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学术】清末民初广式外销家具图录考释

  • 广东省博物馆
  • 2022年3月09日06时

清末民初广式外销家具图录考释

胡相花


摘要



广东省博物馆收藏了两本家具图录《广东五常酸枝傢私》和《广东万全酸枝傢私》,这两本图录收录了清末民初广州家具商行“五常”和“万全”的出口家具图样,为广式外销家具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收集国内外与之相关的资料和信息,考证这两本图录的版本年代、涉及的商行情况、存世量,以及代理洋行情况等,并结合1913年礼和洋行《广东五常酸枝傢私》图录的配套价格表,管窥广式外销家具在欧美市场的销售情况。



关键词



五常 万全 广式外销家具 图录 价格



作者简介



胡相花

广东省博物馆馆员



原文来源

section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powered-by="xiumi.us">



《艺术与民俗》2020年第2期



正文



明清以来,广东地区成为重要的木材和木制家具集散地。其时,以广州为中心的广府地区生产的硬木家具,在继承中国优秀家具传统的同时,大量吸收外来文化艺术和家具造型手法,创造出独具风貌的家具样式—广式家具。这一风格的家具,作为清代家具的典型代表,与“苏作”“京作”并称我国家具三大流派,风靡海外,直到民国初年仍长盛不衰。


为适应海外市场,广式家具行业生产不同于传统样式、专为外销量身定制酸枝家具,其中有名的五常酸枝家具就是清代后期专供外销的广式家具之一。2016年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展出的99件五常家具,系国内为数不多的专题展览。而在此前,国内罕见实物流传,只遗存《广东五常酸枝傢私》图录传世,为当时供外国买家参考定制之用。对于该图录的详细记述,见蔡易安的《清代广式家具》一书。该书对萧滋保存的一本清代《广东五常酸枝傢私》图录进行了整理和研究,书中共收集了461幅图样。


据蔡易安研究,社会上流传有两本百年左右的清末民初广式家具图录,即《广东五常酸枝傢私》和《广东万全酸枝傢私》。这两本图录为清末民初广州家具商行“五常”和“万全”出口家具的图样。其中《广东五常酸枝傢私》为萧滋从旧书店购得,系存世珍本。蔡氏在广州市走访调查后,还获得了《广东五常酸枝傢私》的原照片和《万全酸枝傢私》残本。然而,由于原照片年代久远,且已变色发霉,《万全酸枝傢私》也仅存若干残页,蔡氏的研究只能以萧滋拥有的版本为基础,未提及洋行信息。后来学者对《广东五常酸枝傢私》图录的介绍和研究也多基于此,且在谈到具体图样数目和页码时,皆语焉不详,只说是“200多页”以及“五百多件”或者“近六百款”,可见绝大多数人未曾真正目睹过原版图录。


近年来,广东省博物馆征集到《广东五常酸枝傢私》和《广东万全酸枝傢私》这两本反映清末民初广式外销家具式样的图录,为国内公立博物馆首次入藏。图录中收录的广式家具在传统家具的基础上,大胆吸收西洋艺术风格,突破中国传统家具制作的束缚,仿照国外家具式样,辅以精致雕花,风格华丽,装饰繁缛。下文将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记载,结合前人研究和馆藏实物,对这两本图录的版本年代、涉及的商行情况、存世量,以及代理洋行情况等进行探索。


一、清末民初广式外销家具图录


(一)图录基本信息

1.《广东五常酸枝傢私》

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广东五常酸枝傢私》(以下简称《五常酸枝》)的尺寸为纵27.5厘米、横21.5厘米,硬质精装,封面磨损、有污渍,书脊修复(图一)。封面右上方竖排印中文“广东五常酸枝傢私”,下方横排印“Blackwoodware Ng Sheong Canton”英文名称;封面左侧为其特有的商标—龙纹图案,龙头下悬挂一牌,应为誊写年代之用。书页边缘三面刷红,扉页及书前空白页盖有广州“利德洋行”(STEGER&CO.CANTON)的印章。图录由加厚洋纸精印,图片清晰,花纹精细。图像采用西方明暗衬托的方法绘制,使得家具造型很具立体感,并显示出一定的透视技法。该图录收录了当时广州家具商行经营的橱柜、床榻、几案、椅凳、屏架等家具类型,共193面图版,581幅图样,均带编号,配英寸标注。图录未做分类,亦无任何说明和版本信息。


