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邓斌:沈源一一鲜为人知的清宫大家

  • 古籍
  • 2022年1月12日09时

2020年秋拍,明朝万历年间的宫廷画家吴彬《十面灵璧图卷》以5.129亿成交;时隔半年,2021年春拍,清代乾隆时期的宫廷画家徐扬《平定西域献俘礼图》以4.14亿成交。


两件书画巨作的惊世再现,引发社会热点爆款,也让大家再度关注宫廷绘画及宫廷画家。


一、宫廷绘画及宫廷画家


宫廷绘画,简而言之就是古代在宫廷里进行的绘画活动,是指服务于御府宫廷的政治事件、军事活动、外交仪礼、节庆习俗、行政管理,以及和帝王(群臣)的文化娱乐、宫内生活等而进行的绘画创作。


宫廷绘画大致可分为纪实绘画、宗教绘画和装饰绘画三大类。其中,纪实绘画为宫廷绘画的特色亮点,大量的宫廷绘画是为政治军事、外交仪礼、节庆习俗等特殊内容进行创作绘画。为了着重表现纪实场景的需求,宫廷绘画以工笔设色的写实风格为主。在北宋徽宗朝和清代乾隆朝,工笔设色的宫廷绘画最为盛行高光、亦最为精致辉煌。


宫廷画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主要分为四类,一是民间画工,二是宫廷画人,三是文人画家,四是词臣画家。


宫廷绘画的特设机构始于五代。五代时期,民间画工与宫廷画人并存,服务于宫廷绘画。其中,五代十国西蜀画家黄荃十七岁时,即因善画供奉前蜀后主王衍,后蜀先主孟知祥即位后,授他为翰林待诏,司翰林图画院事,后蜀后主孟昶时,赐予金紫,加官衔为如京副使,供职西蜀画院,先后达40年之久。其书画作品精谨艳丽,以“富贵”流布后世,传世之作《珍禽图》。


两宋时期的宫廷绘画和宫廷画家,均为后世项背。宋徽宗时宣和书画院在选拔、招募、编撰、创作等机构职能上最为完善,为宫廷画院的标榜。李唐初以卖画为生,逢宋徽宗以“踏花归去马蹄香”为题招考,一举中魁,进入宣和画院。晚年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对南宋画院有极大影响,是南宋山水新画风的标志,后世传流甚广,存世作品《万壑松风图》、《采薇图》等。李公麟的《五马图》中的五马是宋朝元佑初年天驷监中的五匹西域名马,为西域诸国进贡骏马的纪实之作。青绿山水的里程碑《千里江山图》则是“史上最年轻”的宫廷画家王希孟唯一存世作品。


元代虽中止了画院制度,但设立了掌管书画活动的机构秘书监、奎章阁等,当时赵孟頫、高克恭、鲜于枢、王振鹏、康里巎巎等文人书画家供职于宫中,参与宫廷绘画。由于文人画家将个性化画风带进御府宫廷,给宫廷书画艺术增添了纵逸、儒雅的文人审美意趣。


明代没有宫廷画院建制,但确有不少画家入宫廷供奉,多活动在文华殿、武英殿、仁智殿,如文华殿设中书房,文华殿中书为能书之中书舍人,供职于文华殿。宫廷画家的编制有专门的挂职机构,一般隶属于其它省、部,如吕纪、林良、吴伟等都受职于锦衣卫。万历年间,明神宗朱翊钧召见吴彬,试殿中第一,授中书舍人,历工部主事,成为宫廷画家。


宫廷画家聚集了当时最优秀的画家,作为画家群体,时常会被宫廷安排组织,进行团队合作集体创作,完成历史巨作。


北京法海寺壁画是由明代宫廷书画士官宛福清、王恕,画士张平、王义、顾行、李原、潘福、徐福要等15位宫廷画家集体创作绘制,历时五年,完成于明正统八年(1443年)。壁画采用工笔重彩画法,所绘为十方佛众、二十诸天、天龙八部、飞天仙女等佛教内容,集人物、山水、花木和鸟兽于一体。壁画共有10铺,绘于大雄宝殿扇面墙、东西山墙及后墙上,面积为236.7平方米。


法海寺壁画历经570余年,保存完好,栩栩如生,用料着色之考究奢华、制作工艺之繁复精湛等,绘制技术无与伦比;法海寺壁画宏观上,整体画面精致华丽、金碧辉煌、皇气充盈;微观上,以《水月观音》为例,其观音菩萨所披的透明纱巾上的图案六菱花瓣细如蛛丝、薄如蝉翼,技法笔法细微精妙、难以复刻,绘画艺术堪称巅峰,是宫廷画家集体创作的国宝级艺术经典。


清代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宫廷绘画体系,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一是初创阶段,时间为顺治(1644~1661)、康熙(1662~1722)朝,只有画家供奉内廷,绘画事宜由内务府管理。二是鼎盛阶段,时间为雍正(1723~1735)、乾隆(1736~1795)朝;三是衰落阶段,时间嘉庆朝以后至清亡。其盛衰,与帝王的喜好及清代国力的盛长弱消一致。


乾隆朝,内务府中设有如意馆、画院处等机构,广招贤纳天下的画样设计、绘画、雕刻等专业人才,成为综合性的宫廷艺术创作场所,是为宫廷绘画的鼎盛阶段。


康熙雍正时,称为“南匠”,乾隆时改称“画画人”。乾隆朝,对宫廷画家的管理制度日趋严格、完善。宫廷画家,须有官方荐举或献画自荐,经考核通过后,才能进宫供职。根椐画家画艺的高下,作画是否勤勉,对他们的待遇分为不同等级月薪,并有一定的奖惩制度。清代的宫廷画家,绝大部分为本土宫廷画家,另外还有来自于欧洲的传教士为宫廷画家。这些外来的宫廷画家,虽人数稀少,但其独特的艺术贡献及传世作品,均为后世所共认。如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其作品《百骏图》为传世经典。


