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 文博山西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青海,唐朝时是吐蕃人的领地。文献记载中,吐蕃的金器以美观珍奇及精良著称于世。通过对都兰吐蕃大墓的发掘,虽然只是清理了四座反复被盗的墓葬,但也出土了各种器物的残片。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支离破碎的残片,尽量把遥远而美妙的世界部分地复原。就像诗中描述的,说到青海,很多人会想到那是一个非常荒凉的地方,那里曾是唐朝吐蕃人的领地——也就是今天我们要说的考古地点。吐蕃和唐朝之间的关系,是唐史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研究唐史也要研究吐蕃的历史,这是我们去青藏高原考古的一个原因。那么,吐蕃的“黄金时代”是什么样子呢?这是组织考古队去青藏发掘的原因之一,第二个原因,是想搞清楚一批海外珍贵文物的出土地。海外流传着一些珍贵的文物,这批文物来源传闻来自吐蕃,但只是猜测,没有证据,缺乏与考古发掘的实物进行对比的资料。比如这件童衣,我们以往看到的吐蕃织物类文物大多是残片,最完整的就是这件童衣,被美国芝加哥私人收藏。我们去的地方叫都兰县热水乡,这里地广人稀,当地盗墓非常猖狂,我们一共清理了四座墓地,都已经被盗过,留下的大多是残破的器物,有陶器和绿松石,比较有地区特点的是木器,比较精美,但是无法复原,也无法知道用途。墓葬一旦被破坏,即使器物完整,学术价值也会大大降低。经过科学发掘出土的器物,有准确的出土地点、出土环境、摆放位置,还有一起出土的其他器物的组合,提供的历史信息是一整套的。后母戊鼎、毛公鼎这样的重器,尽管十分重要,但因为不是经过科学的考古发掘出土,与之相关的历史信息都丢失了,很可惜。现代考古学为什么重要?举个例子来说。比如商代墓葬,有四条墓道的、有两条墓道的、有一条墓道的,分别代表人的身份和等级。知道它是从哪个墓出土的,以及和其他什么器物一起出土,这样提供的信息就不一样了。另外,古代的礼器有几鼎几簋的组合,只有一件就不好判断了。所以盗墓是非常可恨的一件事情,不光破坏了文物,还把一些重要的历史信息都给丢失了。去考古现场之前我们要做功课,就是查阅相关文献。关于吐蕃人的丧葬有一些文献记载,《旧唐书·吐蕃传》:“其赞普死,……仍于墓上起大室,立土堆,插杂木为祠祭之所。”《文献通考》卷三百三十四:“人死,杀牛马以殉,取牛马头累积于墓上,其墓正方,累石为之,状若平头屋。”就是说,吐蕃高级贵族死后,用石头砌筑方正的墓室,上面有高大的坟堆,上面插着木头,还要殉葬牛和马。《资治通鉴》中还记载了一份吐蕃赠予南诏的礼品清单,包括:金冠、绣袍、金宝带、金丝帐榻、华盖、马鞍、日用器皿、珍珠、地毯、衣服、骆驼和马。这应该是吐蕃人的用品,也就是说我们在考古发掘的时候,可能会遇到这类东西。古人对生与死的界限是划分不清的,他们相信人死了只是灵魂与肉体的分离,相信灵魂的存在,因此丧葬就成了极为重要的活动。因为古人视死如视生,所以对待死亡非常重视。比如唐代,丧葬行业属于大型企业,不同集团之间还举行比赛,比谁的哀歌唱得好、谁的送葬东西做得好,那就是一次艺术和技术的大比拼。吐蕃人的丧葬情况怎样呢?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已经被盗,但墓室依然壮观。整个墓室用很粗的柏木做成,有一座是四室一厅的大“套房”,非常奢华。在发掘的墓葬中,我们发现了铁器、铜器、银扣等等,虽然是残片,但在吐蕃时期绝不可能是一般人所能拥有的,这对于判断墓主人的身份十分重要。另外还有马鞍,上面有很多孔,可以判断当时马鞍上有很多金属、皮革之类的装饰。马鞍在吐蕃人生活当中一定非常重要,因为在汉族人的墓葬里,基本不出实物的马鞍。还有很多不知道名称和用途的器物,也有一些知道是什么,却让人疑窦丛生的东西,比如墓里有不少的核桃,擦洗后像崭新的一样,现场没有发现核桃皮,所以应该不是盗墓人带进去吃的,而是墓葬中原来遗留的。