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赏石文化史,有两个无法逾越的高峰,一是北宋,二是晚明。这两个时代都有一大批文人投入到藏石、赏石、画石的活动中,诞生了如《云林石谱》、《素园石谱》这样的系统性赏石论著,对宋人的赏石活动学术界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而晚明时期的写石风潮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引起足够关注。
北宋 赵佶 《祥龙石图》(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考察宋人的赏石活动,在继承唐代“山岳情结”和“品德取向”的基础上,其贡献是将赏石活动的场域从“园林置景”中解放出来,宋代的赏石理论也奠定了后世赏石艺术发展的基本框架,然而考察宋代绘画,石头大多仍处于补边缀景的地位,以石为主的创作仅见有宋徽宗《祥龙石图》和蔡肇《仁寿图》两例。因此宋代于赏石理论虽然取得了重大的发展,但及于绘画,并没有形成特别的写石之风。
传 蔡肇 《仁寿图轴》(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自元代到明中叶,文人画石大致延续了北宋以来木石、竹石的基本图式,并无实质突破。直到明代晚期,写石之风似乎突然勃兴起来,尤其是以赏石为主体的绘画在晚明大量出现。自嘉万时期的画家孙克弘以后,比较著名的就有吴彬、邢侗、陈继儒、米万钟、张瑞图、林有麟、蓝瑛、陈洪绶、高阳等。
本次《赏石记》展览中展出了米万钟《奇石图轴》和高阳《四季长春图卷》两件馆藏晚明时期的写石作品,透过这两件风格迥异的写石佳作,可以一窥晚明时代文士写石之风的盛况。
米万钟《奇石图轴》
藏石大家和他的画师门客
01
米万钟《奇石图轴》
此幅《奇石图》以工带写描摹了一方案几供石,作者用极细密的皴法勾勒出石头周身遍布的鱼鳞纹,整方怪石形态奇绝,极具瘦透漏皱之韵。上有五言题诗一首;“云根结奇峭,鬼斧劈形骸。瞥见悚吟魂,真宜海岳拜。”钤盖“古云山房”、“米万钟字仲诏”、“结交尽奇石”三印。
“古云山房”引首印
米万钟(1570-1628)字仲诏,号友石,与其先祖米芾一样,他也爱石成癖。从题跋的诗作中我们可以发现,在米万钟的心中,这并不是一块秀美的石头,他用诸如“奇峭”、“悚吟魂”来形容这方怪石,这种“尚奇”、“审丑”的取向在晚明赏石画中十分普遍,这与明代中后期禅宗的流行有着密切关系。明代赏石家林有麟在其《素园石谱》云:“石尤近于禅”。米万钟本人是忠实的佛教徒,在参禅者眼中,石头尤其是外形拙陋的丑石总是被当作体悟其“自性”之所在的媒介,从中寄寓着“佛性”或者“心性”这样的主体精神。
明 范景文 《三友图轴》 杭州博物馆藏
《奇石图》题跋的引首印“古云山房”其址位于米万钟在京师的私家园墅湛园,是米氏专门供放奇石的雅室。王思任《米太仆家传》记载:“所憩古云山房,房中积卷石为山,草木生之,宝藏兴焉……所蓄石几至万金。”古云山房中最著名的收藏当属“非非石”,米万钟曾邀请宫廷画师吴彬将非非石的十个侧面一一绘制下来,吴彬把玩月余才动笔,创作出了史无前例的长卷巨制《十面灵璧图》。
明 吴彬 《十面灵璧图》(局部)
晚明时期,有地位的士大夫常常会资助画家,米万钟是吴彬最重要的艺术资助者,吴彬为米万钟作画甚多,两人的关系常常是亦师亦友,米万钟此轴明显受到了吴彬变形主义风格的印象。除了吴彬,他还资助过晚明另一位重要画家,武林画派的魁首蓝瑛。蓝瑛也是一位以画石著称的名家,曾以写实的手法,作《拳石折枝花卉册》,生动描绘了米万钟家藏湖石。
明 蓝瑛 《拳石折枝花卉册》 故宫博物院藏
