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将进入大暑节气,
《管子》:“大暑至,万物荣华。”
大暑孕育着成熟,万物感暑气而奋发,
各争其时,发荣滋长。
在阳光的照拂下,
完成一场生机勃勃的盛夏。
太阳是万物生长之源,
象征着光明和温暖,
自古以来就是大众所崇拜的对象,
它所表现的是人们对光明的追求,
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渴望。
蜀地的三星堆人,
更是把对太阳的崇拜,
表达得淋漓尽致。
四川盆地高山环绕,常为阴雨多雾天气,增添了太阳在人们心中的神秘之感,事实上,太阳促进农作物、动植物的生长,造就了三星堆发达的农业,为古蜀国创造强大的精神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陶器展品一组,其中包括盛储器,酒器等
说明当时农业生产已相当繁荣
除基本食用外已有大量剩余粮食用于储存与酿酒
四川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赋予了古蜀人丰富的想象力,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太阳形器,便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太阳的崇拜。形似“方向盘”的太阳轮用了五道呈放射状的芒条与外围晕圈表现太阳的光明。这种形制的器物从未见于以往的出土文物。因其与同坑出土的铜神殿屋盖上的“太阳芒纹”的形式相似,器物正中凸起的阳部又与铜眼形器、铜眼泡构型接近,其整体图像特点也与四川珙县僰人悬棺墓岩画及我国南方地区出土铜鼓上的太阳纹饰颇为相像,因此发掘者将其定名为“太阳形器”
▲铜太阳形器
除此之外,三星堆人还创造了自己心目中的“通天神树”。古籍《山海经·海外东经》记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古人认为鸟不仅是太阳的使者,也是太阳的化身。树则是“太阳”的栖息地。三星堆博物馆这棵位于综合馆展厅中央,被誉为“镇馆之宝”之一的青铜神树,以及树上的神鸟,铜龙等大量复杂、神秘的装饰元素,便是三星堆人对太阳致以的最崇高的敬意!
▲ 青铜神树
这件青铜神树是迄今为止中国古代青铜文物中形体最高大的一件,有学者认为它可能是置于祭祀活动中心地位的主要通天之物,即连接天地,沟通人神,神灵藉此降世,巫师藉此登天。此神树自面世以来,便备受喜爱,无数人慕名而来,只为一睹它的风采。
▲ 观众参观青铜神树
鲜为人知的是,1986年对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的发掘中,出土神树并非只有一件,而是估略有6至8件之多。根据残片类型,考古专家将其按数字编分,这之中便有3号神树。数年来,随着一批批文物残片送进博物馆,3号神树修复工作也逐渐展开。
如今,在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内,预拼在一起的3号神树已经初露芳颜。青铜树座上,神树主干两两缠绕、向天际蔓延生长;神树树枝分两层,枝蔓上犹有密集挂孔,显示曾经挂有饰件。
▲三号神树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神树拼接过程中,两件出土时已经从神树上脱落,单独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的人首鸟身像也展开双翅,找到了散落多年的精美尾翎,重新飞上了树顶。
▲三号神树上的人首鸟身像
这种人首鸟身像除见于3号铜神树外,在同坑出土的青铜神坛最上层也铸饰有此像。古人有“以上为尊”、“居中为尊”的说法。人首鸟身像出现在铜神树树枝端部与铜神坛顶部正中,显然具有神圣的象征意义。古代文献记载的几代蜀王,都与鸟有密切关系,因此,人首鸟身像造像当与古蜀远祖有关,可与传说中的古蜀祖先神“大鸟王”帝颛顼发生联系。就其神职内涵象征而言,该像很可能是“中央之神”并兼有太阳神神职的最高权威象征物。当然,这仅是我们的初步看法。
▲青铜神坛(复制品) 线描图 ▲青铜神坛(复制品)
其实世界许多早期文明都有与太阳神相关的神话故事。古希腊的太阳神——赫里俄斯, 古埃及太阳神——拉,古巴比伦神话中的太阳神——乌图等,地处北纬三十度附近的三星堆人,用自己独特,浪漫,超前的方式表达对太阳的崇拜,与世界共同仰望太阳,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参考资料:
吴维羲《三星堆 | 古蜀王国的神秘面具》
“川观新闻”微信公众号
四川省考古研究所《三星堆祭祀坑》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三星堆博物馆信息
部分图源:张艳、动脉影
构思:短视频《三星堆之光》——李岚、李梦琪、周莎
文章转发自三星堆博物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