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指绘制在墙壁上的图画,有岩石壁画、建筑壁画、墓葬壁画等。中国古代最早的墓葬壁画发现于西周时期。汉代墓葬壁画发达,形成墓葬考古特有的风貌。唐代墓葬壁画达到又一个高峰,在视死如生的观念影响下,墓葬构造也竭力模仿人间等级制度,作为墓葬构成要素之一的壁画,也就和墓葬规模、葬具、随葬品一起,成为等级制的重要标志之一。陕西西安及附近地区,是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有19位皇帝及数千位皇亲贵戚、高官要臣埋葬在这里。目前,发现有壁画的墓葬已有100多座,是中国唐代壁画墓最为集中、发现数量也最多的地区,其中,纪年最早的是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贺若阙墓,最晚的是文德元年(公元888年)僖宗靖陵。揭取下来的唐墓壁画多数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
韩休为京兆长安人,开元初年为虢州刺史,后转尚书右丞。开元二十一年(733)迁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年十二月罢相,转为工部尚书。历司封员外郎、起居郎、中书舍人,迁礼部侍郎,兼知制诰。开元二十八年(740)五月卒,谥号文忠,追赐太子少师。韩休为官清廉,又工于文词。夫人柳氏,出身河东郡世家大族。天宝七年(748)卒,与韩休合葬于少陵原。其子韩滉为德宗朝宰相,“工隶书章草杂画,颇得形似,牛羊最佳”,是唐代著名画家。
甬道东壁壁画、甬道西壁壁画
韩休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道办郭新庄村,墓葬所处的少陵原是唐代重要的墓葬区之一。2014 年 3 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陕西历史博物馆、长安区文物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葬甬道、墓室绘有壁画,其中东壁乐舞图分男、女两部,女部为典型的唐人形象,男部为胡人形象,两部间有一男一女合乐起舞,这种双乐队双人合舞形式乐舞图为全国首次发现。北壁东侧的山水图为西安地区唐代壁画墓中独立山水画的首次发现。因此,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唐韩休墓出土的壁画有乐舞图、山水图、树下高士图、侍女宦官抬箱图、玄武图、朱雀图等。其中山水图和乐舞图的发现为我国绘画史的研究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北壁壁画有2幅,西侧一幅为玄武图,画幅宽1.8、高1.95米。由于盗扰破坏,玄武仅存蛇身。蛇盘绕挽结上耸为一椭圆形光圈,用黑色勾勒出蛇身花瓣形鱗片,再用黄彩晕染,在蛇身光圈内嵌饰约五朵上升飘逸的如意云朵。光圈外四角隅各饰上飘的如意云朵。云朵先用淡墨彩勾勒,再以黄彩晕染。
玄武是北方太阴之神,由二十八宿中的北方七宿斗宿、牛宿、女宿、虚宿、危宿、室宿、壁宿组成龟蛇相缠之象,“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因此也是北方、后方的代表和象征,唐代长安城太极宫北门、大明宫北门均以玄武命名。
苏思勖墓玄武图
在往期的推送中,大家一起看过由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主办,于2021年春节前推出韩休墓壁画虚拟展览。该展览首次以线上展览的形式全方位展示唐代宰相韩休墓形制结构及壁画、墓志、墓门等珍贵文物。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观看玄武图修复虚拟展:
山水图
北壁山水图具体内容为:赭红色边框,横长方构图,描绘两侧山石层层向后延伸,溪水流淌于山谷之间。近景的溪岸位于画面左端斜下部,并延伸到右下角,封闭了画面底部,形成一个“U”字,既可以避免画面左右的分裂,也使得画外的观者有了一个确定无疑的立足点。画面中另有两座草亭,均为简单的木构草亭,底座为圆形。近处的亭子位于右岸稍平坦处,圆锥形顶,其后有毛竹几丛;远处的亭子则位于左岸,被山峰遮蔽了一部分,仅靠近溪流一侧显露出来,呈方形。二亭中无人,亦不见清晰的通向草亭的小路。中国古代描绘山水的绘画可以早到先秦,汉代到魏晋时期的画像砖上偶有表现山水的画面。但是早期的画作中,山水并没有成为独立创作的对象,而是作为背景,为画作中所呈现的故事增添色彩。即便如此,作为辅助的山水也有一定的构图范式,而这种早期的“山水范式”很可能被后世山水图遵循。所以,对韩休墓北壁“独屏”山水图的探讨,不仅需要考虑唐代山水田园诗和绘画的发展,更需要向前追溯,以期更加清楚地认识墓葬独屏山水图的源与流。
