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虎年春晚,获3亿狂赞的舞蹈节目《只此青绿》,成为整台节目的爆点,该舞蹈的创作灵感来自中国国宝级书画《千里江山图》。每一幅画背后都是一段历史,舞者以绚烂之姿,勾勒出如诗如幻的无垠山河。《只此青绿》中,打动观众的不只是美妙的舞台动作,更是宋风雅韵中的沉稳与傲骨。
图片源自网络
中国传统国画所使用的颜料是用传统的技法制成,与现在普遍使用的化工染料并不相同,它们具有保持经久,鲜少褪色的特性。古代珍贵矿石用于画材的不在少数,比如以《千里江山图》为代表的青绿山水画所使用的石青、石绿和赭石,都是取自矿物颜料,今天咱们重点聊聊矿石“丹青”。
青
绿
矿
石
渲染天地
千年如新
2017年,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少年天才王希孟唯一现存的传世画作《千里江山图》在故宫展出后,又登上央视《国家宝藏》,成为大众熟知的国宝。
在这幅青绿山水画作中,山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渺,在绘画技法上已是登峰造极,更令人称奇的是:宋朝文艺繁荣的气息,穿越900年历史尘埃,扑面而来,画面中的青山绿水依旧如新,千年前的山河就这样栩栩如生地在眼前展开。
北宋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千里江山图》是我国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王希孟用宋徽宗赵佶教授的“青绿山水”技法,以矿石为主要原料,远青近绿,覆盖各个山头细流,将千里万里的国土江山缩为近12米的江河湖海、山峦叠嶂。
这种绘画创作始于魏晋南北朝而在隋唐更为流行。唐代杰出画家李思训的青绿山水画最具代表性,他常用浓重的矿物颜料石青和石绿为主,用以表现山石以及树木的苍翠和浓郁。后世也有不少著名画家善绘青绿山水画作。
远青近绿,指的是石青和石绿。
我们先来谈一下石青,它的学名是蓝铜矿,分为“空青”(钟乳状的蓝铜矿)和“曾青”(晶簇状的蓝铜矿)等。作为矿物颜料,尽管蓝铜矿的成分是一样的,但色泽深浅不一。一般的规律是:粉末颗粒越粗,颜色越深;反之,则颜色越浅。在古代手工研磨颜料的时代,要制造出颜色均匀的石青,是相当考验技术的。
在没变成粉末的时候,它们长成这个模样:
· 钟乳状的蓝铜矿
· 晶簇状的蓝铜矿
Tips:
石青颜料的制作过程经过多次研磨搅拌沉淀,每次的沉淀颜色会颗粒逐渐变细,颜色变浅,这第一次的沉淀便是头青,之后依次二青、三青、四青,其实少数的也制作五青。现代国画最常用的是三青。
青绿山水画,顾名思义,有青就要有绿。这“绿”说的就是孔雀石。它是一种碳酸盐矿物,因其颜色酷似孔雀羽毛上斑点的绿色而得名孔雀石。在古代,孔雀石常作为金属器的镶嵌物,也作为绿色颜料广泛应用,主要出现在壁画中祥云以及植物叶子上。在敦煌莫高窟壁画、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中都使用孔雀石作为绿色颜料。
孔雀石色调变化较大,主色为绿色,单色调从暗绿、鲜绿到白色皆有。被用作颜料的孔雀石色调纯正细腻, 经久不变,是对自然山水之色最好的描绘。
值得一提的是,石青(蓝铜矿)和石绿(孔雀石)经常共生,孔雀羽毛般的绿与靛青花般的蓝,两种艳丽的色彩交融,美轮美奂。更为奇特的是,在变化的外部环境影响下,两种矿石能够互相转化!用现代科学解释,蓝铜矿因风化作用,使二氧化碳减少,含水量增加易转变为孔雀石,反之,当铜矿的氧化层处在地下密室、干燥、二氧化碳充足的时候,孔雀石也能变成蓝铜矿。
·石青(蓝铜矿)
和石绿(孔雀石)共生
这种相互可逆互生的关系,在自然界中非常奇特和罕见。
朱
砂
“丹”色矿石家族
妥妥C位
朱砂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距今6000多年河姆渡遗址漆碗上就有了辰砂的使用痕迹,在3000年前,殷商先人便开始将朱砂磨成细末,涂嵌在甲骨之中。《甲骨文合集》中编号为6057的甲骨之王即是涂朱甲骨的典型,即使跨越了数千年岁月的磨砺,仍光彩耀眼,毫无褪色。
Tips:
朱砂,学名辰砂,画界又名丹砂、朱磦、马牙朱(上品朱砂)。矿物化学式为HgS,色调为大红和鲜红,亦是古代红色之首选。“涂朱甲骨”指的就是把朱砂磨成红色粉末,涂嵌在甲骨文的刻痕中以示醒目。
青
金
石
蓝色矿石家族中
神秘庄重的代表
青金石的蓝高贵神秘,具有很强的视觉穿透性,其中常含有浸染状的黄铁矿,似金星闪烁,故称青金石。它是通过“丝绸之路”从阿富汗传入中国的,常常作为宝石矿料做雕刻摆件使用。
青金石的蓝色相较于蓝铜矿和绿松石,更加深邃庄严,且与佛教有很深的渊源,遂在我国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天水麦积山石窟等石窟寺壁画上都曾使用青金石作为颜料。莫高窟早期壁画及彩塑中的蓝色颜料大多以青金石为主。
直到明末之前,颜料都没有被广泛的制作和贩卖。古代的书画家所使用的颜料多数是自己家的“手工小作坊”制作的。“制色”也就成了古代画家一种独门的技法。大多数人遇见珍贵矿石的第一反应是好好保存收藏,恐怕只有那些书画狂人,才能把这样美丽的宝石粉碎涂在纸上。也正是因为这些美丽矿石,我们才能看到历经千年的古画,依然姿彩艳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世人眼前。
中国嘉德联系方式(滑动查阅)
文章转发自中国嘉德拍卖,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