《五常酸枝》中的“五常”,普遍认为是清末民初广州一家家具商行的名称,此图录应为该商行的商品目录或家具营销宣传册子。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这本图录除了有配套的英文名称外,还有利德洋行的中英文印章,因此该图录应是此代理商的商品目录,供客户查阅、定制之用。


图一 《广东五常酸枝傢私》图录封面及扉页(广东省博物馆藏)


图二 《广东万全酸枝傢私》图录封面及扉页(广东省博物馆藏)


蔡易安曾根据萧滋《广东五常酸枝傢私》的版本及他自己搜集的家具原照片,按照中国传统家具的分类法,对它们进行整理,删掉了他认为明显重复或质量差的120幅图样,选择461幅出版。但对比分析,笔者发现蔡氏也有疏漏。例如,在定名上,有与1913年礼和洋行定制《五常酸枝》图录的配套价格表上的英文名不符者;未能出版的图样中也不乏较精者;书中编号41的图样有两幅款式相近,明显重复者,蔡氏同样录入;有几处尺寸信息错误,有待进一步研究订正;等等。


2.《广东万全酸枝傢私》

《广东万全酸枝傢私》(后文简称《万全酸枝》)在蔡氏的书中仅提到若干残页,未详加描述,更未整理研究。后来学者提及此图录也仅限于重复上述信息。广东省博物馆征集的这本图录,为百年古籍,其实际尺寸为纵27.5厘米、横20厘米,硬质精装,封面磨损、有污渍,内页干净齐全,书页边缘三面刷红,书脊修复。该图录封面的布局与《五常酸枝》略有不同。从图二可见,封面右上方印有中文“广东万全酸枝傢私”,下方印“请认三狮为记”;左边英文“Blackwoodware Man Chuen Oi Ting”位于万全商行特有的三狮标记图案中间空白处。“Canton”则放在图案的最下方。英文书名“Blackwoodware Man Chuen”意为“万全酸枝傢私”,“Oi Ting”为代理商人的名字。此外,该书扉页还有代理商人的照片和简介。


该图录4个页面顶端均有香港“域景洋行”(HARRYWICKING&CO.HONGKONG)的印章。


全书收录当时广州家具商行经营的多种家具类型,共80面图版,354幅家具图样,所有图样均带编号,编号为700—1053,同样配英寸标注,未做分类,亦无其他说明。该图录亦未见版本年代,其版式、装帧、纸张、印刷等特征与《五常酸枝》相同。


3.五常家具图样与实物

这两本家具图录收录的是当时广式外销家具的经典式样。书中家具精致华丽,堪称中西合璧的典范,因此人们后来也将这一类风格的家具称为“五常家具”。虽然五常家具主攻出口,国内实物流传极少,但广东省博物馆早年就收藏了类似风格的家具。


随着五常家具收藏热的再次兴起,广东省博物馆不仅征集到相关图录,还征集了一批五常家具精品。据初步统计,目前馆藏五常家具20余件,其类型为博古柜、几案及椅凳等,具有典型的清代后期风格。郑文菊《匠心永恒不负光阴—广东省博物馆藏精品广式家具赏析》一文,挑选馆藏精品广式家具进行介绍,其中包括两件风格突出的五常家具。此外,2019年以广式家具为主题的“粤匠神工—广作家具特展”,更是首次展出了10余件馆藏精品五常家具。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挑选3件实物与图录做简要对比。


清末酸枝通雕人物花卉纹博古架(图三)与图录中的通雕多宝柜(图四)皆为立式,上架下柜格局,顶屏透雕人物花卉纹,中高旁低,富于变化。博古架和多宝柜的上方均设三层陈列架,架式多变化,下方储物柜分明暗,明柜柜门占柜宽三分之一,柜体之上透空,在陈列架间隔、栏河和前楣等部位通雕梅花、璎珞、葫芦等花卉纹装饰,鹰爪式短直足。对比可见,二者除了装饰的花纹略有差别,明暗柜位置相反外,造型、款式、尺寸、雕工和风格等都极为相似,是中西合璧的经典之作。


图三 清末酸枝通雕人物花卉纹博古架

图四 通雕多宝柜(广东省博物馆藏)


