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山西 | 营造晋东南,古建圣地与彩塑惊天(4/2-4/5) ?
山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531处,占据全国70%比例。长治现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约72处,晋城约73处,两处相加晋东南占据了约145处文物保护单位。晋东南古建不仅数量之多,更是荟萃了五代、北宋、金、元、明、清诸朝古建。太行山,一座分隔山西与河北、河南的界山,一座分隔黄土高原与黄淮海平原的地理分界线。在群山的翼护下,众多唐宋金元时期的【高古木结构建筑】在太行山的“怀抱”中分布,无论是北太行周围的五台山滹沱河地区,还是南太行周围的晋东南地区,可以说,太行山绝不仅仅是一道阻隔晋冀豫的险要山脉,更是一座完整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基地。泽州人,教师。业余寻访晋城及市县古建,村落古迹等,进行碑刻、匾额、民俗现象的收集、研究、整理。参与编辑《泽州碑刻大全》《三晋石刻大全泽州卷》《晋城史话》《可爱晋城》等书籍。民俗类文章和摄影作品散见《山西广电报》《太行日报》《太行晚报》《泽州新闻》等。郑州,河南省省会,地处中华腹地,史谓“天地之中”。郑州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城市,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提前早到的朋友推荐前往:河南博物院、郑州市博物馆、郑州二七纪念塔、郑州城隍庙、郑州文庙大成殿……推荐美食:方中山胡辣汤、河南烩面、道口烧鸡、焖饼、油馒头……推荐前往:二七广场、德化美食街……晋行记每次一定会带大家品尝当地的美食,美食也是当地文化的一部分。润城东岳庙位于山西省阳城县润城镇润城村,创建于大金之前,占地3600平方米,规模宏伟,三进三门,整个建筑由庙门、钟、鼓楼、过殿、偏殿、东西配殿、舞楼、献殿、正殿、后宫等组成,琉璃屋脊、兽头、瓦等可与北京故宫媲美。现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福寺原为三进院,现存大雄宝殿、献殿、戏台,虽数量不多,但每座都非常精致,有独特之处。大雄宝殿为金代遗构,献殿为元代建筑,余皆明清所建。献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柱头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后乳栿通檐用三柱。南吉祥寺和北吉祥寺是打包在一起的一项国保,合称为南、北吉祥寺。其中,北吉祥寺和崔府君庙同在陵川县礼义镇上,两处相距真的就只有七八百米。北吉祥寺坐落在一小坡之上,从外面就能看到寺内建筑的大致布局,现存中轴线建筑包括有前殿、中殿和后殿。其中前殿、中殿为宋代遗构。
北吉祥寺中殿/图源/江河湖海四方客南吉祥寺和北吉祥寺不在同一个村,但同属礼义镇,两处相距并不远。南吉祥寺坐北朝南,两进院落,由山门、中殿、圆明殿及左右配殿等组成。山门高峨起二层,面阔五间,附左右两翼,几年前维修过,将供销社洗心革面,恢复了庙该有的面容。中殿开三间,单檐歇山式,琉璃瓦剪边,檐下斗栱柱间补间开五朵,下施普柏枋,里面进深三间,空空荡荡,无像无画。陵川县城西20公里处的礼义镇北街,又名显应王庙。据庙内民国年间《重修府君庙碑》及《长治县志》载,庙创建于唐,金大定二十四年(1148年)重修,明洪武二年(1369年)及清末民国初年均有修葺。现存山门为金代遗构,余皆明、清建筑。小会岭二仙庙在陵川县城西南17公里附城镇小会村,庙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正殿为宋代遗构,余皆明、清所建。该庙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南北长49.8米,东西宽25.5米,占地面积为1254.96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献厅、正殿,东西两侧分布有垛楼、廊庑、配殿、耳殿。古有“五岳四渎”之说,江河淮济为“四渎”,济渎神即河雨之类的神,这个信仰流传在河内至晋东南一带,泽州、陵川、济源等都留存有济渎国保庙。庙里有金代《重修济渎庙记》碑,“独能赴海也,其源发于太行之阳东。”这就是这一片祭祀济渎神的原因。
高都,传说中的夏桀时期都城、旧石器文化高都遗址发现地、晋城地区在古代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镇现存宋金元时期庙宇三处——景德寺、东岳庙、玉皇庙,清代古桥一座,东南西北四门,以及遍布全镇的古街巷,实乃晋城地区访古的一大重心之所在。寻访在高都古镇中的老街老乡古桥古庙,品味历史的沧桑底色与古朴韵味!活动时间:2022.4.3—2022.4.5(3天)1.【交通】全程空调大巴,配备麦克风,沿途专业讲师讲解;2.【住宿】星级酒店双人标准间,如需单房,请补单房差;3.【门票】全程所列景区门票,学生及老人半价,1.2米以下及军人免费;4.【餐饮】全程5顿正餐3顿早餐,全程矿泉水充足供应;8.因组织活动需预先支出费用,所以活动8天前取消,退费时收取百分之一的银行手续费;一周内取消,退费一半;活动当日取消,退费20%;10.返程安排:4月5日山西晋城散团时间为15:00左右,高铁票建议买该段时间之后的返程票;河南郑州散团时间为18:00左右,高铁票建议买该段时间之后的返程票;飞机票建议购买19:00之后的返程票。
绫 罗 绸 缎识别指 南
多多教育:给孩子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博物馆中学习。让孩子在历史文化遗迹中认识世界、感知世界、探索世界。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扫码即可加入交流群,打广告勿入)
文章转发自博物馆丨看展览,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