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上海博物馆入选“上海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100+案例

  • 上海博物馆
  • 2022年7月08日09时





今年7月,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上海市文化旅游局联合推出的《家门口的好服务:上海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案例100+》汇编成书,该书包括全民艺术普及、全民阅读推广、数字化社会化、公共文化空间、文旅融合发展等五部分103个案例,呈现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最佳实践,充分反映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上海博物馆“以高质量文化供给赋能人民品质生活”案例,从全市170多个优秀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家门口的好服务:上海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案例100+》。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开展全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遴选工作。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对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案例遴选工作高度重视,要求突出主题,把案例遴选作为推进上海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家门口的好服务:上海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案例100+》

书籍封面



上海博物馆入选案例:

以高质量文化供给赋能人民品质生活

近年来,上海博物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在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旅游局的领导下,我馆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同时,积极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以展览教育供给、数字资源云端服务、创意特色伴手礼等,不断满足公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赋能“有爱无障”的高品质生活,助力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的彰显及城市软实力的提升,推动长三角地区博物馆资源共享和联动发展。


上海博物馆热烈庆祝建党100周年


举办高品质展览,助力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的彰显


积极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举办“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2020年,首次举办了提升至“江南文化”层面的主题展览“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该展览突破单一门类,突破时间脉络,侧重文物阐释,呈现了江南艺术,讲述了江南历史,是一次饱赏江南文化艺术的盛宴。“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先后获得2019年度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的资助和2020年度“上海市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推介奖”。


“江南文化艺术展”海报(上)及文物展示场景(下)


展现上海历代书画艺术从“江南文化”到“红色文化”的嬗变——“万年长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展”。作为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重要举措,2021年策划举办了“万年长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展”。上海书画作为江南文化的一脉,继承了江南文人书画的传统,并孕育出海派文化,又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红色文化,开启了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的新格局,是中国古代书画向现代美术转型的重要一环。


万年长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展


展现践行城市精神品格的先进典型群体,举办“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等原创性特别展览。我馆建馆以来,社会各界捐赠者以极大热情参与文博事业的建设,将个人力量汇入文化繁荣发展的推动中。2021年,上博特别策划了“高山景行: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仪象万千:明代彩色釉陶俑特展”“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等原创性展览。不仅表达了各国人民携手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共同心愿,还以此向创造、传承、守卫文明的劳动人民、仁人志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同时也展示了疫情之下全球博物馆力量与国际合作的精彩案例。


㈡ 加强文化与美育建设,打造高品质博物馆教育


实施“长三角博物馆进校园示范项目”,促进长三角地区博物馆资源融入国家教育体系。作为国家文物局第二批博物馆进校园示范项目之一,我馆于2021年出版了进校园探究性丛书,包括小学版《博物之美:探秘中华文化》和中学版《江南之魅:美给你看》,充分发挥了我馆长三角地区博物馆的龙头作用。目前,我馆已在上海市6所中、小学校开展了基于该套教材的主题性活动,力争在教材内容、课程设置、教师培养、馆校合作机制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成果,全面提升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国家文物局“长三角博物馆进校园示范项目”

——《博物之美·探秘中华文化》和《江南之魅·美给你看》

系列教材


推进“江南文化”研究成果转化,打造最美的“江南文化丛书”。与上海人民出版社合作推出了《江南文化丛书》。丛书由我馆5位青年专家负责内容编撰,分别选取江南书画、雕刻、染织绣、印章、陶瓷等艺术门类,讲述文物珍品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和流传轶事,以生动的叙述,全彩的画面,串起江南最美艺术史。丛书荣膺2020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称号和第35届华东地区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图书奖二等奖。


《江南文化丛书》部分内页


打造“江南文化讲堂”品牌公益项目,让大师、名家走近公众。自2020年起,我馆连续两年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主办“江南文化讲堂”系列活动,截至目前,已举办了2季20期,王战、熊月之、戴鞍钢、曹可凡等社科和文化名家与我馆中青年专家同台演讲、对话,实现了社科学术与文博的深度合作。目前,第一季内容已被“学习强国”转载,其中由人民网直播的一期获得42万人在线观看。市政协主席董云虎认为,“江南文化讲堂”深入发掘了江南文化精神特质,广泛传播了江南文化发展理念,在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上海文化”品牌建设上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探索江南文明起源,弘扬上海城市品格,打造“魔都与新城:共启寻根之旅”文化项目。2021年,与澎湃新闻联合打造了“魔都与新城:共启寻根之旅”文化项目。项目以上海考古为基础,通过考古文物讲好上海故事,以6场学术讲座和5集纪录片“魔都与新城”为抓手,并推出30篇深度报道,探寻“五大新城”发展脉络和上海城市的文化之根与文明之源,激活生根于这座城市的城市精神,助力上海“五大新城”建设。专题纪录片和相关讲座活动报道在澎湃、上观、学习强国等超过7家互联网平台转载,澎湃新闻点击量超过3000万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宣传效果。


“魔都与新城:共启寻根之旅”文化项目


充分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功能,举办“红色小小讲解员”公益系列活动。在建党百年之际,我馆充分结合馆藏文物及特展资源,特别策划举办“上海博物馆·红色小小讲解员系列公益活动”,共招募200位未成年人参与,由专业文博老师对小小讲解员们进行系统指导,帮助他们将博物馆故事与上海的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相结合,引导他们把爱国主义精神融入血脉。