19世纪酸枝镶螺钿花卉纹红筋石面独柱三足圆桌(图五)与图录中单柱三足荷花圆台(图六)相比,在造型上较为相似,皆为圆形、独柱、三弯式“鹰爪”形足。而在装饰花纹和独柱形制上,二者差别较大。圆桌和圆台的台面面心皆攒框镶石,前者大边嵌螺钿缠枝花叶纹,后者素面。二者边沿皆浮雕一圈莲瓣纹装饰。边沿下方前者镂雕花草瓜果纹,间以西番莲纹,后者圆台四周则雕刻以垂挂式璎珞纹。面下正中浮雕独柱,前者柱体雕葫芦瓜叶纹, 后者台腿刻以荷花水鸟。造型上,前者端庄玲珑,后者秀丽典雅。


清末酸枝雕花镶石八角几(图七)与图录中的双层镶石八角几(图八)款式一样,皆分上下两层,状如两几相叠,通雕璎珞纹。两几的几面为八角形,攒框镶大理石,上层边沿饰以一圈圆珠纹。两几的下层为弯腿形圆几,几的肩部突出,呈弯形,雕兽面纹。两几的连脚杖亦雕以花卉纹。两者的装饰风格明显受西方文化艺术影响。


从3件实物与图录中图样的对比可知,清末民初广州外销家具在传统家具式样基础之上,大胆吸收西洋雕刻艺术风格。再结合两本图录中的图案内容可知,清末民初广式家具图样,“既有传统的,也有中西结合的,甚至完全仿制西方的,真可谓洋洋大观”。诚然,当时的广式家具以风靡的中西结合式样为主,完全西洋式样的仅占少数,比如仿西式软垫高背椅(图九),在造型上完全仿制17世纪英国查理二世时代比较流行的家具式样—高背椅,壮硕高大,雕刻繁缛华丽,留空的座面和靠背留作软垫或藤编之用。


图五 19 世纪酸枝镶螺钿花卉纹红筋石面独柱三足圆桌(广东省博物馆藏)

图六 单柱三足荷花圆台


图七 清末酸枝雕花镶石八角几

图八 双层镶石八角几

图九 仿西式软垫高背椅

(广东省博物馆藏)


(二)版本年代及商行

这两本家具图录,均未标明具体的版本年代。但从里面的家具图样来看,兼具广州地区中国传统家具式样与西方雕刻纹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外销家具风格。清末,广东大量进口东南亚各国的酸枝、花梨木材,广东一带的家具出口贸易畅旺,人们习惯将高级硬木家具统称为“酸枝傢私”。蔡易安认为《五常酸枝》成书于清末,《万全酸枝》则略晚,可能是清末民初。邵敏健则推断《五常酸枝》的成书年代是清朝晚期,约在1890年。邵氏的推断看似很明确,但证据不足。由于资料匮乏,一直以来两本图录的年代范围被学界较宽泛地认定在清末。本文为了尽量考证其准确年代,将从图录印制和装帧等特征、商行及其经营以及私人藏家的收藏等方面出发,与国内外文献资料相结合进行讨论。


1.图录印制、装帧等特征

晚清时期,西方制版、印刷技术传入中国,直接影响了当时中国书籍印刷,如纸张、装帧、版式、封面设计。随着石印、铅印技术的普及,照相排版印刷技术的发展,机械化印刷术逐渐成为中国印刷业的主流,取代了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术。《五常酸枝》和《万全酸枝》这两本图录在装帧、版式、封面设计等方面,皆具有清末时期书籍装帧的特点。


首先,采用圆背精装,选用清末盛行的外国洋纸印刷,纸面光洁平整,厚薄均匀,其强度胜过传统手工纸。其次,图录为16开本,两面印刷。封面字体不同,主次有别,且中文采用传统竖排,英文则横排。第三,图样编号采用洋书中的阿拉伯数字,而非中国雕版印刷采用的中文数字。第四,内页图案清晰精美、立体逼真,采用了当时先进的铅印技术。最后,图录在封面设计上,一改传统在白纸上写字或印字这种简单的封面样式,而是将标志着商行形象的图案印于封面之上,这是一种新的艺术化封面设计。显而易见,商行当时为了更好地招徕外国商人,很可能委托拥有西方工艺的企业印制该书。


