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的思想与文化开放框架下,及至90年代对艺术、文化的重新理解,中国第一代的当代艺术家在极具实验性的探索中稳步前行。
此次当代艺术依旧秉持深度梳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脉络的初衷,携诸多时代经典现身,既囊括艺术史地位已定的油画大家,也包含锐意创新的中坚力量,呈现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及面貌。多件中国当代美术史之名作及罕少流通的当代经典将云集本场,珍贵程度不言而喻。
王广义(b.1957)
后古典—日出东方
1984 年
布面 油画
89×64 cm
签名:84.W.G.Y.
RMB: 1,800,000-2,800,000
“后古典”系列在王广义的艺术历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著名艺术批评家栗宪庭在其责编的1987年第39期《中国美术报》上更是以头版将其隆重推出,他认为,王广义的这些新作“得之于更广泛文化范围上的借鉴,同时对传统的选择也获得了一种新的意义,再不是在一个封闭的文化体内部的寻根和自我循环了。”《后古典——日出东方》创作于1984年,是艺术家“后古典”系列作品起始期的重要创作。在这里,创造者和被创造者所感受到的是静穆与庄严,而绝非一般意义的赏心悦目。
宋陵(b.1961)
无意义的选择 9号
1986 年
绢本 彩墨
73×81 cm
发表
《重现的镜子-宋陵1985-2013》,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4年,第82-83页
展出
“重现的镜子-宋陵1985-2013”,2014年7月26至8月11日,今日美术馆,北京
RMB: 200,000-300,000
毛旭辉(b.1957)
私人空间—水泥房间里的人体
1986 年
布面 油画
120×90 cm
签名:八六.四.毛
发表
《毛旭辉》,程昕东出版公司,北京,2005年,第27页
《道路 毛旭辉绘画历程1973-2007》,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第119页
《毛旭辉1976-2007》,汉雅轩,香港,第204页
《中国现代艺术史1979-1989》,湖南美术出版社,长沙,1992年5月,第181页
《川逝:大毛的艺术》,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10年12月,第6页
RMB: 1,800,000-2,800,000
1986对毛旭辉是非常重要的一年,1982年从云南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毕业后,1986年毛旭辉参加了中国当代第一个前卫艺术群体的聚会“85青年美术思潮大型幻灯展暨学术讨论会”,同时作为主要召集人在昆明创办和组织《西南艺术研究群体》、《新具象第三届展》,也是在这一年毛旭辉开始创作《私人空间》系列。他把视角从圭山的具体山坡和风景中转移到对社会、历史、人生、人性的多重矛盾的关注上,用炽烈的情感直率地反应现实。本幅《私人空间-水泥房间里的人体》笔触沧桑浑重,被挤压在狭小空间里的人体干瘪扭曲,充满着挣扎与不协调,强烈刺激着观者的视觉神经,让我们已初见艺术家对现实的发问和对人类生存意志的力量的探讨。
张晓刚(b.1958)
无题
1987 年
纸刻 油画
28.5×26 cm
签名:张晓刚.87.7
发表
《85新潮:中国第一次当代艺术运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07年,第179页
《张晓刚作品、文献与研究》,四川美术出版社,成都,2016年,第119页
展出
“张晓刚个展”,1989年,四川美术学院陈列馆, 重庆
“85新潮:中国第一次当代艺术运动”, 2007年,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北京
来源
香港拍卖会,尤伦斯重要中国艺术收藏 : 蜕变-当代中国艺术的革新与演化,2011年10月2日,Lot 102
RMB: 600,000-800,000
展望(b.1962)
坐着的女孩1990 年
青铜 雕塑 6/8
125×50×119 cm
签名:展望 1990 6/8
发表
《海峡两岸雕塑艺术交流展》,山艺术基金会,高雄,1993年,第197页
《东方广场:中国现代雕塑精品展》,艺倡画廊,香港,2000年,第33页
《中国当代艺术史1990-1999》,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3月,第70页
《新中国美术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11月,第256页
《从英雄颂歌到平凡世界:中国现代美术思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58页
《20世纪中国艺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第890页