乾隆皇帝为了满足自身对于绘画内涵与文人意境表现的审美需求,传统的宫廷画家难胜其任,词臣画家应运而生。词臣画家是指宫廷中那些具有进士出身和文官身份且擅长诗文的官员画家。词臣画家奉皇帝之命,以皇帝喜好的自然景色、前人的名诗佳作以及皇帝自己的御题诗句等内容题材进行绘画创作。词臣画家虽都拥有文官身份,听皇旨而绘制的画作,从传世作品来看,数量颇为可观,词臣画家属于宫廷画家的特殊群体。


历史上还有两位最为特殊的宫廷画家,就是宋徽宗和乾隆帝,他们都是最高级别(皇帝级)的宫廷画家。


二、沈源其人


关于沈源,现代的公开资料,零星无几,查阅历史文献,也仅有只言片语。


“沈源(生卒年不详),雍正至乾隆时的宫廷画家。原是为宫廷设计图样的“画样人”,乾隆元年(1736年)被调入画画处,擅长画人物、山水。”这是故宫官网中的关于沈源的词条,简练、权威。(https://www.dpm.org.cn/lemmas/244713.html)“沈源,生卒年不详,清代前期宫廷画家,字恰亭,上海人,善画佛像,并工山水界画。原以“画样人”供奉内廷,做图样设计,于乾隆元年(1736 年)调往画画处。乾隆九年,与唐岱合绘《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应真图》,此外,还绘制过泥金罗汉和《十八罗汉图》”。这是故宫博物院的学者张蕊,在其《乾隆朝档案文献中罗汉画的风格》一文中介绍沈源的内容,更为详实。


胡敬《国朝院画录》中记录如下:“沈源,工人物,《石渠宝笈》著录三,续编载有《恭摹圣制冰嬉赋图》一轴、《清明上河图》一卷、《新月诗意》一轴,《新月诗意》款:“乾隆十年春正月,臣沈源恭画。”、唐岱,孙祜,沈源,丁观鹏,王幼学,周鲲,吴桂合画《新丰图》一卷”。


以《清宫内务府活计档案》为主,有关沈源的记录如下:


雍正六年二月二十七日(画作)“,据画匠沈源来说,郎中海望奉旨:油画栏杆着改画山水画二张。钦此。于四月二十三日画得,海望持进贴讫”;

乾隆二年九月十一日(记事录),“本作原有画样人沈源、江汉、焦国谕、余秀等四人。于雍正十一年内,焦国谕、余秀等二名告病回南讫。沈源于乾隆元年二月内奉旨著在内庭画画处行走”;

乾隆六年八月二日(各作)“沈源(每月钱粮银六两、每季衣服银十二两)用银十八兩”;

乾隆十年十一月初八日(记事录),“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将京城图样着海望管理,令郎世宁将如何画法指示沈源,着沈源转教外边画图人画。钦此。”;

乾隆十三年七月十日(记事录)“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著怡亲王等将张为邦照沈源、丁观鹏一样赏官。钦此。”;

乾隆十四年十五日(记事录)“催总佛保持来员外郎郎正培等押帖一件,内开本月十四日员外郎郎正培等将画画序班(序班为中国古代文官官职名,明始置,清沿置,在清朝之位阶为从九品。)沈源母亲病故事奏闻,奉旨,著赏银五十两。”;

乾隆十六年元月十二日(裱作),“员外郎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交沈源绢画一张,传旨着集锦用。钦此。”

乾隆十六年 九月十九日(裱作),“太监张良栋来说,首领程斌交绿绢观保字挑山一张、白绢沈源、周昆合笔画挑山一张。传旨著托贴。钦此。”。


从历史文献来看,沈源在清宫时间大致为雍正六年(1727年)至乾隆十六年(1751年)约二十多年,从雍正时的画匠(画样人),到乾隆元年正式成为宫廷画家,期间,不仅学习西洋画法,且转教他人,逐渐成为级别较高的宫廷画家,因画而优受赏,予以官职。清宫档案中还有沈源作画的相关记录,结合具体作品,后面详叙。


另,网络上的某些公开资料标称沈源为(1736年至1795年),经考证,与上述历史文献相矛盾,应为编误。


三、沈源作品的概述


沈源在乾隆朝正式成为宫廷画家,这期间,其书画作品都绘作于宫廷,收藏于御府,几乎没有流传于民间,非专业人员甚少接触、了解。查阅文献,初步统计沈源个人和与他人合作的流传作品有:


(一)北京故宫

《十八罗汉图》又名《演教图卷》、《山水楼阁图》、《弘历雪景行乐图》(郎世宁、沈源、周鲲、丁观鹏合画)、《乾隆帝岁朝行乐图》(郎世宁、沈源、周鲲、丁观鹏合画)。


(二)上海博物馆

《冰嬉图》(见《中国古代书画图目》)。


(三)台北故宫

《御制冰嬉赋》、《清明上河图》、《佛像卷》、《墨妙珠林》(酉)二十四册页、《黄钟畅月》、《琴德簃图》、《献芝图》、《新月詩意》、《夷则清商》、《中吕清和》等,以及《幽风图》(与唐岱合画)、《庆丰图》(与唐岱、孙沽、丁观鹏、王幼学、周鲲、吴桂合画)、《新丰图》(与唐岱、孙沽、丁观鹏、王幼学、周鲲、吴桂合画)等。


(四)法国国家博物馆

《圆明园四十景图》(与唐岱合画),绢本彩绘,共计40对幅。


(五)私人收藏

《灯市行》《范成大腊月村田乐府图十轴》之一和《罗汉图》等


(六)档案记录

清代的宫廷绘画制度比较完善,档案资料充实丰富,宫廷画家的绘画活动有大量详实的记录。


1、《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圆明园正大光明):

郎世宁、唐岱、沈源合画《幽风图》(一轴),本幅绢本,纵一丈三寸、横七尺六寸,设色画幽风诗意。款:(臣)郎世宁恭画庐舍,钤印二,臣世宁、恭画;(臣)唐岱恭画山水,钤印二,臣唐岱、恭画;(臣)沈源恭画人物,钤印一,臣沈源...


