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瓶器型为撇口,短颈,丰肩,肩下削瘦至足,足内凹,器身细长,形似柳叶。
说到柳叶瓶,很多人会想到观音手上的瓶子,瓶内插一枝柳树枝,为天下普降甘露之用,以为这就是柳叶瓶,其实观音菩萨手中的瓶子是净瓶,而不是柳叶瓶。
清 康熙天蓝釉柳叶瓶
柳叶瓶是另一种赏瓶,极致纤细,有种弱柳扶风的美感。
柳叶瓶与美人肩
柳叶瓶是传统经典的一种陈设花瓶,整体姿态修长,形状酷似柳叶,因此称为“柳叶瓶”。整器线条流畅优美,釉层光亮,形体颀长,风格含蓄秀美,如少女亭亭玉立,所以又称“美人肩”。
清 康熙珊瑚红釉柳叶瓶
烧制柳叶瓶的巧思
柳叶瓶下腹内敛,底足径幅甚小,故而器物重心不在下部而是在肩部。如果使用常见瓶类的装烧方法,无论在入窑安放还是烧窑过程当中只要有轻微晃动,就会倾倒损毁,很难烧造成功。
因此,必须在装烧环节特殊处理。充满智慧的景德镇窑工用瓷土塑造出厚达一寸的垫烧具,上面挖出内凹的窝洞,正好略大于柳叶瓶的下部。
清 豇豆红柳叶瓶
为了避免窝洞与柳叶瓶烧造中粘结,柳叶瓶凹入窝洞的部分必须刮去釉,再于窝洞内抹放谷糠灰分,避免窝洞与柳叶瓶胎土的直接接触,烧造当中既稳固又不怕粘连,出窑之后,出于美观和陈设稳固的考虑再给柳叶瓶匹配内凹式底座。
柳叶瓶创于清朝,而在“康雍乾”时期瓷器发展空前,景德镇瓷器享誉盛名,柳叶瓶的创烧也随之壮大,是当时宫廷内陈设的专制瓷,也是各大名瓷争相制作的器型之一。
清康熙美人醉柳叶瓶
康熙美人醉柳叶瓶,高16厘米,口径3.5厘米,底径2厘米。敞口,溜肩,瓶身清秀细长,形似柳叶,小巧玲珑。全器表里釉色均呈现豇豆红、苹果绿斑点,色泽莹美,底足内施白釉,有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两行竖写款。
清康熙时铜红釉中的名贵品种,也可称美人醉或桃花片、娃娃脸。此品种有的在匀净的粉红中泛出深红斑点;有的则在浅红色中隐约露出绿斑或色晕。
清 康熙美人醉柳叶瓶
这种绿色苔点本是烧造技术上的缺陷,但在浑然一体的淡红中,掺杂点点绿斑,更显得优雅清淡,柔和悦目,给人美感,引人遐思。因此有“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的美誉。
这件柳叶瓶恰到好处的尽显出“满身苔点泛于桃花春浪间”的迷人之处,是一件难得的康熙瓷器珍品。
柳叶瓶是陈设花瓶中的佼佼者之一,适合摆放于书房、办公室、客厅等场所,尽显生活的品味和优雅的姿态。可独立摆放,也可以做插花使用,如若插上合适的花枝,更是美不胜收。
文章转发自北京陶瓷艺术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