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文人的另类炫富
董其昌,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松江华亭人,也就是今天的:
收藏有巨量的古代书画作品,尤其是书法,时常在家中召集朋友聚会品鉴。晚明时期,高级文人间经常举办书画古玩品鉴的主题party。董其昌在江南地区几乎天天都参与这类聚会,自己也频频举办,展示自己的巨量藏品。正所谓:炫富一时爽,一直炫富一直爽……但是天天这样亲力亲为地夸炫,董其昌很快就累到感觉自己被掏空。于是,他苦苦思索这样一个问题:有没有什么轻松的方法,能让天下人都知道我董玄宰的书画收藏是“江南第一”呢?
原来这空白的并不是墙壁,而是他无处安放的得意之心。灵光乍现,一个天才的Idea诞生了:何不把我毕生所藏刻成法帖,镶于墙上。让大家一边游园,一边赏玩?
董其昌还将其逐一拓印,编缀成册,分赠外地的好友品鉴。
后来,因索求法帖的人太多,董其昌索性将其批量拓印,上市发行。从收藏家华丽转身成为出版界大佬。
他的《戏鸿堂法帖》一经上市,便被各地士子争相购买,用以学习书法。看着远处那些崇拜的目光,董其昌不禁露出了亲民的微笑~
当然,也少不了大家喜闻乐见的、最爱凑热闹的乾隆皇帝:
▲
清拓三希堂法帖
▲
清拓快雪堂法帖
玩笑开完,书归正传。在唐代由于帝王的喜爱,出现勾摹前人墨迹集帖,即《万岁通天帖》。到宋代又出现了汇集历代名家书法墨迹,将其镌刻在石或木板上,然后拓成墨本并装裱成卷或册的刻帖。这种刻帖既使古人的书法得以流传,并扩大其影响,又是学习书法的范本,故又称之为法帖。法帖,以石、木为载体镌刻备拓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五代南唐李后主《澄心堂帖》,北宋著名的《淳化阁帖》《绛帖》《潭帖》《大观帖》《宝晋斋法帖》,这些都是早期的法帖形式,今已不存实物,惟余零星拓本存世。明清之际,随着士人学子对书法学习的需求逐渐提升,汇集前人书法墨迹、镌刻法帖的行为持续不断,规模也越来越大。大量的文人收藏家,都会将自家所藏的历代法书摹勒上石,镶嵌于自家园林的墙壁上。一方面是用以配景愉目,另一方面也是便于与宾朋好友品鉴夸炫,同时,还可以传拓编册,在市面发行,以传承书法艺术,让更多的晚生学子得以临习描摹,精进造诣。这些满载前人书法艺术的石刻,在没有照相技术、没有扫描技术、没有高清印刷技术的古代,成了保存脆弱纸张上艺术的重要手段。无数次的战乱与天灾,让无数的书画艺术瑰宝消失,古人们终于明白,艺术的传承要远远重要于艺术品本身,与其小心的保存片纸尺帛,更应该让天下人都能一睹其艺术之美。金石永寿,大块文章。这就是法帖背后的文脉,也是我们今天能够经常与古人相见在此的原因。
【版权声明】本微信登载的声明原创内容均为《收藏·拍卖》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和使用。
往期精选
·
·
达芬好奇Pub
文章转发自收藏拍卖杂志,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