2、《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圆明园正大光明):

唐岱、沈源合笔《圆明园四十景》(二册),本幅绢本,二册,四十对幅,每幅纵二尺、横四尺,设色画圆明园四十景,款:乾隆九年甲子九月,(臣)唐岱(臣)沈源恭画。钤印二,臣沈源、恭画。...


3、《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库》(如意馆):

乾隆元年正月初九日,司库常保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毛团交《汉宫春晓图》手卷一卷,传旨:交沈源照样着色画一卷,其画上如有应添减处着伊添减着画。钦此。(于本年十月初三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将画得《汉宫春晓图》手卷一卷托好交太监毛团呈进讫)。


4、《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库》(如意馆):

乾隆元年七月初二日,画画人沈源来说,太监毛团传旨:着唐岱、陈枚、金昆、庐湛、沈源各画唐人诗意绢画各一张。钦此。(于本年八月初二日,画画人沈源画将画得唐人诗意绢画五张交太监毛团呈进讫)。


5、《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库》(如意馆):

乾隆二年正月初五日,画画人沈源来说,太监毛团传旨:着唐岱、郎世宁、陈枚、沈源合画元节大画一幅。钦此。(于本月十三日,画画人沈源画将画得元节大画交太监毛团呈进讫)。


6、《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库》(如意馆):

乾隆二年正月十七日,骑都尉唐岱来说,太监毛团传旨:着唐岱、郎世宁、陈枚、沈源合画《元宵图》一大幅。钦此。(于本年三月十三日,员外郎陈枚将画得《元宵图》一大幅交太监毛团呈进讫)。


7、《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库》(如意馆):

乾隆二年正月十七日,画画人沈源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着唐岱等画《幽风图》一幅。钦此。(于本年四月十二日,画画人沈源将画得《幽风图》一幅交太监胡世杰呈进讫)。


8、《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库》(如意馆):

乾隆二年四月十一日,唐岱、陈枚、沈源来说,太监毛团传旨:着唐岱、陈枚、沈源、孙佑、丁观鹏、张为邦、王幼学各画端阳节画一张。钦此。(于本月二十八日,员外郎陈枚将画得绢画七张呈进讫)。


9、《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库》(如意馆):

乾隆三年正月初六日,司库图拉来说,太监毛团传旨:圆明园着沈源起稿,画册页一部,沈源画房舍,着唐岱画土山树石。钦此。


10、《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库》(如意馆):

乾隆四年五月十三日,太监毛团传旨:西峰秀色书格上着沈源、丁观鹏随意画人物画二张。钦此。


11、《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库》(如意馆):

乾隆七年二月十八日,太监张明持来小画稿八副,传旨:着沈源画。钦此。


12、《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库》(如意馆):

乾隆七年四月十五日,太监张明传旨:慎修思永折旋中矩内,着沈源画线法界画人物大画一张。钦此。


13、《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库》(如意馆):

乾隆七年十月五日,太监胡世杰传旨:着唐岱、沈源画《幽风图》一幅,尺寸俱照抚辰殿山水画尺寸一样画。钦此。


14、《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库》(如意馆):

乾隆七年十一月初六日,太监张明传旨:着沈源、周鲲画泥金罗汉围屏十二幅,用磁青纸画。钦此。于本月十七日司库郎正培面奏,本库磁青纸尺寸不合,改用石青素绫,奉旨准用。钦此。


15、《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库》(如意馆):

乾隆九年十月初七日,太监胡世杰持来《热河三十六景》册页,传旨:着唐岱、沈源临仿俱着色画。钦此。


16、《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库》(如意馆):

乾隆十年七月初二日,如意馆画画人沈源画得《瀛台全图》一张,司库郎正培面奉上谕,着造办处裱匠进如意馆托好进呈。钦此。


17、《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库》(如意馆):

乾隆十一年二月初七日,太监胡世杰传旨:着郎世宁、沈源、丁观鹏合画《岁朝图》大画一幅,高九尺五寸、宽六尺四寸,起稿呈览。钦此。


18、《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库》(如意馆):

乾隆十一年三月十二日,太监胡世杰传旨:着唐岱、沈源合画《香山图》一幅,高丈五尺、宽九尺,起稿呈览。钦此。


19、《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库》(如意馆):

乾隆十一年六月十八日,太监张明传旨:保合泰和现贴高其佩画楼阁一张,着沈源改正线法另画一张。钦此。


20、《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库》(如意馆):

乾隆十一年九月初一日,太监胡世杰持来《上元图》一幅,传旨:着郎世宁、沈源、周鲲、丁观鹏合画。钦此。


21、《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库》(如意馆):

乾隆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日,太监胡世杰传旨:虚舟南边挂屏一幅,着周鲲、沈源合画做赵千里金壁山水一幅。钦此。


22、《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库》(如意馆):

乾隆十二年六月十六日,太监胡世杰传旨:长春园大殿着沈源照案的尺寸画《长春图》一张。钦此。


23、《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库》(如意馆):

