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身就是一门艺术,真正收藏家的品位和个性直接表现于其收藏对象的质量和水平,并且直接作用于收藏对象的艺术史地位和市场地位。
此次,中国嘉德2021秋拍“瓷器及古董珍玩集萃”专场中,得力于湛园主人的鼎力支持,首次推出“湛园·珍藏”古董珍玩专题,精心筛选拍品35件(lot3705—lot3739),类别囊括宫廷珍宝、陈设、礼器、珐琅、漆器、玉器、文房等,品味高雅,风格鲜明,来源清晰,其中的递藏包括新加坡著名古董商Helen Ling,美国加州Laguna Beach的Susan Lawrence,美国华盛顿Franzier先生,美国伊利诺斯州Galena的Liz Mitchell女士,Sara Janet Shaw女士等等一些著名藏家的珍藏与旧藏,以及一些艺术机构,古董商,古董展,私人家族旧藏等等出处显赫的拍品,且皆为1000元起拍。
湛园主人浸沉于中国古典艺术品数十载,寻宝足迹遍布北美各地,辗转求索于各大藏家、行家及拍卖公司,购藏了数量可观的中国古代艺术品。时光荏苒,经过一轮轮的精心臻选,沉淀了一批具有较高艺术及收藏价值的珍品,在此与各位同好共赏。
铜胎掐丝珐琅为釉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制造历史可追溯到元朝,经历明、清康熙、雍正各朝的技术发展,至乾隆年间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制作是取金或铜为胎,上以金丝或铜丝掐出图案,填入各色珐琅后经焙烧、研磨、鎏金等多道工序而成,为宫廷重要之作。
Lot3718
清乾隆
掐丝珐琅缠枝花卉纹瓶
款识:“乾隆年制”四字二行楷书刻款
H:10.3 cm Weight: 96 g
来源:
2018年3月16日美国费城Freeman's.
此瓶作多层纹饰,两侧各出凤耳一对,使整器充满祥和意味。炉身器表依颈、肩、腹、足分八层饰,底錾刻鎏金方框“乾隆年制”四字二行楷书刻款。整器予人呈现繁茂细密之势,使整器增添华美富丽之气,展现乾隆朝制器风貌。
Lot3728
清乾隆
掐丝珐琅花卉纹香熏
H:35 cm
来源:
美国加州LagunaBeach的Susan Lawrence(Lawrence女士的父亲Harry Lawrence 于上世纪50年代在Laguna B each创办了南加州最大的亚洲古董店Warren Imports, Warren Imports于2006年结业。)
此香熏器型端正大方,鎏金精美,图案布局规整,用双线技法勾勒花纹,花朵大小与康熙朝相近,但釉色上又更多的展现新的釉彩,枝叶的展转非常规范,为清乾隆时期极为典型之珐琅工艺,奢侈瑰丽。
清代的金属器在用途上与商周时期的金属器有着很大区别,它已基本失去了作为礼器的意义,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器皿或是人们赏玩的艺术品。乾隆朝是制作仿古金属器的鼎盛期,大量制造各种仿古铜器,器型与纹饰常在仿古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这些器型与纹饰均较前朝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但制造技法已炉火纯青。装饰方法亦多种多样,有掐丝珐琅、錾刻、镂空、烧古、鎏金银、洒金等。主要供皇家内廷陈设、佛堂供奉、太庙郊坛等使用。
Lot3716
清乾隆
铜胎画珐琅爵杯
L:19 cm H:18.2 cm Weight: 324g
来源:
2016年8月美国巴尔帝摩古董展
本品器形仿青铜礼器中之爵,与众不同之处在于,立柱、鋬与三足皆仅用纯铜雕饰纹样,古拙之铜色与妍丽之珐琅相互映衬,平添雅致。整器造型及纹样皆有仿古之巧思,并融合时人之新式画样而成,造型规矩,敷色考究,描绘精到,透过颜色古拙的铜配件与色泽鲜妍的珐琅纹饰巧妙搭配,形成反差强烈的美感,可以看出匠人的细心经营,而繁密有秩序的纹样描绘亦可增加视觉感受,可谓精工之至,是不可多得的仿古精品。
