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互鉴丨抢不到冰墩墩?快来这里看“敦敦”!
春节假期都在干什么呢?
宅家看冬奥、看女足?
公园漫步、贡献票房?
在线抢冰墩墩?
......
还是跟市民“黄先生”一样
来深博逛展呢?
在敦煌展还有不少“明星”呢
那些色彩丰富的壁画
栩栩如生的彩绘塑身像
极具风格的展品
每一件都是明星
敦煌石窟见证了佛教作为外来文化融入中国的过程,也记录了其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中国化的佛教具有圆融、实践、思辨、和谐等人文内涵,而其宗教精神中的慈悲、奉献、自觉、善行、利众等意旨,具有助益个人与社会生活的现实意义。莫高窟,在时间的沉淀与文化的交汇中不断洗练升华,传承着佛教哲学与宗教内涵,并在多元文明的交融中不断吸纳精华,积淀成灿烂的艺术宝库。
敦煌石窟艺术包含着现实与信念,兼具生活与信仰,汇聚智慧与虔诚,古人以信念为指引,以华丽庄严却不失灵动飘逸的笔触,在壁面上描绘人类精神的归宿。
鹿王本生故事画
莫高窟第257窟
北魏(公元386-534年)
鹿王本生是敦煌最早的横卷连环故事画。故事情节的发展由作品的两端向画面的中心过渡,中间结束的独特构图,以突出故事的高潮部分(九色鹿与国王相遇),构思十分巧妙。
故事内容:古印度恒河边生活着一只美丽的九色鹿(释迦牟尼佛前世),曾经不顾安危,救起一名失足落水之人。获救的溺水者贪图富贵,向国王告密,泄露了九色鹿的行踪。国王率大军入山捕鹿,无法脱身的九色鹿认出向导正是自己搭救的溺水者,毫无惧色地来到国王面前,控诉了溺水者见利忘义的卑鄙行经。国王听后,认为九色鹿有功于人,于是放鹿归山,并下令全国禁止猎捕九色鹿。此时溺水者浑身长出了毒疮,口中发出恶臭,最后遭到所有人的唾弃。
泥
北魏(公元386-534年)
左:高36.1厘米 右:高35.2厘米
天水市麦积山石窟第162窟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两身菩萨左右对称布局,面容清癯,束发戴冠,衣裙曳地。具有魏晋时期典型的“秀骨清像”特征。
萨埵本生故事
莫高窟第428窟
北周(公元557-581年)
萨埵太子舍身饲虎是早期壁画常见题材。此作品采用传统的连环画构图,情节丰富、完整,艺术表现生动、活泼,是同时期不可多得的佳作。
乘象入胎
莫高窟第329窟
初唐(公元618-712年)
李其琼临摹
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玉和王后摩耶夫人多年膝下无子,常为无人继承王位而烦恼。一日,摩耶夫人在梦中见到空中有菩萨乘白象而来,从她的右肋进入腹中。摩耶夫人从梦中惊醒,召相师占卡,知有圣神降胎。梦中受孕的摩耶夫人后来在蓝毗园诞下悉达多,就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作品描写释迦牟尼降生的故事,是佛传故事画中最具代表性的题材之一。
夜半逾城
莫高窟第329窟
初唐(公元618-712年)
李其琼临摹
作品描写悉达多太子离宫出家的故事。悉达多成人后,经常冥思苦想,寻求解脱众生痛苦的真谛,29岁时受天神启示,抛弃王位与妻、子出家修行。依据佛经,释迦牟尼出家前的俗世是以乘象入胎开始,以夜半逾城作结。因此乘象入胎和夜半逾城在敦煌石窟壁画中多呈左右对称布局。
唐(公元618-907年)
石函高42.5厘米 长50.5厘米 宽49.5厘米
铜匣高12.3厘米 长12.3厘米 宽12.3厘米
银椁高9.3厘米 长10.7厘米 宽8.4厘米
金棺高6厘米 长7.5厘米 宽5.4厘米
舍利瓶口径0.5厘米 腹径2.1厘米
1964年平凉市泾川县大云寺塔基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舍利棺是唐代用于瘗埋佛骨舍利的容器,是对印度用罂坛盛放舍利方式的中国化改革。这套佛舍利五重宝函由玻璃舍利瓶、金棺、银椁、鎏金铜匣与石函组成,层层套置。这是最早将中原传统的棺椁葬制纳入佛教的例证,也是武则天开创棺椁瘗葬舍利制度的重要物证,反映了唐代在舍利瘗葬制度上的划时代变革,也是佛教汉化的重要标之一。
五重宝函佛舍利放置在最里层玻璃瓶内,再放入金棺。金棺装饰精巧华丽,棺盖和棺身通体用金片、珍珠及绿松石镶嵌成盛开的大莲花,周围衬饰小莲花与莲叶。银椁前后上圆下方,两侧前高后低,通体錾刻缠枝忍冬,两侧各安两圆环,底座呈长方形,四面有勾栏平座,空间镶有菱形花纹,花纹布局严谨。鎏金铜函装饰珍珠地,刻忍冬草纹,挂鎏金锁,工艺精致。
石函盖刻“大周泾州大云寺舍利之函总一十四粒”,函身四周刻“朝散大夫行司马平昌孟诜撰”《泾川大云寺舍利石函铭并序》,并记载参与舍利发现和奉安仪式的职官、僧众题名等重要信息。
据此可知,泾川大云寺舍利塔为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在全国30个州建立的19座舍利塔之一,当时称为大兴国寺。武则天称帝后“敕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处,藏《大云经》,使僧人升高座讲解”,大兴国寺由此改造为新的大云寺。此批大云寺塔基出土文物多为武则天延载元年(公元694年)改造寺塔而重新打造的舍利供养器。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
