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会接受一些藏友的询问:“究竟如何来辨别‘贼光’与‘宝光’的不同?” 在一些书本上,或者专家在电视上都曾侃侃而谈:“宝光”是由内而外散发的象玉一样温润的、内潋的、养眼的…而“贼光”呢,是表面的、张扬的、刺眼的浮光… 但是,对于一个尚未入门,或者初入古陶瓷收藏之门的人来说,这些论述往往还是让他们摸不着头脑。 你说到代的真品表面的“宝光”如玉一般的温润,而玉有和田、俄罗斯、阿富汗…还有新玉、老玉、高古玉、岫玉、出土的、传世的、生坑的、盘熟的…等等区别,究竟指的是哪一种? 正因为所指形象不明确,故让初学者无所适从,不明就里,最后还是云里雾里。 你说新瓷是“贼光”,所谓“贼光”是浮在表面的光,而且亮得有些刺眼,像玻璃似的光泽…等等,但是,千年的高古瓷如果放置环境良好,没受到酸碱的土浸,同样会呈玻璃似的光泽,这又使初学者蒙了! 再加上瓷器种类繁多,同一窑囗有单色釉、青花、彩绘等不同,反映出来的光泽也不样,即使同一窑口,同一时代,同一品种的瓷,因收藏放置环境的不同也会散发出不一样的光泽。 的确,掌握釉面的光泽的新老区别非常重要,其间的区别也是造假者最难逾越的鸿沟! 我认为,要想真正理解“贼光”和“宝光”的区别,唯一的正确途径是要多看精、尖、稀的真东西,同时也要多看一些新仿品,将两者作详细的对比,看多了,脑子里自然留下了深深烙印。 下面我们一起来细看一组:大英博物馆的中国瓷器的光泽 哥窑瓷器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釉面为“酥光”,即现在人们常说的“酥油光”。 仿品无使用后的光滑感(经常说的包浆) 古陶瓷真品大都经理了较长时间的使用把玩,在表面上均留有很自然的包浆,还有不太强也不太弱令人非常舒适的光滑感,仿古作为瓷器,生产出来的时间不长,上手把玩,是没有上述古瓷器的光滑感的,人工作旧的仿古作伪瓷器,其光滑陈旧感是非常不自然的,且有一些是可以看出是人工做为的痕迹。 不过在这一点有一个时期的器物是例外的,就是清宫廷库房内有一批年年烧造的大批瓷器保存于库房中,有部分是从未动过的,这种清宫廷瓷器虽然也有三百多年历史,但却无使用过,这一类看起来就是类似老的新器。 仿品釉面光泽度过强 光泽度过强这一点跟上面一点是相联系的,也是因为没长时间的使用把玩形成的光滑感,仿品釉面光泽度显得过强,有人称这种现象叫“火刺”,还有一点也是叫“贼光贼光的”,釉面不细腻,比较粗松,白釉太白,白中不泛青不是老瓷。
声明:分享好文章,传递正能量。本着传播收藏文化为宗旨,图文、背景音乐选自网络,文化传播需要您的力量!我们尊重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及时纠正删除。
更多热度文章:
为何雍正珐琅彩如此受人追捧,较之其他珐琅彩瓷器它有着怎样的独特魅力呢?
喜欢我们就点个“赞”和“在看”支持
文章转发自元青花收藏文化苑,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