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陶艺物语】一睹充满幻想色彩的瓷釉色

  • 北京陶瓷艺术馆
  • 2022年2月11日06时

一件陶瓷的好坏,不仅要看它的纹饰和造型


更要看它的釉色


陶瓷釉色之美在于质地、细节


在于人工与自然的巧妙结合


商代,中国最早的颜色釉——青釉诞生


北齐,白釉初成,给世间留下一抹纯净的色彩


史上最风雅的宋代,全民斗茶玩盏


意外捧出了一个顶级国宝:黑釉建盏


传说中的天青色,又名雨过天青


从后周世宗到宋徽宗,都对这抹釉色着迷


千军万马为元朝打下广阔疆土


也给景德镇带来了进口钴料


制出一道霁蓝


史上最难烧制的红釉


在明朝永乐年间也终于降生人世



单色釉的诞生史


是历代工匠的高超技术与艺术的发展史


也包含不同时代、不同地域


人们不同的艺术追求


单色釉的纯净、厚薄、冷暖


窑变时的变幻莫测,偶尔有如风铃般清脆


令人愉悦的微小开片声音


都给人带来无穷的美的享受与遐想




青釉

qing you


青釉,中国瓷器最早的颜色釉


施青釉的瓷器称为青瓷


始见于商代中期,以后历代都有烧造


均以铁为主要着色元素,以氧化钙为主要助溶剂


含铁量越高,呈色越深


青釉烧制技术到雍正时期才真正稳定


釉面肥腴,色调匀净


有的苍翠欲滴,有的嫩如翠竹


烧制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东晋青釉唾壶


西晋青釉辟邪水注


明永乐翠青釉三系盖罐


清乾隆 青釉浮雕葫芦纹葫芦瓶




天青釉

tian qing you



天青釉是一种幽淡隽永的高温色釉


古代陶书描写其青如天,明如镜


雨过天晴云破处


天青釉在中国陶瓷史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甚至被誉为代表着中国陶瓷的最高审美价值


北宋汝窑更把天青釉推上了历史的高峰


成为芸芸众瓷中的绝色


宋代汝窑天青釉圆洗


在北宋晚期出现的汝窑


是宋徽宗钦定烧制御用瓷的窑口


宋徽宗笃信道教


当时道教主张的是“静为依归”


“清极遁世”等清静的境界


道教对青色的追求,直接影响了宋徽宗的审美


纯净莹澈、简洁质朴、飘逸素雅


天青釉的美学价值从宋代到现在


都代表着瓷器的最高审美标准


北宋汝窑青瓷花口温碗




龙泉青

long quan qing


一般认为龙泉窑的鼎盛时期在南宋


制瓷匠师融合南北技术优点


提高烧制温度,成品瓷化程度高


同时改进釉料配方


以石灰碱釉替代以往的石灰釉


创制出粉青、梅子青等前所未见的品种


被历来藏家激赏,列入宋代名窑


南宋龙泉窑青釉荷叶形盖瓷罐


南宋龙泉窑青釉琮式瓷瓶




影青

ying qing



影青是一种宋代景德镇烧制的青白釉


由于它的釉色介于青白之间


青中带白、白中闪青


加之瓷胎极薄


所刻划的花纹迎光照之内外皆可映见


因此被称为“影青”