朱雀图
南壁东部较窄,用黄彩绘一朵直立的如意云朵。西部绘制一只翘翅东飞的朱雀,画幅宽2.17、髙2米。先用黑彩勾勒朱雀轮廊,细长颈前伸,长勾状喙大张露舌,作鸣叫状,二目圆睁,火焰状冠羽后飘逸,颈部系短绶带。双翅呈羽扇状外张翻卷上翘,阔长尾呈三撮后上翘,尾羽用黄、红彩绘成波浪纹,尾梢用黑彩描绘成火焰形。腹部满布鱼鳞状纹。两腿细长,爪宽大锋利,一腿曲折前伸,一腿直立于地,似奔跑欲飞。余白处以黑彩勾勒,黄、红彩晕染如意云纹嵌空。朱雀图 1988年西安市长安县韦曲唐墓墓室南壁揭取朱雀凤头鹰喙,鸾颈鱼尾,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南方之神。《说文》云:“凤之相也,鸿前麟后,蛇颈龟尾,鹳颡鸳思(腮),龙文龟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唐墓中朱雀的位置基本固定,往往用较程序化的方式来表现,青龙、白虎一般绘在墓道的东西两壁,而朱雀、玄武则绘在墓室内的南北两壁上。
李隆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精通音乐的帝王,其多才多艺,不仅能够操弄多种乐器,还长于作曲,因而以音乐家身份入编《中国音乐辞典》。“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行下效。由于李隆基个人的音乐爱好及音乐倡导,其统治时期是唐代音乐文化发展的最辉煌时期,社会音乐生活丰富多彩,并且呈多层次性。一般认为墓室乐舞壁画对墓主人人生终结后永享歌舞升平的期许,韩休是盛唐高官,音乐享乐必然是其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
乐舞图
壁画左侧为女性乐队,包括女性乐人 5 人。其中直 立乐人 1 人,手持乐器因画面剥蚀脱落而不清晰,盘坐乐人 4 人,演奏乐器分别为笙、拍板、筝、箜篌。女乐下方有一躬身侧立男子形象,右手握纤细长棍。壁画中央为 1 男 1 女两位舞者,分别脚踏连珠纹椭圆花毯起舞。壁画右侧为男性乐队,包括男性乐人 6 人。其中蹲跪徒手乐人 1 人,跽坐乐人 5 人,演奏乐器分别是箜篌、琵琶、排箫、铜钹、竖笛。在男乐前侧,席地横向搁置筝一台。
画面中剥蚀脱落女乐手持乐器为横笛,竖持吹管乐器为笛而非筚篥,“竹竿人”就目前考古发现而言,在同时期乐舞壁画当中未曾见过,为盛唐首例,徒手乐人为引吭高歌者而非乐队“指挥”。舞者的动作虽是一瞬间的定格,但其舞蹈姿态及动作带动下袍服的动感线条,并不具备胡腾舞与胡旋舞迅疾而健朗豪爽的特点,应该是带有胡舞因素的消闲自娱性舞蹈,非严格意义的表演性胡腾舞和胡旋舞。壁画中乐器配置与诗歌描述中“胡腾舞”伴奏乐器相吻合,而与文献记载中胡旋舞伴奏乐器完全不符。壁画绘制方位、铺排着色、人物造型、乐器配置等,与同时期墓葬乐舞壁画有共同性,体现了当时贵族的丧葬风俗,是盛唐高度繁荣的音乐景象的概括性描绘。
唐墓壁画从内容来看,有四神、仪仗出行、仪卫、建筑、列戟、狩猎、马球、客使、文吏、乐舞、内侍、宫女(仕女)、山水等,涉及到唐代社会的许多方面,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宫廷生活和社会风貌,在纸本、绢本绘画真迹罕见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唐墓壁画在丰富的文化、艺术土壤孕育下产生,其绘制技巧、风格以及表现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充满着对生活、对自然的肯定和热爱,闪耀出大唐文明浓重的人文主义光彩和博大精深的底蕴,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刘呆运《西安郭庄唐代韩休墓发掘简报》,《文物》2019年01期冀山东主编:《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鉴赏·唐墓壁画卷》,三秦出版社,2006年6月
王春苗《韩休墓壁画研究现状综述》,《丝绸之路》2019年02期郭美玲《唐墓壁画山水题材源流
——兼论韩休墓“山水图”布局及其意义》,故宫博物院院刊2017年06期霍嘉西 李西林《韩休墓乐舞壁画解析》,《交响》2020年01期
编辑:史杨克
审核:卢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