《展望:园林乌托邦》,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第239页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美术作品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图版
《消费主义时代中国社会的文化寓言:中国当代艺术考察报告》,吉林美术出版社,长春,2010年7月,第416页
《中国图式:25位艺术家的简明艺术史》,四川美术出版社,成都,2011年6月,第281页
展出
“新生代艺术展”,1991年,历史博物馆,北京
“中国首届当代青年雕塑家邀请展”,1992年,杭州
“海峡两岸雕塑艺术交流展”,1993年,炎黄艺术馆,北京
“海峡两岸雕塑艺术交流展”,1993年,高雄美术馆
“东方广场:中国现代雕塑精品展”,2000年6月2日-30日,艺倡画廊,香港
“开放的时代”邀请展”,2003年7月,中国美术馆,北京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美术作品展”,2009年12月17日-24日,中国美术馆,北京
说明
附台湾晴山艺术中心出具艺术家亲签之作品保证书
RMB: 1,600,000-2,600,000
展望是中国当代最重要的观念艺术家之一,也是第一个作品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永久收藏的中国艺术家。作为一位运用雕塑语言来表达当代艺术观念的艺术家,展望从90年代初至今,其不同时期的创作都异常丰富且多变,极大地扩展了雕塑的表现力与形式边界。这件1990年创作的写实主义雕塑《坐着的女孩》不仅是艺术家展望生涯的肇始之作,更已成为美术史上的经典,1991年7月,尹吉男、周彦、范迪安、孔长安,王友身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共同策划了“新生代艺术展”,展望《坐着的女孩》是这个展览中唯一一件雕塑作品。
刘小东(b.1963)
午后
1990 年
布面 油画
93.5×123 cm
签名:小东 1990
发表
《刘小东全方位1978-018》,辽宁美术出版社,沈阳,2019年1月,第152页
来源
中国嘉德,中国油画及雕塑,2006年6月,Lot 79
RMB: 2,200,000-3,200,000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刘小东就以“新生代”艺术家的身份进入艺术界的视野。在刘小东的油画作品中,往往是通过小人物、小事件的平镜头,来表现出对人性生命的一种深意凝视。1990年对刘小东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年份,因为在这年的5月刘小东在中央美术学院画廊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这次个展和紧接其后的“女画家的世界”画展,连同一年之后的“新生代艺术展”一起被批评家认为“共同组成了一道新生代的风景线”。《午后》正是创作于1990年的重要作品。以午后休憩的两个青年为题,描绘普通生命坦然于世的实际状况,是“新生代”艺术的先导之作,开启了九十年代当代中国艺术的新时代,亦同时记录了中国在后八九时代的精神面貌。
宋永红(b.1966)
今天没人上菜
1991 年
布面 油画
65.3×85.5 cm
签名:宋双吾 1991.7
发表
《新生代艺术展—纪念北京青年报复刊十周年》展览册页,1991年,北京,图版
《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海大学出版社,2021年,上海,第277页
展出
“新生代艺术展”, 1991年7月9日至14日,中国历史博物馆,北京
来源
汉雅轩画廊
RMB: 150,000-250,000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何多苓凭借作品《春风已经苏醒》走进中国现代油画艺术之门,随后便不期而然地融入“怀斯风”、“伤痕艺术”、“新现实主义”等艺术潮流中。然而他并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不断有新作问世,画风悄悄变化,形式、语言也在逐渐完善,在不断突破时代与个人局限的过程中逐渐确立起自己的艺术语言——种带有强烈隐喻性和象征意味的现实主义风格。创作于1992年的《穿黑衣服的张小薇》完美地体现了何多苓在这个阶段的艺术特征,艺术家对于优雅、克制、精确为其美学特征的室内绘画风格,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既表现于题材内容,也展现于绘画语言。
“山石”系列的创作从1990年开始,一直持续至2004年,根据时间顺序和各阶段艺术风格的转变,又可以再分成假山石、雅安上里、红石、太湖石、山水精神等多个种类,是周春芽的各个系列中创作周期最长、作品量最大、变化最丰富的,也是周春芽艺术得以成立的根本。
作为整个系列的起点,假山石首次确立了周春芽的艺术方法论,这一点在1992年的作品《青石图》中表现得十分明显。《青石图》作为周春芽90年代早期“石头”系列的早期成果代表,以青色为主调,将形的收和放、色的变化和融合,笔触的肆意与克制,高超地统一在画面当中,使画面有一种凝重感,但又极具有爆发力,不再是过去私密窥看下的喃喃涌动,而是激昂地抒发。同时也启发了往后“中国风景”、“红石”、“绿狗”等更多的色彩演绎,表达出一种坚定的精神追求。