2.商行及其经营

清代和民国广州的家具作坊林立,然而人们对晚清时期生产出口家具的商行却所知甚少。当时出口的产品均被称为“洋装货”。据《广州市志》载:“宣统元年(1909),开设在故衣街的‘万全’‘五常’等行庄,是出口酸枝、花梨木家具的大洋行。‘洋装货’的产品还有花几、博古架等。当时已有石版印刷的产品花色广告发至海外,广为推销。”可见开设在十三行附近故衣街的“五常”“万全”等商行,在1909年时已颇具规模,出口品类繁多的家具,并印刷精美的商品图录发至海外,以招徕国外客户订货。


清末民初时,广州的酸枝家具行业和其他手工业作坊,大都集中于玉带濠南北两岸的几条长街上,具体分布于归德门(今大德路、解放南路交界处)外玉带濠的濠畔街东段,以及华德里、小新街,归德门以内的象牙街、走木街、梳篦街、麻行街、孚通街、白薇街、绒线街等。这一带家具作坊鳞次栉比,商贸繁荣,成行成市,是各类家具的集散中心。位于故衣街的“五常”和“万全”等商行,虽不在这个区域内,却亦相邻。据《广州市地名志》记载,故衣街“在市政府西南,人民南路南段西侧巷内,北至和平东路,南至十三行。因20~30年代,此处的商店以经营故衣为主,故名”。实际上,故衣街是一条已有300多年历史的街道,它的形成与当时十三行一带的商业繁荣密切相关。在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后,十三行被设为洋行区,以供来华洋商专门居住。彼时,在洋人经常活动的地带,以贩卖旧唐装等中国特色产品为主的“故衣街”应运而生,且街名一直沿用至今。


故衣街虽然只有几十米长,相关的文字记载也非常少,但美国旗昌洋行职员亨特在其所著《旧中国杂记》一书中,绘制了1844年以前十三行的平面图(图十),第一次标注了故衣街的位置:旧十三行正北,呈南北走向,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当时的“五常”“万全”等家具出口的商行,选择将店铺开设在故衣街,不仅靠近东边濠畔街的酸枝家具作坊,还毗邻十三行这一商业繁华、洋人聚集的区域。广州作为当时与海内外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窗口,开店做洋人的生意自然再好不过。尽管1861年外国商人搬至沙面租界区,但离十三行和故衣街依然不远。


图十 十三行商馆平面图

图十一 1919 年域景洋行刊登的宣传广告


《广州百年大事记》记载:“1915年7月13日,十三行商民避水居楼上,因午炊失慎,又造成火灾……同时因街道水深数尺,难以施救,计自13日申刻燃至14日午后,焚去铺房二千余间,生命财产损失极大。”大火烧了城北25条街,据省警察厅事后统计,死亡万余人,烧毁店铺2800余间。当时受灾面积如此之大,五常、万全商行是否被波及,现有资料尚未发现明确记载。但此后商行仍继续经营。世事变迁,现在的故衣街已失去往日繁华,街道犹在,店铺却已荡然无存。


据1919年7月出版的International Trade Developer(《万国通商贸易发展志》)上刊登的域景洋行广告(图十一)来看,当时该洋行出口的中国制品中包括酸枝家具。此书的生产商列表中也将域景洋行列为木制品生产商。再结合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万全酸枝》图录推测,1919年很可能是域景洋行代理万全商行的产品销售,图录印制年代也接近此时。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的德国拍卖网站和2018年的英国拍卖网站,都出现了一本名为《广东五常公司陶瓷器产品目录(1919年)》的图册(图十二)。图册中图样印制精美,与《五常酸枝》对比,这本图册的印刷和装帧更为精致,但在版式上有些类似。据邓樵光《广州洋行情况忆述》记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十三行横街五常出口公司的陶瓷、顾绣、抽纱”销往海外。或许这时的五常商行已经从事陶瓷等贸易,又或许一开始五常商行就经营酸枝和陶瓷等出口贸易。但因资料所限,这一推测有待后续更多资料的佐证。


图十二 《广东五常公司陶瓷器产品目录( 1919 年)》图册封面、扉页及图样

图十三 1913 年礼和洋行定制 《广东五常酸枝傢私》图录(私人藏家藏)