乾隆十二年十月十四日,太监胡世杰传旨:着沈源画宣纸《守岁图》一幅。钦此。


24、《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库》(如意馆):

乾隆十二年十月十四日,太监胡世杰传旨:着沈源、曹夔音画雪景宣纸画一张,高一丈三分、宽七尺五寸,起稿呈览。钦此。


25、《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库》(如意馆):

乾隆十三年元月二十七日,太监胡世杰传旨:着沈源仿焦秉贞画用宣纸画一张,再照鸳鸯画的尺寸仿焦秉贞画意另起稿呈览,准时用宣纸画画一张。钦此。


26、《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库》(如意馆):

乾隆十三年五月二十九日,太监胡世杰传旨:着沈源照《瀑渎泉》横披尺寸起《守岁图》,稿呈览。钦此。


27、《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库》(如意馆):

乾隆十三年七月初九日,太监胡世杰交宣纸十二张,御制十二个月诗十二首,传旨:着沈源、丁观鹏、余省、周鲲合画,起稿呈览。钦此。


28、《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库》(如意馆):

乾隆十三年九月十四日,太监胡世杰传旨:乐安和两次间北面板墙上,着沈源、周鲲、丁观鹏、余省仿诗意合画大画二幅。钦此。


29、《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库》(如意馆):

乾隆十三年十一月月初五日,太监胡世杰交画绢十八条,传旨:着唐岱、沈源、周鲲、余墀、姚文瀚、张廷彦每人画长斗方二张、横斗方一张。钦此。


30、《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库》(裱作):

乾隆九年八月初五日,太监胡世杰交沈源画《罗汉横披》一张,传旨:着裱手卷。钦此。(于本月二十四日将沈源《罗汉横披》一张裱得手卷持进交讫)


31、《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库》(裱作):

乾隆十年三月十五日,司库白世秀副催总达子将大观围屏画心一幅因尺寸不符,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不必添对边,裁下大观字样,交如意馆接画七尺,其房屋着沈源画、其山树着唐岱画。钦此。

四、沈源作品的评析


沈源原是为雍正宫廷设计图样的“画样人”,乾隆元年正式成为宫廷画家,善画佛像、界画,并工山水、人物。通过评析沈源的作品,可以管中窥豹,了解沈源的艺术成就,及宫廷绘画特点。


(一)合画作品


宫廷画家是当时优秀画家群体,他们既各有所长,又可团队合作。在乾隆时,宫廷画家合画创作非常之盛,绘制了大量的合画作品,独树一帜,引领画事。

无论是在清宫的档案文献中,还是传世作品,沈源都有较多经典的合画精品。

《圆明园四十景图》为唐岱沈源合画,绢本彩绘,每幅图的绢心64×65厘米,每对幅为右图左诗,各幅图分别附有乾隆《四十景题诗》(汪由敦书),全图分为上下两册,共计40对幅。

《圆明园四十景图》经实地描绘而后工笔精制而成的,具有极高的绘画艺术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圆明园四十景图》所绘建筑、泉石等景观都为写实风格,图画绘工精美,直观效果极佳,在清宫同类彩图中,也是出类拔萃的,得到乾隆皇帝的格外赏识,是登峰造极、成就最高的工笔彩画。《圆明园四十景图》也是后人领略圆明园盛期风貌的最直观最形象的珍贵史料,可以称之为国宝。


据清宫档案文献记载,《圆明园四十景图》由沈源画房舍,唐岱画土山树石,《圆明园四十景图》中的房舍与园景自然和谐,美轮美奂、皇气万千,为中华造园建筑的奇葩瑰宝,充分反映出沈源的纪实功力和界画技能,超然当时,标榜后世。


图5-沈源 唐岱《圆明园四十景》-方壶胜境

沈源在《弘历雪景行乐图》(郎世宁、沈源、周鲲、丁观鹏合画)、《乾隆帝岁朝行乐图》(郎世宁、沈源、周鲲、丁观鹏合画)。《新丰图》(与唐岱、孙祜、丁观鹏、王幼学、周鲲、吴桂合画)等大幅作品中,也都主工建筑界画。


图6-《弘历雪景行乐图》(郎世宁、沈源、周鲲、丁观鹏合画)

图7-《乾隆帝岁朝行乐图》(郎世宁、沈源、周鲲、丁观鹏合画)

图8-《新丰图》(与唐岱、孙祜、丁观鹏、王幼学、周鲲、吴桂合画)


在合画作品中,沈源发挥其特长,负责建筑等界画的绘制,另一方面,从多人合画的款识排位顺序来看,沈源的位序仅低于郎世宁/唐岱,高于丁观鹏、孙祜、王幼学、周鲲、吴桂等宫廷画家。


(二)词臣绘画


为了满足乾隆皇帝表现绘画内涵与文人意境的审美需求,词臣画家应运而生,是乾隆时期宫廷绘画的重要特点。词臣画家最主要的绘画活动,就是奉敕以自然景色、名诗佳作以及御题诗句等内容题材进行绘画创作。


沈源及书画作品进入大众的视野,源于2012年11月19日的文章《社稷之首农桑重,为写灯市赋太平——沈源传世孤品<高宗御书范成大灯市行图>略读》(罗汉松,雅昌艺术网专稿),其中“传世孤品”引世人高度注目。


《高宗御书范成大灯市行图》又称《灯市行》,是《范成大腊月村田乐府图十轴》之一,为词臣画家奉敕以名诗佳作为主题进行创作的宫廷绘画,著录于《钦定秘殿珠林石渠宝笈》之延春阁。其他九幅分别为:慎郡王允禧《冬舂行》、周鲲《祭灶词》、李世倬《口数粥行》、丁观鹏《爆竹行》、张镐《烧火盆行》、陈士俊《照田蚕行》、董邦达《分岁词》、曹音《卖痴呆词》、张若澄《打灰堆词》。此十轴画作,除第一轴允禧画已佚及本文所记之第二、第四轴,其余各图现藏于台北故宫。


