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里有什么好玩的呢?
除了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红楼梦》中对古人生活的刻画也是细致入微,吃穿用度均有提及。娱乐游戏是大观园里的人儿打发时间、增添生活雅趣的重要方式。小说中对传统游戏活动的描写门类多、描摹细、隐喻深、影响广。《红楼梦大辞典》对游艺类的词语解析多达七十六个词条。
概括起来,《红楼梦》中的休闲活动大致可分为娱乐性休闲活动、艺术性休闲活动、知识性休闲活动、体育性休闲活动几大类。
《红楼梦》中的游戏活动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这些活动与《红楼梦》全书风格一致——以“雅”为主。
游戏活动的描写不仅起着主题深化和情节渲染的作用,同时也暗示了人物的命运结局,贯穿了贾府这一世族之家的盛衰发展。
诗词创作
探春结社
佛山衬色剪纸
《红楼梦》(局部)
现代 广东省博物馆藏
在大观园里,最有亮点的休闲活动就是吟诗题对。在《红楼梦》中,大观园内的诗社不仅让主人公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文采、与志同道合者评诗评词,更能让他们尽情地抒发个人的内心情感、表现真实的自我,这也是作者曹雪芹对封建礼教的抨击、支持人的个性解放思想的体现。
第十八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局部)
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清 旅顺博物馆藏
《红楼梦》中的第一次诗社活动发生在第三十七回,探春向大观园众人发出“请帖”,希望能够“务结二三同志,盘桓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 。在中秋节前后,“海棠诗社”举行了第一次诗社活动:第一轮要求以“门、盆、魂、痕、昏”限韵、以“咏白海棠”为题作七言律诗,第二轮则是食蟹咏菊。
《藕香榭吃螃蟹》年画
民国 纸本 设色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局部)
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清 旅顺博物馆藏
第五十回
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局部)
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清 旅顺博物馆藏
而第二次诗社活动发生在第七十回,在湘云的建议下,黛玉重启诗社;又因“正是初春时节,万物更新”,遂将“海棠社”改为“桃花社”。此次的诗社活动要求“以柳絮为题,限各色小调”以作词。
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局部)
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清 旅顺博物馆藏
第九十四回
宴海棠贾母赏花妖 失宝玉通灵知奇祸(局部)
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清 旅顺博物馆藏
行酒令
第七十五回
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局部)
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清 旅顺博物馆藏
所谓酒令,一般是指旧时饮酒助兴取乐的游戏。从形式上看,酒令可分为雅令、通令、筹令三种:“引据经典、分韵联吟者”称为雅令;“俗不伤雅、不费思索、可以通行者”为通令,如击鼓传花、骰子、抛球、打杠子、划拳等;所谓筹令,即以抽签(称为酒筹)的方式决定饮酒之人、次序等的酒令。曹雪芹生活的清朝饮酒风行,其本人又以“好饮”著称,因此《红楼梦》中的酒令不仅数量众多,还能做到雅俗共赏。
刻诗句乌木酒筹
清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在书中第二十八回,贾宝玉、薛蟠、蒋玉菡、冯紫英几人一起饮酒,并以女儿的“悲愁喜乐”为主题行令。同是诗词曲赋类的酒令,宝玉与薛蟠之令可以说雅俗有别。但读者也能轻易从这次酒令看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与教养,人物形象也变得更加生动。而在第七十五回中,又出现了“击鼓传花”令:凤姐儿因贾母十分高兴,便笑道:“趁着女先儿们在这里,不如咱们传梅,行一套‘春喜上眉梢’的令,如何?”贾母笑道:“这是个好令啊!正对时景儿。”忙命人取了黑漆铜钉花腔令鼓来,给女先儿击着。席上取了一枝红梅,贾母笑道:“到了谁手里住了鼓,吃一杯,也要说些什么才好。”凤姐儿笑道:“依我说,谁像老祖宗要什么有什么呢?我们这不会的不没意思吗?怎么能雅俗共赏才好。不如谁住了,谁说个笑话儿罢。”此处的“击鼓传花”与“讲笑话”属于酒令中的游戏令。王熙凤提议在中秋宴会上行此类游戏令正合贾母的心意,也迅速地活跃了气氛,烘托出中秋佳节家人团聚的氛围。
