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视频来源:收藏马未都
“清三代”瓷器是指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瓷器。在历史上被称为“康乾盛世”,当时社会开放,文人墨客加入进来,欧洲的彩绘技法也得到借鉴,瓷器制作工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有趣的是,三位皇帝的性格差异不但表现在各自鲜明的执政风格中,还影响到了官窑瓷器的制作。
康熙时期,在瓷器发展上有两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其一是恢复了景德镇御窑厂,其二是设立了专门的督陶官。其中,郎廷极就是江西巡抚。代表康熙瓷器艺术顶峰的“郎窑红”就是在他的督造之下烧制成功的。雍正虽然执政时间只有短短13年,但其历史地位却无庸置疑。雍正继承了康熙景德镇督陶官制度。雍正六年,他派出现在人们熟知的督陶官唐英。雍正官窑工艺妩媚、秀丽端庄,制作十分考究。其大器不显厚重,小器隽巧玲珑。不论是器型的比例关系,还是线条、画工,都有很高标准。乾隆官窑与康熙、雍正相比,其风格既一脉相承,又独具特色。乾隆不同于其父,也不同于其祖,他喜欢繁缛热闹、华贵亮丽之风。所以,乾隆官窑瓷在厚重方面不如康熙,隽永方面不及雍正,但是具有华美多姿、繁华似锦的特点,不但精巧新奇,而且极尽工雅细丽之能事。说明:康熙时期,景德镇制瓷工匠纯熟地掌握了珠明料的呈色技术,烧出了被誉为“翠毛蓝”、“宝石蓝”的康熙青花,这种多色阶青花层次分明,故又有“五彩青花”之称,是青花器制作史上的重要创新。拍品即仅用一种青花色料,便充分表现出画面的阴阳向背,远近疏密,在白腻胎骨的映衬下,具立体层次感,尽显康熙青花之神韵,堪称文玩中的佳作。笔筒胎质细腻,白釉温润。外壁以青花通景绘山水人物图。画面构图疏朗有致,人物形神兼备,笔法飘逸自如,颇具水墨韵色,立体感强又颇有意境。
来源:香港苏富比1977年12月2日LOT.457说明:葫芦瓶为南宋后期所创烧,瓶体似葫芦,故名,又因名与“福禄”谐音,自古以来为人们所喜爱,遂成为传统器型。且器形像“吉”字,又名“大吉瓶”。此瓶形制规整,造型端庄秀美,似葫芦,直圆口微敛,斜肩,束腰,腹部浑圆,浅挖足。通体施郎窑红,釉面滋润肥厚,釉色富力堂皇,底部罩透明釉露白胎,细巧精致,质地上乘为康熙罕见佳品。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六字两行双圈楷书款 康熙本朝来源: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2008年春季拍卖会LOT:1794参阅:《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第339页,图224,两木出版社,1998年《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上册)》第60、61页,图3,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说明:此件茄皮紫釉暗刻龙纹盘,其内外壁均暗刻双龙赶珠纹为饰,盘心则刻一云龙纹。刻工娴熟流畅,所刻行龙苍健凶猛,气势恢宏,方尺之间,犹有排山倒海之势,难掩皇家气派。所施茄皮紫釉,浓妍鲜亮。底施白釉,书写康熙青花楷书官窑款。敬天法祖为历代皇室之大事,往往直接表现在祭祀先祖和天地之上,其中的祭器则为礼制之体现,不可缺失,因此对祭器本身的形制与质地均有严格要求。明朝立国之初就明文“祭器皆用瓷”,盛放各式供品的簋改以瓷盘代替;嘉靖初年礼制改革,对祭祀重新厘定,对祭器的功用与外观色泽均作明确规定,《大明会典》“器用”记载“嘉靖九年,朝廷规定四郊各陵瓷,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其以青、黄、红、白四色象征天、地、日、月,与之相应的蓝色(或茄皮紫色)、黄色、红色、白色的瓷质祭器就依此烧制,而祭祀当中使用最广的祭器是为四色瓷盘,故在各项祭器之中烧造数量最多。清承明制,依然非常重视祭祀及祭器的制作,顺治时期官窑虽未曾全面恢复烧造,然在仅有的传世品当中就有茄皮紫釉和黄釉暗刻龙纹祭祀瓷盘,景德镇珠山御窑遗址亦曾出土多件类似的茄皮紫釉暗刻龙纹残盘,当为祭天之礼器,由此可见,清廷对祭祀大礼的尊崇和对瓷质祭器的倚重。