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郭晶:乾隆御玺“八征耄念之宝”疏义

  • 古籍
  • 2022年1月16日10时

提要:乾隆御玺“八征耄念之宝”是“天禄琳琅”藏书中重要的钤印之一,其中“八征”含义一直缺乏明确的解释。笔者试对其出典与含义做一些疏解,以明乾隆皇帝鎸刻此印的缘起及用心。


据乾隆《宝薮》统计,乾隆帝一生共鎸刻1800余方玺印,为清代诸帝之冠。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徐启宪认为,“清代皇室宝玺,按其内容可分为两种,即代表皇权的国宝和为皇帝收藏、鉴赏用的宝玺”[1]。乾隆帝千余方御玺中,存放于交泰殿者凡“二十五宝”,是象征国家和皇权的最具代表性的玺印。如昭示大清大统为天授的传国玉玺“大清受命之宝”和昭示帝王威严的“皇帝之宝”等皆是。乾隆皇帝诸多收藏、鉴赏之玺,最著名的莫过于“天禄琳琅”藏书的几方宝玺。

“天禄琳琅”是清代皇室藏书楼。乾隆九年(1744),乾隆帝命内直诸臣检阅秘府藏书,择其善本进呈阅览,并于昭仁殿列架庋置,赐名“天禄琳琅”,且御书“天禄琳琅”匾额悬于殿中。同时敕编“天禄琳琅”藏书目录,鎸刻“天禄琳琅”等印钤记。乾隆四十年(1775)编成《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又称《前编》)。各册书首末叶皆钤“乾隆御览之宝”和“天禄琳琅”两玺。嘉庆二年(1797),天禄琳琅遭“回禄”之厄,秘笈尽焚。彭元瑞受太上皇乾隆帝诏命,仿《前编》体例,选书644部,编成《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二十卷。各册首末叶钤“乾隆御览之宝”“天禄琳琅”,又加钤“天禄继鉴”“八征耄念之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与“太上皇帝之宝”。

“八征耄念之宝”

乾隆帝鉴藏闲章包罗万象,有年号玺、收藏玺、诗词玺等诸多类型。玺文内容反映了乾隆帝丰富的思想倾向、情感世界和特定的人生追求。乾隆时期,每逢重大的国事和家事,均刻玺以为纪念。“天禄琳琅”的几方藏书玺就属这类。乾隆元年(1736),帝命鎸“乾隆御览之宝”,乃乾隆执政的第一方皇帝玺。四十九年(1784),帝喜得玄孙,五世同堂,故于五十二年(1787)亲书“五福五代堂”匾,作《五福五代堂记》,并命鎸“五福五代堂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以纪其事。五十五年(1790),乾隆帝年80,命鎸“八征耄念”“八征耄念之宝”,以贺盛寿。六十年(1795),乾隆帝立颙琰为皇太子,次年举行禅位大典,鎸“太上皇帝之宝”,昭示自己虽已归政,但仍训政。这几方御玺中,除“八征耄念之宝”外,其他印文内容都容易理解,唯“八征耄念”及“八征耄念之宝”,不常见也不易懂。但乾隆帝却鎸刻了63方“八征耄念之宝”和“八征耄念”,并与“犹日孜孜”“自强不息”组成28套宫殿玺,可见他非常看重“八征耄念”这两枚玺印。尤其在其晚年,算得上是案头常用之玺。

一、鎸玺之由

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帝70寿诞。“王公及内外臣工奏请庆典,祝七旬万寿,未即允行”[2],仅以杜甫《曲江》诗句“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中的“古稀”,鎸“古稀天子之宝”,以贺70大寿,昭示自己乃千古稀见年登古稀的皇帝之一。五十五年(1790),臣子王公“再三恳请于今岁举行八旬庆典,予思藐躬荷赝天眷,实亦史册所罕闻,而天下臣民爱戴之忱出于至诚,如再为固缺,转属矫情,因俯允所请”[3]。故于当年八月举行乾隆八旬庆典,遂命鎸“八征耄念之宝”和“八征耄念”二玺,另鎸“自强不息”玺作为“八征耄念之宝”的副章。《清史稿》卷十五载:“辛未。上以来年八旬万寿,命鎸'八征耄念之宝'。”[4]与此同时,乾隆帝还御撰《圣制八征耄念之宝记》(以下简称《圣制记》),录文如下:

