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中国嘉德2022春拍丨宸赏——明清御瓷珍玩

  • 中国陶瓷杂志
  • 2022年6月29日06时

中国嘉德2022春季拍卖会

宸赏——明清御瓷珍玩

预展时间及地点

6月22日-6月25日

金茂万丽酒店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57号)


拍卖时间

6月27日(周一)19:30顺延


拍卖地点

嘉德艺术中心A厅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明永乐 青花开光折枝莲纹菱口大盘

直径38cm

来源:
中国嘉德,2005年11月4日,lot474

成交价:RMB 3,910,000


永乐时期青花瓷器基本摆脱了洪武青花瓷器从元向明过渡时期的特点,形成了自身清新隽秀的风格,集古今之菁华,融中外之风格,隽品迭出,尤为精绝,为有明一代官窑瓷器艺术之典范。其中青花一项,色泽深翠,式样精妙,明代文人品评甚高,谓之“发古未有之名品”、“其价几与宋器埒矣”,备受后世推崇。
本品呈菱花口,折沿,莲瓣形弧腹及底内收,下承圈足。足端及底部露胎,胎体坚白致密。盘内外施透明釉,釉层肥润光润,积釉处呈鸭蛋青色,为典型明代永宣釉质特点。盘内外皆以青花为饰,其中盘心菱花开光内绘并蒂折枝莲花三多,枝叶茂盛,花实饱满,内壁一周绘以十二式折枝花卉,计有萱草、栀子、芍药、荷花、水仙、山茶、月季、牡丹、石榴、菊花等,均以小笔触勾勒,浓淡深浅,一如水墨作画,表现力极强。内沿绘以缠枝莲纹,枝蔓缠绕,连绵不绝。外腹壁同样以十二式折枝花为饰,内外相呼应。通体装饰青花发色明快,浓淡有致,釉面纹饰有自然形成的结晶斑点,即是使用进口青料“苏麻离青”所形成之“铁锈斑”效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为永乐官窑青花最具代表性器物之一。
此类菱花口大盘器型始见于元代,非中国传统瓷器造型,而与中亚陶器及金属制大盘十分相似,应为适应中亚伊斯兰国家需要所制,是当地贵族围坐吃抓饭之宴饮佳器。其口沿边饰的缠枝花卉纹更见浓郁的中东伊斯兰艺术之风格。当时不止景德镇御器厂一处烧制,龙泉窑亦曾烧制与此器形、纹饰一致的各式大盘。元至明初中西海陆文化贸易交通发达。永乐朝郑和下西洋,极一时之盛,故其不但是陶瓷史中的重器,也堪称中西交流的宝贵见证。
永乐青花大盘,依造型可分为敞口盘、敞口折沿盘、花口盘三类,其中又以花口盘制作难度最大,存世量最少。传世所见同类型永乐菱花口折沿,其盘形制式和纹饰布局大体相似,唯盘心装饰有所不同,有折枝葡萄、缠枝花卉、绶带花鸟、并蒂莲等。并蒂莲花是一枝两朵的奇花,清代陈元龙《格致镜原》卷七二《花类花异》引《真珠船》载:“双头莲,即合欢莲,一名嘉莲,一名同心莲。”被视为祥瑞之物,常用于象征夫妻恩爱、团圆长久。本品以并蒂莲为饰,或有其特殊的用途。
本品造型大气,胎釉细润,青花发色浓丽深沉,纹样绘制精美,堪为永乐青花隽永之品。检索公私收藏可知,此式并蒂莲纹菱花口折沿大盘存世甚罕,景德镇御窑厂遗址曾出土一例同类型标本残器,二者可资比较。