后至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后,四海升平,康熙帝参考前朝,复位礼制,对宫中各项用瓷明确功用与法度,遂有康熙二十年朝廷派员至景德镇恢复御窑厂的烧造之事。据康熙二十二年本《饶州府志》卷之十一“陶政”记载:“康熙十九年九月内,奉旨烧造御器,差总管内务府广储司郎中徐廷弼、主事李延禧、工部虞衡司郎中加三级臧应选、六品笔帖式车尔德于二十年内驻厂督造。每制成之器实估价值,陆续进呈御览。”在此次正式烧造中,作为祭器的四色瓷盘亦在其中,此件茄皮紫釉暗刻龙纹盘典承顺治时期制度而成,纹饰与尺寸一致,其内外壁均暗刻双龙赶珠纹为饰,盘心则刻一云龙纹。刻工娴熟流畅,所刻行龙苍健凶猛,气势恢宏,方尺之间,犹有排山倒海之势,难掩皇家气派。所施茄皮紫釉,浓妍鲜亮。底施白釉,书写康熙青花楷书官窑款。而此类器物最早可上溯至嘉靖时期,故亦可从实物上反证文献记载嘉靖九年重订礼制之事。“国之大事,唯祀与戎”,满清虽初得天下但对中国古代的礼教文化吸纳迅速,此盘正承载着清皇室对先祖与天地的无限敬畏与尊崇之情,见证了内廷一次次至高无上的重要祭祀,意义非凡。而此类祭器亦仅曾烧造一次,往后康熙御窑再无出品,故同类器物传世稀罕。
参阅:《清代单色釉瓷器特展目录》,台北故宫博物院,1989年,页127,图76《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上海博物馆、两木出版社,1998年,页331,图217说明:拍品品种与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藏品相类(参见《清代单色釉瓷器特展目录》,页127,图76;《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页331,图217),为康熙官窑烧制的文房用具,品级较高。葵瓣洗浅腹,玉璧底,胎质坚密厚重,形制规整,通体施豆青釉,釉色静雅,温润如玉,口沿及凸棱隐现白色胎骨,积釉处色调较浓,富于层次变化。
Lot1658 / 清雍正仿定窑白釉印花蕉叶纹花觚参阅:1.《历代名瓷图谱》项元汴撰,第十九章节所绘兽面纹花觚2.《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南京博物院编,2003年,页183参考:北京中汉拍卖有限公司 犹珍Ⅳ-中国古代瓷珍暨雕塑残器专场 LOT:0073说明:拍品品种与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藏品相类(参见《清代单色釉瓷器特展目录》,页127,图76;《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页331,图217),为康熙官窑烧制的文房用具,品级较高。葵瓣洗浅腹,玉璧底,胎质坚密厚重,形制规整,通体施豆青釉,釉色静雅,温润如玉,口沿及凸棱隐现白色胎骨,积釉处色调较浓,富于层次变化。
参考:香港佳士得有限公司2015年秋拍的LOT.3148,成交价为579.9万说明:碗敞口,弧形深腹,圈足。通体五彩装饰,碗心绘赶珠龙纹,外壁绘龙穿花卉纹,二龙之间以凤纹相隔。外壁口沿饰轮、螺、伞、盖、花、罐、鱼、肠八吉祥纹饰,其间以如意纹间隔。五彩浓艳,蓝色以釉下青花表现。底落“大清雍正年制”青花楷书款。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6年春季拍卖会LOT.3739成交价为874万此式五彩龙凤纹碗为清代宫廷经典的膳碗之一,创制于康熙十九年至二十七年奉旨首次烧造御瓷之际。此次烧造于清代官窑历史上贡献颇大,许多式样与纹饰为后世官窑瓷器所遵循,影响深远,因此其具有非凡的开创意义,本品即是一例,有清一代皆沿烧之。此类五彩龙凤纹碗作为官窑瓷器的一种固定品种,一直延续至清末。清代各个时期绘于碗上的各朝龙凤纹大同小异,相同之处是内壁皆于青花双圈内绘一条红彩立龙;不同之处在于凤纹的颈部优线条式、羽毛式两种:康熙、雍正、嘉庆的凤纹为线条式;咸丰、同治、光绪的凤纹为羽毛式;乾隆朝的凤纹两者兼备。雍正一朝虽仅十三年,但制瓷技艺高超。摹古与寓意是雍正宫廷艺术的重要理念,致力摹古求真,注重在传统构成因素中创新,借鉴原来的工艺造型和纹饰,组合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样式,给予新的美好吉祥寓意。龙凤图案是封建皇权的象征,同时在瓷器中亦是重要的装饰纹样。龙凤,一个是众兽之君,一个是百鸟之王;一个变化飞腾而灵异,一个高雅美善而祥瑞;两者之间互助合作,便有了“龙凤呈祥”之寓意。据《国朝宫史》记载,宫中器用的等级禁严,五彩龙凤碗为皇室后宫之用。在清三代的此类品种中以雍正朝的存世量较少,且画工最为精细。同本品纹饰一样的雍正五彩龙凤呈祥碗,可见南京博物院及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可资比较。
