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圣佳艺文志 | 明代紫金釉瓷器再探

  • 中贸圣佳拍卖
  • 2022年3月05日05时


明代紫金釉瓷器再探

文/刘子昂


中贸圣佳磁臻4拍品 明早期 紫金釉罐


文摘选自《圣佳艺文志》



紫金釉又称“酱色釉”、“柿色釉”,是一种以铁为着色剂的高温釉,釉料中氧化铁和氧化亚铁的总量较高,可达 5% 以上。酱釉的出现与发展传承可谓历史悠久,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窑场所烧造的酱釉瓷器各不相同,且自成体系。


笔者曾为中贸圣佳磁臻专场中出现的紫金釉罐尝作《明早期紫金釉小考》一文。该拍品小罐与同时期生产的甜白釉罐形制相似,直口短颈,丰肩,下腹渐敛,圈足,足部露胎。通体施紫金釉,胎质坚致细腻,釉色柔润,尽现了明代早期御瓷风姿。该品器型端庄饱满,明净素雅,精致内敛,疏为少见。今复动笔拟再深入探究这种稀有釉色,一是对该紫金釉罐的学术性补充,二是对明代景德镇窑黑褐釉类型器进行简单梳理与分类。下面,笔者将通过这类釉色之演变,烧造之工艺,生产之历史背景切入陈述。


图1:北贾壁窑酱釉双系罐


东汉晚期,酱釉瓷器出现在南方江浙地区,两晋时期得到发展。南北朝时期,以北贾壁窑为代表的北方瓷窑也开始烧造酱釉瓷(图1),隋、唐时期有所发展。宋、辽、金时期,酱釉瓷器的生产首次遍及全国,但仍以北方瓷窑为主,定窑、耀州窑和当阳峪窑堪称其楷模。元、明、清时期,随着全国瓷业中心的形成,江西景德镇窑生产的酱釉瓷器一枝独秀。在元代酱色釉的烧造基础上,明初洪武时期景德镇窑烧制出了釉层均匀的酱釉瓷器,此后明代历朝在景德镇窑都生产有酱釉产品。


元末明初 “酱红”类型高足杯 景德镇私人收藏


明永乐 褐釉堆白“供”字执壶 景德镇私人收藏


如2005年北京毛家湾明代瓷器坑出土了268件酱釉瓷器,包括外酱釉内白釉、外酱釉内青花、内外酱釉3个品种。这批酱釉瓷器大多光素无纹,装饰手法以笔绘为主,另装饰少量刻划纹及贴塑乳钉纹。从工艺、造型、釉色及装饰风格看,均与宋代的定窑系酱釉瓷器有异曲同工之妙。明曹昭《格古要论》中“有紫定色紫,有黑定色黑如漆,土具白,其价高于白定”的论述。所谓紫定并非紫色,其釉呈棕红色,实际上与今天芝麻酱色调相近的釉。如图2为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定窑紫金釉描金牡丹纹碗,其釉色与明时代酱色釉釉色相近,但两者分别为不同窑口不同时代烧造。


图2


可对比一例北京城市遗址出土的明早期景德镇窑仿酱釉色大碗瓷器标本(如图3)本人认为其生产年代应于洪武末期至永乐时期烧造,其与景德镇御窑遗址永乐时期出土标本胎釉特征类似,同为铁釉高温烧成,但因其温度变化原因,从而发色部分带有较深色玻璃质感,类似这种因温度变化,釉料成分,釉层厚薄,烧造气氛的差异引起的不同釉色质感之例较多,由传世品来看,由深至浅可归为黑紫、酱红、酱黄、土黄等深浅不一的四种色调。


图3明早期景德镇窑酱釉色大碗标本 北京孙奇藏


图4

图5


下文提到御窑厂发掘出土的黑釉刻花鼎式双耳三足炉(图4)、黑釉靶盏与宣德黑釉碗(图5)均为“黑紫”类型器,如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撰《陶成纪事》所载:“一仿紫金釉,有红、黄两种。”及《清档》乾隆记事载:“乾隆三年(1738年)六月二十五日太监高玉交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紫金釉小缸……传旨。此清宫记载与故宫出土乾隆官窑酱色釉瓷片(图6)及故宫藏康熙壬子中和堂款酱釉弦纹碗(图7)色泽类型一致,应为“酱黄色”类,其很可能就是记载的“紫金釉”,另外,紫金釉这种高温铁釉在《南窑笔记》中也有描述,其曰:“(厂官窑)其色有鳝鱼黄、油绿、紫金诸色,出直隶厂窑所烧,故名。多缸、钵之类,釉泽苍古,配合诸窑另成一家。今仿造者用紫金杂釉,白土配合,胜于旧窑。”《南窑笔记》认为,清代紫金釉是仿制旧时“厂官釉”的一种釉色,虽被仿制的这种旧厂官釉色不得而知,但可推测酱色釉可能是某种仿古品种出现并流行于明清宫廷的。