曾梵志(b.1964)
飞
1994 年
布面 油画
165×180 cm
签名:曾梵志 94.2
发表
《我·我们—曾梵志的绘画1991-2003》,湖北美术出版社,武汉,2003年,第48页
RMB: 2,800,000-3,800,000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在过去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曾梵志以其极具张力的绘画作品享誉国际艺坛。九十年代初,曾梵志开始创作“协和医院”系列,同时开展的还有“肉联”系列,这也是开启曾梵志最初艺术生涯的重要作品。本幅创作于1994年的《飞》是曾梵志早期精品之作,弥散着现代主义艺术标志性的痛苦、绝望和对死亡的黑色迷醉,叙述性的特征使得其艺术作品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郭润文(b.1955)
生存问题
1995 年
布面 油画
114×146 cm
签名:润文 R.W.Guo. 1995.2
发表
《中国现代美术全集 油画 4》,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10月,第86页
《当代中国中青年写实油画家—郭润文》,江西美术出版社,南昌,1999年1月,第58页
《第一届中国油画学会展作品集》,广西美术出版社,南宁,1996年8月,图版第88页
《中国当代油画十二人作品选》,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第27页
《油画间接画法—郭润文油画》,安徽美术出版社,合肥,2002年1月,第73页
《中国实力派 油画卷—郭润文》,天津杨柳青书画社
《画廊》,1995年第4期,第7页
《中国当代油画 2》,河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1月,第15页
《典藏》,1999年9月,第5页
《南方的语境—当代中国青年艺术家八人展》,1998年,第20页
展出
“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1997年,中国美术馆,北京
“中国十二人油画展”,1995年,美国纽约库柏联盟艺术学院
“南方的语境—当代中国青年艺术家八人展”,1998年,广东美术馆
RMB: 1,200,000-2,200,000
本幅《生存问题》创作于1995年,是郭润文油画语言成熟期的作品。以其丰厚的文化内涵,在郭润文的创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不仅见于重要权威出版10余处,更以其颇为典型的古典主义表现风格、风格独具的造型塑造以及深刻的现实思考亮相于“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等重要大展。画面的背景象征意味浓重,黑洞似的看不尽的墙洞,像射线一样伸张的钢筋,悬浮在空中的石块,异样的空间,充满着浓郁的超现实主义色彩,意象之间充满着视觉张力。
刘小东(b.1963)
走神儿
1995 年
布面 油画
76.3×63.5 cm
签名:小东1995;走神儿 刘小东 1995年(画背)
发表
《刘小东1990-2000》,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杭州,2000年,第53页
展出
“刘小东1990-2000”,2000年9月18-25日,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
RMB: 1,200,000-2,200,000
在刘小东的早期作品中,主要反映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的自身生存状态,看似简单普通的生活场景甚或平淡无聊的生活瞬间,被艺术家搬上画布,不仅向人们展现出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真实的生存状态,同时也表达了刘小东本人的内心世界。《走神儿》创作于1995年,正是刘小东早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画面描绘了极为普通的生活状态——走神儿,这种无聊和庸碌的气息,如此频繁地包围着我们的生活,以至于我们对这种场景熟视无睹,更恰当地说,我们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熟视无睹。而刘小东的画将这种日常赋予了独特的意义。
方力钧(b.1963)
1996.18
1996 年
木刻 版画
260×363 cm
发表
《方力均版画》,湖南美术出版社,长沙,2021年3月,第226至227页
《方力均编年纪事》,文化美术出版社,2010年8月,第281页
《方力均作品图录》,文化美术出版社,2011年4月,第380页
展出
“4点交汇,国当代艺术展”,1996年,法兰西画廊,巴黎
“方力钧个展”,1997年,特里其国家美术馆,荷兰
“方力钧版画展”,2013年10月20日-11月11日,丹麦艺术中心, 北京, 中国
