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香港古董业经纪人黑国强:背靠祖国大市场,回归后再起飞

  • 古籍
  • 2022年6月30日12时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香港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这为香港的文化事业带来巨大机遇。其实回归祖国的25年,也正是香港艺术品交易市场风云变幻,温度渐渐升腾的25年,本港大型艺术场所相继落成、艺术博览会纷纷落户,香港亦趁势发展巩固自己的市场优势,坐稳亚洲艺术品交易市场的龙头交椅。子承父业的黑氏古玩第二代掌舵人黑国强(香港古董及艺廊协会创会主席)目前担任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董事局成员,他亲身经历回归之后内地古玩艺术品在香港的行业变迁,借势创建香港最具规模的古董艺博会「典亚艺博」,直言内地强劲的艺术品市场影响香港古玩行业的生态和发展走向,「若香港没有回归祖国, 就不会有强大市场支持而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和艺术品交易中心,这是一个事实。」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香港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这为香港的文化事业带来巨大机遇。其实回归祖国的25年,也正是香港艺术品交易市场风云变幻,温度渐渐升腾的25年,本港大型艺术场所相继落成、艺术博览会纷纷落户,香港亦趁势发展巩固自己的市场优势,坐稳亚洲艺术品交易市场的龙头交椅。子承父业的黑氏古玩第二代掌舵人黑国强(香港古董及艺廊协会创会主席)目前担任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董事局成员,他亲身经历回归之后内地古玩艺术品在香港的行业变迁,借势创建香港最具规模的古董艺博会「典亚艺博」,直言内地强劲的艺术品市场影响香港古玩行业的生态和发展走向,「若香港没有回归祖国, 就不会有强大市场支持而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和艺术品交易中心,这是一个事实。」
1999年,黑国强创办了品牌「研木得益」,并在古董街设立古董家具店,回首初成立研木得益时,正值香港古董行业市场风向的转移时期,「当时香港的市场不再是欧美市场占主导,反之以内地客为主,欧美市场,以及台湾、香港本地市场占较少份额。」

◆黑国强赞叹回归后的行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1997年是古董行业的分水岭


谈起入行契机,黑国强笑言这是命运的安排,作为黑氏古玩业的第二代掌舵人,黑国强在高中便开始打理爸爸的生意,「当时只有我一人留在港,哥哥姐姐不在香港生活,他们也没兴趣投身这个行业,我也算有一点兴趣,当时以为是爸爸的生意,应该很容易做,但原来并不容易。」


1987年入行至今已35年,尽管黑国强当年已是「太子爷」,但他也要从杂务做起,「清洗旧笔筒、打蜡、修补裂痕都要做,头几年我曾怀疑自己是否入错行,后来才发现这些基础功夫是很重要的。」 忆起初入行之际,黑国强指当时香港的古玩行业与现在有很大的分别,当年香港的中国古玩行业以欧美客人为主,「对他们而言,东方的物品有种吸引力、神秘感、充满幻想,他们对传统文物收藏、汉学研究也很感兴趣,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实力顶峰,因此他们也有资源去做买卖,我们当时正是面对这族群。」


◆1990年,黑国强于山西考察古家具时途经天龙山石窟遗址拍照。

而这些在九七年开始渐生变化。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是香港重要的历史时刻,对黑国强而言,1997年也是对香港古董行业重要的一年,「我会形容1997年是古董行业的分水岭,不是因为政治因素,只是当时市场风向的转移。」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千禧年代初,欧美市场滑落,世代交替,他指当时欧美新一代的收藏家对中国文物购买力减弱,「因此他们未必会继承上一代的古董文物,所以当时也多了东方的古董文物在拍卖行出现。」 碰巧内地市场自改革开放后渐趋成熟,大众购买能力持续向上,无缝接轨了原本供给欧美市场客人的货品。「基本上,当时香港原本有八成的客人来自欧美市场,但其市场滑落后有九成的文物货品被内地市场所承接,这是回归前后最明显的转变。」

在香港做古玩的博览会


黑国强目睹香港古董行业因内地市场再次起飞、欧美市场在香港占有率逐渐滑落,「1999年在古董街开设店铺后,我便到欧美以参展商身份参与当地的艺博会,1999年至2001年我到欧美参展获得很好的经验,也十分成功,有利润、找到长期合作的客户。」 这数年的参展经验令他反思在香港设立艺博会的可能性。


