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了我主编的《藏在名画里的唐诗》、《藏在名画里的古文》,拿到样书,我很兴奋。
丛书的封面用精美的彩色宣纸印制折叠而成,突显中国绘画的质料底蕴,封面开启的几个彩色天窗,蕴含着中国名画的信息与踪迹,体现着珍藏的处境与意味。摩挲良久,让人玩味不已。
欣喜之余,送给挚爱亲朋,得到满满的赞誉。称赞有余,人们总是不解,问我为什么要花巨大的心力和时间去主编这套丛书?
一是为中国观众和读者不能零距离观赏名画抱憾。
遗憾从“千年丹青”和“石渠宝笈特展”我亲临的两次展览会体现出来了。“千年丹青——日本、中国藏唐宋元绘画珍品展”,是2010年秋,在上海世界博览会展出最后一个月,由上海博物馆联袂东京国立博物馆等十余家中日顶级博物馆举办的大型展览。
其中日本所藏唐宋元绘画作品有39件(47幅),上博藏品20件,再加故宫博物院2件及辽宁省博物馆4件作品,这60余件作品展示了从唐至元700多年间的传世绘画风貌,尤其是日本所藏中国绘画精品,很多都是传世名作。
世博会的热岛效应加上中日名画大荟萃,使展览会火爆,馆内人头攒动,拥挤不堪,馆外人潮如织,长队蜿蜒;人们奋力簇拥,想靠近摆放名画的玻璃窗已是困难,很难想像如何才能想近距离欣赏名画?我站在人潮之外,为自己和观众抱憾不能近距离欣赏难得一见的名画。
二是为图书不能图文并茂而抱憾。
进入20世纪30年代,郑振铎先生用力勤勉收集整理中国历代的图像和文字,编撰《插图版中国文学史》,影响深远。现在看来,这种最大限度追求图文并茂的努力是伟大的,但是限于当时的工艺制作水平,想达到图文并茂的理想还是不理想,还要走很远的路。
20世纪90年代,我根据收集来的大量高清图片,又在郑振铎先生的家属支持下,重新修订配图,在上海人民出版社重新再版,反映热烈,但是离图文并茂最佳境界还要一段距离。
直到5年前,我去中华书局开会,看到北京大学教授袁行霈先生主撰《陶渊明影像》,使我眼前一亮。我感觉到全球化使图文并茂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风尚。袁行霈先生有丰厚的人脉,他调动全球各大博物馆的收藏,用图像学去阐释陶渊明的诗意和境界。只是在选图和印制上,稍有欠缺,未臻完美。
“藏在名画的中国”里面的“藏”字大有深意,在这里我理解“藏”有三意:皇家珍藏,王公自玩,密不示人;国外内藏,害怕追索,羞于见人;名画珍稀,自行隐匿,难于见人。
随着全球化的崛起,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原来深藏在全球各大博物馆的中国绘画艺术品,逐渐浮出水面,向世人展示她美丽的容颜。
世界各大博物馆抓紧电子数字库建设和运营,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走在前列,放开版权,欢迎下载,并打出标语:一切为人民服务。故宫博物院也紧随其后,近日也开放电子数据库。虽然网上呈现绘画数量有限,但是,有生胜于无。人们终于可以畅游其中,欣赏中国古画之美。
中国古典绘画流传于世到底有多少?以前人们没有深究,总是用“浩如烟海“四个字来搪塞,经过询问和研究,粗略估计100万张左右,这是我个人的推断,据说国家博物馆、故宫、台北故宫、上海博物馆等馆各藏有10万张左右,国内藏有万张古画的博物馆有很多,再加上个人收藏,估计有百万之巨。
海外藏中国画,据陈传席先生在《海外藏中国名画》里序言所说有2万多张。我请教过故宫有关专家,他说不止2万张,应该有20多万张。就笔者在海外各大博物见到和持有高清电子图片,就不止这个数。
文学与绘画本来就是孪生姐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生发。面对中国璀璨文学传统,后世的画家,筚路蓝缕,孜孜以求,用五彩斑斓的画笔去展示文学瑰丽的梦境、诗意的境界,从顾恺之到仇英,时间跨越1000多年,几千位画家穷其兀年,孜孜不倦,留下丰富的作品,建构了令人心驰神往的风雅世界: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从李公麟到仇英,有上百张作品精心绘构,不乏佳作。
中国古代绘画虽然山水画界画(神仙画)占70%篇幅,但是还是有很多名篇巨作描绘《诗经》之风情、流连《楚辞》之风韵、展现老子孔子等圣贤之风骨,呈现历代美文之风采、勾画唐诗宋词之风神,风流倜傥,高山仰止,所以更为后人珍惜留恋。
这些文化典籍所绽露和呈现出来的风情、风韵、风骨、风采、风神、风流,构成了中国绘画的风雅世界,让人仰慕、让人流连。这是我们汉民族的审美基因,是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也是国人自信的文化根基。
欣赏名画里的风雅世界有三种境界,对配图编辑和主编提出很高的要求,对欣赏者也要提高修养,要具备丰富的想像力。
第一境界是图文互证,力求图文对应,真实无欺,姜夔的名词《扬州慢·淮淮左名都》绘画展示只能是扬州场景,而不是有些图书随意配插的江南小景。
第二境界是图文互动,力求图文境界拓展,绘画语言与诗文语言相互激发。
第三境界是图文并茂,力求情采并应,色彩与文采并茂。
百闻不如一见,还希望读者诸君亲自翻阅浏览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藏在名画里的唐诗》、《藏在名画里的古文》,在诗文书画里感受和体验中国文化的风雅之美!
文章转发自壹号收藏,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