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水陆画】中国水陆画艺术精品展策展手记

  • 广东省博物馆
  • 2022年7月06日06时

“庄严万象——中国水陆画艺术精品展”将展至7月17日。但许多观众其实并没听说过水陆画或对水陆画不了解,如何让观众更好地体会水陆画丰厚的人文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我们在策展时所重点关注的。



水陆画应佛教水陆法会需要而产生,而水陆法会是中国佛教历史最长、规模最大、仪式最隆重的法事活动。水陆画即专门用于水陆法会的仪式性绘画,用以超度逝者、关爱生者,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讲人伦、重生死的传统。水陆法会至迟在晚唐已兴起,两宋时期开始广泛流行。有文献记载最早的水陆画也是在晚唐时期出现,唐僖宗中和年间张南本在成都宝历院绘水陆功德一百二十余帧,题材包括天神地祇、三官五帝、雷公电母、岳渎神仙、自古帝王等。



明水陆缘起图

首都博物馆藏


历朝历代但凡述说水陆缘起,必记录梁武帝创制仪文和首创法会的神异故事。


这一幅作品左上方有明代万历皇帝之母慈圣皇太后款识及钤印,上图下文,上图绘梁武帝向志公和尚问法,下半部是黑地金字的宋代宗赜所作《水陆缘起文》,可知这套水陆画根据宗赜水陆仪文绘制。


在上图的场景中,志公和尚披袈裟坐于靠椅上,左右各有一弟子。其左侧坐着一位着帝王装者,应为梁武帝,其后有侍从、文臣、武将。画面中下位置有一条火红色的蟒蛇,盘曲身体,口中似有云气吐出。


水陆画依照水陆法会仪文绘制,画作题材即水陆法会祈请的佛、菩萨、明王以及数量众多的天神地祇、世俗人物等对象,即四圣六凡。



明九天后土圣母诸神众

山西博物院藏




水陆画包括壁画、卷轴画、纸板画等形式,以卷轴画为主;多施重彩,注重天然矿物颜料和金属颜料的运用,不同地区的水陆画具有一定的地域特点。水陆画主要由民间画师绘制,但现存水陆画中也有一定数量的宫廷水陆画,宫廷水陆画绘制谨严、设色富丽、工细典雅,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水陆画仅在举办水陆法会时悬挂使用,法会结束即收纳保存,平时并不张挂。也许因为仪式的神圣,水陆画大多不署画家姓名。水陆画上常书有捐资绘制者姓名,从中可发现有的水陆画单独由一个姓氏家族或个人出资绘制,有的由各族共同出资请画师绘制,这其实反映了水陆法会有独姓水陆和众姓水陆之分。如展览展出有山西博物院的11幅太岳区水陆卷轴画,该堂水陆画左下角大多书有“弟子张崇褆薰沐虔献”款,可知该堂水陆画由信徒张崇褆出资奉献。广东省博物馆藏《五大明王像》右下角有落款“北马驹施财,信士郭运谏银六千,张世贤银六千”,这就说明这堂水陆画就是由众姓共同出资绘制而成。



明五大明王像

广东省博物馆藏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 对中国的绘画艺术影响很深。经过漫长的时间积累沉淀, 佛教与中国本土的道教文化融合,形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类型——道释画。


道释画最初兴起于东汉时期, 以印度的佛画形式为样本, 经历魏晋、隋, 直到唐代出现鼎盛。现存水陆画是道释人物画的一个重要品类,也是工笔重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这幅“五大明王像”绘有威德大笑明王、威德无能胜明王、威德大轮明王、威德甘露军吒利明王和威德焰发迦明王。其中,威德大笑明王居于画面中央,其余四位明王分列四周。在五大明王之上还绘有一菩萨,画作右下角有落款“北马驹施财,信士郭运谏银六千,张世贤银六千”。


我们一心想做一个最全面的水陆画展,展品涉及国内主要的水陆画——遴选全国各地博物馆具有相当代表性的70幅水陆画,珍贵文物占比近70%,其中一级文物11件,可谓重量级文物济济一堂,为我们比较研究、分类鉴赏以及全面认识我国水陆画艺术提供了可能。


由于普通观众对这类画作并不熟悉,为了增强展览的传达效果,助力观众理解水陆画,展览的主要策划思路可以用诠释古代水陆画“是什么”到“怎么样”来概括。展览分为“以法相会”“艺苑奇葩”“水陆万象”“水陆余音”四个部分,从艺术背景、艺术特色、艺术内涵以及艺术的保护和传承等方面全面呈现水陆画的独特魅力。



