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变” 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大体上可界定为,在瓷器的烧制过程中,由于温度的作用,瓷器表层的单色釉料转化呈色的物理化学现象。
事实上,这是一种瓷器烧制过程中的氧化还原的物理化学反应,这种反应直接导致钧瓷釉面产生出瑰丽斑斓的色彩、变化无穷的图案与奇妙的纹路,使之具有别具一格的神韵及动人的魅力。
窑变的结果出人意料,所造就之物并非皆为珍品。
钧瓷《荷口挂盘》
《南窑笔记》曾做过具体的表述,并强调了火候的重要性:“釉水色泽,全资窑火,或风雨阴霾,地气蒸湿,则釉色黯黄惊裂,种种诸疵,皆窑病也。必使火候釉水恰好,则完美之器十有七八矣。
又有窑变一种,盖因窑火精华凝结,偶然独钟,天然奇色,光怪可爱,是为窑宝,邈不可得。”
其实窑变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现象,它不仅与钧窑温度的变化有关,与窑炉内的气氛有关,与瓷器摆放的位置有关,而且与钧瓷制作的原材料及加工方式也有关——与胎质及造型相关,与釉料的化学构成、釉料的加工、施釉工艺相关,更与烧成工艺相关。
制作钧瓷的原材料是矿物原料,成分复杂,其中有母岩、游离石英、长石、铁和钛氧化物及化合物等,内含多种微量元素,原本就带有着色属性,作为原材料的矿物质因所处矿床的位置存在差异,其性能即各不一样,加工方式与工艺的差别同样也会造成其物理化学性能的变化。
钧瓷的制作以此类产自禹州本地的原材料为基础,这种有着复杂构成的原料以及不同的处理方式,对钧瓷成品的外观及颜色产生着一定的影响,这无疑是与充满变数的钧瓷窑变高度关联的要素之一。
钧瓷香炉
钧瓷的窑变尽管可以用此方式加以分析读解,但窑变的秘密并非可以如此完全揭开,它似乎总是有着秘而不宣的神奇之处,国外研究者曾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手段和技术,想要彻底掌控窑变,其结果只是枉然。
国内的技术派效法国外研究者的做法,他们最多也只是能够从理论上对窑变现象作出分析性的解释,他们发明的新烧制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做到对窑变进行控制,而他们对采用传统的窑炉、传统的烧制方式,尤其是柴烧方式烧制钧瓷的窑变却无法控制。
迄今为止,控制窑变仍然只是一种梦想,所有的努力都未能让窑变这位变幻大师就范,令其俯首称臣,而窑变的魔力总是出人意料,不时地造就出令人惊叹不已的艺术杰作。
窑变始终在成就钧瓷的绝世之作,这取决于它所拥有的神奇力量,这种力量显示出数个彼此相关的显著特征:即不可控制性、不可预测性、自然天成性与独一无二性。
数百年来,人们研究钧瓷的窑变,尝试揭开其神秘的面纱,不懈的努力终于带来了累累硕果,人们已通过科学手段将影响窑变的所有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从理论上讲,窑变的控制是完全可能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无法真正得以实现。
究其原因,即可发现窑变涉及的因素部分是物的因素,部分是人的因素,而窑变的过程是人参与其间的过程,是人与物互渗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人的灵动性、变化性,而人对于物的渗透,使物因之也被赋予了灵动性与变化性,最终窑变过程就变成了灵动的、变化着的过程,成为具有不确定性的过程。
而且,这一过程同时还是整体的、系统的、有机的过程,改变其中任何一种构成成分,就会引发整个过程的变动。物的因素是容易控制的,人的因素则难以控制。
人是具有个性的、自由的和灵动的存在,无法像对标准件那样加以控制,而窑变过程原本就是人与物互渗的、具有灵动性、变化性、极为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
时至今日,渴望控制窑变的人们只是在物性的控制上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而对人包括对人渗透较深的物的控制所取得的进展依然有限。
尽管利用现代的烧制方式,他们对窑变的控制力已较过去大大增强,但他们所宣称的控制仍然是取向上的控制,而非具体细节的控制,即对窑变造就的每一色彩、每一纹理、每一画面的控制。
自然天成,是钧瓷窑变力量展现的另一个重要的特征。
窑变细节
对于这一特征,不少人持有异议,其缘由是:人在钧瓷的窑变过程中,可以大有作为。清朝的人们就看到了这一点,蓝浦、张九钺、唐英对此皆有论述,并谓之“人巧”。
今人所能做到的更多,即使不能说钧瓷制作全在人力所为,也应该说是人工与天工的合力之功。
直观上看,这种主张不无道理,但冷静地加以分析,即可看到这一说法把人工与天工置于并列的地位,而事实上,两者的作用并不在一个层面上,其重要性更是不可相提并论。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此为世人皆知的俗语,何为谋?何为成?其重要性一目了然。人所做的,是谋,是为成事创造条件,为成事提供基础,处于辅助地位,而天的作用则是成,起决定性的作用。
钧瓷《双羊尊》
独一无二性,是钧瓷窑变力量展现的又一突出特征。
窑变的不可控制性、不可预测性及自然天成性,使钧瓷艺人制作的每件作品只能以其自身的面貌面世,凡经过自然窑变的过程,此一时刻的钧瓷制品与下一时刻的钧瓷作品绝无可能完全重复,抑或彼此雷同,它从根本上免除了瓷器复制、相互雷同的烦恼。它让钧瓷的每一件作品天然就具有其命定的独有性,举世独一。
当然,若从器型上看,钧瓷制品仿佛是在不断地重复自己。从北宋以降、同样的器型的钧瓷制品一直在不断地重复制作。
如前所述,钧瓷器型主要有盆、瓶、炉、洗、盘、碗、钵、罐、盒、门碟、盆托、尊、壶等,碗钵的器型分为八种样式,钧窑天青大碗、月白釉紫斑花口瓶、北宋玫瑰红碗、宋玫瑰紫碗、月白釉碗、靛青釉钵、宋紫斑碗、粉青釉花口腕、天青釉花口钵等为其代表作,其他各种器型也分多种样式,这些作品一直是后世效法的范本。
然而,此仿制非彼仿制。即使是人们极力模仿前人的作品,他们也只能是从器型上模仿,在窑变上绝无可能进行复制。无论制瓷人仿制出彼此之间多么类似的作品,只要从釉面上进行比较,立刻即可见出相互间的个性化差异,即可发现每一件作品都只能是其本身,只能是独一无二的。
即使是仿品,从窑变的角度上讲,也必然是具有个性的、窑变效果独异的钧瓷作品。无论如何人们也做不出与北宋钧窑《粉青釉花口瓶》一模一样的作品。窑变造就的作品永远充满着独一的神奇魅力。
北宋钧窑《粉青釉花口瓶》
出品北京陶瓷艺术馆
摄影:菜菜
编辑:闽小瓷
设计:萌萌&鲸鱼
文章转发自北京陶瓷艺术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