图6“酱黄色”类紫金釉标本 故宫博物院出土


图7康熙 “壬子中和堂款”酱釉弦纹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曹昭《格古要论》卷七《古饶器》条载:“有青黑色戗金者多是酒壶、酒盏,甚可爱”。目前所见洪武官窑褐色釉瓷有明御窑厂遗址出土褐釉小盘、褐釉梅瓶的残足、褐釉瓷瓦、褐釉底白釉如意纹建筑饰件等,从以上出土资料来看,明洪武官窑褐釉瓷的烧造一直没有间断,清·蓝浦《景德镇陶录》记载:“洪武土骨细腻,体薄,有青黑二色,以纯素为佳……若颜色器中,惟青黑戗金壶琖甚好”。此两文献提到的器物应归为上文所说的“黑紫色”类型。


洪武官窑烧造的黑褐釉产品应用广泛,大量使用于建筑构件之中,其黑褐釉瓷的制作工艺技术也为永乐、宣德官窑黑釉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明御窑厂遗址出土永乐官窑黑釉四方盖盒、黑釉双耳炉、黑釉刻花鼎式双耳三足炉(图4)、黑釉靶盏、宣德黑釉碗(图5),根据实物观察,永、宣烧造的黑釉瓷器胎釉有洪武的特点,但器型比洪武丰富,质地也较佳。


图8


又一例,1964 年春,南京博物院于明故宫玉带河遗址中,发现大量明代瓷片。其中酱色釉碗、外酱釉里蓝釉暗花云龙碗,正式揭示了明初烧制此类产品的奥秘;而在美国堪萨斯城阿脱肯艺术博物馆、英国不列颠博物馆收藏的外酱釉里蓝釉高足碗,从工艺到纹饰与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云龙碗几乎完全相同,从而印证了洪武官窑酱釉器物的客观存在。与此同时,出土于北京丰台区,现收藏在北京首都博物馆的酱釉梨形执壶(如图8),此壶直口垂腹,高圈足,足内有二层台,弯流,曲柄,柄上附小圆系,半圆形盖。壶颈较元代稍短,比永乐时略长。胎质细而洁白。其表有旋坯痕,釉层较薄,呈酱褐色。也是与此罐类型一致,为洪武时期“酱黄”色调的典型器物。


图9


明洪武酱釉瓷器的烧造较为少见,其较明显地反映出明代早期官窑制度及其御瓷风格,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实际上,洪武时期耗制酱釉瓷可能源于一段典故。


明太祖朱元璋早年出家,那时禅师穿着褐色的袈裟,俗称“老僧衣”。朱元璋首先在寺庙里度过了两年,后因当地灾荒不断,寺庙难以维持,17 岁的朱元璋被迫离开寺院,开始了托钵流浪的生活。他身披袈裟一路化缘,历时三年,走遍了淮西名都大邑,不仅开阔了眼界,对社会也有了更丰富而深刻的认知。这段浪迹天涯的云游经历,对朱元璋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朱元璋对“僧衣”(图9)之颜色情有独钟,因此,明代朝廷不仅制定了褐红色的官服,洪武年间的官窑瓷器中也出现了酱釉器物,以及当时流行的红褐色漆器,这些均深得朱元璋喜爱。虽典故不可考证僧衣与酱釉瓷重新烧造之间的必然联系,但今人也可借此类型器物遥想当年洪武帝之“僧衣”情怀。



《圣佳艺文志》广告位招募中,欢迎来询!



推荐阅读


全年近25亿成交额,中贸圣佳创95年成立以来新高,踏入新征程!

我心不尘,与尔同明 | 可以永远相信中国人的浪漫

步履不停,即刻出发 | 中贸圣佳2022春拍公开征集火热进行中!

圣佳艺文志丨追忆《研山铭》归国拍卖及几件书法作品

藏在中国艺术里的体育精神

佳品集 | 西园雅集—古代文人聚会“名场面”

1925年,我们错过的胡适。

圣佳艺文志丨新绘画的历史上下文

重磅预告!中贸圣佳2022“春拍档”强势来袭!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