Lot3721
清乾隆
剔红花鸟图笔筒
H:12.2 cm H:15.2 cm(含座)
备注:带原配底座
来源:
美国新墨西哥州Santa Fe的 Patricia Ann Black Smyth
经历清初短暂的混沌后,剔红雕漆一工艺在继承元明期间多元的发展在乾隆间再度兴盛。业以成熟的多样技法与新时代风格巧妙融合,加以干隆厚爱垂菁的推动下,创出超越前期的空前盛况。此件笔筒形制经典,施漆纯正,雕剔下刀有力利落,纤细自如,在周正的直壁上工整有致地剔刻描绘花鸟,更是在皇家御用的尊贵奢华之外增添了文人高士的风雅之情,难得一见,可宝可藏。
Lot3723
清中期
剔红博古纹多宝柜
58.5×25.5×63.5 cm
来源:
美国华盛顿私人家族旧藏
多宝柜小器大样,以清初四门大柜为祖本,缩制而成,小柜以木为胎,四角攒框,柜立式,门对开,内设架格。外朱内黑,髹以纯正大漆,四周以剔刻锦地为饰,柜门则以多层朱漆堆文,以卍字纹锦地饰边,框中镶嵌透明玻璃,柜门中间设有铜面叶;两侧面剔刻镶嵌博古图;背面以剔刻填金工艺在光洁的红漆地上,满饰吉庆纹、缠枝花卉纹、卍字纹等,花纹描绘细致。
此多宝柜具有典型的宫廷作风特征,从材质、工艺、风格等方面考证,应为清中期内务府造办处漆作的精心之作,其布局装饰的富丽堂皇,完全符合当时宫廷艺术的法度,殊为难得,是不可多见的宫廷珍品。
Lot3735
清乾隆
紫檀嵌博古纹台屏
H:72.3 cm
来源:
佛罗里达迈阿密藏家珍藏
台屏以紫檀为框,边框以棱线为饰,简洁疏朗。屏心一面浅朱褐色漆地,正中以各色百宝镶嵌纹饰,组成传统的博古图案,错落有致,布局精巧。另一面以螺钿、玉石镶嵌彩绘罗汉坐像及彩绘云蝠纹,其栩栩如生的神态,令人忍俊不禁。屏外框亦镶嵌各种对称造型拐子龙纹玉饰,下配紫檀雕夔龙纹座,座之四周、底架均满雕纹饰。
通观整器,以百宝嵌技法将博古纹及罗汉纹装饰于屏风之上,集多种工艺技法之大成,既突出图案之精美,又彰显华贵之气质,富有浓郁的古色古香的韵味,是为宫廷陈设重器。
Lot3739
清乾隆
紫檀嵌铜鎏金宝相花纹亭式佛龛
H:78 cm
来源:
美国佛罗里达DaytonaBeach古董商旧藏
佛龛紫檀质,为重楼式,六角亭造型,典型宫廷样式。多用于陈设佛像之用,紫檀色泽黝黑,刚好和宫廷金铜佛像呼应。整体造型别致,把木雕和铜雕工艺巧妙结合,尽显皇家气派。无论从其造型、装饰风格以及木雕层次分明,与当时玉雕工艺极其相类的特点,均集中体现了乾隆朝的典型特征,既体现了清代皇室奉佛之诚悃,也反映出帝王后妃对于世寿绵长的希冀与向往。
佛龛在清宫佛堂中占有显要位置,也是官式建筑和宗教建筑造型的缩影,因此每个细节均设计严谨,如屋顶的式样、装饰纹样等,都一一有严格规定。据乾隆造龛档案中记载,乾隆中晚期开始频繁出现“西洋式龛”的记载,成为一种独特的风格,装饰上使用了“西番莲纹”、“西番葡纹”、“西番花草纹”等,营造出浓郁的西洋情调。藏传佛教作为清宫廷最重要的信仰之一,在乾隆时期达到鼎盛。从乾隆二十二年至四十七年间(1757-1782),清宫本按照统一模式先后修建和装修八座佛楼,并且在其寝宫之内,内宫深处,有多处大大小小佛堂,供礼佛供奉之用,其中以供奉藏传佛教的法器和佛像为主。
Lot3708
清乾隆
玛瑙小觥杯
L:7.2 cm
来源:
美国纽约长岛藏家旧藏
备注:带乌木原配盖、底座
觥为盛酒器。此件玛瑙小觥杯为玛瑙雕就,器形源于商周之际青铜器,古朴华美。明清之际这一类玉器的造型丰富,宫廷造办处琢制了很多此类仿古器物。在宫廷中多用于陈设。乾隆帝好玉尚古,仅《乾隆御制文物鉴赏诗集》中,就有十五首赞美玉觥的诗篇,可见乾隆帝本人对它的追爱程度。此器材质上乘,色泽明艳,器壁薄厚均匀,抛光细腻,且带有乌木原配盖、底座,颇为难得,实属乾隆时期仿古作品中的精彩之作。
Lot3711
清乾隆
青金石仿古雕如来法像
H:10.5 cm
来源:
美国华盛顿Franzier先生(Frazier先生的祖父Chester N. Frazier医生,在20世纪早期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医学部主任,1924年担任协和医院皮肤科首任主任。)