《灯市行》,纸本设色,画心纵三尺五寸五分、横九寸二分,为窄长幅。画心左下端有沈源的小楷题款:“臣沈源恭绘”,钤“臣沈源”、“恭画”二印,画心上方有乾隆御书范氏诗:“呉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灯影戏。春前腊后天好晴,已向街头作灯市。叠玉千丝似鬼工,剪罗万眼人力穷。两品争新最先出,不待三五迎东风。儿郎种麦荷锄倦,偷闲也向城中看。酒垆博簺杂歌呼,夜夜长如正月半。灾伤不及什之三,岁寒民气如春酣。侬家亦幸荒田少,始觉城中灯市好。灯市行。”并钤印:“研露”朱文长方印、“烟云舒卷”白文方印。画心与装裱的骑缝处钤有“嘉庆御览之宝”、“嘉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石渠宝笈”、“宝笈三编”。



沈源在《灯市行》(图9)中以简淡、清秀的笔墨描绘了祥和热闹的灯市场景。图中人物众多,写意灵动,各色人等皆能各尽其情态;近市商铺星罗棋布、远郊城墙楼台等建筑,均界画画法,规整精巧。尤以各类彩灯描绘最为细致精彩、争奇斗艳。如大长威武的龙灯、高挂连串的红灯;儿童连队骑马灯、手提鲤鱼灯、金蟾灯等不一而足,活泼有趣。图中还有栩栩如生的石榴、桃、、山茶、莲花等花卉,花盆、花篮、花瓶、茶壶、香炉等日常器物,车、轿、驴、马等行具坐骑,以及排练的乐手、卖灯的小贩、张望的店主、探身的妇女、玩灯的孩童、舞灯的青年等川流不息的人群,沉浸于热闹喜庆的灯市。


《灯市行》等《范成大腊月村田乐府图十轴》诗意图描绘了乾隆初期的太平盛世欢乐景象,契合了乾隆皇帝的政治愿景,迎合了其内心的文人意境取向。


(三)纪实创作


冰嬉,是中国古代北方地区各类冰上运动的总称。冰嬉在清乾隆朝发展至顶峰,被乾隆帝称为满洲国俗,成为一项每年冬季例行活动,应用于检阅、宴赏、娱乐、出巡、外交等多个场合。可谓之现代冬奥会的鼻祖。


乾隆十年(1745年),乾隆帝在观看冰嬉之后写作《冰嬉赋》,并令汪由敦、钱陈群、蒋溥及张若霭等人分别写作同题《冰嬉赋》。自此,冰嬉在乾隆朝的历史舞台上开始粉墨登场,隆重发展直至顶峰。与此同时,沈源奉敕绘制的《冰嬉图》是历史上第一幅纪实记录冰嬉活动的宫廷绘画。


沈源绘《冰嬉图》,纸本,设色,纵196厘米,横94.3厘米。卷上端有乾隆御笔行书《冰嬉赋》,落款处题:“乾隆十一年岁在丙寅仲冬月雪后二日御笔。”。《冰嬉图》是一幅奉敕创作的纪实画作,画面内容与《冰嬉赋》高度一致、完美契合。


图10-沈源《冰嬉图》


沈源绘《冰嬉图》此图主要描绘八旗兵士在北海冰面上进行抢等比赛的场景。抢等,又叫“抢雄头”,类似于现在的速度滑冰比赛。《冰嬉图》中在皇帝冰床的几里外设起点,在冰床前设终点,赛道几乎跨越了北海的整个湖面。在皇帝冰床后,金銮驾和内务府人员呈扇形排列;两侧有四列士兵方阵,以及裁判员等众多人物。百余名参赛兵士踩冰刀式冰鞋向前滑行,或并肩竞速、彼此靠近;或侧线超越、分散向前,,比赛场面争先恐后、火爆激烈。


沈源《冰嬉图》描绘的场面恢弘、人物众多、情节丰富、细节生动,既有极高的艺术水准,又是珍贵的历史资料。


(四)佛教题材


《秘殿珠林》是首部佛道书画著录书。著录清内府有关佛教、道教之书画藏品。分历代名人画(附印本之类)、臣工书画、石刻木刻、绣锦缂丝、语录科仪及供奉经相等类。足以可见,佛道书画在清代绘画史的艺术地位及历史价值。


流传于世沈源的佛教作品有《十八罗汉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佛像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和《罗汉图》(私人收藏)。


沈源《十八罗汉图》又名《沈源演教图卷》,绢本,纵28厘米,横624 厘米,乾隆八年(1743年)闰月作。此画的人物形象及姿态也采用了《李公麟十八罗汉册》中部分造型,意境幽远,生动自然,风格上却显露出明代文人画之气息。


《清宫内务府活计造办处活计库》(苏州)记载:乾隆十四年四月初五日,首领张秀持来,乾清宫《秘殿珠林》,《御笔老子授经图》一卷、《御临苏轼十四字帖沈源绘图》一卷、李公麟《莲社图》一卷、赵孟頫书《高上大洞玉经》一卷...。


此《御临苏轼十四字帖沈源绘图》(苏轼曾任玉局观提举,后人遂以玉局称苏轼)就是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沈源《佛像卷》。


