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正式开幕,同期,央视综合频道《中国考古大会》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
官方还发布了一张暗藏多处考古细节的加密海报,提前考起了观众的探秘水平。
▼向上滑动查看海报
图源:@央视新闻
神通广大的网友们也都纷纷抛出了自己对图中密码的猜测。
想知道答案都是什么吗?
让我们来一起康康吧~
01
秦陵铜车马
秦始皇帝陵铜车马博物馆藏
秦陵铜车马共有两乘,一号车叫“立车”,二号车叫“安车”,出土于秦兵马俑坑被发现的4年后,也就是1978年6月。
当时考古队正在陵园西侧的一块农田里进行钻探工作,探着探着,一块小型圆状金属件就被探了出来。
可谓是正应了那句老掉牙的话——“秦时,你往地里种下两辆铜车马,两千年后,你就能从地里收获出两辆铜车马。”——只不过是破碎的两辆铜车马。
两辆青铜车马出土时共破碎成3000多块残片,碎得就像每一个打工人的心一样——不能再碎。
好在其并没有遭过人为破损,所有的部件均无遗失,加上专家们的“妙手回春”,在近8年的时间后,铜车马终于“返老还童”,恢复故貌。
02
赤金走龙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赤金走龙为唐时期文物,1970年出土于西安市何家村。
龙如其名,所有小龙均由纯金打造。是的,所有,因为它可不是一条,而是一组共十二条小龙。
每条小龙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四肢形态各有不同,斗志昂扬的样子就像一队正要开启探险的小神龙。
图源:@动脉影
03
贾湖骨笛
河南博物院藏
贾湖骨笛为鹤类禽鸟尺骨所制,1987年出土于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是一只有着8000多年历史的老笛子。
笛身全长23.1厘米,钻有7个音孔,可近似奏出七声音阶。它的出现大大扭转了过去人们关于“七声音阶起于西方”的认知。
此外,从骨管上的等分符号推测,先民们在制作笛子时也许并不是一拍大腿觉着好玩就钻了7个孔,他们对骨笛的长度、口径及音孔的距离都是经过反复琢磨,认真设计的。
04
曾侯乙编钟
湖北省博物馆藏
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文物,1978年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出土。
钟架长7.48米,宽3.35米,高约1.17个姚明(即2.65米),分三层八组悬挂编钟共65件,是编钟界有名的大块头担当。
图源:@动脉影
除了雄伟壮观外,曾侯乙编钟的音乐性能也十分优越。其音域宽广如高山旷野,音色优美似神音仙曲,音调更是准得比你每天上班打卡的时间还要准。
05
三星堆面具
三星堆博物馆藏
三星堆遗址中曾出土了不少青铜人面具,有小小号,小号,中号,大号,超大号,型号多到可以玩“三星堆”套“面具”(bushi)。
虽然面具有大小不一各种型号,但古蜀人的脑袋还是比较固定,没有这么千变万化。据学者推测,三星堆面具更可能是被用于祭祀场所等处,起震慑作用,而非作为面部饰品佩戴。
毕竟没人会想要天天扛着一个这么重的面具在脸上吧?(鼻子都要压塌掉)
06
妇好鸮尊
河南博物院藏
妇好鸮(xiāo)尊是商代晚期文物,1976年出土于殷墟妇好墓,是我国当前年岁最大的一件鸟形铜酒器。
其名“妇好”二字源自酒器内自带的铭文“妇好”,“鸮”则是古代对猫头鹰类鸟的称呼。
昼伏夜出又聪明的猫头鹰在商时被人们崇拜为神鸟,用现代俏皮话来说,那就是“智慧子”!
马承源先生曾表示“商代青铜器鸱鸮的图像,应看作是表示勇武的战神而赋予辟兵灾的魅力。”
这样一件随葬品出现在妇好墓中,也极有力地说明了商王后妇好的骁勇。
07
杜虎符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杜虎符出土于1973年,当时西安郊区的一位农民正在犁地,谁想犁着犁着,战国时期的文物竟被犁了出来,这可真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左西右东都是宝”啊!
虎符是古代王朝调动军队的信物,分左右两半,杜虎符是左半符,为战国时,秦国杜地军事长官所有。
杜虎符上还刻金色说明书,言明一旦行动涉及的带甲兵士人数超过50,就必须要与君王的右符相合才能生效。
08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窟顶
北魏辽金佛教寺院遗址
2010年至2011年,云冈联合考古队分别在云冈石窟窟顶一区和二区发现了两处佛教寺院遗址,一处被鉴定为北魏时期,一处为北魏至辽金时期。
同时被发现的还有北魏时期的“传祚无穷”、“富贵万岁”瓦当残片等寺内遗物。
昔年旧日的岁月余光就这样在今人的努力下破土而来。
图源:@中国考古网
09
?
10
?
除了上述的七件文物和一处遗址外,海报中还有两个密码未被解密,聪明的你又是否能猜出它们是什么呢?快来评论区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吧~
本文图片如无特殊标注
均来源于各博物馆官方微博
多棱镜游学:长按识别左图二维码关注,收获最全面的文化游学信息与最有趣的历史、文化知识
(扫码即可加入交流群,打广告勿入)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文章转发自博物馆丨看展览,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