此尊青金石如来法像,材质及造型颇为特殊。整体造像神态庄严和悦,似有一种内蕴的力量使观者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清乾隆 青金石仿古雕如来法像背部 拓片
值得注意的是法像背光背部砣刻铭文,仿古而作,字体韵致高古。整像造型端庄,且背光连体,设计雅致、庄重,具有极高的艺术性,是一件难得的清乾隆仿古佛教造像精品。
Lot3709
明
黄玉龙凤纹磬
L:13.2 cm
来源:
美国旧金山Ashkenazie& Co(Ashkenazie & Co创始于1976年,是北美著名玉器古董商)
磬黄玉质,局部受沁,晕染自然,浓淡相宜。双面工,镂刻龙凤相连,龙尾衔口处以鎏金铜扣固定。器形规整,线条舒服自然,纹饰流畅洒脱,风格古拙豪放。此器以龙凤为磬,等级颇高,且取材上乘,玉质细腻温润,为明代典型陈设用器,今流佚民间,至罕至稀,当藏而奉之。
Lot3710
清中期
青白玉雕双联瓶
L:18 cm
来源:
希腊航运巨头旧藏
备注:原配紫檀底座
此双联瓶为青白玉质,色泽温润典雅。整器作宝瓶、竹形大小两瓶参差相偎,并肩直立相接。外壁采用镂雕、浮雕技法,琢制宝瓶、竹、凤凰、山石、灵芝等,组成凤鸣在竹造型,寓意平安康寿,雕工精细,陈设美观大方。
整器设计巧妙,工艺精湛,底配有镂空竹石紫檀底座,与双联瓶纹饰上下呼应。此品于仿古中融入新意,是一件兼具历史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宫廷陈设摆件。
Lot3713
清乾隆
紫檀嵌银丝嵌玉雕花卉如意
L:46 cm
来源:
HelenLing旧藏
清乾隆时期因尚古而发展出来的独特工艺设计创举“三镶如意”。“三镶如意”是以竹、木为主题,首、腹、尾三处镶以玉器为师,尤以装镶古玉为贵,随后为了精简用料又发展出首、尾两镶和只饰柄首的单镶如意。三镶如意的形制具有富丽精湛的艺术风格,呈现出鲜明的皇家美术特色,自此成为清代中、后期如意形制的典范。本件如意造形雍容而端庄,曲线婉转而流畅,结构严谨而和协,工艺娴熟而精湛,自上而下原镶玉雕件,色彩均衡融洽,纹饰则浑然一体,显示出对通感美学的追求,也彰显出至尊无上的皇家气息。
本品为Helen Ling旧藏。Helen Ling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于1938年至1950年在上海开设古玩店,后移居新加坡,并于1953年开始,直到1982年其去世前,在新加坡经营古玩店。她经验学识丰富,是新加坡东南亚陶瓷学会的创立人之一。
60年代初,瑞士富商裕利兄弟认识了著名的新加坡古董商Helen Ling。裕利(Zuellig)兄弟是玫茵堂主人,在Helen Ling的指导下,裕利兄弟开始了真正的收藏之路,并有了明确的分工:哥哥斯蒂芬专门收藏新石器时代至宋代的高古陶瓷;弟弟吉尔波特则专注元、明、清三朝的作品。稍后,通过Helen Ling介绍,玫茵堂主人又结识了当时著名的香港收藏家兼古玩商大行家仇焱之。
Lot3714
清乾隆
黑白玉雕活环兽足盆景一对
H:33 cm
来源:
美国华盛顿Franzier先生(Frazier先生的祖父Chester N. Frazier医生,在20世纪早期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医学部主任,1924年担任协和医院皮肤科首任主任。)
仿生盆景一对,以海棠花式黑白玉盆为盛器,盆内沃壤中植栽茂密果树,枝繁叶茂,果实圆润饱满,寄寓“丰实长寿”吉祥佳语。此种盆景置于四季寒暑分明的北方,可保花果草木永远鲜艳欲滴,绚烂夺目,更能衬托宫廷的富丽堂皇,也被寄予“万代长春”的厚望,不仅是宫廷中贵重摆设,其景致题材的寓意更使之成为帝后贵族间赏赐及馈赠佳礼。
宋元时期,称盆景为“些子景”,意为小景致,而盆景这一名称则始见于明代。至清代,中国盆景发展鼎盛,花木盆栽、盆供成为宫廷不可或缺之摆设,“盆景清供”亦可用来象征美好祝福。然集尊荣显贵的清代宫廷更衍生出一种运用各种珍贵材料拟仿的自然景观。清宫造办处曾记载制作此类盆景的过程:“……传旨将此珠子、宝石、金刚石镶嵌盆景上用,钦此。”,可知乾隆帝曾命造办处以各种珍贵珠玉宝石拟仿自然景观,称之为“仿生盆景”。
