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概述
自上世纪初新红学诞生以来,《红楼梦》的版本问题始终是红学家们关注的重点和焦点。尽管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时至今日,《红楼梦》的版本以及与之相关的诸多问题,仍然存在诸多疑点和难点。
关于《红楼梦》的早期版本,学界主流观点是将其分为两个系统:
一是抄本系统,题名《石头记》,版本形态为人工手抄,多数含有脂砚斋评语,一般认为总回数应为八十回,又称“脂本”系统。古抄本距曹雪芹写作年代较近,所以接近原稿。部分抄本由于传抄、保存、流转原因,或删除脂批,或残存不足八十回。
抄本系统包括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列宁格勒藏本(列藏本)、有正本(戚序本)、蒙府本、南图本、靖藏本、甲辰本(又称“梦序本”)、梦稿本(又名“杨藏本”)、己酉本(舒序本)、郑藏本等。
二是经程伟元、高鹗整理补缀刊行的一百二十回的印本系统,无脂批,又称“程高本”系统。这其中也包含根据程高刊行本翻印或抄写的一百二十回本。
印本系统包括程甲本、程乙本、东观阁本、抱青阁本、藤花榭本、三让堂本、王希廉评本、妙复轩评本、王姚合评本、王张姚评本、王蝶合评本、中华索隐本、亚东初排本、亚东重排本、商务本等。
抄本
上面提到的抄本,即《红楼梦》脂砚斋评本,是一种抄有脂砚斋等人评语的《红楼梦》早期抄本。
己卯本《红楼梦》
清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甲戌本:
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一回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此处的“甲戌”应指乾隆十九年(1754)。甲戌本原本是八十四回,如今遗留十六回:第一回至第八回、十三回至十六回、第二十五回至二十八回。咸丰年间刘铨福旧藏,刘氏后裔刘星垣于1927年将其卖给胡适,成为胡适考证《红楼梦》的重要材料。
己卯本:
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书内题有“己卯冬月定本”,一般认为“己卯” 为乾隆二十四年(1759)。该本为乾隆年间的弘晓(怡亲王)所抄藏。在此抄本中,“玄”“祥”“晓”等字均省去最后一个笔画。原存四十回,1959年又发现三整回并两个半回。
庚辰本:
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书内题“庚辰秋月定本”,一般认为“庚辰”为乾隆二十五年(1760)。此书于1932年初出现于北京隆福寺小摊,1933年为胡适辗转购得,“校阅”后写《跋乾隆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使其闻名于世。现存78回,即前八十回缺第六十四、六十七回。书中具备脂砚斋的前后回评、眉批、行间旁批、双行评注。该本应用了比较早的底本,保存了最多的脂砚斋批语和曹雪芹原稿面目。
戚序本:
题《戚蓼生序本石头记》,原由乾隆进士德清戚蓼生所藏并序。民国初年上海有正书局对其进行照相石印,并予以出版,题《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一般将其称之为“有正大字本”。这是第一种正式印刷出版的脂评本系统的《红楼梦》。戚本正文共八十回,戚序在卷首,双行夹批在文中,没有眉批。文字内容与脂本原文相近。
蒙府本:
清蒙古王府藏抄本《石头记》,亦称“脂蒙本”或“脂府本”。卷首有后人抄配的程伟元序,八十回后又配录续书四十回,故为一百二十回。此本前八十回系以戚序本为底本,其中夹评及回前回后评,大部分与戚序本同。此外,有六百余条侧评,为其他脂评本所无;而且侧评之中,还出现“后四十回”的点回文字。
印本
到了1791年和1792年,程伟元两次刊行他与高鹗整理的一百二十回本,从此结束了《红楼梦》的传抄时代,开始了刊印时代。
乾隆五十六年(1791)冬,“萃文书屋”以木活字将程伟元和高鹗整理、订补的《红楼梦》120回排印刊行,成为首部全本印本,书名为《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卷首有程伟元和高鹗的序言以及木刻绣像图赞二十四幅。仅过了七十天,1792年初该书屋又推出了它的第二版印本。此版本增加了“引言”并说明“初印时不及细校,间有纰缪。今复聚集各原本详加校阅改订无误”。除了文本约有2万字的差异,在“引言”的末尾,署“壬子花朝(二月十三日)后一日小泉、兰墅又识”一行,从纪年上也与首次印刷的本子作了区别。
上世纪二十年代,胡适把这两个先后印行本子分别定名为“程甲本”和“程乙本”。
《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程乙本)
清乾隆五十七年萃文书屋活字本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933年胡适在《跋乾隆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中曾断言:“凡最初的抄本《红楼梦》,必定都称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此后,尽管对甲戌本、己卯本 、庚辰本等早期抄本之间的先后关系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学者们对脂本与程本的关系则看法一致,即:现存早期脂批本是曹雪芹原稿的过录本,代表了原著的面貌;这些早期抄本经甲辰本、戚序本等过渡,被删改增补为程刻本;脂批对于《红楼梦》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胡适跋红楼梦考证手稿跋(一) 私人藏
民国十一年五月三日(1922年5月3日)
1921年上海亚东出版社出版标点版《红楼梦》,邀请胡适为该书做序。胡适写成约两万字的《红楼梦考证》,以现代的学术范式对《红楼梦》的作者、家世、版本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考证,对过往红学研究予以尖锐批评,提出了新资料、新观点,理出了一条研究“红楼梦”新线索,标志着“新红学”的诞生。
旧红学的代表人物蔡元培难以接受,在其考证《红楼梦》的研究成果《石头记索引》第六版中明确表示胡适的观点“不能征服他”。
1922年5月上海亚东出版社再版《红楼梦》,发表胡适《跋〈红楼梦〉考证》两篇,跋(一)再度阐明了胡适关于曹雪芹考证的主要观点和结论。跋(二)“答蔡孑民先生的商榷”,指出蔡元培所用方法过于守旧。两大学者就《红楼梦》不同的研究视角展开了一场轰动一时的论战。这场论战在某种意义上开启了“20世纪新旧红学之争”,使得《红楼梦》这部文学经典在特定时代语境下不断获得全新的阅读视角。
而从版本的外部特征出发,有学者认为将《红楼梦》版本分为“抄本”和“印本”更加合适。
谁是最早版本?