《红楼梦》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酒令应属第六十三回怡红夜宴中的行筹令:宝玉因说:“咱们也该行个令才好。”袭人道:“斯文些才好,别大呼小叫,叫人听见。二则我们不识字,可不要那些文的。”麝月笑道:“拿骰子咱们抢红罢。”宝玉道:“没趣,不好。咱们占花名儿好。”晴雯笑道:“正是,早已想弄这个玩意儿。”......说着,晴雯拿了一个竹雕的签筒来,里面装着象牙花名签子,摇了一摇,放在当中。又取过骰子来,盛在盒内,摇了一摇,揭开一看,里面是六点,数至宝钗。
象牙诗酒令
清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此处的“占花名儿”属于筹令。筹又称为签,用象牙、兽骨或竹简、木条制成,上面刻有诗词、人物,并注明饮酒对象及数量。“占花名儿”通常的玩法是用骰子点定人,由那个人从竹筒里抽签,签上画着一枝花。抽签的人要说出评价这种花的一句成语,最后是吟咏这种花的一句旧诗。
在宝玉生日之时,大观园内的姊妹及丫鬟们齐聚怡红院行酒令玩乐,原本是一幅其乐融融的热闹场景,但宴上众人抽到的签和酒令却暗示了各自的人物命运:抽中“日边红杏倚云栽”的探春将来远嫁;“艳压群芳”的宝钗尽管日后与宝玉结为夫妻,但又因宝玉出家而只能孤芳自赏、无人怜惜;“除了他,别人不配做芙蓉”的黛玉抽中“莫怨东风当自嗟”,将来也难逃“红颜自古多薄命”的命运。
《怡红夜宴图》(局部)
清 无名氏绘 纸本 设色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猜灯谜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局部)
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清 旅顺博物馆藏
《红楼梦》中有多处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描写,其中元宵节尤为突出。元宵节又称灯节、上元节。按照民间传统,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猜灯谜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民俗之一,亦是元宵佳节家人团聚之时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书中第二十二回详细描写了贾府元宵夜宴的猜灯谜活动,而灯谜更是作者曹雪芹为贾府未来衰落命运埋下了伏笔。
放风筝
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局部)
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清 旅顺博物馆藏
风筝,古时南方叫鹞,北方称鸢。在唐代的文学作品中就已出现“风筝”一词,如杜甫的“风筝吹玉柱,露井冻银床”、刘禹锡的“风筝吟秋空,不肖指爪声”等。到明清之际,制风筝的技艺不断发展,风筝的形状和样式也更加丰富。
送饭的:用以增加放风筝趣味性、观赏性的一种附加物。风筝升空后,将附加物挂在线上,随风鼓起,沿线而上。有的附有爆竹,有的附有彩饰。
籰(yuè)子:放风筝用的线车子。
在书中第七十回,曹雪芹详细描写了大观园内群钗放风筝的场面。重起桃花社的众人正在屋内咏柳絮词,屋外一个大蝴蝶风筝突然挂在了竹梢上,黛玉说要“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晦气”,于是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来,也有美人儿的,也有沙雁儿的。黛玉的是美人风筝,探春的是软翅子大风凰,宝玉也打发丫头回去拿自己的大鱼风筝、却被晴雯放走了,螃蟹风筝被袭人送给了贾环,宝琴的是大红蝙蝠风筝,宝钗的是一连七个的大雁风筝。重起桃花社时,正值柳花飘舞的暮春时节,恰好是放风筝的好时候。曹雪芹生动地描绘出一副春意盎然的美女风筝图,大观园内的小姐丫鬟们自由地放飞着风筝,享受着生命中难得的自由心情。而从小说的整体格局来看,描写放风筝这一情节时作者同样采用了乐景衬哀情的写法:此时的贾府已有颓败之势,不久姊妹们也将各奔东西、难逃悲惨命运。
《南鹞北鸢考工志》
曹霑自序 双勾手稿(复制品)
北京曹雪芹学会 提供