◆2006年国际亚洲古玩及艺术品博览会现场。

当时正值2003年香港受非典型肺炎打击,大规模感染令香港市民感到徬徨,在香港各界呼吁要众志成城对抗病毒之际,他决定扎根香港市场,设立艺博会,「艺博会是一个很好的文化交流场地,当时因为『非典』生意不太好,也令我有时间反思如何推动文化交流,开始着手筹办活动。」 因此,「国际亚洲古玩及艺术品博览会」(典亚艺博前身)终于在2006年成功举行第一届活动。他形容,策划艺博会当时对他而言算是「另类创业」,重新把以古董为主题的博览会引入到香港,「由我父亲那一辈拥有内地背景来港发展古董行业,到我学师的年代,因古董买卖而全世界游走,我对整个香港古董行业的发展和了解会比欧美人士更清楚,当时我也很有信心能做好。」 他也回忆,当时古董交易都是中国旧时代传统延续下来的模式,一点也不「洋气」,而艺博会,让古物的交易变得「光鲜亮丽」,也会引起年轻一代的兴趣。

◆如今的典亚艺博现场。

各种艺博会可以在短短十数年间,发展得如此迅速,由原本一年只有Art Basel(巴塞尔)、典亚艺博的艺术展览,到周边小型艺博的出现,发展至今一年中举行四五个艺博会,黑国强表示:「这是大家从没有想像过的。」 他分析个中发展速度快的原因是内地市场的参与,七十年代末内地改革开放、经济起飞,因此有了新的族群、新藏家,内地出现了市场的新贵,「他们由初期对中国传统文物有兴趣,到后来对古今中外所有艺术品都有兴趣,形成了至今各类型的艺术品百花齐放的局面。」 而这,也正是古董艺博会也在中国的国际窗口——香港,不断发展壮大,延续生存的原因所在。

◆今日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关注中国古物,古董开始和元宇宙概念结合进行呈现。

市场发展依靠国家优势


黑国强强调,回归前后香港的优势一直没变,香港一直担当同样的角色——中间人,不过古董行业的市场走向不同了,由欧美市场转向内地市场主导。


特首林郑月娥曾在去年指出,香港已超越伦敦,成为全球第二大艺术品拍卖市场。言及于此,黑国强指香港能成为第二大艺术品交易市场也是九七回归后的累积,「这不单是指对中国文物有兴趣,引伸至现在的欧美艺术品,上至文艺复兴时期、下至21世纪当代艺术,香港也在艺术品交易上担当重要角色,至少香港是艺术品展示中心,香港的周边地区国家和城市也不多这样的艺术品展示模式,大拍卖行、国际级的画廊进驻香港的数目,比起周边地区更多, 也表示在营商成本高的香港,他们也可以冲破成本问题,在港插旗成立公司,这也凸显了香港在艺术品交易市场上的地位,这是回归后我们所见的,回归前我们是从来没想过香港能成为第二大交易市场。」


◆典亚艺博会用中西结合的声乐表演,让东方古老艺术更容易被西方观众欣赏。

香港作为国际商业枢纽,一直吸引不少人才到港,买卖交易、交流分享,不少海外画廊会在香港设立公司作买卖平台,黑国强表示,香港一向在世界中占有各方面的优势,「香港的基础设施、法规、人才流通、外汇、物流等等一直都是吸引海外画廊驻港的因素。」 他直言,香港有唯一一项不利因素:空间成本高,以致营商成本增高,「因此有部分画廊会选择北上到内地设立公司,这也是看准了内地的空间大、营商成本低,我认为这也是好事,香港和内地可以相辅相成,两地配合,造就更好的营商环境。」

放眼今天香江 艺术产业遍全城

1997年,黑国强戏言当年还是一名毛头小子,犹记得7月1日回归时刻,他在电视前收看香港回归交接仪式,「我还把回归交接仪式录了下来,还记得当时的家用录影系统只能录制两小时的内容,我也要不停留意着是否需要换碟继续录制。当天下着雨,我在电视机前也有点激动,后来回想起,我们这一代经历过的历史时刻第一必定是香港回归祖国。」
黑国强在访问中多次提及到近年内地发展快,他强调,当时香港能成为交易中心枢纽有部分原因归于香港回归了中国,九七回归,是中国改革开放迈步向前的时期,内地市场的出现对香港艺术行业而言十分重要,在从商角度而言,若香港没有回归祖国,不会有强大的市场去支持香港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和艺术品交易中心,这必定是一个事实。我们站在前线、从事推广文化工作的人最能感受到。」

◆黑国强期望未来政府能提出清晰的文化政策发展方向。

近年,从事艺术行业的店铺不再如回归前般,只集中于港岛区的中环、荷李活道一带。回归后因应市场环境转变、内地市场兴起,香港的艺术氛围已由以往的特定区域扩散至其他地区。虽然香港空间成本高,但黑国强表示「我们的行业会找到自己的出路。」 回归后,本港艺术行业不断发展,艺术气息不单止在中上环一带游走,更发展至其他地区,「例如有部分当代画廊会到柴湾、黄竹坑、田湾,甚至观塘和葵涌设立画廊空间,这些是回归前我们没有想像过的,回归后行业发展得多姿多彩。」 艺术文化活动成了人们每日的话题,由以往的小众玩意,转变成大众的日常,黑国强也有感于此,「这是我身为香港人感受到艺术行业的巨大转变。」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