材,也是收藏大家,和张珩、谭敬等人交往比较密切。他在《局事帖》上印有“涵庐鉴藏”、“张氏涵庐珍藏”等印章。正是历朝历代这么多著名鉴藏家的收藏印章,才让《局事帖》显得难能可贵,也证明它从古至今一直是名人们争相收藏的墨宝,其价值自然是不言而喻。其实《局事帖》并不像其他的书法作品长达数米,但在不足一平尺的纸张上,一百二十四个字,一笔一划都显得十分珍贵,平均单字价格为一百六十七万元,真正达到了“一字千金”之说。当然,因王中军的特殊身份,《局事帖》不仅被圈内书画家、收藏家关注,也引来了广大网友的注意。而王中军曾表示,他曾以一万美元“捡漏”不少名画家作品,但如今也开始财大气粗起来。2亿元购买的《局事帖》其实在王中军的竞价拍卖中只能排名第三。2014年11月的苏富比拍卖会上,王中军高价豪掷3.77亿元人民币,拍下了梵高的静物油画《雏菊与罂粟花》,这也是中国人在海外的艺术品拍卖最高记录,同时也是全球收藏最贵名画中排名第3的作品。2015年时苏富比拍卖会上,王中军又以1.855亿元竞拍了《盘发簪女子坐像》,这幅作品是毕加索所作的名画,在过去70年里一直被戈德温家族收藏,其家族的塞缪尔是米高梅公司创始人,他在1956年时购买下来,不过其去世后,家族继承人将其收藏的25件藏品拍卖,这幅画是其中之一。不少人质疑王中军是一个“炒手”,但他表示自己是一个终极收藏家,从1992年时就进入收藏领域,他认为艺术品的抗通胀效果好,这才大手笔收购,但后来慢慢懂得欣赏文物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值得一提的是,另一个收藏大家刘益谦也对《局事帖》十分青睐,他对没有竞拍表示遗憾:“唐宋八大家,只藏有一家,曾巩孤品二次拍卖,拼到了最后还是失之交臂,作为曾巩唯一传世墨迹,今后如果再进入市场,还会创造天价!”可见,《局事帖》能够拍卖出高价,和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名号不无关系,作为唯一的孤品,也难怪《局事帖》接连两次拍卖过亿元。只不过曾巩却显得十分低调,相比其他“七大家”,他并没有什么传世的文章,语文教材中找不到他的作品,历史书上也没他的笔墨。正因文史教材书上没有点名,使得他成为最没存在感的一位大文豪,甚至被人认为是凑字数的。实际上,曾巩是一个王者,就连“千古伯乐”的欧阳修都对他称赞不已。欧阳修推荐的人包括“三苏”、王安石、司马光等,但他最爱的门生还是曾巩。曾巩公元1019年出生在南丰的官宦家庭中,自幼就表现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其记忆力超强,从小就和兄长一起吟诗作对,十二岁时就已闻名四方。父亲对他的教育很是重视,在其十三岁时,就带着他四处游玩开拓眼界。然而,性情耿直的父亲,因得罪人被诬陷,结果丢了乌纱帽,这之后曾家家道中落。18岁时,苏轼还默默无闻,但此时的曾巩却已声名远扬,和欧阳修、王安石、范仲淹都有交集。这一年曾巩参加科考,大家都认为他能够榜上有名,但谁曾想没摸清“西昆体”这一科考套路,结果落榜了。落榜的曾巩,找到了一家小酒馆喝闷酒,此时走来了一对父子,年轻的公子见曾巩一个人喝闷酒,便走了上前,两人这么一聊相见恨晚,这个年轻人正是王安石,两人成为了一生的挚友。然而,公元1041年,曾巩科考再次落榜,而王安石却高中进士。心中郁闷的他,给朝明命官欧阳修写了一封万字长信,得到了对方的赏识,并称:“过吾门者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曾巩在文学素养上并不输给谁,只是因他擅长的是策论文章,和当时的华丽文辞风格不同。而当时欧阳修就提出了“新古文运动”,因此曾巩得到了他的赏识,并为他写了《送曾巩秀才序》,让他能够适应科考风格。然而,此时曾巩父亲病逝,他只好选择放弃功名,回到家里照顾继母,抚养4个弟弟、9个妹妹。