著名民间艺术家、中国风筝协会原副会长孔祥泽回忆,1943年在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期间,其日籍教师高见嘉十先生从一日本商人手中借到一部《废艺斋集稿》,其中第二卷《南鹞北鸢考工志》系统记载了风筝的起放原理、扎糊技法、绘画要领,即扎、糊、绘、放“四艺”。孔先生将《南鹞北鸢考工志》“自序”用铅笔双钩描摹出来。原自序的落款为“时丁丑清明前三日芹圃曹霑识”。曹雪芹在自序中讲述了自己“济人以艺”,使友人渡过难关并“以艺自养”的经过,之所以传授制作风筝的技艺,并非教人玩物丧志,而是为了援助像于景廉那样的“有废疾而无告”者,使其有技艺在身,“谋其有以自养之道”。
四世同堂风筝
现代 北京曹雪芹学会藏
听戏
第十八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局部)
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清 旅顺博物馆藏
戏曲是中国灿烂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宋元明三代以降,戏曲逐渐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并在清代发展至巅峰。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戏曲占据了不小的篇幅:有学者统计,将近二十回有出现戏曲作品乃至其中的唱段戏文;出现过的戏曲篇目也颇多,包括《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邯郸梦》、《一捧雪》等三十多部。
戏曲在书中不仅有推进宝玉、黛玉二人关系的作用——尤其以《西厢记》为重,更重要的是戏曲同样预示着贾府的未来和结局。
象牙书 宝黛共读西厢
现代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藏
在第十八回元妃省亲时点的四出戏,脂砚斋都做出了批注:
由此来看,元妃省亲时点的这四出戏都带有些悲剧意味。作者刻意在一个原本应该热闹喜庆的时刻安排了这样的戏曲唱段,其对于贾府大厦将倾的暗示不言而喻。
《红楼梦》中的休闲活动描写具有极为重要的文化意义和文学价值。它不但生动展现了贵族大家庭中各类人物的休闲生活,集中反映了古代丰富多彩的休闲文化。同时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意蕴,在对活动的描写中暗示人物性格及命运,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让读者可以更深刻地领会曹雪芹这位小说巨匠的文学造诣。
参考文献:
1. 曹雪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
2. 胡文彬:《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论稿》,北京:中国书店,2005年。
3. 李丽霞:《<红楼梦>中元宵节的叙事功能》,《红楼梦学刊》2015年第三辑。
4. 李雨泽:《<红楼梦>中的游戏活动及其文学功能研究综述》,《红楼梦学刊》2014年第二辑。
5. 田惠珠:《<红楼梦>中的风筝意象》,《红楼梦学刊》2005年第四辑。
6. 姜南:《浅析<红楼梦>中的酒令》,《保山师专学报》2007年第四期。
7. 周磊琦:《论戏曲文化在<红楼梦>中的作用》,《大学语文建设》2021年第四期。
8. 刘鹏:《浅谈<红楼梦>中的酒令活动》,《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十期。
9. 常云秀:《论<红楼梦>中的元宵节》,《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第一期。
10. 温磊:《纸鸢百年——北京风筝工艺及特色探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2015年。
11. 熊瑶:《<红楼梦>谶语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厦门大学文学院,2014年。
12. 王玲玲:《<红楼梦>休闲思想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人文学院,2013年。
展览即将于2月15日闭幕
未观展或计划多刷的观众抓紧时间啦!
供稿丨蔡怡琛(实习生) 展览策划小组
编辑丨宣传推广工作小组
阅读最完整展览|分享最有趣幕后
www.gdmuseum.com
广东省博物馆
(服务号)
粤博订阅
(订阅号)
广东省博物馆
新浪微博
文章转发自广东省博物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