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釉瓷是指在基础釉料中加入适量的铁为着色剂,在氧化焰中烧成后,釉面呈现黄色的瓷器,是古代颜色釉瓷器中极其重要的品种。《通典》注云:“黄者,中和美色,黄承天德,最盛醇美,故以尊色为溢也”。尤其是明清时期,黄釉瓷器还成为了皇家祭祀与宫廷礼仪用瓷之一。从烧造技术与烧成温度而言,古代黄釉一般分为高温黄釉瓷与低温黄釉陶两大类。本文梳理的主要是古代各大窑场曾经烧造过的黄釉瓷名品。它们孕育千年,既是民族风格的折射,也是时代精神的反映,生动再现了古代黄釉的独特艺术魅力。
寿州窑,位于安徽省淮南市上窑镇,因唐代归寿州管辖故名寿州窑。创烧于南北朝时期,唐代发展至鼎盛,并以黄釉瓷为特色产品而跻身于越窑、婺州窑、岳州窑、洪州窑、邢窑等名窑之列。陆羽《茶经》中曾有“寿州瓷黄茶色丹”的记载。从目前出土文物标本看,唐代寿州窑黄釉瓷的造型较为丰富,有碗、盏、钵、盆、执壶、盂、罐、枕等。其中以枕最具典型唐代风格,长方形委角,胎上普遍施白色化妆土,釉色蜡黄,釉面匀净,色调明亮,堪称唐代黄釉瓷的代表。巩义窑是河南巩义地区窑场的总称,包括了黄冶、铁匠炉、白河等众多窑场,始烧于北朝,兴盛于隋唐,宋代衰落。唐代巩义窑瓷器品种丰富,除了名声显赫的绞胎、三彩、青花外,还有青釉、白釉、黑釉、茶叶末釉及黄釉等各种颜色釉瓷。黄釉瓷虽数量不多,但品质较高,属于铁为着色剂的高温石灰釉。其与该窑另一种以铅为助溶剂的低温黄釉陶产品,无论工艺和艺术表现均有着显著的区别。邢窑位于河北临城和内丘境内,因内丘在唐代曾隶属邢州而得名。始烧于北朝,兴盛于隋唐时期,宋代衰落。唐代邢窑除了烧造“类银”“类雪”“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白瓷外,也烧造有黄釉瓷。邢窑高温黄釉瓷系由青瓷发展演变而来,造型丰富,有碗、盘、高足杯、钵盂、执壶等,部分器物内外均施半釉,制作略显粗糙。同时也有低温黄釉,其在白色化妆土上施以铁为着色剂,并添加铅化合物作助熔剂,于氧化焰中烧成。制作较精细,釉层晶莹,色泽明快,釉面开细小冰裂纹。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位于河北曲阳涧磁村及东西燕川村,始烧于唐代中期,兴盛于宋金时期,衰落于元代。唐代定窑创烧之初的产品即主要为粗胎黄釉瓷,造型有碗、盘、壶、瓶等。胎色灰白,胎质粗而坚致,内含大量杂质,有的器物胎釉间敷有一层白色化妆土。釉质也较粗,施釉不均匀,呈色不稳定,腹下半部及底无釉,开片明显。装饰简单,多是素面,个别装饰席纹和戳点纹。北宋初期,定窑除了烧造其标志性代表产品白瓷外,也烧造有黄釉产品。造型主要为瓶、罐类器物,胎色洁白,胎质细腻,胎体稍显厚重。釉面光洁润泽,有细小开片,底足无釉。流行装饰刻划波浪纹。耀州窑,位于陕西铜川黄堡镇,因唐末、五代及宋代均属耀州而得名。创烧于唐初,鼎盛于宋,衰落于元。唐代耀州窑曾广泛学习越窑、邢窑、寿州窑和南北方各大名窑的先进工艺,烧制出了青釉、黑釉、茶叶末釉、黄釉等多个颜色釉瓷器品种。其中黄釉瓷颇具典型的唐代风格,以玉璧底碗为代表,敞口,圆唇,斜腹,坦心,宽矮圈足,因形似玉璧故而得名“玉璧底”。采用支钉垫烧方式烧造,故内底心留有三点支钉痕。通体施黄釉,釉面光润,开细小纹片。磁州窑,位于河北邯郸的磁县和峰峰矿区,因古时属磁州而得名。始烧于北朝,唐代发展,宋金元繁盛,明以后衰落。唐代磁州窑在其初步发展阶段即烧造有黄釉产品,造型以碗、钵、瓶、壶等为常见。典型器物如这件黄釉蒜头瓶,敛口,蒜头,束颈,溜肩,鼓腹,饼足。胎色灰白,胎质坚硬。瓶体施化妆土至腹部,罩黄釉至腹部,有泪痕。登封窑,位于河南登封曲河,创烧于唐初,兴于晚唐五代,鼎盛于北宋,尤以珍珠地划花瓷最为著名。唐代登封窑也烧造有黄釉产品,造型以碗、注壶最为常见。灰白胎,器外壁施黄釉,一般在注壶的颈、肩处及肩、腹交接处饰以刻划凹弦纹。缸瓦窑,窑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城子乡猴头沟村,是辽代著名瓷窑。烧瓷品种丰富,其中的黄釉产品不仅数量多,且造型多样,除了碗、盘、钵、执壶、托盏、套盒、罐、渣斗等典型中原风格器物外,还有鸡冠壶、长颈瓶、凤首瓶等带有浓郁契丹游牧文化气息的器物,体现了独特的地域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另外,缸瓦窑的黄釉,色泽明亮,釉色黄中泛赭红,釉层中带有浅淡变化的条状纹理,有着鲜明的地域与时代工艺特色。景德镇窑,窑址位于江西景德镇,始烧于唐,宋元繁荣,明清鼎盛,一直延烧至民国时期。明清时期,景德镇官窑黄釉瓷取得极高成就,釉质光润,釉色纯正,新品迭出。著名的有两个品种:一是明代的鸡油黄。其是以适量铁为呈色剂,在氧化气氛中烧成的高温黄釉。创烧于明初,弘治时技术成熟并达到极高艺术水平,釉色娇黄似鸡油,堪称后世楷模。这类黄釉瓷产品直至正德时期仍有烧造,工艺承袭弘治传统,继续保持了较高的艺术水准。二是清代的柠檬黄。其是以氧化锑为呈色剂的低温淡黄釉,创烧于清雍正时期,釉色娇嫩浅淡似柠檬黄,故而得名。清代文献称“西洋黄”“洋黄”。传世品中以碗、杯、盘、碟最为常见。柠檬黄釉在民国时期多有仿制,且因是以前朝官窑器物为范本,故仿制效果十分逼真,需要在收藏过程中仔细鉴别。注:来源丨收藏杂志,本文根据古瓷品鉴专栏《古代黄釉瓷概览》一文编辑整理,原文刊载于2019年《收藏》02月刊。
往期精选(猛戳标题可阅读):
【陶艺视野】日本陶艺巨匠寄神宗美:陶瓷痕迹与拼接的升华之美
秋拍中成交千万的天价钧瓷:细品自然天成的造化之功
陶瓷肌理,始于刀耕火种之美
“现代陶艺”的舶来、际遇及其特征:以景德镇现代陶艺创作为例
北京陶瓷艺术馆“小小讲解员”短期精品班招生启事
关注公众号,回复相关关键词,会有意外惊喜
版权所有,本文请勿用作商业用途。
(本文摘自网络)
出品北京陶瓷艺术馆
摄影:菜菜&苏航
排版:鲸鱼&小智
设计:萌萌&鲸鱼
策划:小智
编审:大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