清康熙 青花团凤纹奁式叠盒

高18.8cm;直径11.8cm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康熙本朝

成交价:RMB 4,945,000


盒圆筒形,盖面隆起,共三层,下承三瑞兔为足,器型精致典雅。此式奁式叠盒于景德镇窑中始现于明代中期,应是仿自宋代漆制奁盒,但数量稀少。本品胎质坚实洁白,釉质肥润晶莹。底足处,三兔目光炯炯,作踞伏负托之状,憨态可掬,别具一格,其通体毛发以青花线条描绘,根根分明,凸显工匠绘画之细腻。盒顶中心以青花绘团凤纹,常见于同时期青花及釉里红茶圆装饰。每层均以几何纹为边饰,简洁干练,青花色泽优雅清丽,配以大面积留白,层次分明,愈显质地晶莹,凸现康熙御窑简约典雅之感。器底呈玉璧状,中心内凹处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字体遒劲清秀,为标准臧窑款识。
明末清初,因局势混乱,景德镇御窑厂瓷器烧制一直处于停滞、衰退状态,至康熙十九年(1680年)三藩之乱平定,官窑方正式复烧。据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刊本《饶州府志》卷之十一“陶政”载:“康熙十九年九月内,奉旨烧造御器,差总管内务府广储司郎中徐廷弼、主事李延禧、工部虞衡司郎中加三级臧应选、六品笔帖式车尔德于二十年二月内驻厂督造。每制成之器实估价值,陆续进呈御览。”此次烧造瓷器,创新之作频出,其中尤以臧应选督窑时间最久,成就最高,其督窑制器“土埴腻、质莹薄、诸色兼备,极尽精美”,史称“臧窑”。而臧窑的成功除了臧应选本人的兢兢业业,更离不开著名“官样设计师”刘源的付出。
在康熙二十年至二十七年(1681-1688年),臧应选督窑期间,刘源可谓贡献了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开启有清一代御瓷美学艺术之新境界,熙朝名品摇铃尊、柳叶瓶、莱菔尊、苹果尊等俱出其手。而且相对于青花及釉里红摇铃尊、豇豆红八大码等臧窑作品,本品烧造数量极少,而且因为分体使用,故而容易损坏,查阅各大博物馆出版资料,竟未见一例,其稀少程度,可见一斑。


清雍正 内洋彩瑞果纹外胭脂红釉茶圆

直径9.5cm

成交价:RMB 3,795,000


本品敞口,弧腹渐收,下承圈足,胎薄体轻,器型小巧。杯外壁满施胭脂红釉,釉色柔美,色若绛霞。陈浏《陶雅》有评“胭脂红者,华贵中之佚丽者也……匀净明艳,殆无伦比。紫晶逊其鲜妍,玫瑰无其娇丽。”杯内壁施滋润白釉,上以洋彩绘瓜子、葡萄、香瓜等各式瑞果,色泽靓丽,寓意吉祥。外底心青花单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胭脂红釉因颇如女子化妆的胭脂之色,故而得名,清宫档案内称其为“西洋红”,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所撰《陶成纪事碑记》中记载当时岁例贡御的五十七种釉、彩中即有“西洋红色器皿”。胭脂红釉料以金为呈色剂,本为珐琅彩料之一,由欧洲传入中国,康熙末年始见单色釉器,以吹釉法施釉,低温烘烧而成。创烧之初,胭脂红釉料尚需进口,并以金为呈色剂,因此数量稀少,珍贵异常。此后在雍正皇帝的指示和怡亲王的主持下,各色西洋珐琅彩料相继国产化成功,胭脂红器物的烧造才渐渐增多,并一直延续至晚清。但对比各朝作品,无论是在胎釉质量,还是胭脂红呈色上,雍正作品都远超历代,冠绝古今。
据尺寸判断,本品应为清宫档案中记载的“茶圆”。查阅资料还可以发现,相同造型和款识的茶圆,尚见有白釉作品传世,故宫博物院即有收藏。清宫档案中有许多雍正皇帝指示造办处在宫内和圆明园烧造珐琅彩的记载。本品所用的胭脂红彩料,以及相同造型作品的柠檬黄彩料等,皆属于珐琅彩料。因此如本品一类作品的烧造,推测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即先于景德镇烧造并精选上好白胎,再送至宫中,施以胭脂红、柠檬黄等彩料,或描绘其他纹饰,其档次比寻常御窑瓷器高出许多。
胭脂红器深得雍正皇帝喜爱,除内廷使用外,也作赏赐用,雍正十年(1732年)三月五日《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便有载“经适房笔帖式太监沈玉功持来珐琅瓶一件……洋红酒圆四件……说宫殿监督陈福、副侍刘玉传:着用棉花塞垫配木箱盛装,包裹黑毡,发报赏琉球国。”本品造型灵秀,白釉清透滋润,胭脂红釉细腻均匀,内里色彩明快的瓜果纹样,更是点睛之笔,是为雍正御窑无上珍品。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纹六方贯耳瓶

