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揭晓:古代顶流CP和青花瓷不得不说的二三事?牛头造型青铜器?……
虽然以牛为造型听起来感觉粗犷,但伯矩鬲却被誉为“中国最美的青铜器”之一。它的纹饰十分精美,牛头纹装饰部分为高浮雕,给人雄奇威武之感。艺术设计和铸造工艺极为高超,是西周初期青铜器中的杰作。在伯矩鬲的盖内及颈部内壁,铸有相同的铭文,盖内4行15个字,颈内壁5行15字。铭文的大意为:“在戊辰时,燕侯赐贵族伯矩一笔钱,伯矩用这笔钱铸造了这件铜器,以此表示对其父的纪念。”作为青铜器中杰出者的伯矩鬲,现在收藏于首都博物馆。这个博物馆,还有另一件非常震撼的青铜器文物三羊铜罍(léi)。这是一件商代的文物,造型上带有商代中期的显著特征。造型凝重,纹饰细密,罍肩上的羊首系用分铸法铸造。凸显了青铜器在当时作为礼器的贵重和威严。
它就是清朝著名画家袁江的得意之作《骊山避暑图》。如果去过首都博物馆,可能会发现,这张图就印在首博的门票上,是名副其实的”门面担当“了。《骊山避暑图》是清代画家袁江于康熙四十一年所作,构图宏大,内容丰富。画作以避暑作为题材,描绘出了雄伟壮丽的宫殿建筑群落,充分发挥了工笔山水画工整严谨、色彩鲜明的特点。《骊山避暑图》中的山是骊山,宫殿却是”九成宫“,二者相隔甚远了,为什么会被放在一处呢?这就不得不说起《骊山避暑图》的作者了。袁江,字文涛,是江苏扬州人,擅长山水楼阁,继承了唐宋遗风,并掌握了明代仇英青绿山水画法的精髓,被推为清代“界画第一”。把骊山和九成宫放在一起,是因为袁江想要凸显”避暑纳凉”这一主题。现实中的“九成宫”遗址位于今宝鸡麟游县境内,是唐代著名的避暑夏宫。骊山是秦岭的一支山脉,海拔1302米,山上松柏长青,苍翠辽阔。画作中的内容,确有借唐“九成宫”避暑作用和唐明皇杨贵妃“骊山避暑”典故的意味,但是却不只是如此。“九成”在此处,是古代以数字来表示宏大和壮观的手法,有“九重”“九层”的意思。九成宫在后世画作中的出现的时候不再只是指确切的某个地点,而更多的是一种对避暑仙境的浪漫想象,成为诗画中的热门题材。诗句“唐室方炽昌,骊山九成出”,便体现了这个表现手法。袁江画作中的九成宫,也是这个意思。
第一眼看到这件青花瓷作品,再联想到上文所言它有CP,也许你的脑海中会自动播放“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这件文物体现的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顶流瑞兽CP——凤凰。1970年,首博所藏凤首扁壶在北京市鼓楼窖藏出土,当时碎为48片。后来经过修复,不仅重获完整之身,而且残缺的青花纹饰也重现了,使得凤首扁壶得以重生。1998年,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出土了一件与北京这件极为相似的元青花凤首扁壶。研究者认为它们是“一鸾一凤”,一雌一雄,首都博物馆的这只扁壶为鸾,是雌的;新疆伊犁的那只为凤,是雄的。
“水月”意思为“水中之月”,在佛经中寓意着佛法皆无实体。身后有一轮圆月可以说就是水月观音的标志。水月观音在早期佛教经典中并没有出处,是佛教传到中国后,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而产生的。水月观音的由来,学界一致认为和中唐画家周昉不无关系。在宋代的时候,人们对水月观音的崇拜已深入到民间各个阶层,水月观音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所见水月观音形象也已演变为女性形象,面容娇美,体态婀娜多姿,雍容典雅,充满了智慧和慈爱。更多精彩,点击进入“博物官”小程序查看“首都博物馆”部分图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小编删除
扫码关注博物官小程序,一起云逛博物馆!
更多精彩文章,点击下方图片
喜欢的话就点个和在看吧~
文章转发自博物官,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