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瓷器的纹饰及器物款识,其画法和刻法多自然流畅,
新瓷尽管笔法熟练,但难免生硬、呆板,如同写字一样,
一人一种笔法,各不相同,字如其人,仿字可以仿形,不容易仿神。
新瓷在仿制过程中会留有不自然的临摹痕迹。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
古瓷青花款识深沉于釉下,新瓷青花款识似浮于釉上。
古瓷由于长期受自然界空气尘垢侵蚀,加之气温的变化,
使釉面分子散失,釉面开片紧密,而新瓷的开片呈崩裂状。
由于古今制瓷工艺和胎、釉原料配方不同,
古瓷缩釉处外缘翻卷,新瓷缩釉周围与坯体紧贴。
有些新瓷仿旧虽可乱真,但仔细观察釉面的细微处,仍能看出破绽。
古瓷因年代久远,器物釉面光泽深厚温润,光由内发,
这种光是自然形成的。
新瓷往往釉面有一层浮光,光亮刺眼,或者说叫做“生性”,
即使用消光剂或其他方法去掉表面浮光,也不会呈现古瓷温润的莹光,
釉面会有无数细痕,发污,失去了光泽,也失去了神韵。
古瓷的彩绘,颜色沉着含蓄,彩与胎的覆着粘接自然。
但后加彩的器物,加彩的地方色彩特别鲜艳,光泽度强,显得刺目。
再如古瓷中瓜皮绿色年深日久会泛银,器物表面有一层银光色,
很自然,这种自然银光新瓷无法仿制。
古瓷的金色,年代久远会磨损变色,或只留下痕迹。
仿者金色鲜艳,不易剥落。古瓷上有后漆金彩的,
仔细观察会有剥落的原来金色的痕迹。
此外,古瓷上金彩的颜色也不一样,
清代道光十年(1 840年)以前瓷器上的金色一般是用金粉描绘,
金色深沉,稳重。
1 840年以后仿制的古瓷是用金水描画,虽光泽度好,但不如以前的色深。
区分古瓷与新仿制品一定要看底足
就如同名牌服装,一要看版式,二要看边角的处理.于细微处辨真伪。
瓷底足露胎处其胎质有一种熟性.因年久有一些灰尘浸入
但灰尘已吃进胎内,与胎结合
如龙泉瓷胎体中含有较多的
烧成后器物的足部边缘呈现铁红色,称为“二次氧化”
出土古瓷上的土锈会浸入瓷质内部,与瓷釉紧密结合,不易剔除。
伪造出土瓷器上的土锈,有的是用胶与土混合粘上去的,
如未用胶,则土锈质松,浮而不实,稍加碰击,锈斑就会刮落下来。
仿制的龙泉瓷,器形、釉色均可乱真,
古瓷叩之响声清脆,这是由于胎质细腻,胎性已熟。
新瓷扣之响声短促沉闷,这是由于胎性生,就如同石料一样,
讲究生坑或熟坑,生坑是指新开采的石料.有一种自然的生性。
声明:分享好文章,传递正能量。本着传播收藏文化为宗旨,图文、背景音乐选自网络,文化传播需要您的力量!我们尊重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及时纠正删除。
更多热度文章:
喜欢我们就点个“赞”和“在看”支持
文章转发自元青花收藏文化苑,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