他一边辛苦种地,一边照顾全家人,一边继续苦读经书。在困苦艰难的生活中,也让曾巩有了更多的灵感,写下很多优秀文章,如《南轩记》、《学舍记》。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嘉佑二年,已39岁高龄的曾巩高中进士,同时曾巩一家6人进榜,“一门六进士”也成为了佳话,而苏辙、苏辙、程颐等人也位列其中。曾巩在仕途上不算出色,没有像王安石那样成为朝廷命官,但也没有像苏轼、韩愈等人一贬再贬。公元1069年,曾巩被任命为越州通判,不过在上任时当地饥荒,百姓四处流浪,曾巩上任后就要忙着解决饥荒问题,他要求富商开仓赈灾,并制定了各种经济措施,保证了百姓的基本生活。这一时间所写的《越州赵公救灾记》就是实实在在的救灾手段,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称赞。在齐州时,他降低繁重的劳役,让百姓们都能得以生产农事,并废除“渡河钱”,建造桥梁让人们通行便利,又主持减掉6个驿站,节省了大量财力、人力。当时齐州匪患横行,他上任后就大力肃清那些恶霸,将其发配边疆,并开创了“保伍”制度,短短几年当地就变得和谐安定。熙宁十年,曾巩又被调到福州当官,当地的寺庙比较多,浪费了政府财政以及百姓钱财,他采取了各种手段进行调控,杜绝教徒的贪腐贿赂,削弱其势力,让百姓回归正常生活。他还提出“为官不能与民争利”的观点,即便是今天这一思想也十分先进。曾巩在文学造诣上成就颇高,留下了四百多篇散文,他是“新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特点是“文以载道”,章法严谨,说理兼顾,成为那个年代的标杆,得到了众多学子的模仿,这一风格和曾巩本人性格有关,他待人待事温文尔雅、端正守礼。多年后,宋明理学大家朱熹读到他的文章后,顿时被其才华吸引,将其推崇为一生的偶像,并称其为“醇儒”,说:“我读曾老文章,每次读完都会感慨无限,世人对曾公了解太肤浅了。”后来,理学家将宋明理学和曾巩文学特点结合,演变成为明清科考“八股文”。明末时期,“唐宋八大家”概念被提出,曾巩是最受欢迎的一位,张伯行的《唐宋八大家文钞》中,收录了316篇作品,其中曾巩的文章多达128篇。清朝时,学子们将曾巩文章视为“圭皋”,民国时钱钟书更是评价:“唐宋八大家中,曾巩诗歌好于苏洵父子,绝句风格又比起王安石出色!”有人可能会说,为何这么牛的曾巩,到了今天反而不显声名了?其实他的文章受冷落是捆绑在科举制之上的,当八股文被推翻后,曾巩的文章也遭到了打压和嫌弃,一直冷落至今。但不能否认的是,曾巩在文学造诣上成就颇高,早在宋代时就得到欧阳修、王安石、朱熹等名家的高度评价,明清两代更是受人推崇。今天再看他的著作,仍然不能否认他是一代名家大儒。也正因此,曾巩的作品《局事帖》才能一字千金,单字价值167万元。The authenticity is questioned据考证,《局事帖》应该是曾巩六十二岁时受到友人的来信,也就是一个担任“奉议”的友人“无党”,应该传递了一个好消息,让曾巩很是高兴,提笔写下了《局事帖》。
“局事多暇。动履禔福。去远海诲之益。忽忽三载之久。跧处穷徼。日迷汨于吏职之冗。固岂有乐意耶。去受代之期。难幸密迩。而替人寂然未闻。亦旦夕望望。果能遂逃旷弛。实自贤者之力。夏秋之交。道出府下。因以致谢左右。庶竟万一。余冀顺序珍重。前即召擢。偶便专此上问。不宜。巩再拜。运勾奉议无党乡贤。二十七日。谨启。”意思是自从上次听到无党乡贤的教导,今已过去3年之久,自己在偏僻的地方任职,整天忙着公务,哪里有快乐可说。如今距离任期快结束,但接替我的官员并没有什么消息,我日夜盼望着。如果可以离开这个偏僻的地方,当然也需要你的帮助。等夏秋之际,我便会来到府上当面致谢,以表达我的感激之心,也希望你多保重,早日升职。学者研究认为,这封信应该不完整,前面还有对收信之人的称谓,但没有保存下来。至于它的创作时间,应该是公元1080年,也就是宋元丰三年。