Lot3737
清早期
竹根雕梅纹花插
H:10.8 cm
来源:
SaraJanet Shaw女士旧藏,购藏于1960年前
备注:带原配底座
明清两代,竹以纹理细腻,软硬适刀,在表现图案细节处游刃有余而着称,故为世人所推崇。花插为竹根所制,形制精巧,在保持其原始木材形态的基础上,雕刻梅枝数枝虬结盘曲,节疤密布,别具意趣,为文人追求高洁坚韧之意。
Lot3736
清乾隆
檀香木雕花卉纹折镜
L:26.3 cm
来源:
美国华盛顿Franzier先生(Frazier先生的祖父Chester N. Frazier医生,在20世纪早期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医学部主任,1924年担任协和医院皮肤科首任主任。)
此镜构思独特,两块紫檀框组合,正面镶嵌檀香木,边饰回纹,开光内浮雕花蝶纹,纹饰华丽,雕刻流畅,“蝶”谐音“耋”,取八旬长寿之意。菊蝶相映,构成一派延年益寿、生气勃勃的景象。翻开内部一面嵌玻璃镜子,一面玻璃嵌彩绘宫廷仕女童子图案,自然协调,形制独特,人物呼应自然,色彩艳丽。
玻璃镜作为宫廷陈设自雍正朝开始兴起,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中即多次有皇帝下旨涉及玻璃镜制作与陈设的记载,其后亦影响至显贵人家生活当中,为其时奢侈之品。如在名著《红楼梦》中即有对此“稀罕对象”的相关描述。由于玻璃镜清晰度高,穿衣镜很快成为乾隆后期王妃贵人的日常用品。故从清初起,铜镜慢慢被玻璃镜子所取代,且玻璃不易保存,故存世较为少见。
Lot3730
清中期
端石太平有象砚
L:18.7 cm
来源:
佛罗里达迈阿密藏家珍藏
此砚罕取端溪名石琢就,取材不吝,石质细嫩。砚呈象耳宝瓶状,取义太平有象;以瓶口微凹为墨池,墨池边缘刻回纹一周,简洁含蓄;瓶颈饰夔龙团寿纹饰,创意颇见巧思;颈部两侧雕对称象耳,生动传神;瓶体为堂,平整开阔。整器造型雅致端庄,构图文雅精致。
Lot3738
清中期
黄杨木雕刘海戏金蟾像
H:32.3 cm
来源:
HelenLing旧藏
此尊刘海戏金蟾像,通身以黄杨木圆雕而成,人物外表包浆自然,光泽莹润。刘海圆脸大耳,笑逐颜开,情态可掬,披发垂肩,身披长衫,袒胸露乳,虽衣冠不修,却予人亲切随和之感。整体造型天真浪漫,洋溢着欢乐融融的喜庆气象,颇有意趣。服饰衣褶线条流畅自然,刀法娴熟,可谓一气呵成,是清代木雕中少见精品。
Helen Ling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于1938年至1950年在上海开设古玩店,后移居新加坡,并于1953年开始,直到1982年其去世前,在新加坡经营古玩店。她经验学识丰富,是新加坡东南亚陶瓷学会的创立人之一。
60年代初,瑞士富商裕利兄弟(玫茵堂主人)认识了著名的新加坡古董商Helen Ling。在Helen Ling的指导下,裕利兄弟(玫茵堂主人)开始了真正的收藏之路,并有了明确的分工:哥哥斯蒂芬专门收藏新石器时代至宋代的高古陶瓷;弟弟吉尔波特则专注元、明、清三朝的作品。稍后,通过Helen Ling介绍,玫茵堂主人又结识了当时著名的香港收藏家兼古玩商大行家仇焱之。
Lot3734
清早期
黄花梨提盒
34.5×19×22.5 cm
来源:
美国伊利诺斯州Galena的Liz Mitchell女士(Liz Mitchell家族二十世纪初定居于北京)
提盒以两撞及三撞者为多,在宋代已经流行,主要用于出行时盛放酒食。而如此件用黄花梨等贵重木材制造的,在清代以来流行一时,当为储藏玉石印章、小件文玩之具,打磨精细,材美工良,保存完好,兼具实用与鉴赏之价值,值得珍藏。
相关阅读
中国嘉德联系方式(滑动查阅)
文章转发自中国嘉德拍卖,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