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学术】视角·构建·维度——以南京博物院“恐龙展”为例谈儿童展策划

  • 广东省博物馆
  • 2021年11月03日06时

视角·构建·维度—以南京博物院“恐龙展”为例谈儿童展策划

田 甜


摘要



博物馆是当今儿童学习、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越来越多的传统型博物馆开始重视儿童和亲子家庭的参观,并以他们为目标观众策划展览活动。南京博物院于2018 年首次尝试以“恐龙”为主题策划儿童展。本文从“视角的转换”“信息的构建”“空间的维度”三个方面介绍此次展览的策划思路,以期从中总结出策划此类展览可复制的理念与做法,供国内博物馆策划儿童展参考



关键词



南京博物院 儿童展 展览策划 恐龙展



作者简介



田甜

南京博物院馆员



原文来源



《艺术与民俗》2019年第1期



正文



儿童展是近些年各大博物馆暑期的热门话题。所谓儿童展,是指“根据儿童教育心理特征,确定展览主题、制作和征集藏品,并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加以表现,以反映自然、社会生活某些事实、现象和规律的形象体系”。作为南京博物院首次尝试的儿童展,“称霸侏罗纪—我是一只威猛的恐龙”展(以下简称“恐龙展”)是南京博物院2018 年暑期为儿童和亲子家庭精心策划的恐龙主题特展。团队在策划阶段重点思考了展览定位、主题阐释、氛围营造、内容拓展等问题。本文从“视角的转换”“信息的构建”“空间的维度”三个方面,以“恐龙展”为例分析本次儿童展的策划,并从中总结出策划此类展览值得参考的理念与做法。



一、视角的转换:以儿童为中心


(一)策展视角与观众视角:展览的准确定位


恐龙展是博物馆展览的经典选题之一,深受儿童和家庭观众的喜爱。国内策划的恐龙展常见于科普展,大多将恐龙化石进行分类组合并配以图版文字,向观众展示恐龙世界相关信息和知识。相较而言,国外儿童展策划更注重故事设定、沉浸式体验等环节。在策划南博恐龙展的过程中,团队希望在主题阐释、展览结构、故事演绎等方面能有所创新,其中关键在于精准设定展览的目标观众和传播目的。


1. 目标观众

列昂节夫(Alexei Nikolaevich Leontyev)是20世纪著名心理学家,他根据学习、游戏等阶段性主导活动将儿童分为6个阶段:0~1岁(直接情感交流活动)、1~3岁(实物操作活动)、3~7岁(游戏活动)、7~11岁(学习活动)、11~15岁(社会公益活动)、15~17岁(专业学习活动)。结合国内实际情况:3岁以下的儿童以家庭出行居多,可纳入亲子家庭范围;3~6岁的儿童处于幼儿园阶段,7~10 岁儿童处于小学低中年级阶段,他们课余时间相对较多,可作为主要目标观众。所以恐龙展的目标观众为3~10岁的儿童、亲子家庭以及恐龙爱好者



2. 传播目的

传播目的设定应依据展览选题特征并遵循目标观众的心理认知规律。只有激发了儿童的好奇心,学习才能自然发生。对于3~10岁的儿童、亲子家庭以及恐龙爱好者,相较于枯燥的知识,故事、场景、游戏、互动对他们来说更具吸引力。为获取儿童情感上的认同,展览以拟人的手法、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一个亲子励志故事。从宏观世界到亲子关系,展览的传播目的设定为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潜移默化地启发他们对“友谊”“勇气”“亲子关系”“自我”的认知以及对恐龙知识的了解。每个单元设立相应的传播目的(表一)。


(二)成人视角与儿童视角:针对儿童的前置调查


儿童通过五种感官—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嗅觉,以及社会交往来探索并收集信息,这就是他们体验世界的过程。观看展览是一次多感官的体验,有趣的空间、好玩的故事会更吸引小朋友。儿童展策展人更像一个编剧,策划出创意剧本让小朋友喜欢这个展览,让信息传递更加高效。


此次展览从服务对象到展览主题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它是南京博物院策划的首个儿童展和首个自然类恐龙展。策展团队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主题诠释足够吸引目标观众,故事演绎、展厅氛围、空间审美等满足儿童、亲子家庭和恐龙爱好者的需求。为更准确地了解目标观众的认知特征和审美诉求,进一步确定展览结构、故事内容和设计风格定位,团队进行了两次小型的展前调查。策展初期,从本馆挑选了六七位身为父母的员工(不同年龄、性别以及专业背景),通过座谈的形式对恐龙展的大纲结构、展览设计、互动环节、教育活动等进行论证,进一步确定展览方案。策展过程中,我们将展览故事、平面设计(展览海报、门票设计、说明牌)提供给10 位小朋友(不同年龄和性别)试听和挑选。根据反馈的意见,对故事进行修改。平面共设计3 套方案(图一):温馨版本、黑色版本、可爱版本。最后大多数小朋友选择了黑色版本,并被策展团队所接受。



图一:平面设计方案


二、信息的构建:一个故事和两套语言体系


(一)主题的阐释:团块故事让观众构建自己的认知


儿童通过与环境互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头脑中建立概念,这个过程是构建知识的关键步骤。本次儿童展借鉴建构主义[6](Constructivism)的理念,在确定策划视角后,有序地开展信息解读。从恐龙化石到亲子观众和恐龙爱好者,如何构建各方联系?是讲好一个故事,还是讲一个好故事?


