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圈内有个神秘的职业,他们其貌不扬,经常被扫帚撵被狗追,风吹日晒灰头土脸,但质朴的外表下,有一双精明的眼睛,他们总能在民间找到那些尘封时久的遗珍,一个个“捡大漏”的传说飘荡在圈子内,变成了传奇故事。
这就是地皮铲子,他们的工作是游历大江南北,或挨家挨户的询问,或直接摆个地摊“守株待兔”,像什么在老藏家那里收到乾隆粉彩官窑,在农村发现小孩的“尿壶”是明末宫廷宣德炉,5块钱收的钱币是名珍大德通宝等等。
既能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又能找到宝贝赚大钱,听起来让人无限向往。可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如今的地皮铲子已经渐渐消失了,不但上门收货的找不到了,连曾经在古玩城、花鸟市场、杂货市场甚至菜市场摆摊收货的地皮铲子,也快绝迹了......
原因大家想必也能猜到,下面就细说一下我自己的经历吧。
一堆旧分币
地皮一般分为职业和兼职,现在的职业地皮不再盲目乱逛瞎找,都是在自己的圈子内,联系好藏友然后约地点交易或者直接发快递,都是认识的老友,能最大化控制时间成本,因为想在散客那里找到好货太难了。
兼职嘛,就是兴头来了去尝试一下,学学经验,我前些年也干过兼职地皮。怎么说呢,如果是抱着赚钱的目的,那么十趟有九趟是白跑,剩下一趟偶尔找到个精品,还会碰到漫天要价的情况,心累......
但如果是抱着练眼力,放松心情的目的去铲地皮,那么对一个人提升也是很大的。开阔了眼界、交到了朋友、学会了自我审视,也练出来一眼辨认一般仿品的能力(铲地皮碰到高仿的情况很少)。
著名的“工地五件套”
铲地皮的人为何不去乡下,不摆摊收货了?
首先就是货源凋零,着眼之处,尽是“新假破”!不知道有多少人,坚信自己家里“祖传”的宝贝就肯定是真的,结果一拿出来,什么康熙款官窑、金铜佛像甚至清明上河图都有,那工艺差得没法看。
要么就是“工地五件套”:乾隆玉碗、秦始皇玉圭、象牙、财神爷弥勒佛玉像还有青铜羊配古钱币。要么就是“老乡造”:乾隆金宝、大清金库、龙凤金砖、双龙寿字银元等。
这些东西流行了几十年,都是打着“出土”、“祖传”的名号坑人,专治人傻钱多!属于古玩行业鄙视链的最底层。但就是有人把它们当宝,一次两次还能耐心解释,碰多了也就麻木了......
廉价通货是主流
“新假破”还能说个理,但碰到“无脑要价”那真是欲哭无泪,长十张嘴也解释不清楚。
曾碰到一位大妈,拿出几百枚硬分币,非要卖5万元。还说:“网上介绍硬分币现在很值钱,我在家里留了很多年,都宝贝似的呵护着呢。”本来不想要的,但看到大妈纠缠心说拿钱消灾吧,结果千不该万不该,我不应该出价,当我出了一个按斤收购的市场价,大妈的“小宇宙”爆发了,差点抓破我英俊的脸庞......
至于古钱币,一线基本碰到的以传世清钱居多,被骗子洗脑拿破铜钱卖几十万的那种我就不说了,最怕碰到不懂行的乱要价,小平钱非要说成大样钱,大样钱非要说成母钱、雕母,背面有字那更不得了,一枚市价百来块钱的“康熙背临”非得卖1万,否则就是骗人。
所以说,搞收藏一定要跟懂行的人做买卖,否则无休无止的扯皮会把你弄到怀疑人生。
普通差品是常态
当然,无理取闹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大多情况下确实能收到货,但经验累积到一定程度,再收这些普通铜钱、老普陶瓷,就会感觉:没什么意思。
当铲地皮不再让我的能力更进一步,那就是放弃的时候了,此后我就开始参加专业的交流会、藏友座谈会,然后上专业网站、论坛,再尝试去拍卖行淘货,开始向精品进发。遇到瓶颈那么就主动去突破,毕竟搞收藏说不追求精品那是假话。
相信全国各地的地皮铲子,碰到的情况和我都差不多,从弃之可惜到索然无味,付出的成本远大于收获,也就不再追求这个传说中能“捡漏”的职业了。
那种和职业“土夫子”(盗墓贼)有关联的野路子,也不是正常人可以接触到的,自然而然,凭爱好支撑的普通玩家最后大多选择了放弃。
如今的古玩行业,竞争已经白热化,一窍不通的人是根本生存不下去的。地皮铲子把全国各地扫了一遍又一遍,认清现实后,果断放弃一线开始和真正的行家比拼,能力高上一分,机遇大上十分!
资本的介入更是让精品的价格扶摇直上,每个人都在绞尽脑汁的想着怎样利益最大化,老玩家们啊,当你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躺在沙发上,是否会抽出一丝空闲,怀念一下当初那个纯粹为了兴趣去努力的单纯年代呢?
文章转发自古籍,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