充分发挥“市民修身行动示范基地”的引领作用,组织非遗代表性项目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在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组织古陶瓷修复技艺等四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组团”走进社区,通过修复作品展示、讲座、互动体验等活动,带领市民们走进这些传统技艺,看修复师如何化腐朽为神奇,重现文物之往日芳华。此外,我馆积极与上海市特殊学校开展合作,目前已在上海市盲童学校等多所学校开设了文博体验课程,给同学们带来了生动温暖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在上海市盲童学校举办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㈢ 提升无障碍服务能级,让人人享有“有爱无障”的品质生活


适老化服务,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为解决部分老人使用智能技术有困难的问题,我馆专门建造了一个可遮风避雨的现场预约服务点,安排工作人员帮助老人现场预约参观,获得高度好评,“上观新闻”“学习强国”等作了报道。


智慧导览服务,提升观众参观的满意度。为满足不同群体观众对参观体验的追求,在讲解员、专家及志愿者讲解、语音导览基础上,我馆于2019年底推出了以ipad为终端的“智慧导览”服务系统。该系统采取感应技术,引导参观者自主观赏文物,使观众获得高效便捷的参观体验。


主题手语导览,为听障学生参观提供便利。配合第三十一次全国助残日,上博面向听障群体推出《如何参观博物馆》《十件必看文物精品》《青铜器上的神秘纹饰》等主题的线上手语导览,每条视频均配备手语翻译,使受众能够无障碍地欣赏文物、感知艺术。


设置“可触摸”展区,为特殊人群提供个性化服务。上博开辟专门的区域,向特殊人群提供无障碍展览体验。如曾在“浮槎于海: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藏太平洋艺术珍品展”展厅入口处放置可用手触摸的文物1:1复制品,并在展品前放置盲文介绍,让视障人群和儿童可以用双手感知文物的形状与质地,切身感受艺术珍品的魅力。


编写《无障碍探索手册》,方便特殊学生走进博物馆。推出《上海博物馆无障碍探索手册》,手册由我馆教育人员和特殊教育教师,根据特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习惯共同编写。除介绍文物知识外,还向学生提供博物馆学习的方法。目前,600本手册已经全部赠送给上海市各特殊学校的师生,鼓励他们走进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无障碍探索手册》


㈣ 与公众分享高品质的数字资源,用传统文化滋养现代人的精神生活


推动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建设,打造原创短视频节目《了不起的宝藏·探宝上博》。与SMG融媒体中心联合策划的原创系列短视频节目,以微纪录片的形式深度讲述国宝的故事,意在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第一季共25集,每集4分钟,通过上博专家的细致讲述,辅以生动的故事旁白和影像等,激起观众的文化认同与共鸣。节目获中央网信办全网推送,流量超过3500万。


原创短视频节目《了不起的宝藏·探宝上博》


突破实体博物馆的时空限制,推出“赶上春:江南文化数字专题”云展览延续了“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的研究与思考,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再创作,遴选近500件精美文物,多维度、立体化地展示江南文化的历史、面貌与精神,带观众在“云”中穿越古今,感受江南文化从萌生到发展而兴盛的历程。


整合博物馆内各类数字资源,推出多媒体资源线上服务项目“云上博”。整合本馆典藏、视频、展示、三维、AR 游戏、数字化文创等各类数字资源,在上海博物馆官网设立统一查询页面向公众提供线上服务。同时推出了可在手机端观看的“上博邀您云看展”专题合集,包括18个三维展览、25门线上远程教育课程、3个网上主题展以及5个围绕文物展开的珍品专题等。


㈤ 大文创新模式引领消费升级,赋能高质量生活


助力上海“五五购物节”,提振上海夜间经济。2020年,上博举办了“云聚上博,共享江南诗意”江南文化艺术展文创产品直播活动,直播活动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长褚晓波带队,总计吸引逾5000人同时在线观看,点赞数11万余次,营业额近10万元。之后,上博举办了多次夜间开放专场活动,打造“展览+文创+轻餐饮”的文创营销新理念,提升了上海夜间经济的文化品位。


通过品牌授权等方式,为公众提供多元化的文创产品。携手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打造“礼遇东西”系列产品,与凯悦酒店集团合作推出“博观悦取”文创咖啡体验店,与上海广播电视台共同打造全年龄段博物馆教育平台——上海博物馆学院,开发的文博课程上线“空中课堂”,并进入全市中小学生必选课程。


上海博物馆学院开发的文博课程上线“空中课堂”(左右滑动)


研发文创精品,多次入选上海特色伴手礼。我馆研发的文创产品“莲塘乳鸭图艺术盘”“青铜几何纹手镯”“江南春荷包香囊”“江南春茶礼套装”“庆千秋”文具礼盒分别入选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海优选特色伴手礼”。“江南春茶具礼盒”和“莲塘乳鸭艺术玻璃盘” 入选“2021 长三角特色伴手礼”,彰显了上海的品质,代表了上海的形象,为上博文创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江南春下午茶”套餐


撰稿丨冯羽

初审丨石维尘

终审丨汤世芬







版权声明


上海博物馆(微信号:上海博物馆)发布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它网站、客户端、微信公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上海博物馆”版权信息。敬谢!

联系电话:021-63723500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