高45cm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来源:
北京翰海,2001年12月10日,lot1765

成交价:RMB 4,025,000


本品撇口,束颈,颈部置对称贯耳,折肩,六方腹及底内收,下承高圈足。其造型即取法青铜礼器,端庄大气,线条优美流畅,古朴而典雅。瓶内外施透明釉,釉下以青花为饰。自上而下可达六层。口沿、胫部、外足墙分别绘以回纹纹,贯套花卉,海水纹。肩及腹部分别以缠枝莲纹为饰,枝卷叶茂,勾连绵密,繁花似锦,极具美感。整器青花色泽层次鲜明、浓淡相宜,苍雅之气跃然眼前,工匠鬼斧神工的技艺表现得淋漓尽致。尊釉面莹白坚致,与青花相衬,臻乎妙境。器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此件六方尊器型端庄古雅,制作考究,烧制更为不易。常言道“一方顶十圆”,与拉坯成型的圆琢器不同,必须分块合坯成型,烧制工艺复杂,制作成本较高。但即便如此,御窑仍不惜余力的烧制同类型的多个不同品种,这一方面彰显了乾隆时期御窑烧制工艺的成熟,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乾隆皇帝对于此类作品的偏爱。检索公私收藏可知,同类型青花作品还见于沈阳故宫博物院及南京博物院等馆藏中,可资对比研究。


清雍正 斗彩云蝠纹杯 (一对)

直径7.1cm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成交价:RMB 2,990,000


本品侈口弧腹,下承圈足,胎体轻薄,式样优雅,盈盈一握,娇巧怡人。杯釉质温润莹洁,外壁以斗彩绘云蝠纹,布局和谐,红蝠翩飞,以橙、绿、黄、紫、蓝彩填绘的五彩祥云萦绕其间,构成清代流行的吉祥纹饰,寓意“千云祥集”、“洪福齐天”。杯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本品即为雍正御窑斗彩佳作,其所绘云朵中可见运用蓝料彩装饰者。此种釉上蓝彩属珐琅彩,极少用于斗彩器装饰,起初必须依靠进口,至雍正六年(1728年)宫中方才研制配方成功。故此蓝料彩之运用,足显本品之珍贵。



清康熙-雍正 青花双清四喜图鱼浅

直径65.5cm

成交价:RMB 2,817,500


本品敞口,斜直腹,下承内挖式圈足。鱼浅内外施透明釉,釉面光洁素净,清润怡人。外壁釉下通体以青花通景绘双清四喜图。画面中洞石、寒梅、月季相依而生,梅树硕杆虬枝,枝头梅花或含苞,或怒放,蕊蕾清晰可见。画面中四只喜鹊姿态各异,或立于枝头,或飞舞于半空中,翎羽描绘纤毫毕现,体态极为灵动,具有“四时报喜”之吉祥寓意。主题画面间又兼生湖石翠竹,呈随风摇曳之姿,与梅花暗合“梅竹双清”之意。整幅画面构图疏朗清晰,勾勒晕染有度,颇具文人工笔花鸟画之意韵,其以浅淡青花晕染来表达月影效果,亦为本品增色良多,堪称康雍时期瓷绘丹青隽品。
康雍时期,青花瓷器的烧制水平可以说说达到了历史的顶峰,青分五色,披麻、斧劈、米点等各种绘画中所采用的设色、构图和装饰技法已经非常完美地融入了瓷器装饰创作中。这一时期所制作品,品种之丰富,种类之多样,装饰之华丽,为后世所钦慕。如清末寂园叟《陶雅》赞曰“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瓷,以康雍为最。” 另外,民国时期著名鉴藏家杨歗谷曾赞曰“瓷品精进,无过清代康雍之御窑。”本品工艺精致,造型典雅优美,青花发色清雅秀丽,于淡雅中显亮丽,于纤巧中见挺隽,既柔润蕴蓄又光彩照人,笔法灵动,充分展示了康雍时期盛世瓷器的时代特点。
本品器形周正,胎釉具佳,其纹饰构图,通篇画意,以及多层次的青花呈色,都无不体现浓郁的工笔花鸟画风,其必为宫廷画院厘定御瓷画样后定制,远非庸工俗匠所能为之。其历经三百年余年,得以留存,难能可贵。若置于斋室之中,植入青莲几朵,鱼翔浅底,极显高雅装饰效果。此外,其传承有序,来源清晰,且存世甚鲜,颇值珍视。