首先,分析展品的内在属性(自身的内容信息),将其进行分类组合,找到可以建立情感共鸣、构建信息的展品组合关系,通过这种相互关系,确定展品组合和单元结构(表二)。其次,重点分析特殊展品—考古专家发现了一只永川龙的头骨以及它受伤的肩胛骨,科学家推测这只永川龙生前应该受到过其他恐龙的攻击,这一点被写到了展览内容里(表三)。再次,结合目标观众的认知特征和展览传播目的,选择“讲一个好故事”这一理念。展览最终确定为:以一只侏罗纪霸主永川龙为主角,讲述4个故事:“我的世界”“我很勇敢”“原来我曾经这么小”“我要成为威猛的恐龙”(恐龙绘本屋)。展览先通过一只成年永川龙的自述,先将侏罗纪世界和恐龙小伙伴引出来,再通过永川龙与李氏蜀龙的争斗延伸出恐龙的身体结构等科普小知识,然后通过永川龙与多棘沱江龙的故事触发孩子们对父母和亲子关系的认知与回忆,最后通过绘本屋的互动活动让小朋友提升自我认知。



(二)重视家庭观众,设计两套语言体系


根据目标观众特征,在故事线贯穿始终的展览框架下,我们设置了两套展品说明—儿童语言体系和成人语言体系(表四),以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儿童语言体系的文字浅显易懂、诙谐幽默,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儿童自主思考。成人语言体系的文字简练、知识性强,以传播知识为目的。两种语言体系在放置高度、设计风格上进行了区分,各成体系:儿童语言体系的说明牌高度设置在80 厘米左右,沿场景外围的木围栏放置;成人语言体系说明牌,考虑到部分儿童和成年女性的身高,中心视点定在125厘米左右。知识窗位置的设置亦考虑到儿童的需求。




三、空间的维度:聚焦主题并适当拓展


(一)展览氛围的营造:沉浸式的参与体验


如今的展览展示需要具备更高的开放性、友好性和更快的更新速度。[7] 除了原创性,为了更好地吸引观众,展览沉浸式氛围的营造还需要增加代入感和参与度。恐龙展以亲子关系为主体,故事的人物关系、儿童说明牌的语言叙述均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征,有助于增加小观众的代入感。展厅空间氛围活泼生动,可迅速吸引观众眼球。为呈现出一个宽阔的侏罗纪空间,展厅首次将吊顶升到近9米的高度,儿童走进展厅可直观感受恐龙的“巨大”。展厅正中央墙面自上而下垂挂绿色植物,营造出侏罗纪时期的森林氛围。展厅四周墙体是关于恐龙生活场景的大型喷绘,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知识窗、文字说明、展柜等都根据儿童高度来布置,并设计成卡通形式,活泼有趣。儿童活动区域由恐龙绘本屋一直延伸到展览空间中,成为儿童读书、游戏、拓片、看电影、拍照的乐园,从而提升小观众们的展览参与度。


(二)两个维度间的对话:真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无缝链接


空间概念可以帮助我们连接和理解艺术的内在属性与外在属性。前者为展品自身的内容形式,后者为展品产生和展示的条件与环境。[8] 展厅空间是真实空间,其依据大纲结构划分成若干空间,真实空间以隔断、墙体、展柜等具体事物为主要体现,具有客观性。观众在参观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将展品、展品组合、场景、故事文字等串联勾勒出一个虚拟空间。这个过程根据观众年龄、文化背景、情感经历各有不同,虚拟空间以想象的故事情景为主要体现,具有主观性。一个好的儿童展览,其真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两个空间维度应是融为一体、无缝链接的(表五)。以第三部分为例,永川龙要吃掉一只多棘沱江龙,但她没有逃跑,而是转过身去保护一窝蛋,原来那是她的宝宝呀,这让永川龙“回忆”起小时候被父母保护和照顾的情景。这一场景强调多棘沱江龙的“母爱”,通过故事来呈现有温度的母子关系。场景设计没有将永川龙凶猛的样子展现出来,取而代之的是摆放了恐龙一家三口的毛绒玩具,将温馨的画面展现在孩子面前,从而引起亲子家庭的情感共鸣。单元展板的字体设计居中,强调文字错落有致的美感和故事性,版面可爱活泼。




(三)展览内容的拓展:互动空间的创设


恐龙绘本屋,既是展览的互动空间,亦是展览的一部分(图二)。在这里,孩子们通过与家长互动进行探索和学习,提升自我认知。绘本屋挑选了市面热销的恐龙绘本,按照年龄层次分为三个区域:“3~6岁”“7~8岁”“9~10岁”。同时设置了恐龙灭绝的知识问答环节,可以让小朋友们参与。小朋友们可以在恐龙卡片上写上答案,悬挂于墙面,工作人员在闭馆后对卡片进行统计、整理和重新摆放。


