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著作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历史,其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时至今日,依然被视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在中国共产党革命时期,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党的领导人的论著大量出版,这对于宣传中国的革命文化、增强民众的革命认同、巩固党的革命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抗战爆发后的各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毛泽东是出书最多,且唯一出过个人选集的作者。他的著作,广印、选印、精印三者并行,由畅销书到常销书,并逐渐被人们推崇为经典。毛泽东著作的经典化,是宣传毛泽东思想、塑造毛泽东形象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体现书籍如何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纽带,塑造民众新认同、动员与组织群众实现新目标的典型。
近三年来,我带着我的学生团队,花了巨量的时间与精力,从事于根据地解放区图书总目的编纂工作。作业的主要方式,是将近年来开发上线的各大民国图书数据库中的红色图书信息全部辑出,并结合以前纸质形式出版的综合性书目如《民国时期总书目》、专题性的革命文献书目如《北京图书馆馆藏革命历史文献简目》《(山东省图书馆)馆藏革命文献书目》等,总计21个数据来源的书目信息,经过繁琐的合并、查重、比对、核校、排序、统计等文献工作,最后得出的结果是,根据地解放区曾经出书的各类机构,前后共有2535家,出版的图书共有17393种次。这里用“种次”而不是用通常的“种”来计量,是由于我们在具体统计方式上,将同一内容文本的不同版次(指不同出版机构的多种版本)、不同印次(指同一出版机构的多次印刷)都分别计量。我们专门将其中毛泽东撰写或参与撰写的文章、自传、序言、讲话、访谈、题词、批语等多种著述形式的“毛泽东著作”,抽列出来进行了相应统计,结果显示,根据地解放区共有619家机构出版了2305种次的毛泽东著作。这就意味着,在1937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自主执政的红色区域范围内,约每4家出版机构中,就有1家出版过毛泽东著作;约每7种次的出版图书中,就有1本是与毛泽东撰述有关的著作。如此之高的比例系数,说明了毛泽东著作在根据地和解放区所受到欢迎的深度。
将枯燥的统计数据转换成图表形式,看起来会更加一目了然。图1显示的是毛泽东著作出版的时间维度,呈现出了持续上升的趋势。其中1945年和1948年,为毛泽东著作出版增幅明显加大的两个时间节点,于1949年达到峰值825种次。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著作出版数量随之陡增。1948年前后解放战争局势逐渐利好,大片解放的区域,特别是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了天津、北平、南京、上海等过去出版业最为发达的几个城市,带来了日益旺盛的出版需求和前所未有的出版能力,毛泽东著作出版种次数由此达到了历史的高峰。这个持续上升的曲线,印证了毛泽东著作在根据地解放区越来越受到欢迎的强度。
图1 根据地解放区毛泽东著作出版时间分布图
从空间维度看,毛泽东著作的出版在各根据地和解放区全面铺开。见图2。图2将各出版机构所在的区域,划分为中央直属机构如解放社、新华书店等(图2中简称“解/新/中央”)、军队及军校机构(图2中简称“军队军校”)、华北、华中、东北、华东、西北地区的出版机构。图2显示了中共中央直属的解放社和新华书店和军事系统的军队军校出版了约五分之一的毛泽东著作,其余五分之四的大量著作都是由各地方共同完成的。这个囊括了各区域的饼状图,说明毛泽东著作在各根据地和解放区受欢迎的广度。
图2 根据地解放区毛泽东著作出版机构区域分布图
广泛的共鸣度是作品经典化的重要标志性因素之一。出版作为一种传播文化产品的社会化装置,既是作品经典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一个显现共鸣度的文化标识,它用可视可感的数字化形式,帮助我们具体描述某些作品被广大社会文化群体认同和接受的程度。毛泽东著作在出版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时间进程上的逐渐升温、空间广度上的遍地开花,以及品种权重上的独领风骚,都是共鸣度在不同维度方向上的文化表现,有标识意义上的指认价值。
吴永贵,男,1968年10月生,安徽枞阳人,现为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近现代出版史、阅读史与阅读理论。发表论文百余篇,少量文章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主要著作有《中国出版史》《民国出版史》《民国图书出版史编年》《中国期刊史(第二卷)》等。
文章转发自古籍,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