清乾隆 窑变釉赏瓶

高39.3cm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成交价:RMB 2,530,000


本品器型端庄大方,线条起伏多变,造型挺拔秀美,为清宫御瓷典范之作。瓶口部略外撇,细长颈,丰肩,腹部浑圆,呈球形,下承圈足,足墙外撇。通体施窑变釉,以红为主色,紫、蓝、月白与红色相交融,色彩绚丽,釉质晶莹,釉表形成细密的开片。其窑变釉肥厚润泽,宝光晶莹,呈色异常美妙,苍褐者沉稳如地,青蓝者幽寒如水,艳红者炽烈如火,其交错融流之状,如风动云霞,变换旖旎。瓶优美典雅至极,器身不加雕镂,别无装点,唯以釉色取胜。外底心暗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为乾隆早期款。
窑变釉从仿钧釉中演变出来,采用二次或多次上釉过程烧制。所施釉料中除铜以外,还含有铁、锰、钴、钛等微量金属元素,在烧成过程中,这些金属元素自然结合,釉面呈现出不同的色调、花纹或斑点。虽然雍正时期的窑变釉已能实现人为控制,但烧造出一件发色精美的窑变釉器物也并非易事,以至于乾隆九年(1744年)唐英《恭进上传及偶得窑变瓷器折》中云“奴才在厂制造霁红瓷器,得窑变圆器数件……虽非霁红正色,其釉水变幻,实数年来未曾经见,亦非人力可以制造。故窑户偶得一窑变之件,即为祥瑞之征,视同珍玩”。可见乾隆早期烧造发色完美的窑变釉器不仅存在一定的难度,甚至一经烧出,竟被视为祥瑞之兆。传世所见乾隆窑变釉作品有“火焰红”和“火焰青”两类,本品应属后者。相对于前者而言,“火焰青”窑变釉的发色更为绚丽,烧制难度也更大。本品奇幻之色,全赖窑火造就,可谓瑰丽天成,堪称乾隆御窑窑变釉器之佼佼者。