3.私人藏家的收藏

国内某私人藏家收藏着1913年礼和洋行定制《广东五常酸枝傢私》图录(图十三)与配套价格表,这是国内收藏中首次明确图录年代以及销售代理商价格的版本。虽然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图录没有明确的版本年代,但其装帧、版式和内容,皆与私人藏家所藏图录完全一致,进而可推测广东省博物馆的《五常酸枝》图录,其版本年代接近1913年,或更早一点。


广州五常和万全商行至少在1909—1919年间仍在营业,其以营销推广为目的的产品图录在这一时期已经印制成熟。广东省博物馆所藏《五常酸枝》的年代很可能接近1913年,或许更早;《万全酸枝》的印制则可能在1919年左右。当然,这两本图录不一定是最初的版本,因为书内的家具形制、纹样虽为典型的清末民初外销家具风格,但还包含了多个时期的广作家具代表性产品。


(三)广式外销家具图录的存世量及代理洋行

如今清末民初时期的广式家具早已星散世界各地,研究者要收集足够多的实物已经十分困难。《五常酸枝》和《万全酸枝》图录,为研究清末民初广式家具的历史、尺寸、纹饰、价格等提供了极为有力的史料证据。


蔡易安认为这种图录仅作为商品目录使用,“各地的图书馆不可能购藏,兼之时旷日久,一般商行或作坊也不可能很好地长期保存”。邵敏健也曾认为《五常酸枝》图录是“国内现在仅见的孤本”。然而通过搜索国内外相关材料得知,目前除了国内有数本此类图录外,加拿大、美国、荷兰等地的大学、图书馆也有收藏。


其中《五常酸枝》图录国内存世5本。除前文提到的3本外,香港商人Albert Chan收藏了一本“清晚期广州五常厂的旧产品目录,该厂当时专门生产精致的酸枝家具”。这里所说的“五常厂的旧产品目录”,即为《五常酸枝》图录。2019年,佛山市六月西洋艺术博物馆展出了一本《五常酸枝》的图录残本。通过比较发现,这几本图录除了完残程度不同外,内容与广东省博物馆所藏一致。在这5本《五常酸枝》图录中已知有3本盖有代理洋行印章,一本印有“1913”的年代和配套价格表。虽说这几本图录目前都收藏在国内,但事实上也多是从国外市场上回流的。在国外,目前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收藏一本《五常酸枝》图录。此外,某网站上还有一本私人藏家的残本在售,但笔者未做考证,仅供参考。对于《万全酸枝》图录,其国内外存世情况为:广东省博物馆、河北私人藏家、荷兰国家博物馆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各保存一本。


总的来说,这两本图录作为商行的货品目录,主要作为推销之用,用完即会重印,但印制数量不会太大。有的盖上洋行印章,经代理洋行带往世界各地。


清朝外国商人在中国开设洋行,以经营进出口贸易。各国洋行对五常家具等外销家具的贸易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所谈家具图册上的三家洋行中,当数礼和洋行最为知名,它曾是远东闻名的德资企业。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渐失去了垄断中国对外贸易的权利。新的洋行大批涌现,代理的业务范围也开始发生着变化。1845年10月,德国领事巴甲威与在广州经商的德国人海谷德合资创办了礼和洋行(Carlowitz Harkort & Co.)。最初,礼和洋行主要代理欧美轮船、保险业务,后来在香港、上海相继成立分行,生意日增。1861年沙面租界划分之后,德商洋行数量增多,生意扩大,礼和洋行成为沙面十三行之一。它在经营军火进口生意的同时,出口具有中国地方特色的产品如蚕丝、玉器、瓷器、抽纱、顾绣等。我们从礼和洋行1913年印制的图录来看,广式外销家具亦是其经销商品。