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丽洁


胎质坚致腻白,色泽温润如玉


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凤首流瓷水注


宋代景德镇窑青白釉带盖瓶




白釉

bai you



白釉烧成是陶瓷史上的一件大事


白釉瓷器的烧制成功


为后世彩瓷发展奠定了基础


白釉的烧制工艺比青釉复杂


首先需要含铁量比较低的瓷土和釉料


使含铁量降低到1%左右


施以透明纯净的釉经高温烧制而成


白釉在北朝时烧制成功


北齐范粹墓出土的白瓷


是中国至今所见的最早的白瓷


精细者釉面均匀纯净


洁白光润,玻璃质感强,类银似雪


唐代早期白釉瓷器增加釉面白度


主要措施是采用施化妆土方法


中期以后,多数选用高质量的原料


减少或不用化妆土


使其精品达到釉面光润洁净的程度


唐代 邢窑白釉皮囊式壶

隋至初唐 白釉蓮台坐獅像




定窑白

ding yao bai


到了五代中后期


定窑白瓷出现了一次根本性的飞跃


烧制的瓷器不再施化妆土


胎、釉呈现出精、白薄的特征


制瓷工艺比之前更为精细


宋代烧制白釉瓷以定窑为代表


釉色白中多泛牙黄


北宋-金 定窑白瓷刻划莲纹玉壶春瓶


北宋定窑白釉凸弦纹奁式炉



德化白

de hua bai



中国白、猪油白、象牙白


德化白瓷窑址在今福建省德化县


以烧造白瓷为主


宋元时已烧制青白瓷,明代主烧白瓷


清代德化窑继续烧制白瓷


德化窑的瓷质优异,胎、釉浑然一体


有着独特的风格


纯正的釉色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


在光照之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


因此有“象牙白”或“猪油白”之称


南宋德化窑白釉印牡丹纹六棱带盖执壶


元代 德化窑白瓷双螭耳盘口瓶


明德化窑何朝宗款白釉达摩像


清德化窑白釉送子观音像




黑釉

hei you



黑釉瓷器出现于东汉中晚期


早期烧制黑釉最成功的首推东晋时期浙江德清窑


所烧黑釉釉面滋润、光亮


色黑如漆,可与漆器媲美


宋金时期黑釉烧造量更大


南方地区的建窑、吉州窑


生产的黑釉瓷器注重釉装饰


在光亮润泽的黑釉上装饰各种结晶斑纹


或把剪纸花样移植到黑釉茶盏上



东晋 德清窑黑釉鸡首壶


金代 黑釉剔花拍鼓


宋代 黑釉暗花(描银)盏


明代耀州窑黑釉双耳三足炉


清雍正乌金釉高足杯




玳瑁

dai mao



玳瑁釉是吉州窑瓷器上常见的一种窑变釉


在器物上先施一种氧化铁含量较高的釉料


然后再随意甩洒一种氧化铁含量较低的釉料


烧成时产生交融、流淌,千变万化,惹人喜爱


宋代吉州窑玳瑁纹盏


南宋吉州窑玳瑁釉剪纸贴双凤纹长颈瓶




木叶

mu ye



木叶纹黑釉茶盏,南宋吉州窑独创


木叶盏制作时,先在胎上施黑釉


将经过特殊处理后天然菩提叶或桑叶贴在盏内


通过高温烧制,天然树叶纹理直接烧在黑釉碗上


脉络生动自然,有种质朴的野趣与禅意


宋吉州窑黑釉木叶天目茶盏


南宋黑釉贴木叶盏




建盏

jian zhan



使用含铁量高的瓷土做原料,胎色深黑坚硬


有"铁胎"之称,也叫乌泥窑、黑建、乌泥建等


建盏釉质刚润,釉色乌黑


器物内外施釉,外釉近底足,足底无釉而露胎


宋代民间盛行斗茶


宋人以白茶为上,黑色茶盏最适宜观色


蔡襄《茶录》“茶色白,宜黑盏


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


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建窑黑釉茶盏于是受尽追捧


更是受到皇室的喜爱


一度成为宫廷斗茶专用茶盏


进贡品底足刻印“供御”字样


东京静嘉堂曜变天目碗


建盏的迷人之处在于


釉面会有明显的垂流和窑变现象


有“兔毫”、“油滴”、“曜变”及“鹧鸪斑”等品种


随着斗茶的衰落,建盏烧造也随之落没


当时流传到日本的几只曜变天目盏


成为日本的国宝级文物


宋建窑油滴天目茶碗


宋建阳窑黑釉兔毫盏




红釉

hong you



从唐代开始


陶瓷匠人就发明了红釉烧制技术


北宋年间,河南禹县的钧窑完善了这一工艺


烧出了世称"钧红"的红釉陶瓷


但是,钧窑的烧制工艺还不成熟


红釉中往往掺杂进其他的颜色


而景德镇人在宣德年间烧出的祭红


从颜色的色泽和纯度上,都超过了钧窑


人们把它叫做"宣德祭"


红釉,从呈色成分上看,可以分成三种


即铜红釉、铁红釉和金红釉


铁红釉是以氧化铁为着色剂


在还原气氛中经低温烧成的红釉


如矾红釉、珊瑚红釉等


金红釉则是以金为着色剂经低温烧成的红釉


如胭脂红、胭脂水釉等


铜红釉是以铜的氧化物为着色剂,在高温中焙烧


在还原气氛中烧成,如霁红、郎红等




唐代红釉双龙尊


宋代钧窑尊


元代 景德镇窑红釉暗刻云龙纹执壶


元代 釉里红贴塑蟠螭龙纹高足转杯




霁红

ji hong



鲜红、宝石红、祭红、积红


铜红釉的烧制极为不易


通体高温铜红釉在元代景德镇窑创烧成功


明永乐、宣德时期的景德镇御窑厂


熟练掌握了铜红釉的烧制技术


终于烧出鲜红夺目的红釉瓷器,受到世人宝爱


宣德时期的铜红釉艳丽匀润


釉层莹润透亮,殷红灼烁,宝光耀目


器口边均显淡青白色,俗称“灯草口”


明宣德霁红釉僧帽壶


清雍正 霁红直口瓶




郎红

lang hong



高温铜红釉在宣德以后开始衰落


清代康熙时期铜红釉得以恢复


清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


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景德镇窑务时


烧成的高温红釉“郎窑红”


就是效仿前代名品的成功之作


与永乐、宣德相比,达到了与真无二的境地


清康熙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郎红釉色深艳,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光泽


因似初凝的牛血一般猩红,又称“牛血红”


“脱口垂足郎不流”,郎红器口沿往往露出白胎


俗称“灯草边”


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形成


底部边缘釉汁流垂凝聚,近于黑红色


为了流釉不过底足


工匠用刮刀在圈足外侧刮出一个二层台


阻挡流釉淌下来


是郎窑红瓷器制作过程中一个独特的技法


“若要穷,烧郎红”