从地域上看,水陆画涉及北京、山西、甘肃、广东等地,但展览并未按照地域排列展品,而是根据展示逻辑需要将各个地域水陆画放入相应位置。同时,宝宁寺水陆画和“慈圣皇太后绘造”水陆画属于宫廷水陆画,但这16幅作品并不都集中放于“艺苑奇葩”单元的“风格多元”部分,而是根据内容需要分散置于多处,如放在第三部分“水陆万象”第一单元“众灵纷呈”的毗卢遮那佛、诺炬罗尊者等宝宁寺水陆画,以及第三单元“道德教化”有“大明万历己酉年慈圣皇太后绘造”款并印的关公像。展览希望避免简单化,即仅按照某个分类或逻辑处理和排布展品,因为这批水陆画的内涵是如此丰富,面向是如此多元。甚至展品还不仅限于水陆画,而是把有关的画作、塑像、文献、工具、矿物等都纳入展示范畴,为完整呈现展览主题服务。


“以法相会”部分主要向观众传达水陆法会和水陆画的历史背景,包括水陆法会的起源和演变、水陆画与道释画的关系以及水陆法会和水陆画的东传等。因此这个部分除了展示水陆画,也增加了水陆仪文书籍两册、《太上黄箓斋仪》一册、明朱元久摹唐梁令瓒《五星二十八宿图卷》(复制品)等展品,进行辅助展示。



“艺苑奇葩”部分呈现水陆画的多元形式以及重彩设色、画家群体、多元风格和个中趣味等。因此山西繁峙公主寺水陆壁画墙、永乐宫壁画墙、馆藏11种矿物以及《中国佛教版画全集补编》《中国古代版画丛刊二编》《道子墨宝》《全真御制群仙集》等书籍就成为辅助展品,用以说明水陆画的粉本、画家、颜料等问题,当然公主寺壁画墙还具有分隔空间和烘托展览氛围的作用。这部分在介绍宫廷水陆画时,除了选取宝宁寺水陆画和“慈圣皇太后绘造”水陆画之外,对海外所藏明景泰五年水陆画等宫廷水陆画也通过图文版面进行了扩展。宫廷水陆画绘制工细谨严,设色典雅,人物比例准确有度,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而民间水陆画则形式多样,色彩丰富鲜艳,其中太岳区的纸板画和牌位画以及甘肃武威的纸本墨拓版画尤为特别,为它处所少见,反映出水陆画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



清后土圣母神众

武威市博物馆藏


这件作品为纸地,墨拓版画。画作分三层绘制,最上层三人,皆为女相,前者为后土圣母,是中国古人对土地崇拜而信仰的大地女神;中间为头戴官帽者九人;最下层为四个头戴官帽者,并手持笏板,还可以发现画作中所绘的神众多面向左。


墨拓版画是需要先刻制出有凹凸起伏的图像印版,把纸潮湿后铺于刻好的印版上,用硬刷将纸刷平捶打,使之紧贴印版的凹凸形,再用布包醮以墨汁拓印。


墨拓版画不仅有版画的审美特征,也有浅浮雕般的艺术效果。相比于制作费时的重彩设色水陆画,墨拓版画更便于批量生产与流通。


“水陆万象”部分则充分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以《天地冥阳水陆仪文》祈请的六组对象进行内容架构,分为“众灵纷呈”“社会隐喻”和“道德教化”三个单元,其中“众灵纷呈”单元下设正位神祇、天仙诸神、下界神祇和地府冥司四组,分别介绍每组对象在水陆法会中发挥的不同功能,这是基于水陆法会悬挂相应题材的水陆画即代表诸佛菩萨、天神地祇等莅临法会。这个部分的水陆画题材齐全,包括佛、菩萨、罗汉、明王、诸天、城隍、龙王、阎王等各类神祇,往古王子王孙、嫔妃烈女、忠臣烈士、孝子顺孙等历史或传说中的人物。“社会隐喻”单元主要放置描绘往古帝王、孝子顺孙、三教九流、关元帅等社会人物的水陆画,而“道德教化”单元则展出描绘社会底层悲惨境遇的水陆画,这两类画作反映了水陆画具有崇孝扬善、同情弱者等社会功能。



“水陆余音”部分关照当代水陆画的保护传承以及收藏展示,唤起大家对水陆画文化遗产的关注和研究。这部分既有修复装裱工具,又制作了修复互动体验程序和修复视频,以此揭示包括水陆画在内的书画装裱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从侧面反映水陆画作为特殊仪式画,久经烟熏火燎,非经历代修复师多次装裱难以存世的客观现实。而结合展览制作的《水陆遗珍》则是第一次集中介绍国内外水陆画的专门视频。


希望通过展览,人们对水陆画可以从不知到有所知,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从知道一点到知道更多。这是此次展览策划的初衷,即尽最大努力呈现水陆画的多个面向。庄严万象,藏于其中;重彩设色,仪态万千,让我们一起来领略水陆画的独特魅力。




供稿丨展览策划小组 《中国艺术报》

编辑丨融媒体中心



阅读最完整粤博|分享最有趣幕后

www.gdmuseum.com

广东省博物馆

(服务号)

粤博订阅

(订阅号)

广东省博物馆

新浪微博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