《万全酸枝》涉及的域景洋行,是清末民初时英国在香港成立的知名贸易公司,最早的所在地与宝顺洋行等大公司在一起。从1881年9月24日The Japan Gazette(《日本公报》)上刊登的关于域景洋行创始人Harry Wicking涉及的一桩官司来看,里面关于Harry Wicking的生平介绍里,并没有提到他成立的域景洋行,因此当时域景洋行很可能还没有成立。而1898年出版的The Directory & Chronicle of China, Japan, Straits Settlements, Malaya, Borneo, Siam,the Philippines, Korea, Indo—China, Netherlands Indies, Etc里已经提到域景洋行的地址在海傍,该地址也是宝顺洋行等大公司的所在地。由此推测,域景洋行的具体成立年代应在1881—1898年。虽然Harry Wicking在1907年就去世了,但据我们收集的资料分析,域景洋行在中国一直经营到1996年。其经营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还曾列入香港防火保险组织旗下,各个时期的经营范围有所侧重。例如,域景洋行1919年主营酸枝家具,是当时较大的木制品经销商,而从1952年美国进口的一个清单来看,里面罗列了很多域景洋行代理的商品,以纺织品为主。1955年,域景洋行跟美国做生意时,出口的家具产品则只有藤制家具,不见酸枝家具。


广东省博物馆藏《五常酸枝》图录上的“利德洋行”因暂未检索到相关信息,此处不做讨论。


通过对以上洋行的梳理,我们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洋行在广式外销家具销售中的作用。五常、万全等商行,为了开拓国外市场,印制图录,利用洋行将自己的产品推销到世界各地。正因为有了这些洋行作为桥梁,广式家具才能销往海外。



二、清末民初广式家具的外销情况


关于广式家具的外销历史,另文讨论。本文仅从1913年礼和洋行定制《五常酸枝》图录的配套价格表来谈广式家具在欧洲市场的销售情况。


民国初年,仿西式的广式家具贸易仍然畅旺,木料和工价亦十分昂贵。但到底有多昂贵,后人难以感知。近年来,笔者获知1913年礼和洋行定制的《五常酸枝》图录中有一份配套价格表(图十四),或可从中管窥一二。


1913年,礼和洋行为其定制的《五常酸枝》图录专门印制了价格表,16开本,共19页,其中的编号和尺寸同《五常酸枝》图录中的家具编号、尺寸等标注完全对应。此外,“价格表”全英文,还添加了名称、具体描述和价格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价格以美元为货币单位。经整理,并按照蔡易安的分类标准计算,这些家具以各种款式的几案类、椅凳类为主,各有200余件;其次为橱柜类,有近百件,床榻类和其他类加起来不足100件。在价格方面,不同类别的商品有明显差异,几案类、椅凳类最为便宜。橱柜类、床榻类普遍较贵。其他类的价格参差不齐,屏风最贵,壁架最便宜者仅2.5美元。为了方便统计,以50美元的阶差为标准,笔者制作了各类家具价格统计表(表一)。


图十四 1913 年礼和洋行定制《五常酸枝》图录配套价格表的首 页及内页(私人藏家藏)


表一 1913年礼和洋行各类家具价格统计


通过上表,我们可知大型的家具或做工精致者价格较贵,几案、椅凳等或因携带方便,实用性强,性价比高,更受外国人的喜爱。厂家为适应客户的需求,追求更多新颖的款式,在图样上表现出更多花样,或高或低,或宽或窄,或繁或简,穷尽所能。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仅将200美元以上的4件精美家具图样(表二)列出,以供参考。


表二 200 美元以上的精美家具图样举例


因为“价格表”是基于美元这一货币计价的,而19世纪末到抗日战争爆发以前,我国流通的主要货币一直是银圆。因此讨论五常家具在国内的价格,我们还需要了解当时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美元、银圆的价值兑换等问题。


首先从民国早期广州人的生活和银圆购买力来看,据相关史料和研究可知,虽然1912—1919年广州的物价时涨时跌,但以1912年人们的生活成本来看,当时销量最大的粮食—“新兴白”牌大米,每石(80公斤)售价为6.25圆,普通面粉每石售价5.39圆。而肉类中猪肉平均每斤售价是0.28圆,羊肉每斤0.25圆,牛肉每斤0.15圆。这些食物消费占据人们日常生活开支的主体,占收入的一半略多。其次是衣着、住房、燃料水电、文教等杂项开支。此外,有学者研究指出,20世纪20年代北京“四口之家,每月12圆伙食费,足可维持小康水平”。再从美元兑银圆的汇率来看,1913年时,100美元约等于223.49银圆。综上可知,“价格表”中的广式外销家具的价格昂贵,小型家具价格已接近或超过当时国内普通家庭一个月的生活开支。