图11-沈源《佛像卷》-乾隆御题

图12-沈源《佛像卷》-引首

图13-沈源《佛像卷》-局部1

图13-沈源《佛像卷》-局部2


沈源《罗汉图》为设色绢本,四轴,每轴两幅,共八幅作品,单幅作品横55厘米、竖33厘米,款识:甲寅(1734年)春月沈源沐浴敬绘(第八幅作品)。鉴藏印:李氏爱吾庐收藏书画记(四枚);海虞邵氏珍藏金石书画之印(四枚)。

图14-沈源《罗汉图》轴一

图15-沈源《罗汉图》轴二


沈源《罗汉图》中罗汉或坐或立、或行或止,形相奇奥、图式特异。这些状貌古野的罗汉形象和超群意趣的构图是沈源的原创妙思,还是传承习摹呢。


罗汉,即“应真”,是佛画的重要内容。自唐末五代时期前蜀画僧贯休以来,历朝历代都有著名的佛画画家和佛画经典作品。根据沈源《罗汉图》中的“梵相”的风格特征,在书画云鉴平台数据库里查询,发现明代吴彬擅绘罗汉(应真),且风格类似。


吴彬(1550年—1643年),明代宫廷画家,晚明人物“变形主义画风”和“复兴北宋经典山水画风”的主要倡导者和领导者之一,的,其佛像人物状形怪奇,迥异前人,独树一帜,自立门户,享有“画仙”之誉。吴彬前卫创造性的画风对后世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吴彬,最早记录见于《画史汇要》(崇祯辛未年,1631年):“吴彬字文仲,闽人。万历时官中书舍人,善山水,布置绝不摹古,皆对真景描写故,小势最为出奇,一时观者无不惊诧。能大士像亦能人物。”


明末清初徐沁的《明画录》:“吴彬字文仲,闽人,万历间官中书舍人。长于佛像,人物亦秀洁,至写山水,绝不摹古,皆即景挥洒。人谓其小幅擅奇,余曾见盈丈之障,亦殊工丽也。”该书是具有画家纪传体性质的画史著作,将吴彬归于“佛像”而非“山水”之属。由此书可知,从明末清初始,吴彬已经作为擅长画佛像,胜过画山水的画家,而被人们所熟知推崇。


吴彬传世作品中,有两幅罗汉图/应真图作品都曾被清乾隆御府收藏,其中《罗汉卷》(设色绢本,纵33.6CM横547.6CM),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见图18),《十八应真图》(设色纸本,纵33.7CM横1011.1CM),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见图19)


图18-吴彬《罗汉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19-吴彬《十八应真图》-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将沈源《罗汉图》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吴彬《罗汉卷》和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吴彬《十八应真图》进行局部比对。分别见下列比对图(图20、21、22、23、24、25):

比对可见,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罗汉卷》和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十八应真图》是吴彬同一题材内容的不同版本。沈源《罗汉图》是以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吴彬《罗汉卷》为母本。


将沈源的《罗汉图》与母本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吴彬《罗汉卷》详细比对,发现为《罗汉图》传移摹写,精准到位,某些局部佛像组合可谓是精细“复制”母本(如图26、27、28、29、30、31)。

传移摹写,既是书画学习的主要方法和基本功,又是传承书画艺术的时代风格和历史脉络。千百年来,许多前贤的经典作品和后人的摹仿精品,同样都被视为书画艺术瑰宝,被传承学习、被收藏欣赏。


如中国十大书画名作之《韩熙载夜宴图》其原作为五代南唐时的顾宏中所绘,现存的画卷实为宋代的佚名摹本。又如台北故宫博物院不仅收藏了明代仇英的《汉宫春晓图》,也收藏了清代冷枚的摹仿《汉宫春晓图》作品(图32、33)。

沈源的《罗汉图》是以吴彬的《罗汉卷》为母本,在局部和细节上,“复制”了吴彬《罗汉卷》母本,其传移摹写精准传神、精细到位。沈源的《罗汉图》在作品整体上又奇思妙想,不仅把母本的手卷式连续长图,重新经营为八幅独立画面,(图34、35、36、37)

沈源的《罗汉图》八幅独立画面,置景灵异、充满奇幻;在位置经营上,再照应新构图,别有洞天、意趣烂漫。(图38、39)


图38-沈源《罗汉图》局部-清-私人收藏

图39-沈源《罗汉图》局部-清-私人收藏


沈源的《罗汉图》的工笔骨法精细入微,应物象形栩栩如生,随类赋彩古艳明丽,这些既有吴彬母本的气韵生动,又是沈源超凡技艺的神彩天成,堪称博物馆级的佛画艺术珍品。


(五)山水人物


山水人物画,可以说是画家的基本功,在此方面沈源亦为顶尖高手,可以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墨妙珠林》(酉)两幅作品深入解读。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开封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该画内容写实丰富,社会风俗尽显,画面宏伟壮阔,笔法严谨精细,广受后世青睐,为北宋风俗画巨作。后世模仿者众多,其中主要有三大版本:一是宋本张择端版,二是明本,三为清院本。


2010年3月至6月,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两幅《清明上河图》特展,其一是陈枚、孙古、金昆、戴洪、程志道合画版本,另一幅为沈源画版本。两幅同展,足以可见沈源绘画艺术水平之高。


沈源的《清明上河图》,规格为 34.8×1185.9厘米,纸本设色,为各版本《清明上河图》中尺寸最大者。


图40-沈源《清明上河图》-局部1


在画法上,借鉴了当时传入宫廷的西洋“线法画”,采用西洋绘画中的焦点透视法,与其他版本相比,沈源版的桥梁、屋宇等景物表现得更三维更立体。


图41-沈源《清明上河图》-局部2、3、4


《清明上河图》画的是否是清明时节景象,历来很有争议,但沈源的《清明上河图》无疑给出了肯定回答。在用色上,只用赭色稍加勾染,充满清新淡雅之味,是各种《清明上河图》版本中唯一的改重彩设色,以水墨为主的一幅画作。沈源的《清明上河图》画面中处处桃花的点点粉红,从色彩便可以欣赏出清明时节的春意景象,这不仅是风格清雅、风和景明的画作,也是人们对和美生活的憧憬向往。