从《局事帖》和史书可见,这一年王安石册封为荆国公,距离新法改革结束还有5年时间。当时北宋正处在改革中,且“元丰改制”也进入了实质阶段。9月,宋神宗成立了“详定官制表”,推动具体改革计划。与此同时,公元976年被停用的“奉议郎”官名被恢复。可见,宋神宗渴望能够延续先祖之名,希望能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也希望能成为“圣君”,但因朝廷内各官员对变法的认识不到位,党争激烈,对外也危机四伏,结果变法并没有成功。当年9月,还在地方担任官职的曾巩,回了这封信后,很快好消息到来,10月份,年过六旬的曾巩调任沧州,途径开封时被宋神宗传令召见,并留在朝廷当官,结束了12年的地方官迁徙生涯。11月,曾巩上书皇帝,论述了国家财政方面的问题,直言如果还大肆无度支出,财政上的危机就会到来,希望宋神宗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并提出富国之策。然而,《局事帖》真伪遭到了不少人质疑,如学者赵建克认为,这封信写在宋版书残纸背面,上面显示《三国志魏志徐奕传》,而其最早的刻本是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出现的。《局事帖》疑似是作者从《三国志》上撕下的一页纸,再用其背面书写,那么书信内容必然是南宋绍兴后的。曾巩是北宋人,1082年病逝,怎么可能会出现在南宋时期呢?同时,“无党”此人又是谁?考古论证他应该是欧阳修门生徐无党,因是同门老师,曾巩和其有过交往,但史书上并没有找到无党担任“奉议”官职的记载,且他是永康人,怎么又能称为“乡贤”?同时,“无党”只是八品小官,却得到接信人的重视,希望其帮自己摆脱困境,但曾巩从来没当过八品以下的小官,显然也不可能是曾巩。从内容上看更是如此,作者说任职3年无人接替,而曾巩和王安石政见不同,毛遂自荐去往地方当官,不和挚友王安石正面冲突,但在地方8个州当官,他均是地方最高长官。而曾巩挚友在襄州任满3年,其他地方一两年就被调走,且曾巩每到一地兴修水利、平定冤屈、政绩斐然,怎么会“一无所事”?且襄州距离京城并不远,怎么也不可能是偏僻之地。因此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局事帖》似乎都不是曾巩所写。因此赵建克认为,应该是一个叫“巩”的人写信求助八品官员“无党”,和曾巩并不是一个人,而至于“曾巩再拜”是水蜜印章,不符合宋代信简格式,因此它被认为是后人补章。赵建克的这一质疑,得到了学术界、文博界的认可,但即便不是曾巩之作,但有那么多名人印章,且是宋朝作品,也有收藏价值。
【古玩那点事儿出品】预售:
【古玩那点事儿出品】预售:
【古玩那点事儿出品】预售:
【古玩那点事儿出品】预售:
【古玩那点事儿出品】预售:
【古玩那点事儿出品】预售:
【古玩那点事儿出品】预售:
【古玩那点事儿出品】预售:
喜欢这些藏品的请联系Aisha
Aisha微信号:as13051522085
更多专业知识请回复99查询
最近精彩回顾请回复ls查询
各类文玩的知识和鉴别方法
(输入数字直接查询)
例如输入“1”,查询“天珠知识”
1,天珠 13,碧玺
2,蜜蜡 14,崖柏
3,琥珀 15,核桃
4,金刚 16,砗磲
5,星月 17,水晶
6,凤眼 18,青金石
7,玛瑙 19,战国红
8,南红 20,金丝楠
9,绿松 21,小叶紫檀
10,沉香 22,木质手串
11,翡翠 23,绳结
12,和田玉 24,证书
小编微信号:guwannadianshi-6 (分享藏品,传播知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古玩商城】
淘一淘,逛一逛,大家一起来鉴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