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天府之国,
人们说,
这是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多少人因为一次邂逅,
从此魂牵梦绕,
把心留在了这里,
“三姑”就是其中一个。
三姑本名郑春兰,
是广州客家人,
家中排行老三,
家人朋友都叫她三姑。
30多年来三姑一直和家人生活在广州,
每天做着重复的财务工作、上班下班。
本以为平淡的小日子会一直这样下去,
却没想到爱情一夕之间烟消云散。
她决定离开伤心地,出去散散心,
却没想到一走就是10年……
如同《旅行的意义》中所唱的那样,
在北京赏雪,到丽江看雨,
10年来她游遍了大江南北,
可是没有哪里能够让她的心灵靠岸,
背上背包,说走就走。
在朋友推荐下,
她来到了成都游玩。
每天被阳光照醒,
慢慢悠悠地走街串巷、看戏喝茶,
品尝胡同里的小吃,
看街边居民打麻将。
时间在这里仿佛都变得慵懒起来,
首次成都之旅,
在她的心里种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
之后她离开成都又去了许多地方,
看了许多风景。
2011年当她决定返回广州,
停止漂泊时,
没想到与成都的第二次邂逅改变了她的人生。
那年夏天,
她与友人来到乡间荷塘边踏青,
误入一个荒烟蔓草的农家,
不大的小院中有一栋二层小楼,
她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
金色阳光下鸟语花香的美景。
寻寻觅觅这么久,
原来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
把小院租下来后,
她着手打造这个新家。
院墙外围了一层竹篱,
拔掉园中的杂草,
用石子铺成一幅太极图。
园子空旷,
她就搭了几个茅草屋。
看着这个焕然一新的小院子,
她的内心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
每天在这里看书浇花,
享受着悠然静谧的田园时光。
漂泊多年她终于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她想把这份幸福分享给大家,
于是决定将小院改造成民宿,
取名“三姑民宿”。
没什么固定的设计风格,
一切按自己的想法来。
篱笆围绕的竹门挂着自己刻制的木招牌,
还未进门便可窥见到院中错落有致的景色。
推门而入,
竹编影壁上古画斑驳,
下方石槽中流水潺潺。
绕过影壁步入庭院,
艳阳高照时,
三姑就在中间摆几张桌椅,
饮茶翻书看莺飞草长。
竹篱内绿树成荫,
三姑把淘来的旧木桌、木椅放在树下,
供人乘凉歇息。
脚边野花并未锄掉,恣意生长着。
绿树白墙之中,
点缀着天蓝色的桌椅,
再炎热的天气都令人顿觉清凉。
如若遇上酷热的午后,
在茅草屋四围搭上布匹,
便将热浪隔绝在外。
钟灵毓秀之地,
无论什么植物都出落得娇艳动人。
慵懒的午后,
三姑的爱猫喜欢在院中追蜂扑蝶。
小楼房间为数不多,
竟被三姑打造出许多空间,
茶室、展厅、卧室、厨房一应俱全。
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的三姑,
专门辟出一间茶室。
她每天在这里冥想静坐、
品茗抄经,
与三五好友聊聊天,
每个小日子都是如此清净和惬意。
三姑觉得,
民宿和宾馆酒店最大的差别
就在有没有“人情味”。
民宿离不开民俗,
她在茶室后面专门打造出一间
名为“三姑民俗”的屋子。
顾名思义,
里面陈列着
多年从国内外四处搜集来的手工艺品,
铜壶、竹篮、陶艺、蜡染,
一器一物都凝聚着她的回忆。
竹帘上的水墨画透露出
浓浓的民间艺术气息。
二楼卧室的布置清丽淡雅,
木柜上的器物因一花一草充满生机。
蒲团竹帘、原木小桌,
素雅的棉麻被褥让人心境安宁。
竹榻斜眠书漫抛,一枕余心闲梦稳。
多年来欣赏了太多的风景和文化,
三姑想,
如果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不能融入日常生活,
岂不可惜?
和朋友们商议后,
三姑决定与客人分享插花、抹茶、陶艺、制扇工艺。
以茶会友,探讨茶道,
沏茶、赏茶、闻茶、饮茶,
去除杂念,陶冶性情。
伴着清风明月磨墨习字,
算是没有辜负了这文人辈出之地。
如果对女红感兴趣,
还可以同三姑一起,
一针一线,
亲手绣出一面轻罗小扇。
夜幕降临清风徐徐,
客人便临时组成民谣乐队,
在庭院中随性弹唱,
潇洒人生。
惬意的田园生活怎能少了美食加持?
三姑家的菜肴在成都可是独一无二的。
在广州生活30多年的她,
对食材的新鲜度挑剔至极,
为了让游客们品尝到最新鲜的美味,
她都选择当天的食材烹饪。
如果有幸,
还能品尝到几近失传的
广东特色菜——疍家菜。
不用多余的人工调味料,
一炉一锅、一点盐巴,
即可释放出食材本身最天然的鲜味。
民宿被荷塘和树林紧紧围绕,
三姑时常独自来到林中散步,
累了便在树下小眠,
梦里梦外都是鸟语花香。
或与三五好友泛舟湖上,
荷叶田田,
小船游向池塘深处,
看着水中鱼儿自在游动。
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
许多人问她,
三姑民宿对她来说意味着什么?
三姑觉得,
人才是民宿的灵魂。
院子可以不大、客房可以不多,
却要有种如柴烧粗陶般的拙朴质感。
心灵能够体验到的,
比能看到的、触摸到的收获更多,
这也许就是自己最好的归宿。
一线古玩
时刻关注圈里事
文章转发自高古玉,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