米万钟《奇石图》另一处值得注意的是画中的盆座。画中奇石稳稳地安放在一个木质如意形盆座之中,坐底的壸门装饰线条柔和舒展,与石的坚硬相呼应,相得益彰。
《奇石图》中的木座
木座最早出现于宋,到晚明才开始大量流行进入书斋陈设,这和晚明硬木家具大量流通有关。图像中赏石配有木质底座的几乎都在明代以后,将赏石固定于木座,石头观赏的角度便被固定下来,从自然之物被框定成人为的艺术品,这是石头成为独立艺术门类的重要标志之一。美国藏石家罗森布鲁姆(Richard Rosenblum)在《世界中的世界》中写道:“拿走底座,奇石还原为自然物体;把它放回座子上,它又从石头变成了艺术品。”
明 周臣 《香山九老图》(局部)中的木座赏石
明 孙克弘《写生花卉蔬果图册》(局部)首都博物馆藏
高阳《四季长春图卷》
流寓南京的写石名手
02
滑动查看 高阳《四季长春图卷》
此卷描绘四时折枝花卉,又点缀飞羽湖石,设色娴雅妍丽。引首有周亮工“花香鸟语”玉箸篆,和“赖古堂书画世珍”鉴藏印。落款“壬申(崇祯五年,1632年)仲秋写似淳初先生。”
高阳,字秋甫,(生卒年不详),浙江宁波人。他是明代万历年间写生名手,画奇石尤精,太湖石、英石、蜡石皆能画得惟妙惟肖。当时南京繁华的商业和文化吸引了一大批职业画家。高阳因为得罪了地方豪强而举家避祸到南京。到了南京后他很快进入到金陵画坛的核心圈子,在这里他与吴彬相识,两人曾合作绘制《江山览胜图卷》,高阳笔下太湖石中流动的线条可能正是来源于吴彬。
另一位影响高阳绘画风格的画家是稍早活跃于隆万间的绘画、收藏大家孙克弘。他与莫是龙、顾正谊是松江画派兴起的第一代画家。孙克弘爱石好友,个性豪爽,交友极广,提携后进画家不遗余力,陈继儒谓其“好客之癖,闻于江东,履綦如云,谈笑生风,坐上酒尊,老而不空”。在孙克弘的推动之下晚明赏石之风在江南士人群体中的流行日盛。高阳此卷中笔墨取法多有孙克弘的影子。
孙克弘 《杂花图卷》(局部)
用于多色套印的饾板
高阳为今人所知,更多地是因为他参与了《十竹斋书画谱》的校刻。这是中国出版史上首部采用饾板套色技术印刷的书籍。所谓“饾版”,就是将一幅画根据颜色的深浅浓淡和阴阳向背,分解成若干套版样,将每一种颜色都分别雕一块版,再依照“由浅到深,由淡到浓”的原则,逐色套印。《十竹斋书画谱》中《石谱》一卷,其中20张插图,均由高阳绘制。高阳此卷写于崇祯壬申(1632年),正是这部画谱正式出版的前一年,《四季长春图卷》中石头的面貌几乎与画谱如出一辙,两相印证,本卷可以定为高阳晚期作品的标准件。《十竹斋书画谱》一经问世就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学画必备的教材,这无疑令赏石之风在更广泛的画家群体中得到了推广。
左 明崇祯六年 南京胡氏十竹斋彩色套印本 《十竹斋石谱》
右 明 高阳《四季长春图卷》
写在后面
文人“朋友圈”的写石风潮
03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晚明时代的写石画家其实是处在同一个文化圈层之中的一群人,米万钟是吴彬的资助人,吴彬又与高阳交好共同参与了《十竹斋画谱》的创作,蓝瑛曾是孙克弘门客,其风格又深深地影响了陈洪绶,周亮工又与陈洪绶是忘年之交……。
这其中像孙克弘、米万钟、周亮工这样拥有官阶的士夫们无疑是这一画家群体的核心,他们的收藏趣味、审美取向深深地影响了如高阳、陈洪绶、蓝瑛、吴彬这样的职业画家。画家又通过画作、画谱、著作把写石之风向更外延的群体延展开去,共同形成了晚明时代独一无二的写石风潮。
推荐阅读
▼
长按关注了解更多
杭州博物馆 杭小博
点个在看,不要错过我们的推送▼
文章转发自杭州博物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