莫高窟第217窟
盛唐(公元712-766年)
常书鸿临摹
画面依据佛陀波利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文绘制,记述了罽宾国僧人佛陀波利翻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缘由。
作品对于自然的描绘十分精彩,图中青山叠翠,细水蜿蜒。旅人们穿行在青山绿水间,头戴帷帽的妇女,西域式的城郭,构成了一幅田园诗般的山水画。这些山水以线条勾勒轮廓,青绿重彩,应是画史记载的青绿山水画法,在中国绘画史中占有相当的地位。
木雕八臂观音残像
北宋(公元960-1127年)
敦煌市莫高窟千相塔出土
敦煌研究院藏
观音菩萨像由杨木整体雕出,从残存手臂情况分析应是八臂十一面观音菩萨像。在敦煌壁画中有许多八臂十一面观音像,但雕塑像稀少,这尊历经劫难幸存下来的木雕像,尤为珍贵。
八臂十一面观音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之一,有学者认为十一面观音信仰与汉传佛教密教有关,其手臂数量自初唐后逐渐增加。
北宋(公元960-1127年)
敦煌市莫高窟藏经洞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绢上绘说法图,下方书《佛说报父母恩重经变》及“宋淳化二年岁次辛卯五月二日”《绘佛邈真记》两方题记。经变故事画分列在说法图两侧,以连环画形式展开,相互之间以山石分隔,每幅画旁有墨书榜题。故事画面反映了当时敦煌地区的民俗风情,突出了父母对儿女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是佛教在中国本土化的一种体现,亦是一幅社会文化研究价值很高的古代美术珍品。
水月观音
西夏(公元1038-1227年)
李承仙临摹
水月观音为佛教三十三观音像之一,相传为唐代画家周昉所创,唐画水月观音已无存。敦煌壁画中的水月观音像始见于10世纪初,至11世纪成为鸿篇巨制,榆林窟第2窟的水月观音像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在榆林窟第2窟窟门南北两侧各有一铺水月观音像,均在方形画面中以对角线构图,下部表现观音、龙女、青财童子、岩石、大海、修竹等,上部则表现天空。通过大量留白,形成虚实对比,正是南宋山水画的流行风格。
榆林窟第2窟窟门南侧的水月观音,在透明的巨大光环中,衬托出悠然自在坐于岩石上的观音菩萨。观音的身后有竹林与山石为背景,天空祥云缥缈,灵鸟飞行,画面左下侧有龙女合十礼拜观音。
水月观音
榆林窟第2窟
西夏(公元1038-1227年)
史苇湘临摹
榆林窟第2窟窟门北侧的观音背靠岩石而坐,似乎正在仰望画面右上部的一弯新月。下部碧海茫茫,海面上一善财童子乘云而来,合掌礼拜。画面右下部的海岸边,一位汉族僧人,身披袈裟,虔诚地遥礼观音。僧人身后还有一位猴脸的男子牵马侍立,表现为唐僧与孙悟空的形象。
画面表现一种幽深、静谧的气氛,使观者见而忘俗,是敦煌晚期石窟艺术中难得的精品佳作。
敦煌壁画题材丰富
色彩瑰丽、美轮美奂
或宣扬舍己为众生的牺牲精神
或反映了古代社会风貌
快来深博与它们邂逅吧~
展览名称丨交流·互鉴——敦煌石窟与河西走廊的丝路艺术
展览时间丨2021.12.31-2022.3.20
展览地点丨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第一专题展厅及中厅
定点讲解时间丨待恢复
穿越千年,只为遇见
当敦煌古典之美遇见深圳时尚之都
当敦煌遇见上元夜(元宵节)
......
2月15日19:00-21:00
敬请期待上元夜直播
遇见敦煌,遇见自己
可点击关注本微信公众号,回复【开放时间】【场馆地址】【预约】【讲解服务】获取相关信息
戳这里为我加颗小星星★
“星标”我才能更方便接收我的消息哦
—开放时间—
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古代艺术馆:
周二至周日10:00-18:00(17:3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正常开放,提前至9:30开馆,节后第一天闭馆。
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
周二至周日10:30-17:30(17:0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正常开放,节后第一天闭馆。
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暂时闭馆
https://www.shenzhenmuseum.com/
文章转发自深圳博物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