“方力钧版画展”,2021年1月29日至3月1日,湖南省博物馆,长沙
来源
香港拍卖会,中国及亚洲现当代艺术,2016年4月4日,Lot 0208
RMB: 500,000-800,000
刘炜(b.1965)
狗No.2
1999 年
布面 油画
80.2×60.2 cm
签名:刘炜 liuwei 1999
RMB: 1,500,000-2,500,000
玩世现实主义代表艺术家刘炜被誉为中国当代最有才情的画家之一,《狗》系列是其从九十年代即开始创作的题材,并一直有所延续。刘炜始一毕业便通过一系列社会性题材的作品引起国际关注,声名大噪,如果说早期的调侃风格是信手拈来的尝试,那么在众多国际舞台展览上曝光之后的他,开始真正沉下心来,转向对绘画性的探索与深造,以身边的人事物为题进行创作,将生活中的琐碎细节入画提炼。刘炜曾表示:绘画一定要往极致里走,真正的艺术要让人疼,要搔到痒处。在《狗No.2》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形式的不满足以及他对绘画性的极致追求,画面虽为单色调,笔触放达而造型严谨。画面中当属主角狗的双眼最为动人,似繁杂中的一方静池。此件作品画面语言极为成熟,狂放不羁,洒脱细腻。
刘野(b.1964)
教皇拯救了一只小猪
2001 年
布面 油画
102×102 cm
签名:liu ye 2001 野
发表
《刘野:费里尼,卫兵,蒙德里安,教皇和我的女朋友》,中国当代画廊,英国伦敦,2001年4月,第15页
《舒克文:跟随艺术家或跟随艺术家》,北京,2003年,图版,第127页
《临界质量》,Bois Ludovic,伦敦,2004年,图版,第34页
《当代亚洲艺术》,拍卖图录,苏富比香港,香港,2012年10月7日,Lot 854, 第111-112页,第14页,图版
《苏富比香港当代艺术产业失焦》,李明编,hi艺术,北京,2012年11月,第84页
《刘野画集1991-2015》,Hatje Cantz 出版社,德国,2015年,第126页
展出
“刘野:费里尼,卫兵,蒙德里安,教皇和我的女朋友”,2001年4月,中国当代画廊,伦敦,英国
RMB: 13,000,000-18,000,000
2001年英国伦敦的中国当代艺术画廊为刘野举办了个展“刘野:费里尼/卫兵/费德里安/教皇和我的女友”,作品一经展出,舒可文就在文章里指出:这正反映了刘野的真实动机,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卡通形象是一种开放的语汇,关键是同样的情感世界。刘野作品看似童趣天真的背后其实隐藏着生命本身的脆弱、流逝与无常,极富哲思意味。在此之后,更多风格上的变化接踵而来,刘野由此进入创作高峰期,声望日隆,2001年也成为刘野艺术生涯发展至为关键的一年。
创作于2001年的《教皇拯救了一只小猪》可谓见证了艺术家创作力的巅峰。标志性的童话风格、幽默感、谐谑色彩并存,极具个人典范的特色佳作《教皇拯救了一只小猪》同时还是刘野首次、亦是至今唯一一次以天主教作主题的创作,珍稀难得。作品除了被收录在该展的同名画册当中外,还在《Critical Mass》、《刘野——图录全集:1991-2015绘画作品全编》等多本重要著录当中。
丁乙(b.1962)
十示 2002-2(双联画)
2002 年
布面 丙烯
200×140 cm×2
发表
《丁乙1982-1986》,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2020年9月,第248页
展出
“中国极多主义”,2003年3月,北京世纪坛艺术馆,北京
“丁乙十式系列”,2003年6月,麦勒画廊,卢塞恩
“念珠与笔触”,2003年7月,东京画廊联合BTAP,东京
RMB: 2,500,000-3,500,000
从1999年开始,丁乙进入了大概十二年的“荧光色”阶段的创作,他将目光聚焦于繁华之都 - 上海,用艺术去反思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大量的霓虹灯在上海的夜晚通宵闪烁,从高楼望向窗外,夜晚的城市呈现出光怪陆离炫目繁华之象,只有荧光色才能代表如此繁华的夜上海。这件作品创作于“俯视”这一视角阶段,丁乙通过配置不同亮度的荧光色,充满丰富细节的局部,反映城市和时代给予人强烈刺激的心理反应。
岳敏君(b.1962)
马拉之死
2002 年
布面 油画
290×219 cm
签名:yueminjun 2002;岳敏君2002年(画背)
RMB: 800,000-1,200,000
丁方(b.1956)
伟大的风景——悲风
2002-2003 年
布面 综合材料
200×540 cm
签名:丁方 2002-03
发表
《畅神·中国新表现具象油画名家精品集》,上海画报出版社,上海,2003年,第38页
《风景》,艺术评论杂志,北京,2003年,图版
《中国油画二十家—丁方》,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北京,2004年10月,第5至6页
《我心在高原》,三联书店,北京,2004年11月,第133页
《精神的维度》,中国美术馆,北京,2004年12月,第12至13页
《中国文艺理论核心刊物:文艺研究》,文艺研究杂志社,北京,2005年1月,第14至15页
《艺术追踪第1期:创刊号》,艺术跟踪杂志社,北京,2005年2月,第57页