关于哪一版本是《红楼梦》最早版本的问题,目前学术界的主流意见以认同甲戌本(严格地说应该是甲戌本的底本)为最早版本的说法,如冯其庸、蔡义江和刘世德均持此观点。
冯其庸在2004年为北京图书馆出版的影印本《甲戌本》所写的“弁言”中指出:“在《石头记》的抄本史上,现存纪年最早的抄本,是署‘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 的本子。但现存的甲戌本,是过录本,不是甲戌原本,而且只残存十六回。” 刘世德则通过“秦钟之死”“迎春是谁的女儿”两个案例研究,得出“甲戌本最早,己卯本早于庚辰本,庚辰本早于蒙府本和戚序本”的结论。
其他版本
《红楼梦》问世始于抄本,广泛传播则得益于印本的发行。据不完全统计,除各色中文版本外,迄今全世界至少已有35种语言、156个不同篇幅的译本的《红楼梦》外文图书。
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
清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王希廉、张新之、姚燮合评的清光绪十年甲申(1884年)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亦称《金玉缘》本。一百二十回,扉页题:“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书首列有华阳仙裔序,太平闲人读法,护花主人批序、摘误和总评,明斋主人总评,大某山民总评,读花人论赞,或问,大观园影事十二咏,周绮的题词,音释,大观园图及图说,绣像一百二十页,上图下赞,每回前有回目画一页两幅。正文每面十七行,每行三十九字,有圈点、重点、重圈及太平闲人双行夹批。每回末有太平闲人评、护花主人评及大某山民评。因光绪年间曾将《红楼梦》列为禁书,故书坊将此本改名《金玉缘》,后又有1888年、1889年、1892年、1898年、1908年等石印本,这里就是1898年版石印本。
续红楼梦
清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红楼梦》流行后,由于影响大而书未完,遂不断有续书问世。这部《续红楼梦》的作者是秦子忱,因而又称《秦续红楼梦》。本书内容从120回之后展开,多有神鬼之说,奸邪恶毒之人死后都在地狱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虽然书中表现出的人物性格已远离原作,但人物语言比较符合各自的身份,措辞也与原作比较近似。
红楼梦写真
清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红楼梦写真》为清光绪五年云声雨梦楼的石印版画集,作者为清末王钊,江苏吴县人,是著名的工笔画师,擅长人物、仕女、山水、翎毛,是《点石斋画报》的编绘者之一。该套图仅绘制了三十二回的内容,总计只有六十四幅插图。构图着眼在宏观,布局宏大,以表现富贵人家精美的园林建筑为主题,尽显其大气恢弘,人物与珍禽异兽、苍松翠柏、怪石芭蕉等点染其中。这套作品,与《红楼梦图咏》印行的年代相当。
《红楼梦》德文版(吴莫汀主编)
现代 北京曹雪芹学会藏
《红楼梦》英文版(杨宪益、戴乃迭译)
现代 北京曹雪芹学会藏
参考文献:
1. 孙逊:《红楼梦脂评初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2. 邓遂夫:《走出象牙之塔——<红楼梦脂评校本丛书>导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修订新版),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年。
3. 段江丽:《〈红楼梦〉版本及相关问题研究述评》,《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4. 林沂 蔡政星:《〈红楼梦〉版本论争综述》,《明清小说研究》1995年第1期。
5. 郑庆山:《〈红楼梦〉版本源流概说》,《〈红楼梦研究》1998年第4辑。
6.本文部分图片来源:陈守志、邱华栋:《〈红楼梦〉版本图说》
展览已圆满收官
感谢数月的陪伴
供稿丨蔡怡琛(实习生) 展览策划小组
编辑丨娄宇辰(实习生) 宣传推广工作小组
阅读最完整展览|分享最有趣幕后
www.gdmuseum.com
广东省博物馆
(服务号)
粤博订阅
(订阅号)
广东省博物馆
新浪微博
文章转发自广东省博物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