……蒙天眷佑,幸无大陨,越于兹又浃旬矣。思有所以副八旬开袠之庆,鎸为玺以殿诸御笔,盖莫若《洪范》八征之念。且予夙立愿,八十有五,满乾隆六十年之数,即当归政。今虽八十,逮归政之岁,尚有六年。一日未息肩,万民恒在怀,庶征之八,可不念乎?念庶征,即所以念万民。《曲礼》八十曰:'耄,老而智衰之谓',兹逮八十,幸赖天佑,身体康强,一日万几,未形智衰,不可不自勉也。如至果不能自勉,则亦不敢旷职,以待六年之期。何则?坛庙之祀,不可不躬亲;雨旸之时,不可不常验;中外之政,不可不日勤;民物之养,不可不心存。苟失其一,丛脞随之,则吾岂敢?是则耄而敬念庶征,仍古稀'犹日孜孜'之意也。亦五福五代堂之说,所谓皇极敛锡之志也。亦即近读《洪范》著论,所谓'六极'中不能去其三,曰忧之,义也。夫汉唐以来,古稀天子才得六,六之中至八旬者才得三,而三帝之中惟元世祖可称贤,其二则余所鄙也……而予之所寅承锡羡当何如。亦曰体天爱民、诚心勤政,与《洪范》五之敛锡、八之念征、九之三忧,孜孜惕惕、日进无疆云尔。予之子孙,能心予之心、政予之政、惕予之惕、忧予之忧,或得仰邀天眷,有年至七旬八旬者,继用此宝。则又我大清国亿万斯年无疆之庥所不敢必而深愿者也,是为记。[5]


字里行间流露出乾隆帝旰食宵衣、体天爱民之心迹。在《圣制新正重华宫茶宴廷臣及内廷翰林诗》中乾隆帝又云:“刻玺由来祖制遗。……予于七旬时鎸'古稀天子''犹日孜孜'二宝及此次鎸'八征耄念''自强不息'二宝,亦恭仿我皇祖之意,借自儆惕。”[6]可知,乾隆帝效法康熙皇帝刻玺以自惕自省,告诫自己虽年已耄耋,依旧要勤政爱民,不敢懈怠,以此感天佑、谢祖恩,长保江山社稷。

二、“八征耄念”之出典

初见“八征耄念”和“八征耄念之宝”,一般人多将“八征”理解为乾隆皇帝八十岁;稍有一定学识的人,会进一步寻求“八征”之说的最早出处,《六韬》《列子》遂成检寻之书。《六韬》卷三《龙韬·选将》,周武王询问姜太公识辨将帅良才之法,太公曰:“知之有八征: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辞;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间谋,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八征皆备,则贤不肖别矣。”显然这是辨才选将的八种表征。与乾隆帝庆八旬寿辰而鎸“八征耄念”中的“八征”应不相干。《列子》卷三云:“觉有八征,梦有六候。奚谓八征?一曰故,二曰为,三曰得,四曰丧,五曰哀,六曰乐,七曰生,八曰死。此者八征,形所接也。”显然这是讲人于喜怒哀乐、得丧生死的8种情绪表征。与“八征耄念”中的“八征”也应无关系。故从字面上来理解“八征耄念”,非但无益于正确阐释其义,反而会误入歧途,愈说愈糊涂。还是应从乾隆皇帝御撰《圣制记》入手,以简释其义。

前引《圣制记》中“思有所以副八旬开袠之庆,鎸为玺以殿诸御笔,盖莫若《洪范》八征之念”;“一日未息肩,万民恒在怀,庶征之八,可不念乎?念庶征,即所以念万民”;“与《洪范》五之敛锡、八之念征、九之三忧,孜孜惕惕、日进无疆”,“是则耄而敬念庶征”等文句,已清楚地告诉人们,他所要鎸制的“八征耄念”“八征耄念之宝”,应典出《尚书》卷十二《洪范》篇中的“次八曰念用庶征”。

80岁的乾隆皇帝,于八月举行寿宴,又想起《洪范》中“次八曰念用庶征”,故“八征耄念之宝”的“八”乃一字三关——八月鎸“八征耄念”玺以贺八十圣诞,故曰“耄念八征”。可谓八八相关。乾隆八旬开袠,八月庆寿,因思九畴之八的“念用庶征”,遂成“八征耄念”“八征耄念之宝”的印文。典雅有据,意味深长。

三、“八征耄念”之疏义

《尚书·洪范》云:

天乃赐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恊范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


八庶征:曰雨,曰旸,曰燠,曰寒,曰风,曰时。五者来备,各以其叙,庶草蕃庑。一极备,凶;一极无,凶。曰休征: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曰晰,时燠若;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曰咎征: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旸若;曰豫,恒燠若;曰急,恒寒若;曰蒙,恒风若。曰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岁月日时无易,百谷用成,乂用明,俊民用章,家用平康。日月岁时既易,百谷用不成,乂用昬不明,俊民用微,家用不宁。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次八曰念用庶征”,意即“念用庶征”在九畴中排在第八位,故《圣制记》曰:“庶征之八,可不念乎?”关于《洪范》九畴的次第,唐孔颖达《尚书正义》作了如下阐释:

……已上皆是禹所次第而叙之……禹为此次者,盖以五行世所行用,是诸事之本,故五行为初也;发见于人,则为五事,故五事为二也;正身而后及人,施人乃名为政,故八政为三也;施人之政,用天之道,故五纪为四也;顺天布政,则得大中,故皇极为五也;欲求大中,随德是任,故三德为六也;政随在德,事必有疑,故稽疑为七也;行事在于政,得失应于天,故庶征为八也;天监在下,善恶必报,休咎验于时气,祸福加于人身,故五福六极为九也。[7]