清康熙 青花云龙纹小盖罐

高11cm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康熙本朝

成交价:RMB 2,070,000


本品造型小巧饱满,圆口,短直颈,丰肩,下腹内敛,下承内挖式圈足。胎体坚致细腻,釉面洁白光润,盖面及外壁以青花装饰,构图简洁明快,发色亮丽。盖钮绘菊瓣,下饰杂宝纹,外壁绘云龙纹,呈升腾姿态,下颌前伸,牙爪锋利,毛发飞扬,呈赶珠姿态,威风凛凛。外底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此式小盖罐于素净白地上,仅绘升腾云龙纹,无更多赘饰,这种清新雅丽的康熙御窑设计或出自刘源之手。刘源与臧应选共同开创了区别于明代的御瓷风格,侧面反映了康熙帝致力于复兴御窑厂之决心,奠定了清代御窑的风格与品质。刘源(约1638-1685)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奉诏命入京任画师,1682年以前已奉命为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臧应选设计瓷样。《清史稿》记载:“时江西景德镇开御窑,源呈瓷样数百种,参古今之式,运以新意,备储巧妙。于彩绘人物、山水、花鸟,由各极其胜”。
此种尺寸精致的小盖罐,盖内带高圈沿,可与盖身贴合,不易滑动,亦可密封免于受潮,多作储藏茶叶使用。关于本品相类茶叶罐的文献记载较少,但常可见于明清茶画上。故宫博物院所藏《乾隆皇帝雪景行乐图》,描绘了乾隆皇帝闲时赏雪的场面,画中即见与本器类似器型的茶叶罐置于其中,亦可映证本品之功用。
据光绪三十年(1904年)《梨花伴月收存不在印档瓷器清册》中记载,热河行宫梨花伴月西围房存“青龙小盖罐十件”。所制或为此式盖罐,并可知其曾藏于热河行宫之中。热河是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又称之为避暑山庄,此处所藏均为历代皇帝御用之物,亦凸显本品地位不凡。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 唐英制珊瑚红釉湖水绿釉描金供盘

直径20cm

“普陀山圆通殿”、“雍正甲寅年(1734年)沈阳唐英敬制”楷书款

成交价:RMB 1,380,000


本品乃史上最杰出督陶官唐英,在雍正甲寅年(雍正十二年,1734年)所制,于普陀山圆通殿内敬奉神明之供盘。
供盘由承盘及高柱座两部分构成,典雅隽巧,胎骨细腻,造型借鉴融合商周青铜豆及战国时期漆木豆,康熙御窑初见。承盘唇口外撇,斜直壁,内外均施湖水绿釉,并于外侧以蓝彩书“普陀山圆通殿”款。高柱座外施珊瑚红釉,仿朱漆色泽,足胫一侧以金彩书“雍正甲寅(1734年)沈阳唐英敬制”十字单行楷书款。
检索公私资料,本品存世仅此一件,且见载于耿宝昌先生《明青瓷器鉴定》文末“表三‘明清瓷器堂名(人名)款一览表’”。按此表记载,款识为“雍正甲寅沈阳唐英敬制、普陀山圆通殿”,器型为“淡绿釉描金高足盘”。
传世所见唐英敬奉庙宇之供器,几乎都为青花,似本品通体色釉者,仅此一例,是研究唐窑私物及唐英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密钥。将本品置于几案之上,静静观之,仍可真切感受一代督陶使者唐英对于可姬及其子女的殷切爱护之情。


清咸丰 红釉玉壶春瓶

高30cm

“大清咸丰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咸丰本朝

成交价:RMB 1,092,500


本品侈口,束颈,溜肩,圆弧腹略垂,及底内收,下承圈足,足墙微外撇,胎体细腻紧致,造型周正俊秀,线条流畅。瓶外壁通施红釉,发色纯净,均匀光滑,鲜红欲滴,似血如霞,娇艳动人。外底心以青花书“大清咸丰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红釉是明永宣时期景德镇窑创烧的著名品种,釉色似初凝牛血,深沉凝练。红釉的烧制不易控制,若是颜色匀净者,非常难得,因而十分名贵,明中晚期曾一度失传,至清代才恢复烧造,色泽更加艳丽。
咸丰一朝由于受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仅咸丰元年和二年官窑瓷器可以正常烧造和起运,至咸丰三年,景德镇便陷入战乱,烧成瓷器无法正常运输。根据清宫档案记载,咸丰三年至四年,内务府曾多次催促九江关交运瓷器,却无法运达。无奈之下,咸丰皇帝于五年下旨“磁器贡着暂缓呈进,俟全江肃清,军备完竣,再行呈进。”而直到同治时期,太平天国运动才被镇压。由此可知,咸丰官窑瓷器的正常烧造只有咸丰元年和咸丰二年(1851-1852年)两年时间,其烧造量必然极小,流传至今的更是凤毛麟角。虽然数量稀少,但咸丰御窑瓷作的质量却丝毫不输前朝,本品即为一例咸丰御窑红釉佳作。




- The End -


此文转载自网络,侵权必删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