除此以外,展览还设置了恐龙拓片区、电影播放区、恐龙蛋拍照区等。展览还在公共空间进行延伸:仿真恐龙放置在室外公共空间,特展馆室内公共空间上方吊装了一只大型仿真翼龙,特展馆售票处布置了一个恐龙蛋拍照互动区。


图二:恐龙绘本屋导览图



四、对国内博物馆儿童展览策划的启示


自2018年7月14日开幕至10月7日结束,恐龙展作为一个收费展共计吸引了14 万观众。作为南京博物院首次尝试的儿童亲子互动展,囿于展览的诸多限制因素,还存在很多遗憾和不足之处。现结合展览经验,对国内博物馆儿童展览策划做进一步探讨。


一是儿童展览策划需准确转换视角,从成人视角切换到小观众视角,从复杂切换到简单,尊重儿童的阶段性认知特征,聚焦儿童的体验和感受,以儿童为中心。


二是设置展览评量对儿童展览策划有重要帮助。如果情况允许,可于展览策划初期、中期进行前置评量,展览开幕后进行总结评量。评量方法应从目标观众的普遍认知特征出发,针对展览主题评估儿童的兴趣点、知识点、审美需求、接受方式、存在问题等,重点是获悉儿童和家庭观众的参观愿景。


三是儿童是充满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个群体,儿童展应注重与小朋友的多层次交流,激发他们的潜能。儿童展信息的获取方式应让小朋友主动去探寻,尽量避免将所有信息平铺直叙。与其讲好一个故事,不如讲一个好故事;与其告诉他们知识,不如吸引他们主动去探寻答案。


四是重视儿童和亲子家庭观众。策展团队应了解不同阶段的儿童认知、行为以及心理特征,语言体系、设计细节等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做调整。


五是儿童展应特别重视展览氛围的营造,相比枯燥乏味的展板,儿童喜欢沉浸式的参与体验。除了原创性,增加代入感和参与度有助于提升儿童参观体验效果,增加的方式是更多地以儿童视角来创设展项和编写故事。


六是儿童展创设的真实空间和虚拟空间应融为一体、无缝链接。这要求策展团队充分了解展览主题、传播目的、内容文本,考虑儿童观展时的心理活动,在设计制作时与内容策划保持高度一致。


七是儿童喜欢以游戏、互动的方式探索世界,所以应对展览内容适当拓展,增加互动空间、体验项目、游戏项目等的创设。



余语



博物馆的实物性、非正式性和空间性特点使得它天然适合儿童,可成为孩子寓教于乐的第二课堂,以弥补学校教育的局限。博物馆在新时期应该承担起更多的儿童教育责任,让每天疲于应付各种课业负担的孩子们有个身心放松和个性拓展的地方。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博物馆又是链接传统与未来的殿堂。当下博物馆的职能在不断提升,家庭观众越来越多的美好需要亟待满足,这也激励着更多博物馆考虑儿童和亲子家庭的需求,提供更多有创意、有立意、有心意的展览和服务。所以,每一座博物馆尤其是综合性博物馆理应更多地为儿童和亲子家庭策划主题展览、举办相关活动,以承担起公众所赋予的社会教育重任。


“视角的转换”“信息的构建”“空间的维度”是儿童展策划非常重要的三个方面。以儿童为中心,将建构主义理论、儿童认知心理学、博物馆学、展览选题专业知识等相融合,有助于展览策划和信息传达。每个儿童都是充满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儿童展要鼓励并激发他们的这些潜能,在帮助儿童构建知识的同时寓教于乐,给他们提供一个身心放松、审美愉悦的文化空间


为阅读方便,注释从略,请以正式出版物为准。



小贴士




《艺术与民俗》是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管,广东省博物馆和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的文博类综合性学术刊物。


《艺术与民俗》为季刊,国际标准大16开本,全彩印刷,国内公开发行,每期48元,全年定价192元。


《艺术与民俗》于2020年正式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合作,即日起可在中国知网查询到本期刊自创刊以来已收录的所有文章,欢迎各位读者浏览。



读者可到当地邮局订阅,也可通过全国邮政报刊收订微信二维码订阅。本刊征订代码为46-627。


读者还可登录广东省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的微店和广东省博物馆天猫旗舰店购买我们的期刊。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44-Q1116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995-0187



声明



凡向本编辑部投稿,即视为授权本刊及本刊编辑部网站、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等期刊数据库出版,所付稿酬包含网络出版稿酬。本刊文责自负,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供稿丨学术期刊部

编辑丨宣传推广工作小组




阅读最完整展览|分享最有趣幕后

www.gdmusem.com

广东省博物馆

(服务号)

粤博订阅

(订阅号)

广东省博物馆

新浪微博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