足见“九畴”之次第是有其内在逻辑的。

至于“念用庶征”的具体含义,“念”,常思也;“用”,可施行也;“庶”,众也;“征”,召也,意为征召,亦作征兆、迹象讲,引申为应验也。“庶征”有两解,一为庶众征验也;二为庶民之意。故根据语意,可将乾隆帝之“念用庶征”理解为因为心怀黎民百姓,所以君王所思所想均以庶众征验为检验准则,并将此施行于“五事”中以感应天道,即人君之念,必形于外。“庶征者,即谓休征五、咎征五,统而称之”[8],“休,美也;咎,恶也。休征者,休美之验也;咎征者,咎恶之验也”[9],“休咎之别在于念与不念之间”[10],故曰“念庶征”——人君一念之敬,和气致祥也;人君一念之肆,乖气致异也。天之五气——雨、旸、燠、寒、风又曰“庶征之目”[11],“以天之五气时与恒,验君之五事休与咎”[12],故曰“在天为五行,在人为五事。修则休征,各以其类应之。五事失则咎征,各以其类应之”[13]。“人君行善政,则百谷用成,家用平康,是休征也。”[14]“休征至,则五者皆顺,其时五者各得其叙而为执五事之应也。”[15]“政有乖失,则百谷用不成,家用不宁,是咎征也。”[16]“咎征至,则五者不顺,其时不得其叙,则为悖五事之应也。”[17]为人君者,当以五事修身,君身正则朝廷正,朝廷正则百官正,百官正则万民正。政事清明,百姓拥戴,四时和顺,五谷蕃熟、穰穰满家,此为国泰民安、长久治世之祥瑞。若君臣失德、政事阙失,民怨喧嚣,四季反常,天灾人祸,饿殍遍野,此为人亡政息、覆宗绝嗣之凶象。如范蠡所云:“春燠而不生者,王者德不完也。夏寒而不长者,臣下不奉主令也。秋暑而复荣者,而官刑不断也。冬温而泄者,发府库赏无功者。此四者,邦之禁也。”[18]故“庶征,示君德当验之天也”[19],人君者念己之得失,必反身自省也。此为圣人以天自治之道,自古明君必念之。乾隆帝心存敬畏天命之心,如孔子所云:“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因敬畏天命,心怀庶民,方能克己修身。

四、结语

鎸“八征耄念之宝”玺印后第九年,乾隆皇帝驾崩,故“八征耄念之宝”亦属乾隆对自己帝王生涯的总结。《圣制记》中云:“夫汉唐以来,古稀天子才得六,六之中至八旬者才得三,而三帝之中惟元世祖可称贤,其二则予所鄙也。即元世祖亦未如予之五代同堂,是予沐昊干鸿贶为独深,而予之所寅承锡羡当何如?亦曰体天爱民、诚心勤政,与《洪范》五之敛锡、八之念征、九之三忧,孜孜惕惕、日进无疆云尔。”由此可知,乾隆帝对其一生的君王所为甚是满意。千古帝王中,能年过耄耋又五代同堂的,仅乾隆帝一人。乾隆帝将此福祉视为上天对他君王行为的肯定。“观乎灾异则见政事,观乎政事以知灾异”[20]。正因为乾隆帝一生都躬亲坛庙之祀、常验雨旸之时、日勤中外之政、心存民物之养,所以朝廷纲纪有序、政事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大清朝国泰民安,此乃“敬念庶征”之善果,乾隆帝视其为帝王治理国家的重要法则,故希冀子孙“予之子孙,心予之心、政予之政、惕予之惕、忧予之忧,或得仰邀天眷,有年至七旬八旬者,继用此宝,则又我大清国亿万斯年”。乾隆帝借玺儆惕子孙,并希望子孙能效仿自己,念庶征,怀万民,以保大清国长治久安。


注释:

[1]徐启宪、李文善、郭福祥编著:《故宫经典明清帝后宝玺》,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52页。

[2](清)庆桂:《国朝宫史续编》卷二十三,清嘉庆十一年内府抄本。

[3] 同注 [2]。

[4]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十五《本纪十五·高宗本纪六》,中华书局,1976年,546页。

[5] 同注[2]。

[6] 同注[2]。

[7](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黄怀信整理:《尚书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450—451页。

[8](宋)胡瑗:《洪范口义》卷上,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后汉书》卷六,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

[10](宋)陈普:《石堂先生遗集》卷七,明万历三年薛孔洵刻本。

[11](宋)夏僎:《尚书详解》卷十七,清《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

[12](宋)胡士行:《尚书详解》卷七,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3](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一《天道类律历类》,明《津逮秘书》本。

[14]《后汉书》卷六,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

[15] 同注 [9]。

[16]《后汉书》卷六,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

[17](宋)陈普:《石堂先生遗集》卷七,明万历三年(1575)薛孔洵刻本。

[18]《后汉书》志第十四,五行二。

[19]《慎言》卷十二《文王篇》,明嘉靖刻本。

[20](宋)吕本中:《春秋集》卷十六,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本文发表于《文津学志》2018年(第十一辑),第208-212页。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