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帝内经》中说“司岁备物”,意思是符合节令的蔬菜,有天地精华,口味和营养都更好。千百年来,苏州人一直秉承着这样不时不食的饮食文化,与自然保持一致,应时令、按季节吃东西。
不日便是立冬,万物闭藏,严峻的寒冷渐渐逼近,苏州人也开始了清补甘温之冬。
一碗糯香的咸肉菜饭是冬日里的第一道美食。
肥瘦相间的咸肉配上霜后清甜软绵的矮脚青,再加上粳米饭在柴锅中翻炒。稍许片刻,热腾腾的美食就可以端上桌子了。
咸肉菜饭
有饭自然少不了菜,立冬时节吃茨菇是苏州人的独家记忆。无论是清炒还是油炸,都是偏爱。在逐渐凛冽的日子里,来上一口茨菇,不仅生津润肺还能补足中气。
饭后的甜点和水果也是不可或缺的。苏州地处江南,物资丰饶,糕点也花样百出,但最适合立冬吃的还属梅花糕。
梅花糕不仅外表精巧形似梅花,味道也独具一格。不仅甜而不腻、软脆适中,还让人回味无穷。也正是如此,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就被它诱人的色泽和外形吸引,御赐了“梅花糕”这个名字。
梅花糕
洞庭红橘是苏州东西洞庭山的特产,色泽鲜艳,味甜汁鲜,因为晚熟耐寒的特性,所以常常在冬日里让苏州人爱不释手。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曾留下过“苞霜新橘万株金”、“掩映橘林千点火”的佳句。这个季节里,洞庭红橘不仅耐住了寒冷还拥有甘润的滋味,成为了瑟瑟冬日里的一点甜。
红橘
外婆家的厨房总是有着明亮的炉火与缕缕炊烟,飘香四溢的饭菜引起众人的垂涎,那熟悉的味道总是能契合我们的味蕾,也在不经意间传承着苏州饮食文化。
苏州博物馆西馆探索体验馆就把外婆家的厨房搬到了展厅里。砖垒式灶台,圆口的大锅,高立的烟囱以及冒着火苗的锅洞都成了观众们打开回忆的按钮。
除了温馨的童年记忆,厨房外的菜地上还“种植”了代表苏州特色的水八仙。逼真的茭白、荸荠、鸡头米等常常让观众误以为真,想要一探春华秋实的究竟。
菜地对面山头上的桑葚、石榴、枇杷、红橘,对应着四季果品,也在细微处透露着苏州人的饮食习惯。
在天地运行的过程中,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规律,不同的节气有不同食物与气候,和谐便处在这其中。
所以无论是立冬抑或是其它的节气,苏州人总是将饮食紧紧的围绕着当下,顺应自然,让万物有序。
温馨提示
为确保文物安全和参观秩序,营造馆内良好环境,苏州博物馆实行实名制分时预约参观制度。观众可通过官方渠道(苏博官网或微信小程序)提前一至七天进行预约,并了解具体参观政策。
预约方法
长按识别小程序码
前往个人预约
预约系统入口分为本馆(东北街204号)和西馆(长江路399号),请观众注意区分,分时段预约参观,并于预约时段内到馆。
实名入馆
疫情防控期间,到馆观众须出示本人身份证或护照原件(未办理身份证的未成年人须出示户口本),同时核验个人“健康码”,显示绿色方可入馆。观众须全程正确佩戴口罩,排队和参观时请保持1.5米以上距离,避免聚集。入馆前须测量体温,如有体温异常者(≥37.3℃)或有咳嗽、气促等异常现象者谢绝入馆。
疫情防控
根据苏州市疫情防控要求,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来苏返苏人员,落实14 天隔离医学观察,并按要求做好核酸检测;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市的低风险地区来苏人员,需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并测温。无法提供相关证明的观众谢绝入馆。
更多疫情期间政策更新可以查看公众号“苏州疾控””苏州健康“发布的相关推文,或前往苏州博物馆官网查看最新公告。
(http://www.szmuseum.com/News/Index/Dynamic)
行李寄存
如有大件行李物品,本馆(东北街204号)观众请至正门对面观众服务中心,先寄存,后入馆;西馆(长江路399号)观众请至馆内观众服务中心(正门北侧)寄存。
文章转发自苏州博物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