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外壁所绘群仙形象,多出自明王士贞、汪云鹏编纂的《列仙全传》。除八仙、麻姑等易于识别仙人外。对比此书明末清初刻本,可知众仙中骑牛且有书童相伴者当为老子;留山羊胡、盘腿骑鹤道人当为桓恺,《列仙全传》载其于高人陶弘景家中杂役,修默朝之道积年,终服天衣,驾白鹤,升天而去;肩扛一株桃枝者当为东方朔,描绘其偷食西王母仙桃之典故; 荷锄背药篮,作交谈状二人,当为刘晨、阮肇,描绘其天台山采药遇仙之典故,即“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一句的出处;头戴斗笠,怀抱鱼竿者当为寇先,传其遭宋景公砍头后,仍能“尸解神迁”,使得宋国家家户户为其奉牌祭祀;而提篮抚须者当为庄子,明清木刻版画及康熙瓷器上均可见庄子持带穗儿的矩形扇的形象。
《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上海博物馆编,两木出版社, 1998年,第32-33页,图23
本品器型、尺寸以及装饰纹样均与上海博物馆藏康熙御窑青花群仙祝寿图大盘一致,由此可见,本品当属康熙御窑定例。其所描绘群仙为康熙帝祝寿,而历史上亦有千叟为皇帝祝寿。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帝迎来六十大寿,为此万寿节,宫廷内外均竭力筹备,一些耋老为庆贺皇帝生日,群臣众叟长途跋涉,进京祝寿。康熙帝在万寿节前一日发布谕旨,在畅春园宴赏众叟,宴会上觥筹交错,热闹非凡,其热闹繁华场景可比肩本品所绘群仙祝寿。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 瓷器卷(清代)》,中国国家博物馆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第46页,图28
康熙六旬圣寿前一年,即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郎廷极便榷窑江西,精心制作一批寓意吉祥、质量上乘的瓷器上供御用。对比国家博物馆所藏一件落“御赐纯一堂珍藏”、 “大清康熙年制”款识的郎窑霁蓝釉合碗,不难发现其康熙款识无论结还是用笔,均与本品颇为相似。据《江西通志》记载“廷极并将四十二年(1703年)为浙藩时御赐‘纯一堂’及‘清慎’二字皆勾摹悬诸厅事”,可知“纯一堂”乃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御赐堂名。由此,再次证明本品当为江西巡抚郎廷极督陶期间,为康熙皇帝六十万寿督制的寿礼御瓷。
本品款识与国家博物馆藏品款识
本品宫廷制式定烧,人物姿态各异,妙趣横生,衣饰细节丰富细腻,以群仙祝寿题材,寓意福寿无疆,青花发色明艳,质量极佳,时代特征明显,不失为一件具有极高收藏和研究价值的熙朝御窑青花佳器,颇值收藏。
Lot 4830
清乾隆 唐英风格青花缠枝花卉纹尊
高 H 26
纹饰描绘繁缛精美,用点青法上色,系仿永宣苏麻离青结晶斑之效,故纹饰有深浅之别。气势宏伟,摹古而不泥古,既体现出乾隆皇帝好古之特点,亦彰显康乾盛世之繁荣。本品虽不落款,但其多层级装饰风格及纹饰细节,均与雍正至乾隆早期,唐英督陶时所制青花贯耳尊、烛台等装饰风格颇似,腹部缠枝花卉纹,与雍乾时期一式仿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盘颇类。综上所述,可推测本品为一件具有唐英风格的乾隆官窑作品,十分独特,值得收藏。
Lot 4182
清乾隆 青花松鼠葡萄纹大碗
直径 D 22.8
“大清乾隆年制”款
Lot 4215
清乾隆 青花松荫双狮图灯笼瓶
高H 36.5
Lot 4181
清光绪 青花云龙纹花盆
直径 D 26
Lot 4191
清光绪 青花缠枝莲纹赏瓶
高 H 38.6
“大清光绪年制”款
Lot 4576
清光绪 青花缠枝莲纹赏瓶