《美术第448期》,美术杂志社,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2005年4月,第111页
《边缘艺术第15期》,边缘艺术工作室,北京,2005年7月,第28至29页
《画刊第305期》,江苏美术出版社,南京,2006年6月,第62至63页
《中国文艺理论核心刊物:文艺研究》,文艺研究杂志社,北京,2008年6月,封面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艺术评论第12期》,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2009年,第81页
展出
“精神的维度”,2004年,中国美术馆,北京
RMB: 2,500,000-3,500,000
1985年前后,丁方因作品中对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反省意义而被推崇为“85新潮艺术运动代表艺术家之一”。他的艺术创作,从体现大地母体情感和灵魂呼吸的人物画系列,到对历史文化不断内省、超越的《城》系列,再到借助基督语汇进行悲壮尝试的《走向信仰》系列。丁方的创作在不断触碰着现代人那曾遭受苦难的心灵体验,它包含着艺术家个人的孤独感受,对旧时代的反思,及对于即将迎面走来的新时代的不知所措。本件《伟大的风景——悲风》绘于2002至2003年,是丁方转型时期的重要代表,其创作水平亦达到了他转型风格中的高点,因而显得尤为珍贵。在此,他借由风景去持续探索关于个人、内在、生命和精神的种种意义,并真正意义上进行了对纯粹风景中超卓内涵的史诗性构建。
向京(b.1968)
处女系列—初潮的处女
2005 年
玻璃钢着色 雕塑
164×46×42 cm
发表
《保持沉默—向京作品2003-2005》,文汇出版社,上海,2005年,第92页
《嘉德二十年精品录·油画 雕塑 装置卷》,故宫出版社,北京,2014年,第446页至447页
《向京》,中信出版社,北京,2017年11月,<作品集>,第266至267页;<作品集(别册)>,第126至128页; <文献集>,第479页
展出
“保持沉默—向京作品展”,2005年,北京季节画廊,北京
“你的身体—向京作品2000-2005”,2006年,上海美术馆,上海
RMB: 480,000-680,000
《处女系列——初潮的处女》共计六个版数,其中两件为玻璃钢着色,四件为青铜,上海美术馆收藏了该件作品的青铜版本。是向京“保持沉默”系列中的子系列——“处女”系列作品之一。在这一系列中,向京的女人(孩)们是坦白裸露的。“处女”系列的主人公都是介乎于成人和孩童状态之间的中间存在,这个中间状态对于向京而言极为重要,她将对于纯然之物直白而略带偏执的迷恋延续到了“处女”系列中,是向京用“身体”叙事的重要典范。玻璃钢材质本身着色性更强,因此向京在女孩身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绘画天赋,作为装饰性的衣纹富有千禧年初的时代感,又兼具艺术家本人对单一人物性格刻画的琢磨。
尚扬(b.1942)
日记08-4
2008 年
布面 综合材料
92×128 cm
签名:shang.
发表
《尚扬》,安徽美术出版社,合肥,2012年4月初版,第129页
《中国艺术家文献·数字全集 尚阳卷》,雅昌艺术服务机构,深圳
RMB: 800,000-1,200,000
在当代艺术领域,尚扬以其独特的绘画面貌备受瞩目。无论是早期的“乡土风格”,还是90年代初的《大风景》系列,以及2003年以来的《董其昌计划》,在不断变换艺术形式和风格的过程中,尚扬走出一条自我建构的道路。《日记》系列可以视作尚扬为自然撰写的一部艺术札记,画作中的每一笔都倾注了饱满的情感,在记录历史变异的背后承载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对自然深切的关怀。本场《日记08-4》正是《日记》系列的代表作。自然的优美与崇高溶解在一片苍茫之中,画面中弥散出的清疏雅致的氛围,观者不仅可以看到抽象的景致,还可以读出禅的意趣。
毛旭辉(b.1956)
春天·打开的剪刀
2008 年
布面油画
195×285 cm
发表
《亲潮:两岸架上的绘画新流向》,国立台北大学关渡美术馆,台北,第38页
展出
“毛旭辉:我就在这儿”,2017年7月,国立台北大学关渡美术馆,台北
RMB: 380,000-580,000
陈丹青(b.1953)
书帖丛林之一
2015 年
布面 油画
228×202 cm
展出
“退步 1968-2019 陈丹青个展”,2019年11月2日至12月28日,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
说明
附艺术家亲签之作品证书
RMB: 8,000,000-12,000,000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80年以毕业作品《西藏组画》一举成名。《书帖丛林之一》作于2015年,属“画册、书帖并置”系列,曾展出于陈丹青迄今为止最大个展《退步 1968-2019》。本幅作品包含了临摹、写生、创作三个层面,可谓陈丹青艺术成就的集大成者。陈丹青的绘画是高度自觉的,薛问问在《绘画的终结》一文中评价道:其作品自觉到只有绘画自己的影子。
文章转发自中国嘉德拍卖,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