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敦煌伎乐》绘出“神女”飘逸身姿,一幅《打渔杀家》再现古典文学故事,一间《村舍》回归闲适田园,一阵《合鸣》“奏”出交响乐章……
这四幅作品均出自林风眠之手,完成于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正处于其艺术创作的巅峰期,原属美国重要私人珍藏,为60余年来首度亮相。如今,它们正在香港邦瀚斯拍卖中心展出,并将现身6月2日举行的香港邦瀚斯2022春拍“中国书画”专场。
四幅作品,四段经历,林风眠用画笔描绘出动人画面,这些作品背后又有哪些故事?
四幅之中,《敦煌伎乐》最为震撼,其为林风眠少见的“敦煌”系列作品中最成熟、最完整的一幅,该系列传世之作屈指可数,其中4幅已由上海中国画院永久典藏。
林风眠在长1.6米、高1.3米的巨幅之上绘制了十位飘逸传神的敦煌女子乐人,她们分持各式乐器,或演奏或纵情舞蹈,裙带翻飘,仿若神女,面容延续了其仕女画的典型特征,属公私收藏中人物最为众多、目前释出市场最为硕大的一幅。艺术家在作品的敷色方面也别具巧思,其曾在两线之间的平涂与中间色的度数的掌握中反复探索与尝试,最终呈现出完整的画面效果。
此作原藏家为一对夫妇,太太是美国私人藏家玛希吉拉特女士(MarcellaGeeraert),先生为荷兰籍银行家。1948年,先生在美国银行上海分行担任经理,吉拉特女士随之来到上海,直至1955年9月方离开上海,返回美国。
美国藏家 玛希·吉拉特女士
其后,夫妇二人曾于20世纪50年代中晚期先后旅居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与伊朗首都德黑兰,所藏四幅林风眠作品也随之迁徙。从现存图片资料来看,在吉拉特女士贝鲁特居所墙上所悬挂的正是《敦煌伎乐》。1961年,吉拉特女士回到美国华盛顿,定居于贝塞斯达,这四幅佳作也一直陪伴着她,而《敦煌伎乐》更成为其在贝塞斯达家中起居室墙上的唯一装饰。1993年,吉拉特女士辞世后,这四幅作品便由其胞妹及家人秘藏至今。
对于此幅《敦煌伎乐》,邦瀚斯中国书画部国际高级顾问兼主管苗亚杰曾表示:“如果说林风眠笔下的仕女型态借鉴了西方马蒂斯、莫迪利阿尼的意味,那么女性温婉绰约、高洁飘逸的精神内核,则纯正的来自东方。《敦煌伎乐》以其尺幅之巨,布局之完美,画意之完整,加之品相保存之完好,足以令人重新审视画家五十年代的艺术探索与成就。毫无疑问,这幅作品必将成为画家传世最具代表性的杰作之一。”
除此之外,随吉拉特女士辗转各地的另外三幅林风眠作品——《打渔杀家》《村舍》与《合鸣》也是林风眠所擅题材中的代表之作。
《打渔杀家》取材于经典剧目《打渔杀家》,源自古典文学《水浒后传》。在这幅作品中,林风眠将剧目中所出现的萧恩与桂英的造型细节一一绘制而出,萧恩戴草帽圈、大髯口,系香绸条,打裹腿,登洒鞋;桂英梳大头、线尾子,系腰巾。二人手臂展开,与双腿交互呈X型,从袖口延伸至脚底,从头顶垂挂至膝间的白色薄纱轻盈飞舞,十分抢眼。这白色透光的弧形线条仿佛行动轨迹一般,将一场一场的故事人物,一个一个折叠在画面上,以寻求综合的连续感。
相较于对景写生,林风眠更倾向于“饱看卧游”、“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方式,将细碎的自然景象进行概括和提炼,突出特定对象的特性,进而达到传神的境地。正如此幅《村舍》,画中主体的房屋突出了飞扬的屋脊和檐角,远山及平原的描绘分用不同色度的青绿调和,树木则以大胆的蓝、黄叠加,而屋顶上方那淡淡的纯白色块,既似晨雾,又似炊烟。
即便是常绘的禽鸟题材,林风眠在《合鸣》中也加入了与众不同的巧思。在未及四平尺的画面上,画家描绘出22只麻雀,它们随意栖息于树枝上,有凝神者,有倾听者,有背身眯眼者,有跃跃欲试者,有两两倚偎者,也有怡然自适者......酣畅淋漓的水墨挥洒出大片鹅黄色树影,为画面增添了无限温柔与浪漫。
林风眠《合鸣》
58厘米×69厘米
估价:50万至70万港元
香港邦瀚斯2022春拍“中国书画”专场
拍卖预展:即日起至6月2日
拍卖时间:6月2日
拍卖地点:香港邦瀚斯拍卖中心
金钟太古广场一座20楼
编辑:丁晨 校对:子毅
《中国收藏》2022年5月刊
《中国收藏》杂志
还不赶紧订一套!
一本杂志,还有“试听”双重体验。《收藏夜话》音频及视频号背后故事,都将在杂志独家呈现。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中国收藏》带您踏上探寻传统文化的奇妙之旅,静静享受一顿下午茶。
一个月40元的投资,贵吗?一点也不贵。知识无价,独立的观点无价,带给您的精神财富更无价。
杂志每月1日出版 零售价40元
全年12期 订阅价480元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邮发代号2-688 订阅热线11185
文章转发自中国收藏杂志,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