图42-沈源《清明上河图》-局部1

图42-沈源《清明上河图》-局部2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太宗为纪念诸多功臣,于贞观十七年(643年)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这些功臣成为后世英雄豪杰功成名就的代表象征。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成教化,助人伦”是中国古代绘画重要的理论,强调了绘画的社会文化功能,特别是道德教育的意义。


图43-沈源绘《墨妙珠林》-1


宫廷绘画亦如此,尤为重。沈源绘《墨妙珠林》(酉)册页,就是这样的教育背景和文化价值。《墨妙珠林》右幅为设色人物画、左幅行楷书,共二十四册页,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乾隆十二年五月,(臣)沈源奉敕恭画。钤印二,臣沈源、恭画。


图43-沈源绘《墨妙珠林》-2


五、沈源作品的流传


(一)民间收藏


作为宫廷画家,沈源作品流传于民间的极少,其中《罗汉图》被道光时期的李恩庆和晚清民国初的邵松年递藏。使用书画检验仪(专利号:20202156387.1)检测沈源《罗汉图》,发现四轴八幅画都是完整绢本,没有拼接;每幅画都保存完好,没有断裂、修补痕迹。


据资料显示,宋元明,至清中期,书画用绢多为双丝绢。


双丝绢,双丝是指经线由两根丝为一组丝,每组丝之间约有一根丝的空隙,每组丝不是并行的,是由一根纬线交叉隔开的,纬线是单丝,交织成为双丝绢。使用书画检验仪检测沈源《罗汉图》绢本,双丝绢的细节结构清晰可见。(图44)


图44-1-沈源《罗汉图》双丝绢结构图

图44-2-沈源《罗汉图》双丝绢结构图

图44-3-沈源《罗汉图》双丝绢结构图


古代书画有很多是采用矿物颜料。这些颜料在绘制之后,随着颜料中的调和液体(水或油)自然散发、逐渐洇渗,日久时长,这些颜料紧密地粘附书画绢本(或纸张),形成固态“结痂”痕迹。使用书画检验仪检测沈源《罗汉图》的颜料,不同色料的固态 “结痂”痕迹(见图45)。


图45-1-沈源《罗汉图》颜料显微痕迹

图45-2-沈源《罗汉图》颜料显微痕迹


沈源《罗汉图》,共有八枚鉴藏印文,邵松年的“海虞邵氏珍藏金石书画之印”四枚,李恩庆的“李氏爱吾庐收藏书画记”四枚。


书画印泥经历了水印(以水为调和)、蜜印(以蜂蜜为调和)和油印(以植物油为调和)不同的历史阶段。清代,书画印泥均使用油印,即用以朱砂等为主要色料,配以艾绒,植物油(常用蓖麻油)调和。钤印之后,印章印文的印泥中植物油逐渐挥发、洇渗,将印泥中的朱砂与艾绒紧密地粘附书画绢本(或纸张),形成明显的红色固态立体痕迹。使用书画检验仪检测沈源《罗汉图》的印文,印泥的红色固态立体痕迹(见图46)。


图46-1-沈源《罗汉图》印泥显微形态


邵松年(1848年至1924年) 字伯英,号息盫,室名澄兰堂、 兰雪斋,江苏常熟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邵松年著《澄兰堂古缘萃录》十八卷,记述所藏书、画、碑帖。邵松年庋藏颇富,其兰雪斋曾藏天下第一行书神龙本《兰亭序》,为晚清民国初著名收藏家。


将沈源《罗汉图》(轴三下)上邵松年的“海虞邵氏珍藏金石书画之印”(图47)与《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文物出版社出版)第632页上邵松年的“海虞邵氏珍藏金石书画之印”印文样本(图48)进行比对检验,如图:


图47-沈源《罗汉图》印文 图48-《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经比对检验,沈源《罗汉图》上邵松年的“海虞邵氏珍藏金石书画之印” 与《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印章印文样本是由同一枚印章盖印形成。


李恩庆,字季云,道光十三年(1833年)进士,官两淮盐运使。精鉴别,富收藏,曾收藏阎立本(传)《历代帝王图》(现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仇英《职贡图》(现故宫博物院藏)等稀世名作。辑有《爱吾庐书画记》、《清画家诗史》、《八旗画录》。


沈源的《罗汉图》轴二上钤有李恩庆的“李氏爱吾庐收藏书画记”印章印文(图49),上海博物馆馆藏的董其昌《临颜苏书卷》(图50),其卷首右下角钤有“李氏爱吾庐收藏书画记”印章印文 (图51-1),将两枚印章印文进行比对检验。


将沈源《罗汉图》上李恩庆的“李氏爱吾庐收藏书画记”(图49)与《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375页的 “李氏爱吾庐收藏书画记”印文样本(图51-2)进行比对检验。


比对检验发现,沈源《罗汉图》上的“李氏爱吾庐收藏书画记”印章印文与董其昌《临颜苏书卷》上的“李氏爱吾庐收藏书画记”印章印文样本和《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的印章印文样本,印文能够相互重合,且在印文字迹大小、相对位置及笔画细节特征上相符。这些印章印文特征符合点,属于本质性符合,是客观事实的反映,构成了认定同一的科学依据,是由同一枚印章盖印形成。