高 H 39.4
“大清光绪年制”款
Lot 4714
清乾隆 青花缠枝寿字盘一对
直径 D 15.5
“大清乾隆年制”款
来源:赵汝珍先生旧藏
赵汝珍(1896-1966),清末大理院少卿。民国时期,任北京西城区培育中学校长。岳丈余戟门,清末著名学家、古玩收藏家。赵氏以收藏宣德炉起家,酷爱古玩,1938年在琉璃厂荣宝斋之东成立古玩铺“萃珍斋”。撰有《古玩指南》、《古玩指南续编》、《古董辨疑》等,这几部书成为当时古董爱好者的入门学习丛书,影响深远。
Lot 4199
清道光 内青花艾叶灵符纹外粉彩折枝花卉纹碗
直径 D 15
“大清道光年制”款
来源:扬州文物公司旧藏
Lot 4683
清嘉庆 矾红三清诗文茶碗
直径 D 11
“大清嘉庆年制”款
嘉庆一朝,御窑瓷器的制作处于守成的状态。其式样、图案等均承袭前朝旧制,不敢僭越,甚至在嘉庆早期御窑生产的器物仍落“太上皇”乾隆年号款识,瓷器风格和制瓷工艺仍保持了较高的水准,故有“乾、嘉窑”之说。此件作品虽落嘉庆款识,但碗外壁御题诗纹仍沿用乾隆诗作,一方面可以看出嘉庆御极后对“太上皇”乾隆皇帝的尊崇。另一方面,结合此种现象推测本品很有可能为嘉庆早期官窑作品。
Lot 4561
清嘉庆 白地轧道海水绿彩云龙纹小碗
直径 D 11.2
“大清嘉庆年制”款
来源:
伦敦2013年5月15日拍卖会第611号
中国嘉德2014年6月21日拍卖会第2327号
Lot 4549
清光绪 粉彩百鹿图赏瓶
高 H 39.3
“大清光绪年制”款
来源:都灵古董商A. Bianchi旧藏(标签)
光绪一朝,赏瓶仍作为传统官窑器型,得以烧制。这一时期所制赏瓶主要有青花、粉彩、单色釉描金三大类。而且在传世所见光绪粉彩赏瓶中又以云龙、龙凤、夔凤、百蝠、百蝶等纹样较为多见,而以百鹿图装饰于赏瓶之上者,十分鲜见。本品造型端庄挺拔,通体纹饰布局严谨,描绘细腻,生动自然,寓意吉祥,为同期粉彩官窑赏瓶中的难觅之器,值得关注。
Lot 4973
清咸丰 青釉暗刻团花纹碗一对
直径 D 15.5
“大清咸丰年制”款
明代早期景德镇已成功仿烧龙泉青釉瓷器,其中青釉暗刻缠枝花卉纹碗,见有永宣时期的不同碗形。清代据以仿烧,纹饰有所创新,但各朝制品均不多见,咸丰朝所制尤其物以稀为贵。此式青釉暗刻缠枝花卉碗创制于乾隆时期,在政治动荡,窑业不兴的咸丰时期仍得以保留烧制,颇为不易。本品器形周正,胎质坚硬致密,釉色淡雅柔和,釉质细腻莹润,且成对流传,值得关注。
Lot 4196
清光绪 蓝釉象耳方瓶
高 H 29.4
“大清光绪年制”款
Lot 4246
清道光 红釉玉壶春瓶
高 H 29.8
“大清道光年制”款
Lot 4983
清康熙 豇豆红釉铴锣洗
直径 D 12
“大清康熙年制”款
豇豆红是高温铜红釉的一种,为清代康熙晚期出现的名贵瓷品,所烧之器以文房用具为主,专供内廷御用。因其色调淡雅宜人,以不均匀的粉红色、犹如红豇豆一般而得名。由于所施铜红釉敏感易变,其呈色半由天成,烧造难度极大,传世极稀,历来是人们追捧的对象。《饮流斋说瓷》有云:“豇豆红,此色亦由祭红变化而来,以类于豇豆,故以豇豆红呼之。釉中多有绿苔点,或大片绿斑,亦有纯红者,以康熙款者为最多……豇红之所以可贵者,在莹润无比,居若鲜若暗之间,妙在难以形容也。”而后亦有云:“康窑豇豆红、苹果绿笔洗,最为殊尤。”文中所谓“笔洗”便是指此式铴锣洗。
Lot 5025
清康熙 黄釉碗
直径 D 15.2
“大清康熙年制”款
《国朝宫史》卷十七“经费一 铺宫”记载,对内府瓷器的使用有明确的规定,例如皇太后、皇后用里外黄釉器;皇贵妃用黄釉白里器;贵妃、妃用黄地绿龙器,嫔用蓝地黄龙器;贵人用绿地紫龙器;常在用五彩红龙器。各级必须遵守这一规定,不可逾制。故据此而知,若本品之内外黄釉碗,为康熙御窑烧制专供皇太后、皇后御用佳作,品级颇高。
Lot 4502
清雍正 红釉盘
直径 D 16.4
“大清雍正年制”款
中国嘉德联系方式(滑动查阅)
文章转发自中国嘉德拍卖,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