郎红在烧造过程中对烧成的气氛


温度等技术指数要求很高


烧制一件成功的产品非常困难


郎窑红器在当时就非常珍稀昂贵


清康熙郎窑红釉观音尊




胭脂红

yan zhi hong



胭脂紫 胭脂水 粉红釉


在烧成的薄胎白瓷器上施以含金的红色釉


在800℃-850℃的窑中烘烤而成


釉色匀净明亮,娇嫩欲滴,器内白釉纯净


更映衬出外釉极其美丽的粉红色


清雍正胭脂红釉小碗


胭脂红不同于以往御厂制瓷时所用的铜红和矾红


它是一种以金着色、带有紫色调的粉红色


由于釉中含金,因此也常被人称为“金红”


这种将金熔入釉内来着色的方法


并不是景德镇瓷工发明的


而是1650年荷兰人卡西亚发明


1680年开始应用于瓷器绘画


直到1682年才开始在景德镇使用


当时称其为“洋彩”,胭脂红则被称为“洋红”


清雍正 胭脂红釉菊瓣盘


金红釉根据呈色的浓淡


有胭脂紫、胭脂红、胭脂水、粉红釉之分


金红釉的瓷器都是官窑的产品


雍正、乾隆两朝最精


底足一般用青花书写年代款识


器形多为小件碗、杯、水盂等


清乾隆珐琅彩胭脂红山水诗文小瓶




蓝釉

lan you



属高温石灰碱釉,掺入适量天然钴料做着色剂


在1280℃ ~ 1300℃窑内一次烧成


元、明、清三代景德镇窑几乎从未断过生产


低温蓝釉在唐代已经普遍应用在唐三彩陶器上


高温蓝釉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瓷釉新品种


后人称为霁蓝



唐代 蓝釉长颈瓶


唐代 钴蓝釉罐




霁蓝

ji lan



祭蓝 霁青 宝石蓝


永乐霁蓝釉,蓝色纯正,釉面光润肥厚


宣德时期蓝釉烧造的工艺技术更纯熟


蓝釉质感凝厚,色泽美艳


犹如蓝色宝石,被叫做“宝石蓝”


后人品评时将其选为上品


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元霁蓝留白龙纹盘


明 宣德 霁蓝釉盘


清雍正 霁蓝釉穿带瓶




洒蓝

sa lan



吹青 雪花蓝 青金蓝 盖雪蓝


采用吹釉法施釉,所以又名吹青


蓝釉中自然分布着白色的斑点


如同雪花洒落,故名洒蓝


又称雪花蓝、青金蓝、盖雪蓝


洒蓝釉始创于明代宣德年间


明宣德洒蓝釉钵


明宣德 洒蓝釉刻龙纹大罐


清康熙年间,景德镇民窑大量烧造洒蓝釉器


成为当时外销瓷品种之一


标志着洒蓝釉制作水平的成熟与发展


清康熙洒蓝釉描金花鸟诗文棒槌瓶




黄釉

huang you



黄釉瓷本是一种以铁为呈色剂


在氧化焰中烧制而成的低温釉


因而根据着色剂成分不同和烧造温度高低


颜色也有深浅、浓淡的区别


呈现出娇黄、鹅黄、麦芽黄


以及淡黄等多类的黄色品种


低温黄釉瓷创烧于明初景德镇官窑


但传世品罕见


“黄”与“皇”谐音,黄色因此是皇家尊贵的象征


全黄瓷器只限于御用



北朝铅黄釉绿彩莲瓣纹罐


唐代 黄釉带盖三足陶罐




娇黄

jiao huang



浇黄 鸡油黄


瓷器上纯正的黄釉


始自明永乐年间,呈色淡,釉面薄


宣德黄釉釉面肥厚,釉色娇嫩


弘治的黄釉达到了历史上低温黄釉的最高水平


这时的黄釉实用浇釉的方法施在瓷胎上的


所以称为“浇黄”


又因为它的釉色娇嫩、淡雅、光亮如鸡油


又称“娇黄”、“鸡油黄”


嘉靖以后黄釉成为皇室宗庙祭器的重要颜色


明弘治黄釉金彩牺耳罐


明晚期 娇黄锥拱兽面纹鼎


清康熙 黄釉碗


清乾隆 黄釉牺耳瓷尊




柠檬黄

ning meng huang



淡黄 蛋黄 西洋黄


到了清代,随着氧化锑的引入


一种新的黄釉瓷器出现了


这就是创烧于雍正时期的柠檬黄


清代文献也称“西洋黄”“洋黄”


釉色比传统娇黄釉浅淡,所有又称“淡黄釉”


柠檬黄釉恬淡典雅,是雍正朝最为尊贵的一道釉


深得帝心宠爱


清雍正 柠檬黄釉小盘 直径:7.9厘米


清雍正淡黄釉瓶














责任编辑:盖亚
图片设计:鲸鱼
出品:北京陶瓷艺术馆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羊坊路闽龙广场四层
地铁17号线周家庄站D口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