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千里,浩浩荡荡的赣江,贯穿了赣鄱大地。千年窑火,岸边窑口的袅袅青烟伴随的滔滔不绝的赣江水云烟氤氲。
吉州窑位于江西省吉安的赣江两岸,是宋代江南地区一座闻名遐迩的综合性民窑。
窑址沿江分布。其地理位置可以说是十分优越,周边盛产原材料且交通便利。
吉州窑遗址
窑址周边瓷土储备量丰富,且品质极高,所以吉州窑取土十分方便。
吉州地区一直都木材产区,盛产松木,因此烧窑所需的燃料也十分充足。
依托赣江进行出货运输,赣江流经南昌出鄱阳湖入长江可流通到全国各地,产品外销十分便利。
吉州窑始于五代,盛兴于宋。
早期时烧制的瓷器品种杂多。包括影青瓷、定窑的印花白瓷、磁州窑的白地黑花瓷乃至包括龙泉窑的青瓷与仿哥窑瓷器等。
因为烧制品种众多,提升了窑口整体的工艺水平,为后期自主研发烧制的黑釉系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吉州窑可以说是集各名窑之大成者。
吉州窑虎皮釉茶具
吉州窑自身所具有的这些优良的自然条件,用之不竭的胎土和燃料资源为吉州窑瓷器的烧造和窑厂的发展延续提供保证。
便利的水运交通以及产品外销渠道,使吉州窑的规模不断扩大,盛烧百年。
工艺上,吉州窑工匠将传统陶瓷工艺和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加以创新,形成了自成一派的风格,以独特的黑釉瓷和釉下彩绘瓷独树一帜,成为一代名窑,在中国陶瓷史有着重要地位。
它善于博采众长,陶瓷产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艺术风格。
吉州窑的品种繁多,釉色全,造型丰富,而且烧造工艺和装饰艺术精湛高超,独创颇多,堪称中国陶瓷艺术界的一颗耀眼的黑珍珠。
吉州窑黑釉木叶盏
在吉州窑白地釉下彩绘瓷的历史渊源及发展历程中,宋朝是中国陶瓷业极为发达的朝代,各地名窑辈出,烧造技术和制作工艺日臻成熟,陶瓷业得到了普遍的发展。
吉州窑从南宋开始,在湖南长沙窑釉下彩绘工艺的基础上,并融合了磁州窑的一些工艺特点,最终创烧出一种新的釉下彩绘瓷—吉州窑白地釉下彩绘瓷,至元代有了较大的发展。
在各窑系的关系中,磁州窑的彩绘瓷艺术对吉州窑曾经产生过较大影响。吉州窑与磁州窑的釉下彩绘都是以斑化石做彩绘料,以中国画技法为基础,根据各自的装饰纹样的构成形式,用画笔在瓷胎上绘画花纹,再用釉覆盖,然后烧制而成的。
它们不同的是:磁州窑釉下彩绘瓷是在施有化妆土的坯体上进行彩绘,而吉州窑的彩绘瓷则在制作工艺上进行了改革,以彩绘料直接画于坯胎上,使得烧成后的产品呈色有了较大的变化。
磁州窑彩绘料呈色偏黑,釉面较光亮;而吉州窑彩绘料呈色偏酱红色,且光亮度不如磁州窑,从而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古朴、拙实的风貌。
吉州窑彩绘梅瓶一对
吉州窑彩绘瓷的器型丰富多样,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文房用品,生活起居用品、祭祀用品,以及观赏、装饰用品等。
经考古发掘,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生活起居用品的器型主要有执壶、碗、罐、盆、粉盒、瓷枕等;文房用品主要有笔洗、砚滴等;祭祀用品主要有各式不同造型的香炉;观赏、装饰用品主要有瓶、花盆等。
吉州窑的装饰题材内容十分广泛,反映了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生活态度。
装饰纹样有花鸟虫鱼、飞龙鸳凤、人物、自然山川和吉祥文字等内容。
这些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装饰内容反映了民间传统审美意识中质朴的艺术格调。
吉州窑黑釉铁锈花鬲式炉
吉州窑釉下彩绘瓷装饰的题材内容,可概括为两大类:
一、与中国民间文化传统习俗相关联的
如神话中的龙凤,动物界的喜鹊、鸳鸯戏水、奔鹿、飞蝶、双鱼等,植物花草中的牡丹、莲花、芦苇、梅兰竹菊等,以及海浪波涛等自然装饰题材。
这些传统纹样往往具有吉祥美好的寓意。
如牡丹是美丽、富贵的象征,梅兰竹菊寓意清高,莲花象征高洁,奔鹿寓意福禄,芦苇象征禄位,鸳鸯戏水比喻成双成对,鱼与“余”谐音,常被用来寓意富足、连年有余等,这些都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强烈追求。
吉州窑荷花纹象耳瓶
二、与宗教色彩和传统图案相关联的纹饰
如八卦纹、回纹、卷草纹、缠枝纹、棱格纹、编织纹、弦纹等。八卦纹只发现装饰在香炉的腹部上,一般被几何纹、海水波涛纹所衬托。
传统图案主要为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吉州窑白地釉下彩绘中的二方连续纹样多作为配饰而装饰于陶瓷的口沿、颈部以及底部,也有以卷草纹、缠枝纹等作为主体装饰于陶瓷的。
而四方连续纹样中的龟斑纹、棱格纹、编织纹一般作为釉下彩绘装饰图样中的锦地纹样而饰于陶瓷的主要部位,从而形成锦地开窗的形式,具有结构严密与无限延伸艺术感受和审美特征。
吉州窑印花小壶
吉州窑淳厚质朴、含蓄秀丽的艺术风格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正如清人蓝浦《景德镇陶录》所云:“江西窑器,唐在洪州,宋出吉州。”吉州窑以其挺拔秀美的造型,配以绚丽多彩的釉色,或变化万千的结晶斑纹引人入胜,独步一时,其形态、色彩、绘画及至釉面亮度均调和的恰如其分,达到了科学技术与工艺美术表现的高峰。
出品北京陶瓷艺术馆
摄影:菜菜
编辑:闽小瓷
设计:萌萌&鲸鱼
文章转发自北京陶瓷艺术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