参阅:1.《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页352-353,图2362.《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上册》页260-261,图89-90说明:碗呈墩式,敞口,弧腹壁,圈足。内外壁皆施仿金釉,本品以金粉在瓷胎上施釉,再经入窑烧制而成,外壁光素无纹,远观恰似以纯金为材,给人以雍容华贵之感;此碗金釉璀璨夺目,构图细致典雅,釉面颇有金银器之效果。金彩是指一种采用黄金色釉上彩作为装饰的制瓷手法。古代以金彩装饰瓷器,一般认为始于宋代,其中尤以定窑金花瓷器最负威名。宋周密《辛酉杂识》续集上卷载:“金花定器,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后入窑,永不复脱。”传世品有黑釉、酱釉金彩定器。明洪武初,景德镇始有金彩瓷器的烧制,清代达于极盛,清代康熙朝不仅从欧洲引进了洋彩,而且对传统古彩进行革新。景德镇陶瓷官窑在总结传统宫廷制造彩料工艺的基础上,尝试着把金箔制成金粉,再加入氧化铅用以降低黄金熔点,终于制成“本金”。直到这时,金彩工艺才真正属于陶瓷彩烧工艺的一部分。其操作过程是:擂金粉、调合金粉、描金、玛瑙刮金 。用本金制作金彩瓷器加工难度极大。明暗之色取决于金粉薄厚,而过薄易产生“脱衣”。其次用金要一笔涂成,不加涂抹,水分适宜,温度适宜,方可成器,否则金呈色玫瑰色或紫色,失去黄金光泽。清康熙时期,皇帝致力恢复景德镇御窑发展,创新品种涌现,名冠后世。金釉为其中名贵品种,其制作工艺繁复,先高温烧制白瓷,于器面涂刷金粉,再置低温窑炉烘烧成器。雍正年间,承前朝遗风,延烧金釉名品,惟成品更为精致华丽,甚为珍罕。
Lot1652 / 清乾隆白地粉彩缠枝莲托八吉祥纹花觚(一对)来源:佳士得纽约有限公司2017年3月LOT. 1252参考: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2015春季拍卖会LOT.3707 成交价:2,240,000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2012春季拍卖会LOT. 816成交价:3,450,000说明:器物喇叭口,细长颈,鼓腹,束腰,覆盆式高圈足。器内及足内施松白釉,外壁通体施以白地粉彩,并在口沿、颈部、束腰及足部饰矾红及描金弦纹。外壁口沿下绘柠檬黄地如意云纹,颈部下方有蕉叶纹,腹部以上饰回纹,中书矾红篆书款大清乾隆年制。腹部绘缠枝莲,腹下为仰莲纹。胫部绘花卉。足墙处胭脂红绘描金回纹一周。花觚颈部与高圈足上,均绘缠枝莲托八宝纹。此花觚造型优雅得宜,结构纹饰繁而不缛,富丽华美,釉彩配色绝妙,实为乾隆年间御用瓷器中难得的佳品。本品色彩填涂均匀明快,浑厚润泽,其它彩绘深浅自然,精工细料,富有立体感,远观之如佳人婷婷玉立,富丽堂皇,可见当年御窑厂为之竭尽华丽之功。乾隆皇帝崇信藏传佛教,故所制御瓷当中法器与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纹样的器皿数量宏巨,为有清一代帝皇之冠。此器仿自商周青铜觚,原为五供之一,五供是一组佛龛供案上供奉祭祀用品,由一香炉、二烛台和二花觚(瓶)组成。由于清代皇族将藏教奉为国教,宫廷中佛事活动繁多,故此对花觚作为佛前供奉之物,常年接受皇帝与黄亲贵族叩拜,此殊荣非寻常宫廷陈设器可比拟。花觚本是青铜器的传统造型,后多为瓷器所仿,唐英制花觚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分两段烧制,然后上下相对由卡口相连,可谓创造了瓷器花觚的崭新样式。据《清档》记载,乾隆三十八年“于七月二十三日,由热河寄来信帖,内开本月十四日九江关监督全德为遵旨烧造磁五供……,现今窑厂无存样式,请发样式来关,即便遵照烧造等因。于八月初八日,接得行在造办处信帖,内开将照热河众香楼现……五供养样,各画得纸样一分……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俱交江西照样烧造。钦此。”.