问题是,这个地方产核桃吗?核桃是从哪里来?桦树皮是值得注意的发现。古人利用桦树皮制作各种各样的器物,但一定是就地取材。桦树是顽强的树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或寒带。用桦树皮制作器物,在以往的考古发现主要见于东北地区,那里直到近代,还用桦树皮制造各种生活器具,甚至制作携带方便、能容一两人的独木船,以及盖造简易房屋。在青藏高原我们发掘墓地的周围,目前没见到一颗桦树,而墓葬中却有桦树皮器物,也着实令人费解。还有,三号墓是铺地砖的。这个地方怎么会有砖?当地有烧砖的窑吗?如果有窑的话,那么吐蕃人有专门的烧窑工匠吗?如果是从远处运来,又是什么样的人能有这么大的财力呢?在三号墓的墓道口和墓室之间,清理出一个快散架了的木箱,木箱上的图案有动物和人物。一个用琴拨在弹四弦琵琶的人,还非常清楚地画着红脸蛋。另外残片上的人物也都是把脸涂红。《旧唐书·吐蕃传》“公主恶其人赭面,弄赞令国中权且罢之”,文献里记载得很清楚,吐蕃人曾有赭面的习俗,可见我们找到了毫无疑问代表吐蕃人生活的实物。考古要搞清楚墓葬的建筑结构,这代表着一个地区对于死亡的处理方式,背后反映的是人们的信仰。我们发现,这些墓葬封土层中用木头铺出“边界”,有的墓在封土中还有树立的木柱以及完整的狗骨架。这些现象,都可能与墓葬建造或之后的祭祀有关。联想到《旧唐书·吐蕃传》记载:“其赞普死,……仍于墓上起大室,立土堆,插杂木为祠祭之所。”这就对应起来了。另外我们还找到带有古藏文的残石、银冠饰、皮袜等。其中的皮袜和美国私人收藏的类似。以考古的墓葬形制、出土文物种类来看,我们推测,这几座墓可能是吐蕃王室一级的墓。经过一点点的清理,我们把每一个丝织品小碎片都找到了,收获还是挺大的。当地人称其为“破布”,但对研究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些织物明确出土在墓葬里,是当时吐蕃人用的东西。为什么经过科学发掘的织物哪怕是碎片也重要呢?比如其中有红色残片,上面的纹样是墨画上去的,这对于年代的判定很有帮助,可以对比一个唐代银器上面的图案,它们从风格上看是一样的。吐蕃的历史很长,我们在发掘过程中,不断在想这个墓是7世纪初期、晚期还是8世纪中期?如何断定?这件丝织品虽然很残破,但上边画着阔叶折枝这种大花,根据花纹本身的特点,应该是8世纪中期以后的纹样,因此,这座墓不可能早于8世纪中期。另外还有些联珠纹、绶带鸟纹,和中国丝绸博物馆的标本藏品类似。还有一件织物残片上出现了带“黄州”的字样,黄州在今天的湖北省,这应当是唐代地方向中央交税的织物。还有带有道教符箓文字的织物残片,这很奇怪,吐蕃人的信仰和道教无关,有专家考证,这是商人为保平安所携带之物。无论怎样,都表明了吐蕃人与内地的联系。
【古玩那点事儿出品】预售:
【古玩那点事儿出品】预售:
【古玩那点事儿出品】预售:
【古玩那点事儿出品】预售:
【古玩那点事儿出品】预售:
【古玩那点事儿出品】预售:
喜欢这些藏品的请联系Aisha
Aisha微信号:as13051522085
更多专业知识请回复99查询
最近精彩回顾请回复ls查询
各类文玩的知识和鉴别方法
(输入数字直接查询)
例如输入“1”,查询“天珠知识”
1,天珠 13,碧玺
2,蜜蜡 14,崖柏
3,琥珀 15,核桃
4,金刚 16,砗磲
5,星月 17,水晶
6,凤眼 18,青金石
7,玛瑙 19,战国红
8,南红 20,金丝楠
9,绿松 21,小叶紫檀
10,沉香 22,木质手串
11,翡翠 23,绳结
12,和田玉 24,证书
小编微信号:guwannadianshi-6 (分享藏品,传播知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古玩商城】
淘一淘,逛一逛,大家一起来鉴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