事实上,广式家具外销于国外市场,最开始也是在皇家、贵族和富商等上层社会中流行的。17世纪,英国、荷兰、瑞典甚至丹麦的公司在广州十三行设立仓库,从事茶叶和瓷器贸易的同时,家具也被从事贸易的商人和高级官员偷偷带到国外。不少国外宫廷器物清单上也都明确有中式家具的记载。18世纪,欧洲社会兴起一股推崇“中国风”的时尚潮流,广州制作的硬木家具及工艺品,一时成为上流社会身份的象征。广东木匠开始接收“出口”家具的订单。很多欧洲家具图纸被带到中国,依样定制,西方花卉图案开始在广式家具上出现,如费雷登斯堡1735年皇家定制的12张英式椅子;丹麦艺术设计博物馆17世纪中期进口的中国橱柜家具;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1770年左右制作的精美书柜等。“通过东方贸易和在欧洲的购买,大量的中国瓷器、家具和其他物品被采购到丹麦皇家城堡和皇家古董柜。”当时丹麦商人的庄园里,不乏中国家具、壁板、瓷器等装饰品。Chinese Furniture Collection(《中国家具收藏》)里提到,1796年,一位曾在荷兰东印度公司工作的员工,从广州坐船,把家搬到美国巴克斯郡,并在那里修建了一座“中国馆”。尽管“损失了一艘从中国运来的满载家具的船只”,他的豪宅里仍然不乏“异国情调”的家具和装饰品。


1876年的费城博览会上,中国家具在世界著名展会上亮相。根据International Exhibition,1876,Official Catalogue(《1876年国际博览会官方目录》)记载,当时由广州海关负责挑选的广式酸枝家具展品中包括桌子、沙发、椅子、屏风、橱柜等213件家具和其他建筑、住宅装饰品。当时第一次代表中国赴会的李圭,目睹了盛况,并在《环游地球新录》一书中写道,“中国赴会之物,计七百二十箱,值银约二十万两”,具体摆放位置则是“左列武林胡观察景泰窑器。右列粤省漆器、绣货、镜屏。后列各式乌木椅榻”。这里的乌木即是酸枝。


19世纪末期,随着印刷技术的不断进步,同样采用进口实木制作家具的五常、万全等商行,开始印制专门的外销家具图录,一波出口家具的浪潮再次掀起。从《五常酸枝》这本包括“广州地区晚清风格的精致作品,还带有雕刻图案的西式风格”的图录可知,五常、万全等商行在家具款式和风格上,都极大地迎合了当时西方市场的需求,赢得欧美国家的大量订单。


直至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伦敦、波士顿、巴黎、柏林等地的古老大宅里,堪萨斯城、费城和纽约等地的博物馆里,世界各地的私人收藏里一睹广式家具的沉雄华美、厚重繁缛和富丽堂皇。



结语



广式外销家具是应出口需求而设计的家具款式,是顺应市场发展的产物,因其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曾在欧美市场上受到追捧,却也昙花一现。《五常酸枝》和《万全酸枝》图录中图样的造型、样式变化纷呈,花纹细致,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征集广式外销家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还可借它们想象当年广作家具制作的繁荣景象,管窥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发展。





为方便阅读,注释从略,请以正式出版物为准。

投稿邮箱:YSYMS2018@126.com


小贴士




《艺术与民俗》是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管,广东省博物馆和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的文博类综合性学术刊物。


《艺术与民俗》为季刊,国际标准大16开本,全彩印刷,国内公开发行,每期48元,全年定价192元。


《艺术与民俗》于2020年正式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合作,即日起可在中国知网查询到本期刊自创刊以来已收录的所有文章,欢迎各位读者浏览。



读者可到当地邮局订阅,也可通过全国邮政报刊收订微信二维码订阅。本刊征订代码为46-627。


读者还可登录广东省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的微店和广东省博物馆天猫旗舰店购买我们的期刊。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44-Q1116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995-0187




声明



凡向本编辑部投稿,即视为授权本刊及本刊编辑部网站、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等期刊数据库出版,所付稿酬包含网络出版稿酬。本刊文责自负,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供稿丨学术期刊部

编辑丨宣传推广工作小组




阅读最完整展览|分享最有趣幕后

www.gdmuseum.com

广东省博物馆

(服务号)

粤博订阅

(订阅号)

广东省博物馆

新浪微博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