沈源《罗汉图》上的“海虞邵氏珍藏金石书画之印”和 “李氏爱吾庐收藏书画记”共八枚鉴藏印文,为邵松年和李恩庆钤印。这些鉴藏印充分证实了,在清代道光朝至清末民国初期间,沈源《罗汉图》曾被两位精通书画鉴定大家所鉴藏,流传有序。


沈源《罗汉图》为绢本,款识笔迹为“甲寅春月 沈源沐浴敬绘”,小楷字迹,甲寅的时间为1734年。以下称为检材(图52)。


各大博物馆收藏的沈源传世作品均是其在乾隆御府身为宫廷画家时,所绘制的作品。这些传世作品的创作时间大多数比《罗汉图》都晚十年,或时间相差更长。沈源传世作品中《圆明园四十景》(乾隆九年甲子,1744年)为绢本,与《罗汉图》时间最为接近,款识笔迹是小楷字迹,选用其作为样本,进行笔迹检验。沈源、唐岱《圆明园四十景》第40册页“洞天深处”上的沈源笔迹为样本一(图53);沈源、唐岱《圆明园四十景》第20册页“澹泊宁静”上的唐岱笔迹为样本二(图54)。


比对检验发现,检材(1734年)与样本(1744年)之间时间相隔10年,宏观上,都是小楷字体,书写水平相当;中观上有“甲、月、沈、源”等四个相同字;微观上,检材的“源”字中“白”字部起笔位置、“小”字部的左点运笔方向为提笔;“月”字的撇笔的起笔位置及转折笔的位置和运笔力度等笔迹特征,与样本一(沈源的落款字迹)表现相同,与样本二(唐岱的落款字迹)表现差异。


(二)书画著录


清代宫廷画家奉敕创作的书画精品,才能被著录于《秘殿珠林》和《石渠宝笈》,并得到很好的管理、保护。沈源流传后世的作品如前所列,绝大多数是著录于《秘殿珠林》和《石渠宝笈》作品。这些作品现在分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非常惋惜痛心的是,《圆明园四十景图》这套珍贵的彩绘图,在英法联军1860年火烧圆明园时,被侵略者掠走,现存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我们所见到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彩色图片,是据1983年法国学者赠给中方的乾隆原图底版印制的。


另,在《清代御制诗》中记载了乾隆《题唐岱沈源合作应真图》,此作品目前尚未见图。


(三)装饰使用


宫廷绘画有部分是为了装饰御府而绘制的,这些作品绘制完成后,直接用于装饰御府宫殿。如《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库》(如意馆):


乾隆七年四月十五日,太监张明传旨:慎修思永折旋中矩内,着沈源画线法界画人物大画一张。钦此。

乾隆七年十月五日,太监胡世杰传旨:着唐岱、沈源画《幽风图》一幅,尺寸俱照抚辰殿山水画尺寸一样画。钦此。

乾隆七年十一月初六日,太监张明传旨:着沈源、周鲲画泥金罗汉围屏十二幅,用磁青纸画。钦此。于本月十七日司库郎正培面奏,本库磁青纸尺寸不合,改用石青素绫,奉旨准用。钦此。

乾隆十一年三月十二日,太监胡世杰传旨:着唐岱、沈源合画《香山图》一幅,高丈五尺、宽九尺,起稿呈览。钦此。

乾隆十一年六月十八日,太监张明传旨:保合泰和现贴高其佩画楼阁一张,着沈源改正线法另画一张。钦此。

乾隆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日,太监胡世杰传旨:虚舟南边挂屏一幅,着周鲲、沈源合画做赵千里金壁山水一幅。钦此。

乾隆十二年六月十六日,太监胡世杰传旨:长春园大殿着沈源照案的尺寸画《长春图》一张。钦此。

乾隆十三年九月十四日,太监胡世杰传旨:乐安和两次间北面板墙上,着沈源、周鲲、丁观鹏、余省仿诗意合画大画二幅。钦此。


这些作品装饰在御府宫殿后,天长日久,或被更换后,不知所踪,或被虫蛀等损坏。


如《清宫造办处活计档》中记载: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太监胡世杰传旨:高云清殿内换下沈源挂屏,着丁观鹏画年景人物一张,钦此。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十一月初五日,永安寺悦心殿换董邦达《雪景》、沈源《冰嬉图》画条二张。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十一月十六日,懋勤殿交董邦达《雪景》、沈源《冰嬉图》画条二张。传旨:交启祥宫将董邦达、沈源画上旧山头接上,找补颜色,得时裱挂轴二轴,钦此。


《清宫陈设档》中记载:


嘉庆十五年(1810年),保合太合殿内揭下沈源画条一张,净长三尺,宽一尺九寸。

道光元年(1821年),蓬岛瑶台换下沈源画条一张,净长四尺六寸、宽二尺四寸。


又如《清宫瓷器档》中记载:


道光19年(1839年),玉澜台近西轩,沈源画瀛台画一张(破)。

道光24年(1844年),静明园,沈源画一张(虫蛀)。

道光29年(1849年),隆幅寺,沈源画一张(虫蛀、破)。

咸丰09年(1859年),静明园,沈源画一张(虫蛀)。

六、小结


沈源只是一位鲜为人知的清代宫廷画家,其流传于世的作品并不多,但皆为精品,这些作品是艺术水平颇高的宫廷书画,在历史文献领域,其研究价值更甚为难得,有些堪称为国宝。


通过对沈源作品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清晰、全面认识沈源是一位擅画佛像、界画、人物、山水的多才全能型宫廷画家。也可以通过这些宫廷绘画中团队合作的合笔合画,帝皇与文官艺术互动的词臣绘画,以及记录历史大事件的纪实图画和常被书画装饰的宫殿园林等,窥见、了解清代宫廷绘画的组织机制、绘画活动和沿革发展。


刊于《艺术市场》杂志2021年12月号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