Lot1650 / 清乾隆粉彩描金贵妇人像(铜鎏金座)参考:美国皮博迪-塞勒姆博物馆THE COPELAND COLLECTION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14秋季拍卖会 中国古董珍玩(I)LOT:8006说明:本瓷塑像通体制作精细,彩釉亮丽,面相慈祥,富贵奢华,具有典型乾隆艺术风格,是稀有的粉彩描金瓷造像之传世佳作。华丽的彩釉、精湛之工艺决定本品之艺术价值和制作难度均在金铜佛像之上。其将泥塑、绘画、敷色、烧瓷集于一身,要求工匠具备极高的工艺技巧、美术功底和文化修养。因为造像成形复杂,烧造难成,尤其面部神态及衣褶细部之处理非庸手可以胜任。在模制成形后运用雕塑、驳接等技法加以装饰,处处需要异常审慎。彩绘造像前后多次入窑方成,烧造当中极容易变形疵裂。本瓷塑贵妇人,写身着粉绿色华罗锦缎的女子,椭圆脸蛋,皮肤白皙,面容姣好,五官匀称,眉眼清秀端庄。面部略施淡妆,更添妩媚。她端坐在莲蓬荷花旁边,双手捧包金瓜,一派奢华富贵气象,而她脸上却全无骄奢之气,一味身闲气定、笑靥盈盈地凝视观者。铜鎏金的底座与人物的塑造,各种不同质感在画家精致的笔触下一一呈现,令人赞叹其高超的写实功力。
参阅:《暂得楼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上海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2005年,图版118,编号42。说明:此瓶取葫芦为形,丰盈饱满,直圆口微敛,斜肩,束腰,腹部浑圆,浅挖足,形制规整,造型端庄秀美。胎质细白坚实,通体施豆青釉,匀净润泽,器底内凹为足,足内青釉之下,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青釉葫芦瓶自雍正朝开始烧造,延续至乾隆、嘉庆两朝,作为寓意吉祥的观赏器陈设于宫中。与乾隆朝常见的繁缛之风相异,青釉葫芦瓶素净淡雅,为乾隆皇帝尚古摹古的代表。据《乾隆三年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江西》记载:“六月二十五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来说,太监高玉交……冬青有盖葫芦罐一件……交与烧造磁器处唐英”。可见,乾隆皇帝对青釉葫芦瓶喜爱有加,或愿借其美好寓意祈求王朝昌盛、福禄万代。此葫芦瓶形制端庄典雅,青釉莹润清新,淡雅脱俗,暗合道家清静无为的追求,长生不老之仙境胜景似在眼前。葫芦瓶又有福禄万代、多子多福的寓意,更增添驱邪祈福之意。在道家的出世与民俗的入世之间,实为文人士人修齐治平理想的完满呈现。
注:本文转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添加小编微信(guwannadianshi-6)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更多专业知识请回复99查询
最近精彩回顾请回复ls查询
各类文玩的知识和鉴别方法
(输入数字直接查询)
例如输入“1”,查询“天珠知识”
1,天珠 13,碧玺
2,蜜蜡 14,崖柏
3,琥珀 15,核桃
4,金刚 16,砗磲
5,星月 17,水晶
6,凤眼 18,青金石
7,玛瑙 19,战国红
8,南红 20,金丝楠
9,绿松 21,小叶紫檀
10,沉香 22,木质手串
11,翡翠 23,绳结
12,和田玉 24,证书
小编微信号:guwannadianshi-6 (分享藏品,传播知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古玩商城】
淘一淘,逛一逛,大家一起来鉴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